80文学 www.80wx.net,覆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勋回过头来,一言不发,只是连连摇头,也不知道他是对公孙珣用诡辩来拒绝为君父效命感到失望呢,还是不相信自己会和阳球一样,被天子出卖!
目送对方远远离去,戏忠一时摇头失笑:“天子的名号真好使,便是到了如此地步,也能换的如此忠贞之士为他卖命。”
公孙珣笑而不答,却是忽然回头看向了身侧一名昂藏武士:“子泰,你觉得如何啊?天子可保吗?”
来之前刚刚加冠的田畴昂首握剑,微微摇头:“诚如君侯所言,我辈此行是为天下,非为私人……如此天子在朝,不如静待天时,再论扶危定乱之事。”
“说的好啊!”公孙珣微微失笑,却是转身入账内去了。“冬日天冷,让大家多备柴薪,再建一座挡风的坚固马厩……在咱们要在此处多待些时日了。”
韩当、戏忠、田畴,还有另一名值守的义从,也就是从雁门开始随了公孙珣多年,张辽的亲兄长张泛,纷纷拱手称是。
就这样,不管如何,盖勋失望而归,袁本初到底也没能‘驱狼撵虎’,故此,公孙珣却依旧静坐渡口,以一种虎视眈眈的姿态对准洛阳,让大将军一系格外心安,也让某些人始终无奈。
一时间,洛中甚至有童谣传出,说是‘河内一白马,静卧若虎龙’云云……
到了十月中旬,愈发无奈的天子做出了最后一次尝试,他派出了守孝归来的朱儁朱公伟去担任河内太守。
然而,如今这天下,怕是八成以上的士人武将都巴不得这位天子早点去死,如盖勋那种简直少之又少!
朱儁接到命令,即刻从洛阳动身,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语至极的举动——他干脆不走孟津,而是从更远的五社津过的黄河,然后再转向河内郡治怀县做他的河内太守。
这位向来以刚强著称的宿将、功臣,全程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连照面都没跟公孙珣打,更遑论如想象中的那般跟公孙珣闹起来了。
这下子,身体越来越虚弱的天子彻底无法,再加上他与何进只能算是以斗争求妥协,终究不算是敌人,所以到了十月下旬,阅兵于洛中平乐观按期举行的时候,天子还是选择了认命。
当日,数万步骑列阵于平乐观外的空地上,分营而列。
而平乐观前则起了两座高坛,一座高十丈,上面建起了十二层华盖;一座高九丈,上面建起了九层华盖。前者天子亲自进入,后者却是大将军何进进入,二人共同阅兵。
随后,天子居然又强撑身体,披甲佩剑,上马而行,自称无上将军,左右巡视三个来回才勉力停下……而停下以后,他却是当众将佩剑、兵符授给了大将军。而此时,那位之前号称可以统帅何进的上军校尉、西园元帅蹇硕,却只是在台下领着一营兵马接受检阅而已。
到此为止,何进大获全胜,重新获得了执掌天下兵马大权的名分,而且这一次获得兵权的形式甚至更加公开、更加隆重、更加无可争议。
事了拂身去,却不能深藏功与名……且不说公孙珣此番出山襄助何进是讲好了报酬的,便是那些受阅军士接下来也收到了来自于西园的大量赏赐,而且还要接受大将军何进的检事与提拔。
实际上,进入十一月,很有政治诚信的何进即刻支持了刘焉的州牧制度,这使得原本就对这个建议有些认可的天子立即点头。
这倒不是天子真的昏庸到了头,以至于放任地方做大。
首先,现在实在是太乱了,到处都是叛乱和盗匪,州牧制度确实有利于平叛和安定地方;
其次,州牧又不是无限任期的,而是为了平叛而专门设立的指向性职务,哪里有乱子,哪里可以临时设置州牧,没有乱子就还是刺史制度;
最后,天子也好,大将军也罢,中枢诸位心里门清的公卿也懂得,州牧权责太重,得选用既有能力又可靠之人。
于是乎上来一个益州牧,就定下了刘焉,这是刘君郎本身提出州牧制度倡议时就带着的复议,他要去益州平乱!
