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诸侯是否相信“先帝是董承杀的,他是给先帝报仇”,其实关键根本不是在于证据是否确凿。
证据是肯定不确凿的,都杀人灭口杀干净了,死无对证。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诸侯们愿不愿意相信、相信了之后对他们有没有好处。只要愿意,目前这点遮羞布是够用的。
不过真要是用了这一手,也就意味着他袁术短期内是失去了代汉称帝的资格了。下次还得再找机会,再有重大的功业,让他有借口“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罢了,先放弃称帝吧。
袁术拍板道:“一会儿卯时三刻,让还留在雒阳的群臣全部上朝,我以监国摄政,派公卿到刘备、袁绍处接触,看看他们谁肯接受‘先帝遗诏’,谁接诏的时候肯私下里许给我们的好处多,再正式给他们一份遗诏!”
……
因为信息传递的延误,各方诸侯都是在皇帝遇害后数日,才陆续得到这个劲爆的消息。
至于袁术的接触使者,因为不可能走六百里的加急,来得自然会更晚两三天。
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才刚刚听说袁术起兵勤王,刚翻篇没一两天,皇帝就驾崩了——毕竟袁术起兵的消息也不用太加急,所以传递速度不如皇帝驾崩传得快,看起来就像接踵而至。
“袁术居然如此兵贵神速?打了三四天就把雒阳拿下了?还包括了从新城、伊阙关一路攻打过去的时间?这不可能吧?”
所有诸侯都惊讶于袁术明显超出了其水平的推进速度,随后便陷入对弑君的极端愤慨之中。不过好在袁术找了“董承挟君、未遂撕票”这个遮羞布,好歹能够稍微拖延几天时间。
于是乎,在袁术说“先帝留有口谕遗诏”的密使抵达之前,袁绍和刘备都已经分别召集高层幕僚,秘密讨论对待此事的态度——这种讨论的范围规模都很小,最多只有三四个顶级心腹谋士参与,因为毕竟话题太大逆不道了。
“是否相信先帝是被董承杀的、袁术是报仇”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事实问题的结论就该实事求是,怎么能因为利益而导致结果的不同呢?所以这是不能公开讨论的。
二月十七,河北邺城骠骑将军府,袁绍召集了沮授和许攸、审配、郭图四人商议此事,连田丰那种暴脾气都没资格出席,唯恐田丰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而到外面乱嚼舌头。
袁绍直截了当先表达了自己的愤慨:“陛下遇害,天下震惊。我等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久使陛下圣教凌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实是痛心疾首。如今更遭此剧变无力阻止,愧为人臣呐——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沮授也是一样似乎悲愤得无以复加,慷慨陈词:“主公,那袁术与你毕竟同宗,他如此狂悖妄为,不管是否是为陛下报仇,都是陷陛下于险地了。所以最多是不算弑君之罪,但其余罪责必然难逃。
主公还是及早与之划清界限,并且趁先帝遇害,抢先让燕王称帝,继承先帝遗志,扫清四海。对于不承认燕王为帝者,也可以顺诛逆、名正言顺灭之。
同时,燕王称帝之后,第一个就可以趁袁术不备,攻打其所占据州郡,尤其是夺回雒阳,如此一来,主公之声望定可威震华夏。袁术现在若是派来使者请求和睦,主公可暂时私下与之虚与委蛇,让其放松警惕,但绝不可公开与之和解,以免惹上其恶名。”
沮授这番话,秉公而言,着实算得上尊奉汉室。
而且拥立刘和,那也是袁绍一早就想的事情,都想了五六年了(从他想拥立刘虞算起),如今机会送到眼前,哪能不抓住?
可惜,袁绍身边并不只有注重尊奉汉室的沮授。
向来目无汉室的许攸轻佻谏言:“主公,尊奉燕王为帝固然是不错,可袁术此番造成先帝宾天,我以为并非他本意,应该是执行计策的时候,呆板拘泥,缺乏随机应变,以至如此弄巧成拙。
如今的袁术,肯定是心中惶恐后悔、骑虎难下。若是逼之甚急,他肯定会以全部兵力四处四守,虽然以袁术之能,真要是被各方诸侯围攻,最多两三年,必然覆灭。
可是这两三年中,我军难道就不用付出代价?又有多少袁术治下的州郡会被曹操、刘备乃至刘表孙策所夺?哪比得上我军一家全盘吞并惶恐求依靠的袁术地盘来得划算?
