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致便是如今马将军重新在银川郡建城的位置。
由此,至少银川郡在黄河东岸的那部分土地,毫无疑问自汉成帝时就是北地郡土地了,何来重新在无主之地上占地划界之说?”
诸葛亮微微摇着折扇扇柄,暗忖果然还是不能小看呼厨泉帐下的文官,匈奴人虽然没文化,但既然是以诏安形象出现,还是会有汉人读书人投奔的。
这个傅干,别的水平不知道,但历史书基本功还是扎实的。
至少《汉书》很熟悉,“汉成帝阳朔三年”发生了些什么地理划界的事儿都引经据典信口拈来,估计把汉朝皇帝本纪的大事年表都背熟了。
“没想到跟普通书呆子那样‘务于精纯’的读书方式也是有点用的,这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场合就用得上。我那种‘观其大略’的读书方式,不适合这种抠细节的出使谈判呢。”诸葛亮心中微微检讨了一下。
不过,也就这么微微一瞬了,他这次来,各方面都是做了准备的。
毕竟他是诸葛亮嘛,傅干读书再精熟,也就让他犹豫多思考几秒,起不到更大作用了。
诸葛亮侃侃而谈:“傅参军颇谙史料,对成帝阳朔年间所载大事,与亮所知相同。但傅参军可知,二百年来,黄河在银川盆地、乃至河套朔方,多次改道究竟是如何改的呢?”
傅干直接懵逼了:“改……黄河改道?自古只知黄河下游改道,但自雒阳孟津上游、有陕峡夹束河道,从不知上游也会黄河改道。”
诸葛亮摇头叹息:“黄河上游当然也会改道,只有那些群山夹束的所在,河床坚硬,才难以改道。一旦河流从群山中冲出,进入低洼肥沃的盆地平原,又没有农耕百姓常年维护水利,一旦河床淤泥堆积,渐渐高于两岸,改道乃是自然之理……
甚至我们可以推测,成帝年间设置典农北城,此后逐渐荒废,固然有两汉之交时、凉州隗嚣被光武帝平灭后,隗嚣残余荒废地方。
可如果以银川郡土地之肥沃,在朝廷官府失去对地方控制之后,就该继续屯田自给,连税赋都不用缴纳了,岂不美哉?
连这么优越的统治条件,当地都渐渐荒废屯田,显然就是因为年久无人组织兴修水利疏浚堤岸,导致黄河改道冲毁良田家园。如今银川郡东的若干淤湖即可为证,我此行带来了地图……”
傅干不知道怎么反驳地理部分,只能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就事论事地挑其中几个历史学的点反驳:“隗嚣覆灭之后,典农北城荒废或许与羌胡、鲜卑坐大有关。说不定是当地的汉人屯民不堪游牧自扰,顺着黄河退回金城郡……”
诸葛亮:“不可能,典农北城彻底荒废不是在后汉初年,而是明章二帝之后,当时大将军窦宪已经远破胡虏,破北匈奴至燕然山,《东观汉记》明确有载,所以别推给游牧为害,就是黄河改道,我还有别的证据……”
诸葛亮说的《东观汉记》,傅干当然没看过,因为那是写《汉书》的班固死后发生的事情,傅干这种民间读书人,当然只能看到已经盖棺定论的前代史料。
窦宪讨伐北匈奴到燕然山时,带的就是班固,班固怎么可能留下任何只言片语写他自己死后发生的事情?
而如今的《东观汉记》材料原稿全部掌握在蔡邕和蔡琰父女手中,傅干再想“饱读史书”也没法读了,你拿什么“自古以来”?
诸葛亮轻松又虐了几个论点后,言之凿凿的说:“……上面这些且不论,黄河改道究竟是怎么改我们也可以先不提,单说四夷土地唯有德者居之,汉人开垦治理,使之成为熟地,方才值得划入疆域。
若如游牧逐水草而居,掠土地而不知养,一味索取,何谈疆域?银川郡之地,就算曾经有人屯田,在水利失修时,也已经沦为无法居住的不毛之地。是马伯起将军重新带着徭役屯民来重修水利、整顿田亩,才使此地成为熟地,划入银川郡明确边界,有何不可?
北地郡以西原本自古并无郡县,边界模糊不清,此次在其西、兰州郡之东设新郡,以农圈牧,确权明责,定纷止争,岂不美哉?”
