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个安全的地方给我演示火气爆炸……”
诸葛亮没有直接回答李素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思地先说了两个自腊月农闲以来,李素带他阅历四方时讲到的例子。
而李素虽然没听到自己要的答案,却也意识到了诸葛亮的思路,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所以,你的结论是什么?”
诸葛亮深吸了一口气,总结道:“今日再看了从古至今的炼铁之法,加上李师您曾教我的‘天下万物分固液气三态’,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天地万物转化之道,以两种气相混相合,加以诱因,转化最快,便如火气与天气空气混合。
其次,便是气液混合、气粉混合,那液态之物,最好也要细如云雾,固态则细若烟粉,越细越快。
再次之,便是两液相混、加以诱因,再次固态的粉与液体相混,再次两粉相混,最慢便是如百炼钢之法,两固态相混,而且其材料连粉都不是,只有大块。如此,只有两固接触之面才能转化变化,极为缓慢。
万物转化之法的生产,要想加快其速,就要设法变固为粉,变粉为液,变液为气,充分搅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得越均匀则万物转化越快。”
李素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虽然没法教诸葛亮化学,但他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速度快慢的朴素总纲:两种反应物混合越均匀、接触面积越大越充分,反应越快。
李素此番跟周炳等工匠改良的炼铁效率,其实原理跟“一克整块的金属钠丢进水里,要十秒钟才能彻底烧尽变成烧碱”,而“一克钠粉丢进水里,三秒钟就反应完成”是一样的。
而诸葛亮的思路越来越奔放,因为他没有化学的束缚,想象力简直丰富到随意推演不受拘束。在李素已经嘉许满意之后,诸葛亮继续滔滔不绝地说:
“李师,我还觉得,这万物转化之道,在速度快慢上,其实和兵法颇有相通之处:两块物质相互转化,便如两军交战,一方为我,一方为敌。未转化之前,便是两支生机勃勃的军队,转化完成之后,就像是两军厮杀结束,尽数化作伏尸。
两块固态之物相击转化,便如两支军队堂堂列阵而战,只有前排的士卒能够杀死敌军和被敌人所杀,要前排战死倒下之后,后排才能投入搏杀,继续换命转化。
而液态气态之物相互混合转化,便如两军尚未开战之前,就已阵型松散,互相错杂,每个士兵都已经与潜在的敌军士兵相邻。而一旦那个转化的诱因到来,便如金鼓齐鸣、双方一起得令互相砍杀。此时人人都能立刻够到敌人,都能杀敌与被杀,不用数息便是全军死绝……”
李素一阵错愕:幸亏我还没教你分子原子的概念,否则你丫是不是要把分子比作一个个士兵、把原子比作一个个器官了?
你这是什么奇葩的脑洞和联想能力哦,带你看个粉尘和气体爆炸以及炼铁,至于这么邪道地举一反三嘛……
李素连忙稍微帮忙把正一下方向盘、稍微踩踩教练席上的刹车:“停停停……阿亮,你刚才说的那些,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这个比喻,还是略微有所歧义的。你有这个心格物致知是好事,但千万不要似是而非,免得强不知以为知尚不自知。”
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自省地说:“我这些比喻确实鲁莽了,似是而非之处,还请李师教我……”
“这……”李素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好用自己的语言,把“天地万物是由几个级别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种简单哲学思想,跟诸葛亮讨论讨论。
毕竟他也不好直接报答案,没有实验数据的支持,也不好铁口直断,只能是哲学化一点。
但别说,诸葛亮居然还听懂了“分子/原子”的哲学模型,觉得挺有道理的。
“靠……要不要接受得这么快,下次我还教什么。”李素也是捏了把汗,好悬没有带偏。为此,他也一再告诫,
“阿亮,千万别觉得我说的就一定对。探查万物要以格物致知为要,我们如今观察万事万物的手段,受所假之器具限制,未必能看到天道的本源真相。
比如古人没有火齐镜,他们就看不到秋毫之末的绒毛结构与雪花相似,我们今天的人能看到,不是我们智识高于古人,只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那些我们现在还看不清的东西,也不要根据经验就铁口直断一定是如何。将来有了新的观察条件,如果观察到的结果与我们的粗略经验不符,我们也要时时刻刻保持虚心接受才对。学不可以已呐!”
