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汉祚高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父之后,他们不只摆脱了慕容部的挟持,还正式提出了经略辽边的大计划,经过之后几年的努力,虽然不乏成绩,但还难称竟于全功。
眼下的王师影响力,还只停留在蚕食辽地边缘据点的程度上,像是夺取辽东平郭城以分割辽南为治的计划,由于慕容部几股势力的反对姿态过于猛烈,加上温放之手中实在乏力可用,至今没有大的进展。
辽边所面对的困境,很现实也很无奈。正如温放之所言,诸事外仰,在得不到大量人物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很难有大的改观。
慕容部虽然势大于辽东,但那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特别慕容廆、慕容皝父子,狡黠凶猛,俱为胡中不可多得的英流翘楚。此边糜烂日久,想要追及强汉故态,远非短期之功。
像是胡润所率三千军众北上,为了提供足够给养,今年开航以来便不断的由海路运输,这才储备下足够的物货基础。若是还要持续增兵,后勤方面的压力远非新立未久、边事仍未悉定的大梁新朝能够承担。
辽边寒苦也是一个无奈的现实问题,就连历林口这样一个重点经营的区域,虽然已经颇有成绩,但还远远达不到自给自足的程度。
此边适宜垦荒耕种的荒地不少,但是由于天气时令所限,垦荒难度极大,田亩上的收入也实在有限。眼下历林口能够维持两千多户的规模,已经是能够维持的极限,即便还有源源不断的汉人流民依附至此,也只能通过水陆通道运往河北,辽边乏于人力可用的现状仍然得不到改变。
关于这一点,胡润在经过实地的巡视之后,也是深有感触。他行走于历林口附近辽水两岸农田之间,农田中虽然不乏农人播种耐寒的麦类作物,但农人们脸色多是愁苦。
相对于稻谷,麦类虽然能耐寒冬,但辽边气候实在酷寒,冰冻雪封之下,播下的麦种十有七八直接冻死于土层之内,收获寥寥无几。之所以还要坚持播种,主要还是养田为主,若只依靠春夏作物短播,荒田养熟更是遥遥无期。
仓房中还堆放着一些不曾脱壳食用的稻谷,穗小壳瘪,跟江东盛产颗粒饱满的谷粒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是眼下辽边所产,主要还是以杂菽之类为主,广种薄收,一旦区域之内聚集太多人口,单纯依靠田亩所出是很难维持自足的。
相对而言,河北各境同样不乏良田撂荒,同时急缺人力恢复生产,田亩所产垦荒的回报要远远高于辽边。所以尽管辽边仍是乏人可用,出于现实的考虑,所招抚的辽边流人也只能安排西归,前往河北渤海等诸境屯垦生产。
但是这样一味的回迁流人也不是长久之计,说到底,朝廷想要收复辽边并且进行有效的治理,王师所提供的武力保障只是一个前提,更根本还在于庶民勤恳。
此前皇帝陛下提出寒流南侵、冰河伤农的说法,天中工程院多方采证、深入研究之下,已经认清了这个事实。胡润在准备入辽任事的时候,对此也多有了解,心中很明白,在这样的气候之下,未来的辽边想要长久入治,将根本放在农桑上面是一个效率很低的做法。
虽然胡润的主职是军务,但武力的维持同样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所以关于这一点,他与温放之也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讨论,彼此达成的共识是虽然农桑根本不可废,但是未来辽边局面的维持,仍然需要仰仗工商事宜更多。
眼下朝廷是无力兼顾多边,但在西南战事告一段落之后,未来自然会往辽边投入更大精力。但是没有利益回报的开边拓土终究不可持久,更何况大梁新朝甫立,百废待兴,施政用事方面,就需要更加慎重的量力而行,避免陷入到穷兵黩武的困境中。
汉皇重武喜功,屡兴边事,偌大一个强汉盛世仍被搞得民穷财尽,不得不轮台罪己。如今大梁新朝甫立,尽管君臣一心、众志成城的想要开边复疆,再铸金瓯,但若是真的不管不顾、全无节制的兴兵弄武,即便盛于一时,也绝难持久。
