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允、杨仪等人进了总督府,被王累领到宽敞奢华的后院,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压抑得有点放不开手脚。
董允好歹是官二代,有个“副部”级别的父亲,也见过些世面。不过董和也算是比较简朴的清官,所以董允对于奢靡汰侈之物还是看得少。
历史上,许靖的儿子死了,因为董和的辈分高,所以不能去参加晚辈的葬礼,就让儿子董允去,同时给董允提供了一辆装饰非常破旧的马车。董允还因此觉得很局促失礼,不好意思。可见董和虽然做了高官,还是教导儿子要节约。
在李素这里看到的景象,却跟董允从小接收到的家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座府邸本身倒是没什么,虽然宽敞气派,可终究不过是刘表当荆州牧时留下的旧府。
李素住进来一个半月后,刘表留下的内部旧装修几乎都不可辨认了。深秋初冬时节明明草木凋零,李素却在庭院里移栽了很多吴越之地盛产的木樨树(桂花),深秋依然暗香阵阵,还有梅树点缀其间,也是外地栽来的。
汉末的人哪见识过把成树连根连土挖起来移植的事儿,主要是当时的运输条件也不允许。
走水路坐船或许可以轻松运下整颗连根系包土的树,但树最终是要种在地面上的,最后一程肯定得靠车运。传统的牛车最大运力不过三四千汉斤,一颗两三丈高的花树包上根土远超这个重量,也只有上李素的水路两用篷车能运了。
事实上,哪怕是“水路用船运带着根土的树木”这种操作,历史上最早也要到唐朝才出现,本该距今还有五百年——
李隆基给杨贵妃吃的荔枝,其实就是从岭南把整棵树带根带土一起挖了,然后从珠江流域走灵渠进入湘江流域,再由江汉、丹水进入武关道。只是最后几百里路在秦岭武关道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否则按白居易说的“荔枝离枝三日则色香味变”,靠跑马再快也不可能三天从岭南到长安,杨贵妃只能吃变味的荔枝干了。
李素算是把这些奢靡生活方式,提前五百年复现了,而且是奢靡却不浪费,资源都花在刀刃上。以引领技术潮流为主,让世人开开眼界,好知道“交州和山越奇珍也能移植到荆襄”。
李素让人连根挖过来的树基本上能长期养活,气候不适应的也能至少活个一年半载,积累农业经验。不像李隆基挖的荔枝树都是纯消耗品,今年的收成摘完后荔枝树就死了。
于是乎,董允等人就像是走进了升级版的石崇王恺斗富场景,被这场预演版的“琼林宴”惊到了,后来也颇引领了一些士林风尚。
“琼林宴”的菜色,倒也谈不上多奇珍,但反季节反地理的存在,着实不少。岭南的荔枝和其他珍稀果品是必须的,南海海货干货更是陈列毕集,荆州北部的人还真没见识过。
李素好整以暇地亲自举杯,跟大伙儿共饮,温言勉励。还有歌女舞姬排列堂前,成四佾之列,唱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伴奏乐器自然毫不意外就是靠瑟和笙,非常古朴符合礼法。
劝慰的话说完后,李素就提到正事儿,是劝他们十天之后的宾贡科开考时,好好做好陪考的工作,帮助本地士人加深理解朝廷的“取士公允”。
董允本就是个正直之人,听李素的要求,当然是直接答应,表示会竭尽全力:“蒙司空厚望,初举过关便委以重任,学生自当尽力考出最好的分数。考完之后,学生定然不再提起此事,绝不忘‘抡才为国、不得恩谢私门’之教诲。”
一旁的杨仪,多些小算计,卖弄之心又更加急切些,看董允已经把四平八稳的话都说尽了,他总要变着法儿多弄出来套近乎的要素。想了几秒钟后,他放下夹着蒸汤黄鱼鲞的筷子,擦了擦嘴:
“学生定然全力以赴,让流亡北士与荆益士子都看到朝廷的公允。这一科学生的算学考了八分,宾功科时陪考,一定还考八分。”
很显然,杨仪这是年少气盛,想在表现欲上略微压过董允,竟暗示他数学很强,可以“控分”。
哪怕因为做过一次卷子、了解了套路,下次再做到变形题的时候,他也能举一反三考得更好。但他为了配合李素,偏偏会做也要稍微做错做漏一点,少拿个半分,跟这次的分数依然一样,显得李素前后卷难度系数完全一致。
李素当时正端着酒泉软玉的夜光杯,在那抿葡萄酒呢,听杨仪自作聪明之言,眉头微微一皱,手势也凝滞停了一会儿:“全力以赴好好考,能考多少就多少,不用跟常科一样。”
杨仪一愣,才反应过来自己拍错马屁了,羞赧喝了杯中酒重新坐回自己位置。
不一会儿,他趁着李素又去应付其他人,惭愧地悄悄起身去侧廊更衣,减少一些在人前晃悠的尴尬时间。李素众幕僚中大多数人也不在意他,自己喝自己的,继续招待其他客人。
只有张松见杨仪起身,倒也意识到这人跟自己是同类,他为了自己的好处,跟上去私下交代两句。
杨仪听到背后脚步声,微微回头观察,连忙行礼:“见过张从事。”
