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回到山沟去种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活计干完,都已经下午三点过了。
于是只有加快速度,赶到梅林,在那里宿营。
吃的就只有凑合了,好在沿路野菜多得不要不要的,蕨菜就不提了,在路过一片草丛的时候,药师叔还采到了一些杆子较粗,长着毛茸茸大叶子的低矮植物。
唯唯是北方人,没怎么见过这个,问道:“药师叔,这是什么野菜啊?”
药师叔说道:“这个还真不好说是野菜还是家菜,跟血皮菜一样,我们田间地里也在种,野外不时也能遇到。”
李君阁笑道:“这个菜其实唯唯你应该很熟悉,只不过在书上背过就算,不知道就是它而已,这菜我们叫冬寒菜,学名叫葵菜,在还没有白菜的时代,它是中国人的主要蔬菜,一年可以有三次收成,六月种的叫‘夏葵’,九月种的叫‘秋葵’,正月种的叫‘冬葵’。地位跟现在的大白菜差不多。”
唯唯讶异道:“竟然这么厉害?”
李君阁道:“那是,最早的《周礼》,《左传》,到《诗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里头,多得不要不要的。”
唯唯说道:“是吗?我怎么一点不知道?”
李君阁哈哈大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你应该背过吧?还有《十五从军征》先说‘井上生旅葵’,再说‘采葵持作羹’;白居易《烹葵》里‘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说的都是它了。”
唯唯大张着嘴:“我们老师给我们讲‘青青园中葵’的时候,配的是向日葵的图片。”
李君阁笑道:“这就没办法了,错教错学,不过现在的老师水平高了,应该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吧?”
药师叔却摇头:“难说,这东西在《本草纲目》里就说过,‘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估摸着就我们西南一带还比较熟悉。”
唯唯拿手机拍了一些图片发微信,说道:“这个得给大家科普一下,哈哈哈,别再把那诗当向日葵背了。”
李君阁笑道:“你别说葵菜跟向日葵还真有相似的特性,所谓‘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后人拿‘葵藿向日’来表明对君主的忠心,不过指的是叶子而不是花,这也是现代人们容易将葵菜和向日葵搞错的原因。”
张老师笑道:“二皮,你真该在那几个山谷的野菜辨识牌子上增添上这些,各种野菜的古代名称,记录他们的诗歌,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我觉得很有趣呢!”
农大三人组也不住点头,都说张老师这个想法不错,以后人们带着孩子来李家沟采野菜的时候,也能增长见闻。
李君阁当然从善如流,答应回去就搞。
到了梅林,药师叔跟苗娃又在几块大石头上发现了一些小木耳一样的东西。
这是石耳,这东西比木耳可难得多了。
药师叔说道:“好东西啊,炖鸡最好了,养阴润肺,清热凉血,不过今晚只能拌蕨菜了。”
李君阁说道:“这玩意儿有讲究,不配姜就不好吃,待会就做一个姜汁石耳拌蕨菜。”
到宿营的时候,李君阁熬了一大锅冬寒菜腊肉粥,再弄了个姜汁石耳拌蕨菜,大家就这么着对付了一顿。
碧绿的葵菜粥看着喜人,喝着喷香,唯唯说道:“这葵菜粥很好喝啊,而且好像粥都变得滑滑的了。”
药师叔说道:“唯唯还真说对了,古人很早就发现它的粘液可以增加汤粥的润滑度,古代道家十日就要食用一次葵菜,用来调和五内。”
丁教授跟李教授笑道:“那可得多喝两碗,说不定就得道飞升了。”
吃过晚饭,时日尚早,大家又在林子里散步,梅林里梅树的叶子已经长开了,树梢上接着一个个小手指尖大小的梅子,毛茸茸的很是可爱。
药师叔笑道:“来得早了点,梅子才起蒂蒂,不然唯唯又有口福了。”
李君阁笑道:“四月入山,还怕没果子吃不成?唯唯我们找去,桑葚什么的都是一般般,我们采四月萢儿去。”
现在天黑得开始晚了,反正也是闲着,大家就沿着山谷瞎逛,没一会就来到一个向阳的坡地上。
大家在这里见到了一株植物,密密麻麻一大丛,占地两米见方,枝干较细,上面很多细刺,叶子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挂满了红色的小浆果子。
李君阁说道:“看,这一棵上熟透的,就够我们全体人民吃一顿了。”
大家开始嘻嘻哈哈地摘果子,张老师边摘还边问:“皮娃,这是啥?”