袁术跟主公毕竟有同宗,虽然他多年来不太尊重主公,可事到临头,他还敢不倚重主公么?主公以燕王新帝名义下诏,承认袁术是为先帝报仇,先帝之死罪在董承,赦免袁术的主要罪过,袁术定然归降求存。”
下诸侯是否相信“先帝是董承杀的,他是给先帝报仇”,其实关键根本不是在于证据是否确凿。
证据是肯定不确凿的,都杀人灭口杀干净了,死无对证。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诸侯们愿不愿意相信、相信了之后对他们有没有好处。只要愿意,目前这点遮羞布是够用的。
不过真要是用了这一手,也就意味着他袁术短期内是失去了代汉称帝的资格了。下次还得再找机会,再有重大的功业,让他有借口“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罢了,先放弃称帝吧。
袁术拍板道:“一会儿卯时三刻,让还留在雒阳的群臣全部上朝,我以监国摄政,派公卿到刘备、袁绍处接触,看看他们谁肯接受‘先帝遗诏’,谁接诏的时候肯私下里许给我们的好处多,再正式给他们一份遗诏!”
……
因为信息传递的延误,各方诸侯都是在皇帝遇害后数日,才陆续得到这个劲爆的消息。
至于袁术的接触使者,因为不可能走六百里的加急,来得自然会更晚两三天。
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才刚刚听说袁术起兵勤王,刚翻篇没一两天,皇帝就驾崩了——毕竟袁术起兵的消息也不用太加急,所以传递速度不如皇帝驾崩传得快,看起来就像接踵而至。
“袁术居然如此兵贵神速?打了三四天就把雒阳拿下了?还包括了从新城、伊阙关一路攻打过去的时间?这不可能吧?”
所有诸侯都惊讶于袁术明显超出了其水平的推进速度,随后便陷入对弑君的极端愤慨之中。不过好在袁术找了“董承挟君、未遂撕票”这个遮羞布,好歹能够稍微拖延几天时间。
于是乎,在袁术说“先帝留有口谕遗诏”的密使抵达之前,袁绍和刘备都已经分别召集高层幕僚,秘密讨论对待此事的态度——这种讨论的范围规模都很小,最多只有三四个顶级心腹谋士参与,因为毕竟话题太大逆不道了。
“是否相信先帝是被董承杀的、袁术是报仇”这是一个事实问题,事实问题的结论就该实事求是,怎么能因为利益而导致结果的不同呢?所以这是不能公开讨论的。
二月十七,河北邺城骠骑将军府,袁绍召集了沮授和许攸、审配、郭图四人商议此事,连田丰那种暴脾气都没资格出席,唯恐田丰因为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而到外面乱嚼舌头。
袁绍直截了当先表达了自己的愤慨:“陛下遇害,天下震惊。我等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久使陛下圣教凌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实是痛心疾首。如今更遭此剧变无力阻止,愧为人臣呐——为今之计,如之奈何?”
沮授也是一样似乎悲愤得无以复加,慷慨陈词:“主公,那袁术与你毕竟同宗,他如此狂悖妄为,不管是否是为陛下报仇,都是陷陛下于险地了。所以最多是不算弑君之罪,但其余罪责必然难逃。
主公还是及早与之划清界限,并且趁先帝遇害,抢先让燕王称帝,继承先帝遗志,扫清四海。对于不承认燕王为帝者,也可以顺诛逆、名正言顺灭之。
同时,燕王称帝之后,第一个就可以趁袁术不备,攻打其所占据州郡,尤其是夺回雒阳,如此一来,主公之声望定可威震华夏。袁术现在若是派来使者请求和睦,主公可暂时私下与之虚与委蛇,让其放松警惕,但绝不可公开与之和解,以免惹上其恶名。”
沮授这番话,秉公而言,着实算得上尊奉汉室。
而且拥立刘和,那也是袁绍一早就想的事情,都想了五六年了(从他想拥立刘虞算起),如今机会送到眼前,哪能不抓住?
可惜,袁绍身边并不只有注重尊奉汉室的沮授。
向来目无汉室的许攸轻佻谏言:“主公,尊奉燕王为帝固然是不错,可袁术此番造成先帝宾天,我以为并非他本意,应该是执行计策的时候,呆板拘泥,缺乏随机应变,以至如此弄巧成拙。
如今的袁术,肯定是心中惶恐后悔、骑虎难下。若是逼之甚急,他肯定会以全部兵力四处四守,虽然以袁术之能,真要是被各方诸侯围攻,最多两三年,必然覆灭。
可是这两三年中,我军难道就不用付出代价?又有多少袁术治下的州郡会被曹操、刘备乃至刘表孙策所夺?哪比得上我军一家全盘吞并惶恐求依靠的袁术地盘来得划算?
袁术跟主公毕竟有同宗,虽然他多年来不太尊重主公,可事到临头,他还敢不倚重主公么?主公以燕王新帝名义下诏,承认袁术是为先帝报仇,先帝之死罪在董承,赦免袁术的主要罪过,袁术定然归降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