这里多说一句,刘君郎一开始其实是自求去交州的,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说着说着就跟中枢那里变成了益州。
而此时的益州,一方面五斗米教发生内乱,在汉中的张修和在巴郡的张鲁互相不对付,于是一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跟张燕一样老实了下来,这也是之前益州有余力出兵武都郡的缘故。
另一方面,却忽然起了二次黄巾,在益州腹地为乱。
换言之,此时的益州处于半乱不乱的境地,从中枢看来还真属于那种可以拯救,也该赶紧派人拯救一把的地方——正适合派一位重臣出任州牧。
刘君郎堂堂宗室重臣,德望天下共知,没理由不信任他啊?
于是刘焉留下了四个儿子在洛中继续该做官做官,该为郎为郎,孤身一人就去蜀郡上任了,走的极为潇洒,而且很受大家期待。
接着是豫州牧,这个主要是为了拯救夏天水灾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什么秋季歉收、什么饥荒,还有如今的盗匪……反正豫州挨着洛阳,朝廷也没有多想,直接眼皮都不眨就派出了刘焉的表弟,太仆黄琬。
黄琬无话可说,卸任了太仆,换上了豫州牧的印绶,也直接就去上任了,反正出了轘辕关就是颍川,那就是豫州地界了。
而这个时候,大将军何进便公开提出了第三位州牧人选,他建议卫将军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借他的‘知兵’去彻底消灭盘踞在太行山中的百万盗匪,以安定河北大局……什么黑山贼、紫山贼,当日招降不过是凉州生乱,一时不得已罢了!
趁此机会,正该剿灭!
中枢诸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可行,有人却觉得公孙珣本来就是将军,不如持节平叛就行,没必要挂冀州牧的印绶。
其实,公孙珣在河内听到公孙越等人汇报来的如此争端,倒是不以为意,持节去扫荡太行山也行啊……有什么区别吗?!真要是那样,说不定并州东侧挨着太行山三郡也能被他整饬了。
但是,大将军何进是要脸的,答应别人的事情怎么能算了呢?再说了,他好不容易夺回兵权,并得到了天子的认证,公开接管权力,如何愿意认怂啊?
于是中枢一时有这么有这么一点点小争执。
听人说,主要是天子对大将军如此咄咄逼人有些逆反心理,而已经跟公孙珣彻底决裂的赵忠也有所参与——后者主要是担心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后会直接抄了赵氏在河北的全家。
至于说袁绍、蹇硕等人,反而支持公孙珣出任州牧。
你没看错,袁本初是支持公孙珣去当冀州牧的。实际上,自从公孙珣亲身来到孟津后,袁本初就没想过那种地方上的花招了,他此时只想让公孙珣赶紧离开孟津,离开洛阳越远越好,并无他念!甚至可以说,公孙珣在孟津一日,我们的天下楷模便一日不曾安睡过。
不然呢?他无论如何也不知道还有一年就要军阀割据了啊!他现在想的只是天子死后如何诛宦,从而一跃让袁氏为执政者之一!
而且这种想法,真的是对的啊!
蹇硕的心思其实类似,他也是被公孙珣这种虎视眈眈给弄怕了,对方在孟津一日,他的禁军军权就一日握不稳!
不过这种心思复杂的争端就无关大局了,公孙珣也好,何进也好,都不担心事情会没有个结果——因为阅兵之后,天子的身体便已经肉眼可见的渐渐不行了。
公孙珣甚至可以确定,这位天子应该是平日享乐过度,得了公孙大娘口中某种严重的所谓慢性疾病,是以一种人尽皆知的方式慢慢的而又无可动摇的往死亡线上滑动着。
此时,公孙珣想的很清楚,稳坐河内,拿到冀州牧,直接滚蛋,然后一朝事变,便要席卷河北,进而进取天下!
甚至,如果来得及,直接在明年事发时抢先引大军入洛,诛宦平乱,左覆关西,右定中原,鞭挞天下,也未尝不可!