活计干完,都已经下午三点过了。
于是只有加快速度,赶到梅林,在那里宿营。
吃的就只有凑合了,好在沿路野菜多得不要不要的,蕨菜就不提了,在路过一片草丛的时候,药师叔还采到了一些杆子较粗,长着毛茸茸大叶子的低矮植物。
唯唯是北方人,没怎么见过这个,问道:“药师叔,这是什么野菜啊?”
药师叔说道:“这个还真不好说是野菜还是家菜,跟血皮菜一样,我们田间地里也在种,野外不时也能遇到。”
李君阁笑道:“这个菜其实唯唯你应该很熟悉,只不过在书上背过就算,不知道就是它而已,这菜我们叫冬寒菜,学名叫葵菜,在还没有白菜的时代,它是中国人的主要蔬菜,一年可以有三次收成,六月种的叫‘夏葵’,九月种的叫‘秋葵’,正月种的叫‘冬葵’。地位跟现在的大白菜差不多。”
唯唯讶异道:“竟然这么厉害?”
李君阁道:“那是,最早的《周礼》,《左传》,到《诗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里头,多得不要不要的。”
唯唯说道:“是吗?我怎么一点不知道?”
李君阁哈哈大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你应该背过吧?还有《十五从军征》先说‘井上生旅葵’,再说‘采葵持作羹’;白居易《烹葵》里‘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说的都是它了。”
唯唯大张着嘴:“我们老师给我们讲‘青青园中葵’的时候,配的是向日葵的图片。”
李君阁笑道:“这就没办法了,错教错学,不过现在的老师水平高了,应该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吧?”
药师叔却摇头:“难说,这东西在《本草纲目》里就说过,‘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估摸着就我们西南一带还比较熟悉。”
唯唯拿手机拍了一些图片发微信,说道:“这个得给大家科普一下,哈哈哈,别再把那诗当向日葵背了。”
李君阁笑道:“你别说葵菜跟向日葵还真有相似的特性,所谓‘倾叶向日,以蔽其根。’,后人拿‘葵藿向日’来表明对君主的忠心,不过指的是叶子而不是花,这也是现代人们容易将葵菜和向日葵搞错的原因。”
张老师笑道:“二皮,你真该在那几个山谷的野菜辨识牌子上增添上这些,各种野菜的古代名称,记录他们的诗歌,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我觉得很有趣呢!”
农大三人组也不住点头,都说张老师这个想法不错,以后人们带着孩子来李家沟采野菜的时候,也能增长见闻。
李君阁当然从善如流,答应回去就搞。
到了梅林,药师叔跟苗娃又在几块大石头上发现了一些小木耳一样的东西。
这是石耳,这东西比木耳可难得多了。
药师叔说道:“好东西啊,炖鸡最好了,养阴润肺,清热凉血,不过今晚只能拌蕨菜了。”
李君阁说道:“这玩意儿有讲究,不配姜就不好吃,待会就做一个姜汁石耳拌蕨菜。”
到宿营的时候,李君阁熬了一大锅冬寒菜腊肉粥,再弄了个姜汁石耳拌蕨菜,大家就这么着对付了一顿。
碧绿的葵菜粥看着喜人,喝着喷香,唯唯说道:“这葵菜粥很好喝啊,而且好像粥都变得滑滑的了。”
药师叔说道:“唯唯还真说对了,古人很早就发现它的粘液可以增加汤粥的润滑度,古代道家十日就要食用一次葵菜,用来调和五内。”
丁教授跟李教授笑道:“那可得多喝两碗,说不定就得道飞升了。”
吃过晚饭,时日尚早,大家又在林子里散步,梅林里梅树的叶子已经长开了,树梢上接着一个个小手指尖大小的梅子,毛茸茸的很是可爱。
药师叔笑道:“来得早了点,梅子才起蒂蒂,不然唯唯又有口福了。”
李君阁笑道:“四月入山,还怕没果子吃不成?唯唯我们找去,桑葚什么的都是一般般,我们采四月萢儿去。”
现在天黑得开始晚了,反正也是闲着,大家就沿着山谷瞎逛,没一会就来到一个向阳的坡地上。
大家在这里见到了一株植物,密密麻麻一大丛,占地两米见方,枝干较细,上面很多细刺,叶子边缘有小锯齿,上面挂满了红色的小浆果子。
李君阁说道:“看,这一棵上熟透的,就够我们全体人民吃一顿了。”
大家开始嘻嘻哈哈地摘果子,张老师边摘还边问:“皮娃,这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