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待了魏忠贤,并给魏忠贤指出了一条明路:立即辞职,退休回家,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魏忠贤思前想后,认了。
立即回家,找人写辞职信,当然,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感谢徐应元对他的帮助。
徐应元之所以帮助魏忠贤,是想让他死得更快。
和魏忠贤一样,大多数太监的习惯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
一直以来,崇祯都希望,魏忠贤能自动走人(真心实意),毕竟阉党根基太深,这样最省事。
在徐应元的帮助下,第二天,魏忠贤提出辞职了,这次他很真诚。
同日,崇祯批准了魏忠贤的辞呈,一代巨监就此落马。
落马的那天,魏忠贤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放弃了争权,无论如何,崇祯都不会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一年前,东林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应该说,魏忠贤的生活是很不错的,混了这么多年,有钱有房有车,啥都不缺了。特别是他家的房子,就在现在北京的东厂胡同,二环里,黄金地段,交通便利。我常去附近的社科院近代史所开会,曾去看过。园林假山、深宅大院,上千平方米,相当气派,但据说这只是当年他家的一个角落,最多也就六分之一。
河北肃宁的一个小流氓,混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差不多了,好歹有个留京指标。
但这个指标的有效期,也就只有三天了。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一日,崇祯下令,魏忠贤劳苦功高,另有重用——即日出发,去凤阳看坟。
得到消息的魏忠贤非常沮丧,但他不知道,崇祯也很沮丧。
崇祯是想干掉魏忠贤的,但无论如何,魏公公总算是三朝老监,前任刚死两个月,就干掉他实在不好意思。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改变了他的决定。
当他宣布赶走魏忠贤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反对他的决定,而这个人,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或许是收了钱,或许是说了情,反正徐应元是站出来了,公然为魏忠贤辩护,希望皇帝给他个面子。
面对这个伺候了自己十几年,一向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崇祯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抉择:
“奴才!敢与奸臣相通,打一百棍,发南京!”
太监不是人啊。
顺便说一句,在明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太监的专用蔑呼,而在清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人的尊称(关系不好还不能叫,只能称臣,所谓做奴才而不可得)。
这件事情让崇祯意识到,魏忠贤是不会消停的。
而下一件事使他明白,魏忠贤是非杀不可的。
确定无法挽回,魏公公准备上路了,足足准备了三天。
在这三天里,他只干了一件事——打包。
既然荣华于我如浮云,那就只要富贵吧。
但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几百个仆人干了三天,清出四十大车,然后光荣上路,前呼后拥,随行的,还有一千名隶属于他本人的骑兵护卫。
就算是轻度弱智的白痴,都知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大难当头,竟然如此嚣张,真是活腻了。
魏忠贤没有活腻,他活不到九千九百岁,一百岁还是要追求的。
事实上,这个大张旗鼓的阵势,是他最后的诡计。
这个诡计的来由是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战国的时候,秦军大将王翦出兵时,一边行军一边给秦王打报告,要官要钱,贪得无厌。有人问他,他说,我军权在手,只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
此后,这一招被包括萧何在内的广大仁人志士(识相点儿的)使用。魏忠贤用这招,说明他虽不识字,却还是懂得历史的。
可惜,是略懂。
魏公公的用意是,自己已经无权无势,只求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这么大排场,只是想告诉崇祯老爷,俺不争了,打算好好过日子。
然而,他犯了一个错误——没学过历史唯物主义。
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要点,就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考虑。
王翦的招数能够奏效,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换句话说,他的行为,实际上是跟秦王签合同,我只要钱要官,帮你打江山,绝不动你的权。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无权无官,凭什么签合同?
所以崇祯很愤怒,崇祯要把魏忠贤余下的都拿走,他的钱,还有他的命。
魏忠贤倒没有这个觉悟,他依然得意扬扬地出发了。
但聪明人还是有的,比如他的心腹太监李永贞,就曾对他说,低调,低调点儿好。
魏忠贤回答:
“若要杀我,何须今日?”
今日之前,还无须杀你。
魏忠贤出发后的第三天,崇祯传令兵部,发出了逮捕令。
这一天是十一月六日,魏忠贤所在的地点,是直隶河间府阜城县。
护卫簇拥的魏公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几天来,他在京城的内线不断向他传递着好消息:他的亲信,包括五虎、五彪纷纷落马,老朋友王体乾退了,连费尽心思拉下水的徐应元也被发配去守陵,翻身已无指望。
就在他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候,京城的快马又告诉他一个最新的消息:皇帝已经派人追上来了。
威严的九千九百岁大人当场就晕了过去。
追上来,然后呢?逮捕,入狱,定罪,斩首?还是挨剐?