所以胡润与温放之这一对辽边军政首长,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尽可能深挖辽边此境价值所在,以达到以战养战、长久维持的状态。
因是胡润此行,除了三千王师部伍之外,还包括有大量的工程院技长人员并民间的商贾时流。他们将要在王师所提供的保护之下,深入走访、探查辽边各地,努力挖掘此边所存在的资源价值。
关于这一点,朝廷所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类似关中、山西,包括收复在即的蜀中等地,山泽官营都是基本操作。
但是辽边这白山黑水,朝廷却放宽管制,鼓励民资涌入其中,类似矿藏、水力、木石、百草等诸多资源,无论何人只要慧眼独具、能够挖掘出其中价值所在,朝廷都不会与民争利,甚至支持他们圈山占野。
这也是一笔很简单的账,单纯依靠朝廷的力量开发辽边,投入大、收效缓,而且朝廷也不可将所有精力尽投辽边。
曹魏末年,晋宣帝司马懿在平灭辽东公孙氏之后,对于辽地持着放弃姿态,这也使得辽边胡患滋生,危及中国。即便不提眼下壮大的东胡鲜卑诸部,未来的高句丽更是直接引发了隋帝国的崩溃瓦解。
与其任由辽边荒废,成为诸胡肆虐壮大的乐土,不如放开管制,与民享利。无论是何种方式的经营,只要能够加强辽边与中原之间的往来互动,就能够固化这种联系,长久的融为一体。
而且所谓的小冰河影响,也并非永远的存在。只要能够确保诸夏生民在辽边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天时回迁,以诸夏民众与生俱来的勤恳,辽边的大规模深度开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然这些只是后事,眼下随着胡润的到来,摆在平辽大都督府面前的首要问题,还是尽快确立王师在辽边的武力优势。
PS:先跟大家道一声歉,最近几天家里有点私事,加上状态一放难收,有点懈怠,番外更新不太给力。最近两天调整好状态,尽快写完这几篇番外。感谢盟主黄茂原厚爱,并推一本最近在看的书《重生南非当警察》,正在追读,看惯了王侯将相的故事,这种外国异域风情感觉很有趣味,推荐大家试读。。。
其父之后,他们不只摆脱了慕容部的挟持,还正式提出了经略辽边的大计划,经过之后几年的努力,虽然不乏成绩,但还难称竟于全功。
眼下的王师影响力,还只停留在蚕食辽地边缘据点的程度上,像是夺取辽东平郭城以分割辽南为治的计划,由于慕容部几股势力的反对姿态过于猛烈,加上温放之手中实在乏力可用,至今没有大的进展。
辽边所面对的困境,很现实也很无奈。正如温放之所言,诸事外仰,在得不到大量人物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很难有大的改观。
慕容部虽然势大于辽东,但那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特别慕容廆、慕容皝父子,狡黠凶猛,俱为胡中不可多得的英流翘楚。此边糜烂日久,想要追及强汉故态,远非短期之功。
像是胡润所率三千军众北上,为了提供足够给养,今年开航以来便不断的由海路运输,这才储备下足够的物货基础。若是还要持续增兵,后勤方面的压力远非新立未久、边事仍未悉定的大梁新朝能够承担。
辽边寒苦也是一个无奈的现实问题,就连历林口这样一个重点经营的区域,虽然已经颇有成绩,但还远远达不到自给自足的程度。
此边适宜垦荒耕种的荒地不少,但是由于天气时令所限,垦荒难度极大,田亩上的收入也实在有限。眼下历林口能够维持两千多户的规模,已经是能够维持的极限,即便还有源源不断的汉人流民依附至此,也只能通过水陆通道运往河北,辽边乏于人力可用的现状仍然得不到改变。
关于这一点,胡润在经过实地的巡视之后,也是深有感触。他行走于历林口附近辽水两岸农田之间,农田中虽然不乏农人播种耐寒的麦类作物,但农人们脸色多是愁苦。
相对于稻谷,麦类虽然能耐寒冬,但辽边气候实在酷寒,冰冻雪封之下,播下的麦种十有七八直接冻死于土层之内,收获寥寥无几。之所以还要坚持播种,主要还是养田为主,若只依靠春夏作物短播,荒田养熟更是遥遥无期。
