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崇祯十七年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彦对于满清使者并没有太多关注,他的目的道是与满清上一次的目的有些相同,就是进行拖延,保持现状,想打就打,想些歇息,所以满清使到南京后,他没有召见,也没明确进行表态。
多尔衮想要议和,承认明朝,南北分治,明朝最早在弘光朝就承认满清,翻脸之后,隆武为议和也承认过满清,但王彦却绝对不会承认满清对两淮、山东、北直、神京的占领,这都是要收回之地。
此时又不是打不过,为什么要与满清议和。
虽然现在王彦掌握朝政,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地位,就已经稳固,他目前也需要同满清保持敌对之态,给明朝竖立一个敌人,才能让明朝一致对外,才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才能稳定他的地位,否则一旦与满清议和,明朝少了外部压力,恐怕内部又会争斗起来。
再者,江南之地生活安逸,人们生活富足,吃得好,玩的好,战斗欲望自然不高,这种环境之下,整个官僚阶层和军队,都极易腐化,王彦也需要满清这个敌人,如中天悬剑一般,使得大明朝廷不敢沉睡,时刻保持警惕。
最后,再说眼下情行,对明朝而言,已经没必要议和,因为明军占据了南阳,清军攻不进湖广,而东边又有长江天堑,清军打不过来,唯一暴露在清军兵锋下的也就是江北几县。
明朝凭借南阳,长江一线进行防守,南方各地照样休养生息,议和对明朝并没有多少好处。
从三月间开始,朝廷邸报上大阅之事,出现的就更加频繁,逐渐将南京民众的注意转移过来,大阅成了街头巷尾热议一词。
邸报起源于汉代,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将皇帝的诏书,臣公的奏议,以及朝廷的国策,抄录在上面,供官员拜读,了解时事,等发展到宋朝,便出现专门抄录邸报售卖牟利的商人,官员为求省事,都乐于花钱购买。
到了明朝,曾经当过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学士的沈一贯,就写过这样一段话:“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这说明普通市民都可以了解到朝廷之上发生的事情,那怎么获得,大概就是邸报了,而古代中国的政治也并非像后人想的那么****,那么黑暗,并非像老舍茶馆中所言“莫谈国事”。
王彦是举人时,便时常买来邸报观看,那时便觉得是个好东西,等到现在掌权,邸报也被他控制起来,抄录的文书都以楚党一派的奏疏为主,有时候一些重大决定,也会发表在上面。
随着邸报上关于大阅的事情越来越多,南京各个酒楼茶肆间也热议起来,不少人都等着大阅的那一天。
于此同时,朝廷也在进行准备,江西、江北、湖广赶来参与大阅的精锐,也缕缕续续的到了南京。
江西、湖广的兵还好,江北过来的人马,以原来的流民和义军为主,便算是开了眼界,而且还闹出许多事端,王彦只得下命将士不许出营,严惩闹事之人,但紧接着又让户部拨了些酒肉送入大营,还请了戏班,犒劳大军,也算是抽个大嘴巴子,再给个甜枣。
在大军训练之时,各国使团则被要求留在驿站内,王彦得知清使被顾元镜撵出了驿站,责怪他胡闹,随即让人将清使也给限制起来。<... -->>
王彦对于满清使者并没有太多关注,他的目的道是与满清上一次的目的有些相同,就是进行拖延,保持现状,想打就打,想些歇息,所以满清使到南京后,他没有召见,也没明确进行表态。
多尔衮想要议和,承认明朝,南北分治,明朝最早在弘光朝就承认满清,翻脸之后,隆武为议和也承认过满清,但王彦却绝对不会承认满清对两淮、山东、北直、神京的占领,这都是要收回之地。
此时又不是打不过,为什么要与满清议和。
虽然现在王彦掌握朝政,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地位,就已经稳固,他目前也需要同满清保持敌对之态,给明朝竖立一个敌人,才能让明朝一致对外,才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才能稳定他的地位,否则一旦与满清议和,明朝少了外部压力,恐怕内部又会争斗起来。
再者,江南之地生活安逸,人们生活富足,吃得好,玩的好,战斗欲望自然不高,这种环境之下,整个官僚阶层和军队,都极易腐化,王彦也需要满清这个敌人,如中天悬剑一般,使得大明朝廷不敢沉睡,时刻保持警惕。
最后,再说眼下情行,对明朝而言,已经没必要议和,因为明军占据了南阳,清军攻不进湖广,而东边又有长江天堑,清军打不过来,唯一暴露在清军兵锋下的也就是江北几县。
明朝凭借南阳,长江一线进行防守,南方各地照样休养生息,议和对明朝并没有多少好处。
从三月间开始,朝廷邸报上大阅之事,出现的就更加频繁,逐渐将南京民众的注意转移过来,大阅成了街头巷尾热议一词。
邸报起源于汉代,相当于现在的官方报纸,将皇帝的诏书,臣公的奏议,以及朝廷的国策,抄录在上面,供官员拜读,了解时事,等发展到宋朝,便出现专门抄录邸报售卖牟利的商人,官员为求省事,都乐于花钱购买。
到了明朝,曾经当过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学士的沈一贯,就写过这样一段话:“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
这说明普通市民都可以了解到朝廷之上发生的事情,那怎么获得,大概就是邸报了,而古代中国的政治也并非像后人想的那么****,那么黑暗,并非像老舍茶馆中所言“莫谈国事”。
王彦是举人时,便时常买来邸报观看,那时便觉得是个好东西,等到现在掌权,邸报也被他控制起来,抄录的文书都以楚党一派的奏疏为主,有时候一些重大决定,也会发表在上面。
随着邸报上关于大阅的事情越来越多,南京各个酒楼茶肆间也热议起来,不少人都等着大阅的那一天。
于此同时,朝廷也在进行准备,江西、江北、湖广赶来参与大阅的精锐,也缕缕续续的到了南京。
江西、湖广的兵还好,江北过来的人马,以原来的流民和义军为主,便算是开了眼界,而且还闹出许多事端,王彦只得下命将士不许出营,严惩闹事之人,但紧接着又让户部拨了些酒肉送入大营,还请了戏班,犒劳大军,也算是抽个大嘴巴子,再给个甜枣。
在大军训练之时,各国使团则被要求留在驿站内,王彦得知清使被顾元镜撵出了驿站,责怪他胡闹,随即让人将清使也给限制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