李素也是实在没法组织词了,只好搬《荀子》曰过的话来敲打。
这一盆凉水总算是足够到位,把诸葛亮自以为又看穿了万物变化规律的骄傲收了回来。
了个安全的地方给我演示火气爆炸……”
诸葛亮没有直接回答李素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思地先说了两个自腊月农闲以来,李素带他阅历四方时讲到的例子。
而李素虽然没听到自己要的答案,却也意识到了诸葛亮的思路,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所以,你的结论是什么?”
诸葛亮深吸了一口气,总结道:“今日再看了从古至今的炼铁之法,加上李师您曾教我的‘天下万物分固液气三态’,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天地万物转化之道,以两种气相混相合,加以诱因,转化最快,便如火气与天气空气混合。
其次,便是气液混合、气粉混合,那液态之物,最好也要细如云雾,固态则细若烟粉,越细越快。
再次之,便是两液相混、加以诱因,再次固态的粉与液体相混,再次两粉相混,最慢便是如百炼钢之法,两固态相混,而且其材料连粉都不是,只有大块。如此,只有两固接触之面才能转化变化,极为缓慢。
万物转化之法的生产,要想加快其速,就要设法变固为粉,变粉为液,变液为气,充分搅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得越均匀则万物转化越快。”
李素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虽然没法教诸葛亮化学,但他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速度快慢的朴素总纲:两种反应物混合越均匀、接触面积越大越充分,反应越快。
李素此番跟周炳等工匠改良的炼铁效率,其实原理跟“一克整块的金属钠丢进水里,要十秒钟才能彻底烧尽变成烧碱”,而“一克钠粉丢进水里,三秒钟就反应完成”是一样的。
而诸葛亮的思路越来越奔放,因为他没有化学的束缚,想象力简直丰富到随意推演不受拘束。在李素已经嘉许满意之后,诸葛亮继续滔滔不绝地说:
“李师,我还觉得,这万物转化之道,在速度快慢上,其实和兵法颇有相通之处:两块物质相互转化,便如两军交战,一方为我,一方为敌。未转化之前,便是两支生机勃勃的军队,转化完成之后,就像是两军厮杀结束,尽数化作伏尸。
两块固态之物相击转化,便如两支军队堂堂列阵而战,只有前排的士卒能够杀死敌军和被敌人所杀,要前排战死倒下之后,后排才能投入搏杀,继续换命转化。
而液态气态之物相互混合转化,便如两军尚未开战之前,就已阵型松散,互相错杂,每个士兵都已经与潜在的敌军士兵相邻。而一旦那个转化的诱因到来,便如金鼓齐鸣、双方一起得令互相砍杀。此时人人都能立刻够到敌人,都能杀敌与被杀,不用数息便是全军死绝……”
李素一阵错愕:幸亏我还没教你分子原子的概念,否则你丫是不是要把分子比作一个个士兵、把原子比作一个个器官了?
你这是什么奇葩的脑洞和联想能力哦,带你看个粉尘和气体爆炸以及炼铁,至于这么邪道地举一反三嘛……
李素连忙稍微帮忙把正一下方向盘、稍微踩踩教练席上的刹车:“停停停……阿亮,你刚才说的那些,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这个比喻,还是略微有所歧义的。你有这个心格物致知是好事,但千万不要似是而非,免得强不知以为知尚不自知。”
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自省地说:“我这些比喻确实鲁莽了,似是而非之处,还请李师教我……”
“这……”李素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好用自己的语言,把“天地万物是由几个级别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种简单哲学思想,跟诸葛亮讨论讨论。
毕竟他也不好直接报答案,没有实验数据的支持,也不好铁口直断,只能是哲学化一点。
但别说,诸葛亮居然还听懂了“分子/原子”的哲学模型,觉得挺有道理的。
“靠……要不要接受得这么快,下次我还教什么。”李素也是捏了把汗,好悬没有带偏。为此,他也一再告诫,
“阿亮,千万别觉得我说的就一定对。探查万物要以格物致知为要,我们如今观察万事万物的手段,受所假之器具限制,未必能看到天道的本源真相。
比如古人没有火齐镜,他们就看不到秋毫之末的绒毛结构与雪花相似,我们今天的人能看到,不是我们智识高于古人,只是……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以那些我们现在还看不清的东西,也不要根据经验就铁口直断一定是如何。将来有了新的观察条件,如果观察到的结果与我们的粗略经验不符,我们也要时时刻刻保持虚心接受才对。学不可以已呐!”
李素也是实在没法组织词了,只好搬《荀子》曰过的话来敲打。
这一盆凉水总算是足够到位,把诸葛亮自以为又看穿了万物变化规律的骄傲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