仓房中还堆放着一些不曾脱壳食用的稻谷,穗小壳瘪,跟江东盛产颗粒饱满的谷粒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是眼下辽边所产,主要还是以杂菽之类为主,广种薄收,一旦区域之内聚集太多人口,单纯依靠田亩所出是很难维持自足的。
相对而言,河北各境同样不乏良田撂荒,同时急缺人力恢复生产,田亩所产垦荒的回报要远远高于辽边。所以尽管辽边仍是乏人可用,出于现实的考虑,所招抚的辽边流人也只能安排西归,前往河北渤海等诸境屯垦生产。
但是这样一味的回迁流人也不是长久之计,说到底,朝廷想要收复辽边并且进行有效的治理,王师所提供的武力保障只是一个前提,更根本还在于庶民勤恳。
此前皇帝陛下提出寒流南侵、冰河伤农的说法,天中工程院多方采证、深入研究之下,已经认清了这个事实。胡润在准备入辽任事的时候,对此也多有了解,心中很明白,在这样的气候之下,未来的辽边想要长久入治,将根本放在农桑上面是一个效率很低的做法。
虽然胡润的主职是军务,但武力的维持同样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所以关于这一点,他与温放之也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讨论,彼此达成的共识是虽然农桑根本不可废,但是未来辽边局面的维持,仍然需要仰仗工商事宜更多。
眼下朝廷是无力兼顾多边,但在西南战事告一段落之后,未来自然会往辽边投入更大精力。但是没有利益回报的开边拓土终究不可持久,更何况大梁新朝甫立,百废待兴,施政用事方面,就需要更加慎重的量力而行,避免陷入到穷兵黩武的困境中。
汉皇重武喜功,屡兴边事,偌大一个强汉盛世仍被搞得民穷财尽,不得不轮台罪己。如今大梁新朝甫立,尽管君臣一心、众志成城的想要开边复疆,再铸金瓯,但若是真的不管不顾、全无节制的兴兵弄武,即便盛于一时,也绝难持久。
所以胡润与温放之这一对辽边军政首长,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尽可能深挖辽边此境价值所在,以达到以战养战、长久维持的状态。
因是胡润此行,除了三千王师部伍之外,还包括有大量的工程院技长人员并民间的商贾时流。他们将要在王师所提供的保护之下,深入走访、探查辽边各地,努力挖掘此边所存在的资源价值。
关于这一点,朝廷所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类似关中、山西,包括收复在即的蜀中等地,山泽官营都是基本操作。
但是辽边这白山黑水,朝廷却放宽管制,鼓励民资涌入其中,类似矿藏、水力、木石、百草等诸多资源,无论何人只要慧眼独具、能够挖掘出其中价值所在,朝廷都不会与民争利,甚至支持他们圈山占野。
这也是一笔很简单的账,单纯依靠朝廷的力量开发辽边,投入大、收效缓,而且朝廷也不可将所有精力尽投辽边。
曹魏末年,晋宣帝司马懿在平灭辽东公孙氏之后,对于辽地持着放弃姿态,这也使得辽边胡患滋生,危及中国。即便不提眼下壮大的东胡鲜卑诸部,未来的高句丽更是直接引发了隋帝国的崩溃瓦解。
与其任由辽边荒废,成为诸胡肆虐壮大的乐土,不如放开管制,与民享利。无论是何种方式的经营,只要能够加强辽边与中原之间的往来互动,就能够固化这种联系,长久的融为一体。
而且所谓的小冰河影响,也并非永远的存在。只要能够确保诸夏生民在辽边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天时回迁,以诸夏民众与生俱来的勤恳,辽边的大规模深度开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然这些只是后事,眼下随着胡润的到来,摆在平辽大都督府面前的首要问题,还是尽快确立王师在辽边的武力优势。
PS:先跟大家道一声歉,最近几天家里有点私事,加上状态一放难收,有点懈怠,番外更新不太给力。最近两天调整好状态,尽快写完这几篇番外。感谢盟主黄茂原厚爱,并推一本最近在看的书《重生南非当警察》,正在追读,看惯了王侯将相的故事,这种外国异域风情感觉很有趣味,推荐大家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