然而,平地一声惊雷,就在公孙珣有些跃跃欲试到按捺不住之时,忽然间,哨骑无数自西面而来,凉州叛军号称十万,全军继续打着诛宦的旗号,出凉州,入三辅,直逼长安。
天下再度震动,洛中也一时惶恐!几乎所有人都想到了那个洛阳将有兵事,两宫将流血的谣言!
另一边,在孟津的公孙珣也有些茫然……他万万没想到,当日自己搪塞许攸的言论,居然成真了!平心而论,他知道后来的很多事情,甚至还有明年某些事情的细节,却真不知道这一年的冬天,西凉叛军居然会全军出凉州攻击关中!
可笑他之前还暗笑袁绍支持自己搞什么冀州牧,现在来看,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公孙珣跟袁本初简直是半斤对八两!分明是一对自以为是的可笑之辈!
接下来,朝廷哪里还会讨论冀州牧啊?!
“事成矣!”
北宫中,天子西园寝宫之外,冬日风寒,拢着手的张让寻到了上军校尉蹇硕,然后一字一顿。“让大将军、袁本初、公孙文琪、盖元固这些人统统引兵去长安抵抗西凉叛军,则天子身后事便由上军校尉你来处置了!届时,上军校尉可以不负天子的重托,而我们这些老奴也能在你的羽翼下苟活下来了。”
说完,张让这位北宫阉宦之首,朝着蹇硕这个昔日的小黄门恭恭敬敬,俯身而拜。
无端由的,喘着粗气的蹇硕忽然想起了昔日在河东时,公孙珣留在船上的那壶酒……他几乎忘记了其中滋味。
———————我是圣诞节也要更新的分割线—————
“勋既与袁绍、刘虞相结为谋,上军校尉蹇硕忧之,适逢凉州叛军十万往袭三辅,关中大乱,硕乃与诸中常侍为谋,劝灵帝徙勋为京兆尹。勋被下诏,急,因求见帝,黄门监以天子病,不得见。复又黄门持诏呵叱曰:‘京兆尹扞诏邪!’至于再三,乃受拜。将走,勋望天而叹:‘卫将军诚不欺我,今日知阳球事矣!’”——《典略》.燕裴松之注
PS:大家圣诞快乐!
勋回过头来,一言不发,只是连连摇头,也不知道他是对公孙珣用诡辩来拒绝为君父效命感到失望呢,还是不相信自己会和阳球一样,被天子出卖!
目送对方远远离去,戏忠一时摇头失笑:“天子的名号真好使,便是到了如此地步,也能换的如此忠贞之士为他卖命。”
公孙珣笑而不答,却是忽然回头看向了身侧一名昂藏武士:“子泰,你觉得如何啊?天子可保吗?”
来之前刚刚加冠的田畴昂首握剑,微微摇头:“诚如君侯所言,我辈此行是为天下,非为私人……如此天子在朝,不如静待天时,再论扶危定乱之事。”
“说的好啊!”公孙珣微微失笑,却是转身入账内去了。“冬日天冷,让大家多备柴薪,再建一座挡风的坚固马厩……在咱们要在此处多待些时日了。”
韩当、戏忠、田畴,还有另一名值守的义从,也就是从雁门开始随了公孙珣多年,张辽的亲兄长张泛,纷纷拱手称是。
就这样,不管如何,盖勋失望而归,袁本初到底也没能‘驱狼撵虎’,故此,公孙珣却依旧静坐渡口,以一种虎视眈眈的姿态对准洛阳,让大将军一系格外心安,也让某些人始终无奈。
一时间,洛中甚至有童谣传出,说是‘河内一白马,静卧若虎龙’云云……
到了十月中旬,愈发无奈的天子做出了最后一次尝试,他派出了守孝归来的朱儁朱公伟去担任河内太守。
然而,如今这天下,怕是八成以上的士人武将都巴不得这位天子早点去死,如盖勋那种简直少之又少!
