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顾自往下说、不等诸葛亮来这个姿态,就看出他多少还是有些不信的。
关羽旁若无人地继续介绍:“今年我目前派出了两支人马,肃清稳定地方,一个就是伯起的骑兵,派到北地郡的‘银川盆地’驱逐收服当地南匈奴和羌人、鲜卑人,建立屯垦区。
不过因为军粮不足,没让他全军出动,总共只动用了七八千骑兵。那些郭汜处抓来的俘虏,目前大部分还是在屯田开荒和修堤堰,只有少数已经改造可靠的,才允许随军。
第二支人马,就是子均(王平)带的,是沿着湟水逆流而上,把去年没有归附的湟中氐人、先零羌全部降服——去年他不是兵力不足么,只占领到破羌县,再往上游当时没能扫清。”
从关羽的几句话中,就简洁地向李素展示了凉州今年扩大统治区的几个主要步骤:马超要搞定相当于后世宁夏的全部肥沃农耕区,建立起统治。而王平要搞定后世青海省的主要经济区湟水流域。
毕竟,去年一整年的西征,只是相当于拿下了一个后世的甘肃省,还有宁夏青海这两个周边地区没搞定呢。
这些地方的征服不一定需要很多兵力,但利益是不小的,属于本小利大。比如一个银川盆地,就是八千平方公里的肥沃耕地,折合一千二百万亩,按照汉亩算的话接近三千万汉亩。
汉朝的税制是按照男丁占田百亩来算的,三千万汉亩可不得够三十万壮丁屯垦了,再算上妇孺,养活七八十万人口都没问题。而整个凉州才六七十万汉人、一百三十来万羌、氐。
关羽刚介绍完情况,诸葛亮也已经被关羽的幕僚马玄带来了,刚好在门口听清了情况。
马玄是江陵贤士家族“马氏五常”的老大,他和二弟马康都已经成年,是前些年关羽攻打荆南夷陵、武陵的张羡、金旋时就来投奔的人才。也就是跟着董和、向朗、李严那批当地人一起来的。
或许是脾气比较相投,用得顺手,所以马氏兄弟被关羽留下当了幕僚,带着到处跑。而把董和、李严、向朗那些人留在荆州当地,后来跟了赵云混。
关羽刚平荆南时,只有马玄出仕,过了几年后马康成年了也做点文职工作。历史上关羽就跟马良关系不错,他也喜欢任用这些“不算名门世家,但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不过现在马良还比较年少,至少还要五六年才能出来做事。
此刻,李素看诸葛亮进来,就诱导关羽又说了一些马超、王平分别平定北地郡和湟中地区的情况、敌情、战前准备。等关羽详细介绍之后,李素就转过来考校诸葛亮:
“阿亮,机会难得。现有湟中数部氐王,心怀犹豫、抗拒朝廷,你觉得王子均该以何种方略平定才好?另外,马伯起讨伐银川羌人和南匈奴,你觉得有什么该注意的?不要怕说错,如今还有我和前将军为你把关。”
诸葛亮倒也不怯场,把刚才听到的情报都梳理了一遍,侃侃而谈:“要臣服湟中氐人,关键还是应该利用去年在兰州之战中、被水淹三军的氐王杨千万的仇人。
去年杨千万部众万余人,在兰州之战中被关将军淹死、杀伤大半,剩余三四千人也都被俘虏沦为苦役。
按照刚才提的那些军情,如今湟中各部只是心存侥幸,都想装作对朝廷的招揽之意不闻不问。仗其险远、觉得朝廷大军难以常年驻扎约束。但是,要逼迫他们归附,没必要真的让王子均常年驻兵,还可以以种棉之利和互市之利引诱之。
比如哪个部落先臣服,就给他们棉花种子——肯定有些部落会抱着‘等棉花普及了之后,肯定能从别的渠道得到棉花种子’的打算,所以觉得不急着归附。那我们就进一步资助他们的敌人,以先投降部落攻击后投降部落。
当然,此法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让氐人互相撕咬,便于我们统治,但也要提防长此以往、一旦湟中各部落兼并统一后,团结一心抗拒朝廷。所以,从长远计,朝廷常驻军队于湟中、确保其分化监督,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让常驻的部队不至于形成财政负担——我以为,可以设置官营的商队,或者给驻军缴纳护航费的民间商队,以商养战,垄断湟中棉花羊毛的对外贸易,统购运到兰州供官方的水车纺纱工场加工增值。
另外,我看先代地理书志,言湟水尽头翻过龙夷山,有诸多盐池盐湖。凉州各地都缺盐,益州的井盐和河东的池盐运来都非常昂贵。本地虽然偶尔有小型盐湖,产量却不高,也是对凉州人口繁衍一个限制。如果把湟源盐湖开采起来,以驻军护航,则兵马常驻也不会给朝廷增加财政负担。”
关羽越听表情越凝重,最后砖头问李素:“他说的那些‘地理志怪’杂书,是你写的?”
