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铁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军以及第一野战军18兵团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周士第等指挥下以“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席卷大西南。12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成都及其周围地区的战略包围,在山穷水尽之际,军校校长张耀明、教育长吴允周、副官处长吴丽川等先后逃往台湾;在我地下党员的极力争取之下,李永中、吴起舞、徐幼常、肖平波等率领军校师生1oooo多人举行起义,这批起义师生后来相继被分配到了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各部队或地方政府部门,许多优秀的师生后来还加入了中国**。至此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的为了救中国、为了救中国人民的“黄埔军校”最终又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黄埔军校永远结束了它在中国大6办学的历史!
蒋介石败退至台湾以后于195第四军官训练班(即台湾训练班)为基础,重新恢复6军军官学校,任命罗友伦为军校校长,次年4月军校招收黄埔24期学员入学学习。1954年6月以后,军校仿照美国的西点军校的学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学制改为四年,第一年实行通识教育,特别重视英语运用能力,成绩优秀者可以被保送至美**校学习,此外还使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化对现代6军作战的重要性;进入第二学年,开始选择与自己将来展有关的系,军校普通科共设文史、政治、外文、数学、物理、机械、电机、军工、测绘等九大系,军校军事学术科下辖一般、战术、体育、兵器四大组;第三学年学习和实习领导防御的能力;第四学年则转为思考与实习的相结合。军校还实施理工科大学教育,学生毕业以后既给6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同时也授予理工科学士学位,军校接受台湾“教育部”的督察和指导。除此之外军校毕业生还要到其他的兵种学校学习,中校以上军官要想获得晋升就必须到台湾“三军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1975年军校的教育体制再度修改,从黄埔47期起学时延长至四年零三个月。1977年,从黄埔48期学生开始,学生毕业以后还可以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军校还设有专科生班、专修生班、短期训练班、预备军官训练班和补训总队等机构;军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增加了攀岩、武术、擒拿格斗等训练项目。军校的校长军衔为中将,由现役将领担任,任期一般为两年;从195o年军校恢复时起罗友伦(黄埔5期)、谢肇齐(黄埔6期)、徐汝城(黄埔6期)、艾瑷(黄埔8期)、张立夫(黄埔8期)、林初耀(黄埔1o期)、秦祖熙(黄埔11期)、言百谦(黄埔16期)、许历农(黄埔16期)朱致远(黄埔16期)、卢光义(黄埔22期)、黄幸强(黄埔22期)、黄耀羽(黄埔24期)、汤元普(黄埔28期)、胡家骐(黄埔29期)、杨德智(黄埔33期)等先后担任过校长一职,现任校长是杨国强中将。军校的副校长、政战主任、各系系主任以及各所长军衔均为少将,也是由军队现役军官担任。
黄埔赤子心,国家民族情……
1986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黄埔1期生徐向前元帅担任会长,聂荣臻元帅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任顾问,此后黄埔1期生侯镜如、李默庵,黄埔4期生李运昌先后担任会长,胡立教等先后任顾问。
1991年4月在台湾的黄埔一期生邓文仪将军起创建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呼吁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努力奋斗,邓文仪将军又于同年率团访问祖国大6并且晋拜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陵。2oo4年6月13日,黄埔2期学生张炎元、黄埔12期学生郝柏村率上千名退役的黄埔校友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举行集会,纪念黄埔军校成立8o周年。会上郝柏村代表台湾广大退役的黄埔将领表演说明确指出:我们决不当分裂国土的罪人!郝柏村的讲话内容被作为黄埔校友的共同声明在各大媒体上刊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北伐前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简介
黄埔军校的毕业人数,据《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册》,第一期第三期1,第四期第五期第七期612人,共7,729人。
而据《黄埔同学总名册》,一至五期毕业生共第六期第七期612人,总数可达8,729人。亦有统计为8,783人者。
而据丰悌的回忆,第一期第三期第四期第四期设有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等,总人数有一万多名。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9oo多名。一至七期总共毕业一万多名,加上军官班、补习班等,总数在二万人左右。丰悌的估计,除包括军官班、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以外,亦可能将分校的毕业生计算在内。而分校毕业生,有些有统计,有些无统计;有统计者,数字亦多出入。如潮州分校(民国十四年十二月至十五年十二月)毕业生人数,前引谓345人,有资料谓为728人。另外,武汉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三月)毕业第七期1,76o人,长沙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十七年五月)毕业第七期人数不详,估计在1,4oo名左右;南宁分校(民国十五年五月建立,断续存在至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在北伐期间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干部的重要来源,到民国十六年九月毕业约67o人。兹不赘述。
一至五期7,399名毕业生中,湖南2,189人,占3o%,广东1,o36人,占14%;四川636人,占8.6%;浙江584人,占7.9%;湖北5o4人,占6.8%;江西476人,占6.4%;江苏265人,占3.6%;陜西246人,占3.3%;广西218人,占2.9%;安徽2o7人,占3.o%;河南2o5人,占2.8%;贵州163人,占2.2%;福建144人,占1.9%;山西138人,占1.9%;山东118人,占1.6%;云南1o8人,占1.5%;直隶68人,占o.9%;绥远(25)、辽宁(11)、甘肃(6)、蒙古(6)、吉林(3)、察哈尔(2)、热河(2)、黑龙江(1),共56人,占o.8%;朝鲜(34)、台湾(2)、新加坡(1)、越南(第六、七期学生,未见有籍贯统计数字。
就学生的来源而论,第一期报名一千二百多人,多由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介绍而来,省籍以湖南、广东、陜西、江西、浙江等省为多,由于对各省都有配额,籍贯分布于二十一省区。报名学生中,三分之一为中学或专科毕业的程度。经两次考试斟选,另有军政部讲武堂学生并入。第二期学生是由各地考取而来,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十七省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省为多。第三期以后先招入伍生,入伍生结业后,始升为本科生。报考入伍生的资格是:1.中学毕业,第三期学生多在上海、广州等地招考,籍贯分布于十八省区(另有朝鲜4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为多。第四期学生由各地招考而来,共招考七次,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二十四省区(另有台湾1人,新加坡24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陜西、浙江、江西、山西等省为多。第五期学生亦由各地分批招考而来,籍贯分布于二十二省区(另有台湾1人,朝鲜6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多,第一至五期共分布于二十五省区(另有台湾2人,朝鲜34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湖北、江西等省为多。