这个姿态,颇有几分后世公务员上厕所看到领导,憋出一句“X局,您亲自... -->>
董允、杨仪等人进了总督府,被王累领到宽敞奢华的后院,很快就被眼前的景象压抑得有点放不开手脚。
董允好歹是官二代,有个“副部”级别的父亲,也见过些世面。不过董和也算是比较简朴的清官,所以董允对于奢靡汰侈之物还是看得少。
历史上,许靖的儿子死了,因为董和的辈分高,所以不能去参加晚辈的葬礼,就让儿子董允去,同时给董允提供了一辆装饰非常破旧的马车。董允还因此觉得很局促失礼,不好意思。可见董和虽然做了高官,还是教导儿子要节约。
在李素这里看到的景象,却跟董允从小接收到的家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座府邸本身倒是没什么,虽然宽敞气派,可终究不过是刘表当荆州牧时留下的旧府。
李素住进来一个半月后,刘表留下的内部旧装修几乎都不可辨认了。深秋初冬时节明明草木凋零,李素却在庭院里移栽了很多吴越之地盛产的木樨树(桂花),深秋依然暗香阵阵,还有梅树点缀其间,也是外地栽来的。
汉末的人哪见识过把成树连根连土挖起来移植的事儿,主要是当时的运输条件也不允许。
走水路坐船或许可以轻松运下整颗连根系包土的树,但树最终是要种在地面上的,最后一程肯定得靠车运。传统的牛车最大运力不过三四千汉斤,一颗两三丈高的花树包上根土远超这个重量,也只有上李素的水路两用篷车能运了。
事实上,哪怕是“水路用船运带着根土的树木”这种操作,历史上最早也要到唐朝才出现,本该距今还有五百年——
李隆基给杨贵妃吃的荔枝,其实就是从岭南把整棵树带根带土一起挖了,然后从珠江流域走灵渠进入湘江流域,再由江汉、丹水进入武关道。只是最后几百里路在秦岭武关道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否则按白居易说的“荔枝离枝三日则色香味变”,靠跑马再快也不可能三天从岭南到长安,杨贵妃只能吃变味的荔枝干了。
李素算是把这些奢靡生活方式,提前五百年复现了,而且是奢靡却不浪费,资源都花在刀刃上。以引领技术潮流为主,让世人开开眼界,好知道“交州和山越奇珍也能移植到荆襄”。
李素让人连根挖过来的树基本上能长期养活,气候不适应的也能至少活个一年半载,积累农业经验。不像李隆基挖的荔枝树都是纯消耗品,今年的收成摘完后荔枝树就死了。
于是乎,董允等人就像是走进了升级版的石崇王恺斗富场景,被这场预演版的“琼林宴”惊到了,后来也颇引领了一些士林风尚。
“琼林宴”的菜色,倒也谈不上多奇珍,但反季节反地理的存在,着实不少。岭南的荔枝和其他珍稀果品是必须的,南海海货干货更是陈列毕集,荆州北部的人还真没见识过。
李素好整以暇地亲自举杯,跟大伙儿共饮,温言勉励。还有歌女舞姬排列堂前,成四佾之列,唱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伴奏乐器自然毫不意外就是靠瑟和笙,非常古朴符合礼法。
劝慰的话说完后,李素就提到正事儿,是劝他们十天之后的宾贡科开考时,好好做好陪考的工作,帮助本地士人加深理解朝廷的“取士公允”。
董允本就是个正直之人,听李素的要求,当然是直接答应,表示会竭尽全力:“蒙司空厚望,初举过关便委以重任,学生自当尽力考出最好的分数。考完之后,学生定然不再提起此事,绝不忘‘抡才为国、不得恩谢私门’之教诲。”
一旁的杨仪,多些小算计,卖弄之心又更加急切些,看董允已经把四平八稳的话都说尽了,他总要变着法儿多弄出来套近乎的要素。想了几秒钟后,他放下夹着蒸汤黄鱼鲞的筷子,擦了擦嘴:
“学生定然全力以赴,让流亡北士与荆益士子都看到朝廷的公允。这一科学生的算学考了八分,宾功科时陪考,一定还考八分。”
很显然,杨仪这是年少气盛,想在表现欲上略微压过董允,竟暗示他数学很强,可以“控分”。
哪怕因为做过一次卷子、了解了套路,下次再做到变形题的时候,他也能举一反三考得更好。但他为了配合李素,偏偏会做也要稍微做错做漏一点,少拿个半分,跟这次的分数依然一样,显得李素前后卷难度系数完全一致。
李素当时正端着酒泉软玉的夜光杯,在那抿葡萄酒呢,听杨仪自作聪明之言,眉头微微一皱,手势也凝滞停了一会儿:“全力以赴好好考,能考多少就多少,不用跟常科一样。”
杨仪一愣,才反应过来自己拍错马屁了,羞赧喝了杯中酒重新坐回自己位置。
不一会儿,他趁着李素又去应付其他人,惭愧地悄悄起身去侧廊更衣,减少一些在人前晃悠的尴尬时间。李素众幕僚中大多数人也不在意他,自己喝自己的,继续招待其他客人。
只有张松见杨仪起身,倒也意识到这人跟自己是同类,他为了自己的好处,跟上去私下交代两句。
杨仪听到背后脚步声,微微回头观察,连忙行礼:“见过张从事。”
这个姿态,颇有几分后世公务员上厕所看到领导,憋出一句“X局,您亲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