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兰陵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偌大的厅堂里只坐了萧琮,原州刺史刘仪质,折冲府三位正副统领,以及萧琰六人。
折冲都尉程延夏禀报打扫战场和搜检尸体的情况。
那四百七十名扮作马贼的死士虽然都穿着圆领箭袖的唐装,头发也绾了髻,但从贴身的亵衣亵裤、颈上戴的项链、随身携带的教经以及纹身等细节还是能推断出他们的真正身份。
“……是突骑施人、葛禄人和回纥人。”
刘仪质的脸色立时变了。
突骑施、葛禄是突厥部,归属安西都护府治下,回纥人是归属河西道治下。
若萧世子真个被劫杀,那是要挑起河西与安西动乱呀!
刘仪质心中一个寒噤,立即问道:“是哪部回纥?”
河西共有三地回纥,一是高昌回纥,二是甘州回纥,三是原州回纥。
刘仪质心中祈祷,但愿不是乌孜部。
乌孜部是归化原州成为定居民的回纥人,共五万余口。
程延夏神色凝重回复道:“有百十骑是高昌回纥,左胳膊上刺有‘真主’的回文;另有十五人应该是乌孜部出来的,后背刺有熊头。”回纥诸部中唯有乌孜部以黑熊为崇拜。
刘仪质的脸色更难看了。
两位果毅都尉的脸色也很难看,梁国公世子在原州境内遭遇大批“马贼”袭杀,折冲府作为治安军府,是推卸不了责任的。
萧琮清润声音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却自有一种敲打人的力度,“先不提疑似乌孜部那十五人,远在安西的突骑施人、葛禄人,三百多骑‘马贼’,是如何从几千里之外到了原州而不为烽铺、折冲府所知?”
大唐在全国设置有严密的烽铺网,烽台置于要隘,烽子昼夜轮流观察动静,马铺每三十里设一铺,置在要路山谷间,有游奕使负责巡逻——安西之地的“马贼”横跨三四千里地进入原州,怎么可能不被烽铺发现?各州折冲府也有游奕队每日出巡,萧琮一行走的是官道,是折冲府游奕队巡逻的必经之地。——那这些“马贼”是怎么出现的?
负责折冲府游奕队的是左果毅都尉诸义之,他身高七尺,长着连鬓的络腮胡须,跪坐在茵席上,腰背挺直,圆领窄袖袍下隐隐隆起贲张的肌肉,他双目烔炯的看着萧琮,回答道:“世子,据某推测,从安西都护府和高昌州过来的贼胡应该是化整为零,扮成商队进入河西,到原州后,再由乌孜部的奸胡接应。这些乌孜部奸胡熟悉原州地形,也熟悉游奕队的巡逻时辰和路线,所以才能避过。”
“奸胡”是帝国官军对归入大唐治地却暗底作乱的胡人的称呼,而对已经归治的胡人是不能称为“胡”的——至少不能当面称呼,而是称部族名,这是高宗武皇帝时的规定,体现帝国对归化胡民的尊重,同样视其为大唐子民,不管这种“尊重”和“视同”是发自内心还是流于表面,但在大唐融合各民族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刘仪质、程延夏和右果毅都尉令狐易闻言都微微点头,诸义之的这种推测显然是最有可能性的,而且,将乌干部那十五名死士定义为乌孜部的“贼胡”,也将乌孜部撇了出去了——作为原州的政务和治安军长官,他们都期望乌孜部没有牵涉入此事,否则,面临的就是血洗了!
萧琮也同意诸义之的推测,微微颔首道:“回纥乌孜部迁居原州、归服王治已有一百三十余年,整族作乱的可能不大。”
刘仪质四人都松了口气。
“但是,”萧琮话意一转,“也不能放过清查。正好,在乌孜部全族搜查,扫清那些隐在暗地的奸胡。这些人,不揪出来,总归是祸患。”
“世子说的是。”刘仪质、程延夏四人齐齐应诺,心想有那十五名死士的尸体,不怕乌孜部起乱子不配合。
……
从厅堂议事出来,萧琰心里憋了一肚子疑问,但见天色已晚,便与兄长道了晚安,决定留到明日再问。
萧琮洗漱后换了寝衣,与沈清猗在榻上说话。
沈清猗问起隐卫的事,“除了那些死士,还有暗里的袭杀者?”