蒋中正在准备北伐的过程中,除了依恃以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其毕业生为基础所编的革命军以外,并运用在校的学生。
北伐战争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开始,当时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生已毕业,分到各军中。
北伐开始时,黄埔学生在校者有第四期,他们于民国十五年三月八日入学,到是年十月四日毕业2,314人,当时北伐军已进抵武汉,并自武汉向长江下游进兵,目标指向九江、南昌。第五期于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入学,到十六年八月十五日毕业1,481人,当时北伐阵营正因国民党清共陷于分裂,南京方面的革命军大体自南京北上,进出于苏北、鲁南;武汉方面的势力未继续北进,一度东征抵九江。第六期于民国十六年十月三日入学,到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毕业第七期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入学,到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毕业第七期学生未及参加北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6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6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
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第三期第五期1o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o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o%。
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o3人。
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1924年制定的《6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扬吾校精神,扬吾校精神!
历任校长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
第七任艾叆将军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
在当时,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o周年,中国邮电部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o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2oo4年6月14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oo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o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收入5o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简介: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o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举办《军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收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认真开展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著作、论文、资料集约1oo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教室。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孙中山故居”):原为清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是一座砖瓦结构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1971年孙中山起护法运动和1924年创办军校时曾多次在此休息和办公。
俱乐部:1926年11月建成,规模颇大,可容数千人,是师生集会、演讲、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的场所,该楼后遭日军飞机轰炸,多处损坏,解放后曾加建改造,经1993年修缮,已恢复原貌。
游泳池:1926年为适应部队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的需要,军校将造木船的两个小坞改建面游泳池及建更衣室,经维修已初步恢复历史原貌。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骸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氛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
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有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浣浣;屹立丰碑以万世,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5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1984年多次维修,恢复了原貌。
济深公园:1928年11月始建,以副校长李济深名字命名,林茂不减当年,大门两旁门柱遗迹犹在,仍可依稀追寻昔日风采。
黄埔公园: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1926年改建成为中正公园,旧貌犹在。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1884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6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廖仲恺分别任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及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里曾走出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陈赓、何应钦、顾祝同等,被称为中国将帅的摇篮。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恢复了昔日黄埔军校的风采。现在军校旧址可参观的景点包括校本部、孙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白鹤岗炮台等。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ooo年被评为广东省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军以及第一野战军18兵团在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周士第等指挥下以“大迂回”的战略战术席卷大西南。12月,人民解放军已经完成了对成都及其周围地区的战略包围,在山穷水尽之际,军校校长张耀明、教育长吴允周、副官处长吴丽川等先后逃往台湾;在我地下党员的极力争取之下,李永中、吴起舞、徐幼常、肖平波等率领军校师生1oooo多人举行起义,这批起义师生后来相继被分配到了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各部队或地方政府部门,许多优秀的师生后来还加入了中国**。至此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办的为了救中国、为了救中国人民的“黄埔军校”最终又从国民党反动派手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黄埔军校永远结束了它在中国大6办学的历史!