李素两手一摊:“我哪有空写那么多,地理书我就写了本《大江正源考》。不过阿亮这人读书就是这样的,他读了一本书之后会去找一堆东西发散开来对照着看,知道的东西比较多也很正常吧。”
说句实在话,李素自己也很清楚湟水源头翻过分水岭后,就是青海湖流域了,当地除了青海湖本身就是咸水湖外,还有很多小的盐湖,浓度极高,只要运输解决了,确实很值得开发。
不过李素从来不会吧这些零敲碎打的地理知识点写成书,这些东西其实汉朝的时候已经有人知道了,看书很杂的天才都知道一点,也不奇怪。
只能说诸葛亮这人比较善于联想,把不同门类的事务知识联系起来用。
顾自往下说、不等诸葛亮来这个姿态,就看出他多少还是有些不信的。
关羽旁若无人地继续介绍:“今年我目前派出了两支人马,肃清稳定地方,一个就是伯起的骑兵,派到北地郡的‘银川盆地’驱逐收服当地南匈奴和羌人、鲜卑人,建立屯垦区。
不过因为军粮不足,没让他全军出动,总共只动用了七八千骑兵。那些郭汜处抓来的俘虏,目前大部分还是在屯田开荒和修堤堰,只有少数已经改造可靠的,才允许随军。
第二支人马,就是子均(王平)带的,是沿着湟水逆流而上,把去年没有归附的湟中氐人、先零羌全部降服——去年他不是兵力不足么,只占领到破羌县,再往上游当时没能扫清。”
从关羽的几句话中,就简洁地向李素展示了凉州今年扩大统治区的几个主要步骤:马超要搞定相当于后世宁夏的全部肥沃农耕区,建立起统治。而王平要搞定后世青海省的主要经济区湟水流域。
毕竟,去年一整年的西征,只是相当于拿下了一个后世的甘肃省,还有宁夏青海这两个周边地区没搞定呢。
这些地方的征服不一定需要很多兵力,但利益是不小的,属于本小利大。比如一个银川盆地,就是八千平方公里的肥沃耕地,折合一千二百万亩,按照汉亩算的话接近三千万汉亩。
汉朝的税制是按照男丁占田百亩来算的,三千万汉亩可不得够三十万壮丁屯垦了,再算上妇孺,养活七八十万人口都没问题。而整个凉州才六七十万汉人、一百三十来万羌、氐。
关羽刚介绍完情况,诸葛亮也已经被关羽的幕僚马玄带来了,刚好在门口听清了情况。
马玄是江陵贤士家族“马氏五常”的老大,他和二弟马康都已经成年,是前些年关羽攻打荆南夷陵、武陵的张羡、金旋时就来投奔的人才。也就是跟着董和、向朗、李严那批当地人一起来的。
或许是脾气比较相投,用得顺手,所以马氏兄弟被关羽留下当了幕僚,带着到处跑。而把董和、李严、向朗那些人留在荆州当地,后来跟了赵云混。
关羽刚平荆南时,只有马玄出仕,过了几年后马康成年了也做点文职工作。历史上关羽就跟马良关系不错,他也喜欢任用这些“不算名门世家,但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不过现在马良还比较年少,至少还要五六年才能出来做事。
此刻,李素看诸葛亮进来,就诱导关羽又说了一些马超、王平分别平定北地郡和湟中地区的情况、敌情、战前准备。等关羽详细介绍之后,李素就转过来考校诸葛亮:
“阿亮,机会难得。现有湟中数部氐王,心怀犹豫、抗拒朝廷,你觉得王子均该以何种方略平定才好?另外,马伯起讨伐银川羌人和南匈奴,你觉得有什么该注意的?不要怕说错,如今还有我和前将军为你把关。”
诸葛亮倒也不怯场,把刚才听到的情报都梳理了一遍,侃侃而谈:“要臣服湟中氐人,关键还是应该利用去年在兰州之战中、被水淹三军的氐王杨千万的仇人。
去年杨千万部众万余人,在兰州之战中被关将军淹死、杀伤大半,剩余三四千人也都被俘虏沦为苦役。
按照刚才提的那些军情,如今湟中各部只是心存侥幸,都想装作对朝廷的招揽之意不闻不问。仗其险远、觉得朝廷大军难以常年驻扎约束。但是,要逼迫他们归附,没必要真的让王子均常年驻兵,还可以以种棉之利和互市之利引诱之。
比如哪个部落先臣服,就给他们棉花种子——肯定有些部落会抱着‘等棉花普及了之后,肯定能从别的渠道得到棉花种子’的打算,所以觉得不急着归附。那我们就进一步资助他们的敌人,以先投降部落攻击后投降部落。
当然,此法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让氐人互相撕咬,便于我们统治,但也要提防长此以往、一旦湟中各部落兼并统一后,团结一心抗拒朝廷。所以,从长远计,朝廷常驻军队于湟中、确保其分化监督,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让常驻的部队不至于形成财政负担——我以为,可以设置官营的商队,或者给驻军缴纳护航费的民间商队,以商养战,垄断湟中棉花羊毛的对外贸易,统购运到兰州供官方的水车纺纱工场加工增值。
另外,我看先代地理书志,言湟水尽头翻过龙夷山,有诸多盐池盐湖。凉州各地都缺盐,益州的井盐和河东的池盐运来都非常昂贵。本地虽然偶尔有小型盐湖,产量却不高,也是对凉州人口繁衍一个限制。如果把湟源盐湖开采起来,以驻军护航,则兵马常驻也不会给朝廷增加财政负担。”
关羽越听表情越凝重,最后砖头问李素:“他说的那些‘地理志怪’杂书,是你写的?”
李素两手一摊:“我哪有空写那么多,地理书我就写了本《大江正源考》。不过阿亮这人读书就是这样的,他读了一本书之后会去找一堆东西发散开来对照着看,知道的东西比较多也很正常吧。”
说句实在话,李素自己也很清楚湟水源头翻过分水岭后,就是青海湖流域了,当地除了青海湖本身就是咸水湖外,还有很多小的盐湖,浓度极高,只要运输解决了,确实很值得开发。
不过李素从来不会吧这些零敲碎打的地理知识点写成书,这些东西其实汉朝的时候已经有人知道了,看书很杂的天才都知道一点,也不奇怪。
只能说诸葛亮这人比较善于联想,把不同门类的事务知识联系起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