天色已晚,无论如何,先找个地方住吧,活过今天再说。
魏忠贤进入了眼前的这座小县城: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站。
待了魏忠贤,并给魏忠贤指出了一条明路:立即辞职,退休回家,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魏忠贤思前想后,认了。
立即回家,找人写辞职信,当然,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感谢徐应元对他的帮助。
徐应元之所以帮助魏忠贤,是想让他死得更快。
和魏忠贤一样,大多数太监的习惯是见风使舵、落井下石。
一直以来,崇祯都希望,魏忠贤能自动走人(真心实意),毕竟阉党根基太深,这样最省事。
在徐应元的帮助下,第二天,魏忠贤提出辞职了,这次他很真诚。
同日,崇祯批准了魏忠贤的辞呈,一代巨监就此落马。
落马的那天,魏忠贤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放弃了争权,无论如何,崇祯都不会也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一年前,东林党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应该说,魏忠贤的生活是很不错的,混了这么多年,有钱有房有车,啥都不缺了。特别是他家的房子,就在现在北京的东厂胡同,二环里,黄金地段,交通便利。我常去附近的社科院近代史所开会,曾去看过。园林假山、深宅大院,上千平方米,相当气派,但据说这只是当年他家的一个角落,最多也就六分之一。
河北肃宁的一个小流氓,混到这个份儿上,也就差不多了,好歹有个留京指标。
但这个指标的有效期,也就只有三天了。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一日,崇祯下令,魏忠贤劳苦功高,另有重用——即日出发,去凤阳看坟。
得到消息的魏忠贤非常沮丧,但他不知道,崇祯也很沮丧。
崇祯是想干掉魏忠贤的,但无论如何,魏公公总算是三朝老监,前任刚死两个月,就干掉他实在不好意思。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改变了他的决定。
当他宣布赶走魏忠贤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反对他的决定,而这个人,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
或许是收了钱,或许是说了情,反正徐应元是站出来了,公然为魏忠贤辩护,希望皇帝给他个面子。
面对这个伺候了自己十几年,一向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崇祯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抉择:
“奴才!敢与奸臣相通,打一百棍,发南京!”
太监不是人啊。
顺便说一句,在明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太监的专用蔑呼,而在清代,奴才是朝廷大多数人的尊称(关系不好还不能叫,只能称臣,所谓做奴才而不可得)。
这件事情让崇祯意识到,魏忠贤是不会消停的。
而下一件事使他明白,魏忠贤是非杀不可的。
确定无法挽回,魏公公准备上路了,足足准备了三天。
在这三天里,他只干了一件事——打包。
既然荣华于我如浮云,那就只要富贵吧。
但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几百个仆人干了三天,清出四十大车,然后光荣上路,前呼后拥,随行的,还有一千名隶属于他本人的骑兵护卫。
就算是轻度弱智的白痴,都知道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大难当头,竟然如此嚣张,真是活腻了。
魏忠贤没有活腻,他活不到九千九百岁,一百岁还是要追求的。
事实上,这个大张旗鼓的阵势,是他最后的诡计。
这个诡计的来由是历史。
历史告诉我们,战国的时候,秦军大将王翦出兵时,一边行军一边给秦王打报告,要官要钱,贪得无厌。有人问他,他说,我军权在手,只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
此后,这一招被包括萧何在内的广大仁人志士(识相点儿的)使用。魏忠贤用这招,说明他虽不识字,却还是懂得历史的。
可惜,是略懂。
魏公公的用意是,自己已经无权无势,只求回家过几天舒坦日子,这么大排场,只是想告诉崇祯老爷,俺不争了,打算好好过日子。
然而,他犯了一个错误——没学过历史唯物主义。
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要点,就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考虑。
王翦的招数能够奏效,是因为他手中有权,换句话说,他的行为,实际上是跟秦王签合同,我只要钱要官,帮你打江山,绝不动你的权。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无权无官,凭什么签合同?
所以崇祯很愤怒,崇祯要把魏忠贤余下的都拿走,他的钱,还有他的命。
魏忠贤倒没有这个觉悟,他依然得意扬扬地出发了。
但聪明人还是有的,比如他的心腹太监李永贞,就曾对他说,低调,低调点儿好。
魏忠贤回答:
“若要杀我,何须今日?”
今日之前,还无须杀你。
魏忠贤出发后的第三天,崇祯传令兵部,发出了逮捕令。
这一天是十一月六日,魏忠贤所在的地点,是直隶河间府阜城县。
护卫簇拥的魏公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几天来,他在京城的内线不断向他传递着好消息:他的亲信,包括五虎、五彪纷纷落马,老朋友王体乾退了,连费尽心思拉下水的徐应元也被发配去守陵,翻身已无指望。
就在他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候,京城的快马又告诉他一个最新的消息:皇帝已经派人追上来了。
威严的九千九百岁大人当场就晕了过去。
追上来,然后呢?逮捕,入狱,定罪,斩首?还是挨剐?
天色已晚,无论如何,先找个地方住吧,活过今天再说。
魏忠贤进入了眼前的这座小县城: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