蒋介石败退至台湾以后于195第四军官训练班(即台湾训练班)为基础,重新恢复6军军官学校,任命罗友伦为军校校长,次年4月军校招收黄埔24期学员入学学习。1954年6月以后,军校仿照美国的西点军校的学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学制改为四年,第一年实行通识教育,特别重视英语运用能力,成绩优秀者可以被保送至美**校学习,此外还使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化对现代6军作战的重要性;进入第二学年,开始选择与自己将来展有关的系,军校普通科共设文史、政治、外文、数学、物理、机械、电机、军工、测绘等九大系,军校军事学术科下辖一般、战术、体育、兵器四大组;第三学年学习和实习领导防御的能力;第四学年则转为思考与实习的相结合。军校还实施理工科大学教育,学生毕业以后既给6军军官学校毕业证书,同时也授予理工科学士学位,军校接受台湾“教育部”的督察和指导。除此之外军校毕业生还要到其他的兵种学校学习,中校以上军官要想获得晋升就必须到台湾“三军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1975年军校的教育体制再度修改,从黄埔47期起学时延长至四年零三个月。1977年,从黄埔48期学生开始,学生毕业以后还可以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军校还设有专科生班、专修生班、短期训练班、预备军官训练班和补训总队等机构;军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增加了攀岩、武术、擒拿格斗等训练项目。军校的校长军衔为中将,由现役将领担任,任期一般为两年;从195o年军校恢复时起罗友伦(黄埔5期)、谢肇齐(黄埔6期)、徐汝城(黄埔6期)、艾瑷(黄埔8期)、张立夫(黄埔8期)、林初耀(黄埔1o期)、秦祖熙(黄埔11期)、言百谦(黄埔16期)、许历农(黄埔16期)朱致远(黄埔16期)、卢光义(黄埔22期)、黄幸强(黄埔22期)、黄耀羽(黄埔24期)、汤元普(黄埔28期)、胡家骐(黄埔29期)、杨德智(黄埔33期)等先后担任过校长一职,现任校长是杨国强中将。军校的副校长、政战主任、各系系主任以及各所长军衔均为少将,也是由军队现役军官担任。
黄埔赤子心,国家民族情……
1986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黄埔1期生徐向前元帅担任会长,聂荣臻元帅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任顾问,此后黄埔1期生侯镜如、李默庵,黄埔4期生李运昌先后担任会长,胡立教等先后任顾问。
1991年4月在台湾的黄埔一期生邓文仪将军起创建了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呼吁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为和平统一中国而努力奋斗,邓文仪将军又于同年率团访问祖国大6并且晋拜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陵。2oo4年6月13日,黄埔2期学生张炎元、黄埔12期学生郝柏村率上千名退役的黄埔校友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举行集会,纪念黄埔军校成立8o周年。会上郝柏村代表台湾广大退役的黄埔将领表演说明确指出:我们决不当分裂国土的罪人!郝柏村的讲话内容被作为黄埔校友的共同声明在各大媒体上刊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北伐前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简介
黄埔军校的毕业人数,据《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册》,第一期第三期1,第四期第五期第七期612人,共7,729人。
而据《黄埔同学总名册》,一至五期毕业生共第六期第七期612人,总数可达8,729人。亦有统计为8,783人者。
而据丰悌的回忆,第一期第三期第四期第四期设有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等,总人数有一万多名。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9oo多名。一至七期总共毕业一万多名,加上军官班、补习班等,总数在二万人左右。丰悌的估计,除包括军官班、补习班、学生军、特种训练班以外,亦可能将分校的毕业生计算在内。而分校毕业生,有些有统计,有些无统计;有统计者,数字亦多出入。如潮州分校(民国十四年十二月至十五年十二月)毕业生人数,前引谓345人,有资料谓为728人。另外,武汉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三月)毕业第七期1,76o人,长沙分校(民国十六年二月至十七年五月)毕业第七期人数不详,估计在1,4oo名左右;南宁分校(民国十五年五月建立,断续存在至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在北伐期间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干部的重要来源,到民国十六年九月毕业约67o人。兹不赘述。
一至五期7,399名毕业生中,湖南2,189人,占3o%,广东1,o36人,占14%;四川636人,占8.6%;浙江584人,占7.9%;湖北5o4人,占6.8%;江西476人,占6.4%;江苏265人,占3.6%;陜西246人,占3.3%;广西218人,占2.9%;安徽2o7人,占3.o%;河南2o5人,占2.8%;贵州163人,占2.2%;福建144人,占1.9%;山西138人,占1.9%;山东118人,占1.6%;云南1o8人,占1.5%;直隶68人,占o.9%;绥远(25)、辽宁(11)、甘肃(6)、蒙古(6)、吉林(3)、察哈尔(2)、热河(2)、黑龙江(1),共56人,占o.8%;朝鲜(34)、台湾(2)、新加坡(1)、越南(第六、七期学生,未见有籍贯统计数字。
就学生的来源而论,第一期报名一千二百多人,多由出席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介绍而来,省籍以湖南、广东、陜西、江西、浙江等省为多,由于对各省都有配额,籍贯分布于二十一省区。报名学生中,三分之一为中学或专科毕业的程度。经两次考试斟选,另有军政部讲武堂学生并入。第二期学生是由各地考取而来,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十七省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等省为多。第三期以后先招入伍生,入伍生结业后,始升为本科生。报考入伍生的资格是:1.中学毕业,第三期学生多在上海、广州等地招考,籍贯分布于十八省区(另有朝鲜4人),以广东、湖南、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为多。第四期学生由各地招考而来,共招考七次,分批入校,籍贯分布于二十四省区(另有台湾1人,新加坡24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河南、陜西、浙江、江西、山西等省为多。第五期学生亦由各地分批招考而来,籍贯分布于二十二省区(另有台湾1人,朝鲜6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为多,第一至五期共分布于二十五省区(另有台湾2人,朝鲜34人,新加坡1人,越南1人),以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湖北、江西等省为多。