傅干越说越无语,觉得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都不知道怎么反驳了。不过他还算脑子比较轴,就事论事公允地为呼厨泉最后争取了一下:“可是……就算这些都全对,黄河在银川郡改道的时候,未必往东改了,这个……”
诸葛亮:“且不说我刚才已经论证了,不管黄河往东还是往西改,都不影响我们今天的结论,黄河的失修改道已经让当地重新变成了无主之地。不过你非要辩这一点的话,也行,我教你一些水利物理的常识……”
诸葛亮滔滔不绝地恨不得从“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该如何影响河流冲刷河道河岸”讲起,上起《尚书.尧典》,下至《山海经》,《水经》(蔡琰前两年在成都生娃的时候刚写的,为了给李素之前那次不小心错误引用尚不存在的《水经注》圆谎,只好让他老婆真的写了一本《水经》)
可怜傅干屁的物理知识都不懂,哪里是诸葛亮这种夹枪带棒拿物理学往地质学上加持的地理辩论的对手——
别说傅干了,你就是找个21世纪的高中文科考生,哪怕要考地理的,但只要这人学地理是靠死记硬背,而物理课挂科的存在,那么跟诸葛亮辩论这些问题同样会落败。
被李素培养起来的诸葛亮,已经是触类旁通什么都懂一点,联想发散多角度解题能力强到爆表了。
有点类似于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谁都不知道盒子里的魔物有多大进化潜力。连李素自己都控制不住这个被他培养出来的学霸的成长上限。
呼厨泉在旁边更是早就天书一样一愣一愣的,最后不由自主觉得确实是他不占理,都不好意思让傅干再开口了,居然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
“傅参军,多谢你为本单于仗义执言了。不过你们所言,我也听了。汉使占理明义,本单于实在惭愧,那些小事儿本单于就不再质疑了,银川郡确实该是马将军建起来的,说说汉中王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吧。”
说罢,呼厨泉似乎还想起了什么久远的回忆。
“这种感觉……有点熟悉啊。对了,九年前,父汗把他从故燕王那儿收到的那封李右军写的请援信,分享给我和大哥看的时候,我和大哥也是这种感觉……”
明明自己是吃亏的一方,怎么听着听着看着看着,反而觉得自己成了亏欠对方的一方、或者至少是占了对方便宜?
旁边的傅干也在心中暗忖:“这诸葛令史,看起来应该比九年前的李右军还年轻些,真是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了。”
致便是如今马将军重新在银川郡建城的位置。
由此,至少银川郡在黄河东岸的那部分土地,毫无疑问自汉成帝时就是北地郡土地了,何来重新在无主之地上占地划界之说?”
诸葛亮微微摇着折扇扇柄,暗忖果然还是不能小看呼厨泉帐下的文官,匈奴人虽然没文化,但既然是以诏安形象出现,还是会有汉人读书人投奔的。
这个傅干,别的水平不知道,但历史书基本功还是扎实的。
至少《汉书》很熟悉,“汉成帝阳朔三年”发生了些什么地理划界的事儿都引经据典信口拈来,估计把汉朝皇帝本纪的大事年表都背熟了。
“没想到跟普通书呆子那样‘务于精纯’的读书方式也是有点用的,这种寻章摘句引经据典的场合就用得上。我那种‘观其大略’的读书方式,不适合这种抠细节的出使谈判呢。”诸葛亮心中微微检讨了一下。
不过,也就这么微微一瞬了,他这次来,各方面都是做了准备的。
毕竟他是诸葛亮嘛,傅干读书再精熟,也就让他犹豫多思考几秒,起不到更大作用了。
诸葛亮侃侃而谈:“傅参军颇谙史料,对成帝阳朔年间所载大事,与亮所知相同。但傅参军可知,二百年来,黄河在银川盆地、乃至河套朔方,多次改道究竟是如何改的呢?”
傅干直接懵逼了:“改……黄河改道?自古只知黄河下游改道,但自雒阳孟津上游、有陕峡夹束河道,从不知上游也会黄河改道。”
诸葛亮摇头叹息:“黄河上游当然也会改道,只有那些群山夹束的所在,河床坚硬,才难以改道。一旦河流从群山中冲出,进入低洼肥沃的盆地平原,又没有农耕百姓常年维护水利,一旦河床淤泥堆积,渐渐高于两岸,改道乃是自然之理……
甚至我们可以推测,成帝年间设置典农北城,此后逐渐荒废,固然有两汉之交时、凉州隗嚣被光武帝平灭后,隗嚣残余荒废地方。
可如果以银川郡土地之肥沃,在朝廷官府失去对地方控制之后,就该继续屯田自给,连税赋都不用缴纳了,岂不美哉?