萧琮点头,沉声道:“是影子刺客。”
刺客这个行当自古就有之,大唐也不例外,最有名的刺客就是鬼刺和影子刺客,鬼刺隶属的组织叫夜鬼,影子刺客隶属的组织叫东海刺,历史都很悠长。
据说当年北齐以兰陵王高孝瓘率十万大军攻打萧氏南梁朝,与南梁三战二胜一平,却突然下令撤兵,就是因为被影子刺客重伤,不得不班师——梁和帝为此向东海刺支付了不菲的代价。萧氏河西先祖萧铖在手札中评论梁和帝行此事时很是鄙夷,说“不决于战,决于刺,梁之覆国,岂为无因?”且不提萧氏与东海刺的... -->>
偌大的厅堂里只坐了萧琮,原州刺史刘仪质,折冲府三位正副统领,以及萧琰六人。
折冲都尉程延夏禀报打扫战场和搜检尸体的情况。
那四百七十名扮作马贼的死士虽然都穿着圆领箭袖的唐装,头发也绾了髻,但从贴身的亵衣亵裤、颈上戴的项链、随身携带的教经以及纹身等细节还是能推断出他们的真正身份。
“……是突骑施人、葛禄人和回纥人。”
刘仪质的脸色立时变了。
突骑施、葛禄是突厥部,归属安西都护府治下,回纥人是归属河西道治下。
若萧世子真个被劫杀,那是要挑起河西与安西动乱呀!
刘仪质心中一个寒噤,立即问道:“是哪部回纥?”
河西共有三地回纥,一是高昌回纥,二是甘州回纥,三是原州回纥。
刘仪质心中祈祷,但愿不是乌孜部。
乌孜部是归化原州成为定居民的回纥人,共五万余口。
程延夏神色凝重回复道:“有百十骑是高昌回纥,左胳膊上刺有‘真主’的回文;另有十五人应该是乌孜部出来的,后背刺有熊头。”回纥诸部中唯有乌孜部以黑熊为崇拜。
刘仪质的脸色更难看了。
两位果毅都尉的脸色也很难看,梁国公世子在原州境内遭遇大批“马贼”袭杀,折冲府作为治安军府,是推卸不了责任的。
萧琮清润声音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却自有一种敲打人的力度,“先不提疑似乌孜部那十五人,远在安西的突骑施人、葛禄人,三百多骑‘马贼’,是如何从几千里之外到了原州而不为烽铺、折冲府所知?”
大唐在全国设置有严密的烽铺网,烽台置于要隘,烽子昼夜轮流观察动静,马铺每三十里设一铺,置在要路山谷间,有游奕使负责巡逻——安西之地的“马贼”横跨三四千里地进入原州,怎么可能不被烽铺发现?各州折冲府也有游奕队每日出巡,萧琮一行走的是官道,是折冲府游奕队巡逻的必经之地。——那这些“马贼”是怎么出现的?
负责折冲府游奕队的是左果毅都尉诸义之,他身高七尺,长着连鬓的络腮胡须,跪坐在茵席上,腰背挺直,圆领窄袖袍下隐隐隆起贲张的肌肉,他双目烔炯的看着萧琮,回答道:“世子,据某推测,从安西都护府和高昌州过来的贼胡应该是化整为零,扮成商队进入河西,到原州后,再由乌孜部的奸胡接应。这些乌孜部奸胡熟悉原州地形,也熟悉游奕队的巡逻时辰和路线,所以才能避过。”
“奸胡”是帝国官军对归入大唐治地却暗底作乱的胡人的称呼,而对已经归治的胡人是不能称为“胡”的——至少不能当面称呼,而是称部族名,这是高宗武皇帝时的规定,体现帝国对归化胡民的尊重,同样视其为大唐子民,不管这种“尊重”和“视同”是发自内心还是流于表面,但在大唐融合各民族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刘仪质、程延夏和右果毅都尉令狐易闻言都微微点头,诸义之的这种推测显然是最有可能性的,而且,将乌干部那十五名死士定义为乌孜部的“贼胡”,也将乌孜部撇了出去了——作为原州的政务和治安军长官,他们都期望乌孜部没有牵涉入此事,否则,面临的就是血洗了!
萧琮也同意诸义之的推测,微微颔首道:“回纥乌孜部迁居原州、归服王治已有一百三十余年,整族作乱的可能不大。”
刘仪质四人都松了口气。
“但是,”萧琮话意一转,“也不能放过清查。正好,在乌孜部全族搜查,扫清那些隐在暗地的奸胡。这些人,不揪出来,总归是祸患。”
“世子说的是。”刘仪质、程延夏四人齐齐应诺,心想有那十五名死士的尸体,不怕乌孜部起乱子不配合。
……
从厅堂议事出来,萧琰心里憋了一肚子疑问,但见天色已晚,便与兄长道了晚安,决定留到明日再问。
萧琮洗漱后换了寝衣,与沈清猗在榻上说话。
沈清猗问起隐卫的事,“除了那些死士,还有暗里的袭杀者?”
萧琮点头,沉声道:“是影子刺客。”
刺客这个行当自古就有之,大唐也不例外,最有名的刺客就是鬼刺和影子刺客,鬼刺隶属的组织叫夜鬼,影子刺客隶属的组织叫东海刺,历史都很悠长。
据说当年北齐以兰陵王高孝瓘率十万大军攻打萧氏南梁朝,与南梁三战二胜一平,却突然下令撤兵,就是因为被影子刺客重伤,不得不班师——梁和帝为此向东海刺支付了不菲的代价。萧氏河西先祖萧铖在手札中评论梁和帝行此事时很是鄙夷,说“不决于战,决于刺,梁之覆国,岂为无因?”且不提萧氏与东海刺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