蒋中正在准备北伐的过程中,除了依恃以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其毕业生为基础所编的革命军以外,并运用在校的学生。
北伐战争于民国十五年七月开始,当时黄埔军校一、二、三期学生已毕业,分到各军中。
北伐开始时,黄埔学生在校者有第四期,他们于民国十五年三月八日入学,到是年十月四日毕业2,314人,当时北伐军已进抵武汉,并自武汉向长江下游进兵,目标指向九江、南昌。第五期于民国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入学,到十六年八月十五日毕业1,481人,当时北伐阵营正因国民党清共陷于分裂,南京方面的革命军大体自南京北上,进出于苏北、鲁南;武汉方面的势力未继续北进,一度东征抵九江。第六期于民国十六年十月三日入学,到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毕业第七期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入学,到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毕业第七期学生未及参加北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6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6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
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第三期第五期1o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o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o%。
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o3人。
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1924年制定的《6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扬吾校精神,扬吾校精神!
历任校长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
第七任艾叆将军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
在当时,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o周年,中国邮电部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o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2oo4年6月14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oo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o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收入5o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简介: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o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举办《军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收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认真开展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著作、论文、资料集约1oo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教室。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孙中山故居”):原为清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是一座砖瓦结构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1971年孙中山起护法运动和1924年创办军校时曾多次在此休息和办公。
俱乐部:1926年11月建成,规模颇大,可容数千人,是师生集会、演讲、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的场所,该楼后遭日军飞机轰炸,多处损坏,解放后曾加建改造,经1993年修缮,已恢复原貌。
游泳池:1926年为适应部队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的需要,军校将造木船的两个小坞改建面游泳池及建更衣室,经维修已初步恢复历史原貌。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骸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氛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
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有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浣浣;屹立丰碑以万世,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5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1984年多次维修,恢复了原貌。
济深公园:1928年11月始建,以副校长李济深名字命名,林茂不减当年,大门两旁门柱遗迹犹在,仍可依稀追寻昔日风采。
黄埔公园: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1926年改建成为中正公园,旧貌犹在。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1884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6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廖仲恺分别任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校风。军校师生在东征、北伐及抗日战争中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这里曾走出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陈赓、何应钦、顾祝同等,被称为中国将帅的摇篮。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恢复了昔日黄埔军校的风采。现在军校旧址可参观的景点包括校本部、孙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白鹤岗炮台等。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ooo年被评为广东省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