连这么优越的统治条件,当地都渐渐荒废屯田,显然就是因为年久无人组织兴修水利疏浚堤岸,导致黄河改道冲毁良田家园。如今银川郡东的若干淤湖即可为证,我此行带来了地图……”
傅干不知道怎么反驳地理部分,只能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就事论事地挑其中几个历史学的点反驳:“隗嚣覆灭之后,典农北城荒废或许与羌胡、鲜卑坐大有关。说不定是当地的汉人屯民不堪游牧自扰,顺着黄河退回金城郡……”
诸葛亮:“不可能,典农北城彻底荒废不是在后汉初年,而是明章二帝之后,当时大将军窦宪已经远破胡虏,破北匈奴至燕然山,《东观汉记》明确有载,所以别推给游牧为害,就是黄河改道,我还有别的证据……”
诸葛亮说的《东观汉记》,傅干当然没看过,因为那是写《汉书》的班固死后发生的事情,傅干这种民间读书人,当然只能看到已经盖棺定论的前代史料。
窦宪讨伐北匈奴到燕然山时,带的就是班固,班固怎么可能留下任何只言片语写他自己死后发生的事情?
而如今的《东观汉记》材料原稿全部掌握在蔡邕和蔡琰父女手中,傅干再想“饱读史书”也没法读了,你拿什么“自古以来”?
诸葛亮轻松又虐了几个论点后,言之凿凿的说:“……上面这些且不论,黄河改道究竟是怎么改我们也可以先不提,单说四夷土地唯有德者居之,汉人开垦治理,使之成为熟地,方才值得划入疆域。
若如游牧逐水草而居,掠土地而不知养,一味索取,何谈疆域?银川郡之地,就算曾经有人屯田,在水利失修时,也已经沦为无法居住的不毛之地。是马伯起将军重新带着徭役屯民来重修水利、整顿田亩,才使此地成为熟地,划入银川郡明确边界,有何不可?
北地郡以西原本自古并无郡县,边界模糊不清,此次在其西、兰州郡之东设新郡,以农圈牧,确权明责,定纷止争,岂不美哉?”
傅干越说越无语,觉得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都不知道怎么反驳了。不过他还算脑子比较轴,就事论事公允地为呼厨泉最后争取了一下:“可是……就算这些都全对,黄河在银川郡改道的时候,未必往东改了,这个……”
诸葛亮:“且不说我刚才已经论证了,不管黄河往东还是往西改,都不影响我们今天的结论,黄河的失修改道已经让当地重新变成了无主之地。不过你非要辩这一点的话,也行,我教你一些水利物理的常识……”
诸葛亮滔滔不绝地恨不得从“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该如何影响河流冲刷河道河岸”讲起,上起《尚书.尧典》,下至《山海经》,《水经》(蔡琰前两年在成都生娃的时候刚写的,为了给李素之前那次不小心错误引用尚不存在的《水经注》圆谎,只好让他老婆真的写了一本《水经》)
可怜傅干屁的物理知识都不懂,哪里是诸葛亮这种夹枪带棒拿物理学往地质学上加持的地理辩论的对手——
别说傅干了,你就是找个21世纪的高中文科考生,哪怕要考地理的,但只要这人学地理是靠死记硬背,而物理课挂科的存在,那么跟诸葛亮辩论这些问题同样会落败。
被李素培养起来的诸葛亮,已经是触类旁通什么都懂一点,联想发散多角度解题能力强到爆表了。
有点类似于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后,谁都不知道盒子里的魔物有多大进化潜力。连李素自己都控制不住这个被他培养出来的学霸的成长上限。
呼厨泉在旁边更是早就天书一样一愣一愣的,最后不由自主觉得确实是他不占理,都不好意思让傅干再开口了,居然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
“傅参军,多谢你为本单于仗义执言了。不过你们所言,我也听了。汉使占理明义,本单于实在惭愧,那些小事儿本单于就不再质疑了,银川郡确实该是马将军建起来的,说说汉中王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吧。”
说罢,呼厨泉似乎还想起了什么久远的回忆。
“这种感觉……有点熟悉啊。对了,九年前,父汗把他从故燕王那儿收到的那封李右军写的请援信,分享给我和大哥看的时候,我和大哥也是这种感觉……”
明明自己是吃亏的一方,怎么听着听着看着看着,反而觉得自己成了亏欠对方的一方、或者至少是占了对方便宜?
旁边的傅干也在心中暗忖:“这诸葛令史,看起来应该比九年前的李右军还年轻些,真是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