朱儁接到命令,即刻从洛阳动身,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语至极的举动——他干脆不走孟津,而是从更远的五社津过的黄河,然后再转向河内郡治怀县做他的河内太守。
这位向来以刚强著称的宿将、功臣,全程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连照面都没跟公孙珣打,更遑论如想象中的那般跟公孙珣闹起来了。
这下子,身体越来越虚弱的天子彻底无法,再加上他与何进只能算是以斗争求妥协,终究不算是敌人,所以到了十月下旬,阅兵于洛中平乐观按期举行的时候,天子还是选择了认命。
当日,数万步骑列阵于平乐观外的空地上,分营而列。
而平乐观前则起了两座高坛,一座高十丈,上面建起了十二层华盖;一座高九丈,上面建起了九层华盖。前者天子亲自进入,后者却是大将军何进进入,二人共同阅兵。
随后,天子居然又强撑身体,披甲佩剑,上马而行,自称无上将军,左右巡视三个来回才勉力停下……而停下以后,他却是当众将佩剑、兵符授给了大将军。而此时,那位之前号称可以统帅何进的上军校尉、西园元帅蹇硕,却只是在台下领着一营兵马接受检阅而已。
到此为止,何进大获全胜,重新获得了执掌天下兵马大权的名分,而且这一次获得兵权的形式甚至更加公开、更加隆重、更加无可争议。
事了拂身去,却不能深藏功与名……且不说公孙珣此番出山襄助何进是讲好了报酬的,便是那些受阅军士接下来也收到了来自于西园的大量赏赐,而且还要接受大将军何进的检事与提拔。
实际上,进入十一月,很有政治诚信的何进即刻支持了刘焉的州牧制度,这使得原本就对这个建议有些认可的天子立即点头。
这倒不是天子真的昏庸到了头,以至于放任地方做大。
首先,现在实在是太乱了,到处都是叛乱和盗匪,州牧制度确实有利于平叛和安定地方;
其次,州牧又不是无限任期的,而是为了平叛而专门设立的指向性职务,哪里有乱子,哪里可以临时设置州牧,没有乱子就还是刺史制度;
最后,天子也好,大将军也罢,中枢诸位心里门清的公卿也懂得,州牧权责太重,得选用既有能力又可靠之人。
于是乎上来一个益州牧,就定下了刘焉,这是刘君郎本身提出州牧制度倡议时就带着的复议,他要去益州平乱!
这里多说一句,刘君郎一开始其实是自求去交州的,但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说着说着就跟中枢那里变成了益州。
而此时的益州,一方面五斗米教发生内乱,在汉中的张修和在巴郡的张鲁互相不对付,于是一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跟张燕一样老实了下来,这也是之前益州有余力出兵武都郡的缘故。
另一方面,却忽然起了二次黄巾,在益州腹地为乱。
换言之,此时的益州处于半乱不乱的境地,从中枢看来还真属于那种可以拯救,也该赶紧派人拯救一把的地方——正适合派一位重臣出任州牧。
刘君郎堂堂宗室重臣,德望天下共知,没理由不信任他啊?
于是刘焉留下了四个儿子在洛中继续该做官做官,该为郎为郎,孤身一人就去蜀郡上任了,走的极为潇洒,而且很受大家期待。
接着是豫州牧,这个主要是为了拯救夏天水灾导致的一系列后果,什么秋季歉收、什么饥荒,还有如今的盗匪……反正豫州挨着洛阳,朝廷也没有多想,直接眼皮都不眨就派出了刘焉的表弟,太仆黄琬。
黄琬无话可说,卸任了太仆,换上了豫州牧的印绶,也直接就去上任了,反正出了轘辕关就是颍川,那就是豫州地界了。
而这个时候,大将军何进便公开提出了第三位州牧人选,他建议卫将军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借他的‘知兵’去彻底消灭盘踞在太行山中的百万盗匪,以安定河北大局……什么黑山贼、紫山贼,当日招降不过是凉州生乱,一时不得已罢了!
趁此机会,正该剿灭!
中枢诸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可行,有人却觉得公孙珣本来就是将军,不如持节平叛就行,没必要挂冀州牧的印绶。
其实,公孙珣在河内听到公孙越等人汇报来的如此争端,倒是不以为意,持节去扫荡太行山也行啊……有什么区别吗?!真要是那样,说不定并州东侧挨着太行山三郡也能被他整饬了。
但是,大将军何进是要脸的,答应别人的事情怎么能算了呢?再说了,他好不容易夺回兵权,并得到了天子的认证,公开接管权力,如何愿意认怂啊?
于是中枢一时有这么有这么一点点小争执。
听人说,主要是天子对大将军如此咄咄逼人有些逆反心理,而已经跟公孙珣彻底决裂的赵忠也有所参与——后者主要是担心公孙珣出任冀州牧后会直接抄了赵氏在河北的全家。
至于说袁绍、蹇硕等人,反而支持公孙珣出任州牧。
你没看错,袁本初是支持公孙珣去当冀州牧的。实际上,自从公孙珣亲身来到孟津后,袁本初就没想过那种地方上的花招了,他此时只想让公孙珣赶紧离开孟津,离开洛阳越远越好,并无他念!甚至可以说,公孙珣在孟津一日,我们的天下楷模便一日不曾安睡过。
不然呢?他无论如何也不知道还有一年就要军阀割据了啊!他现在想的只是天子死后如何诛宦,从而一跃让袁氏为执政者之一!
而且这种想法,真的是对的啊!
蹇硕的心思其实类似,他也是被公孙珣这种虎视眈眈给弄怕了,对方在孟津一日,他的禁军军权就一日握不稳!
不过这种心思复杂的争端就无关大局了,公孙珣也好,何进也好,都不担心事情会没有个结果——因为阅兵之后,天子的身体便已经肉眼可见的渐渐不行了。
公孙珣甚至可以确定,这位天子应该是平日享乐过度,得了公孙大娘口中某种严重的所谓慢性疾病,是以一种人尽皆知的方式慢慢的而又无可动摇的往死亡线上滑动着。
此时,公孙珣想的很清楚,稳坐河内,拿到冀州牧,直接滚蛋,然后一朝事变,便要席卷河北,进而进取天下!
甚至,如果来得及,直接在明年事发时抢先引大军入洛,诛宦平乱,左覆关西,右定中原,鞭挞天下,也未尝不可!
然而,平地一声惊雷,就在公孙珣有些跃跃欲试到按捺不住之时,忽然间,哨骑无数自西面而来,凉州叛军号称十万,全军继续打着诛宦的旗号,出凉州,入三辅,直逼长安。
天下再度震动,洛中也一时惶恐!几乎所有人都想到了那个洛阳将有兵事,两宫将流血的谣言!
另一边,在孟津的公孙珣也有些茫然……他万万没想到,当日自己搪塞许攸的言论,居然成真了!平心而论,他知道后来的很多事情,甚至还有明年某些事情的细节,却真不知道这一年的冬天,西凉叛军居然会全军出凉州攻击关中!
可笑他之前还暗笑袁绍支持自己搞什么冀州牧,现在来看,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公孙珣跟袁本初简直是半斤对八两!分明是一对自以为是的可笑之辈!
接下来,朝廷哪里还会讨论冀州牧啊?!
“事成矣!”
北宫中,天子西园寝宫之外,冬日风寒,拢着手的张让寻到了上军校尉蹇硕,然后一字一顿。“让大将军、袁本初、公孙文琪、盖元固这些人统统引兵去长安抵抗西凉叛军,则天子身后事便由上军校尉你来处置了!届时,上军校尉可以不负天子的重托,而我们这些老奴也能在你的羽翼下苟活下来了。”
说完,张让这位北宫阉宦之首,朝着蹇硕这个昔日的小黄门恭恭敬敬,俯身而拜。
无端由的,喘着粗气的蹇硕忽然想起了昔日在河东时,公孙珣留在船上的那壶酒……他几乎忘记了其中滋味。
———————我是圣诞节也要更新的分割线—————
“勋既与袁绍、刘虞相结为谋,上军校尉蹇硕忧之,适逢凉州叛军十万往袭三辅,关中大乱,硕乃与诸中常侍为谋,劝灵帝徙勋为京兆尹。勋被下诏,急,因求见帝,黄门监以天子病,不得见。复又黄门持诏呵叱曰:‘京兆尹扞诏邪!’至于再三,乃受拜。将走,勋望天而叹:‘卫将军诚不欺我,今日知阳球事矣!’”——《典略》.燕裴松之注
PS:大家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