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好爸爸胜过富爸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篇第三章3强势型父亲的楷模:撒切尔夫人之父
可操作性:★★ 难度系数:★★★☆ 关键词:坚持
孩子没有什么主见的时候,就需要爸爸来帮着拿主意。但是爸爸拿主意又会剥夺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所以这种类型的教育比较适合一贯强势的爸爸——那些很民主的爸爸是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即便它操作起来很简单。
著名的撒切尔夫人本名玛格丽特?希达尔?撒切尔,1979年5月,她作为英国首位女首相迁入唐宁街10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英国小城的一家杂货店店主。在玛格丽特5岁生日那天,父亲把她叫到跟前,对她说:“孩子你要记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从此,罗伯茨着意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当她7岁时,父亲带她到图书馆去,鼓励她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
罗伯茨刻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的家庭氛围,因而玛格丽特的早年生活清淡艰苦。他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犀利、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才能。11岁时,玛格丽特进入凯斯蒂女子学校。在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的辩论思维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
入学后,玛格丽特发现她同学的生活是如此自由和丰富,他们一起在街上游玩,一起做游戏、骑自行车。星期天,他们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幼小的玛格丽特也幻想能有机会与同学们一起玩耍。有一次,她回家鼓起勇气跟威严的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罗伯茨脸色平静地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见她仍有怨气,罗伯茨继续说:“爸爸并不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其他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肯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听罢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不吱声了。
罗伯茨常常在女儿身边提醒,让她拥有自己的主见和理想。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玛格丽特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执政12年的英国首相,而且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霸一方。
虽然父亲一直强调“你自己来做决定”,但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随波逐流”的话语其实是在暗示小玛格丽特,要控制自己的贪玩情绪,多多读书学习。在同学们的回忆当中,撒切尔夫人上学的时候总是背着鼓鼓的书包,喜欢向老师提问。这种严谨好学的态度也许与她的年龄不太相称,而她的父亲她的要求,本身就要高出同龄人很多。
父亲需要民主,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强势”。孩子自己的判断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需要爸爸来帮着拿主意。撒切尔的父亲坚持要将女儿推向一个独立、谨慎、果断的形象,正是因为他对这个目标充满了信心,所以毫不让步,一路强势到底,最终得偿所愿。不能不说,这种强势是险胜。
由于强势的爸爸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通常较大,有可能破坏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所以爸爸在贯彻强势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是一贯来以强势见长的父亲,哪怕现在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需要进行几个方面的反思:
1.你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怎样的人。
有的爸爸自己是矛盾的,他又想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又想孩子能够刻苦学习、废寝忘食。有时候想要孩子快快乐乐地生活就好了,有时候又抱怨他没有给自己争气,比不上同事的孩子出息。这样的自相矛盾折磨的其实是孩子,“爸爸到底想要我怎样”,很多孩子都会在心里面反复想这个问题,其实爸爸自己也没有想好到底要培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强势就等于是在专横。一旦爸爸有了明确的目标,相应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就会简单明了,也不会有让孩子补习还是让他休息这样两难的问题了。
2.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想想孩子是否知道这是爸爸为了自己好,是爸爸在爱自己。最让人惋惜的时候,就是爸爸的爱不能被孩子接纳。明明这样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却觉得是爸爸为难他、故意刁难他。这样的强势等于是在惩罚孩子。当爸爸坚持己见的时候,也要和孩子谈谈心,告诉他爸爸为什么一直这样坚持。
任何过于具体自己的教育方向是有风险的,如果不是因为玛格丽特年少时候有政治方面的才华,罗伯茨的教育就很可能以失败告终。所以要格外提醒这种效仿“强势父亲”的人,当你还没有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爱好之前,一定要谨慎地帮助孩子确立今后的方向。就像后来玛格丽特成为撒切尔夫人,成为一个母亲以后,她也并不替孩子选择发展的方向,但她坚持将自己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财富传授给子女,她同样要求他们做事情有自己的原则:
“我并不苛求我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严到中等程度就可以了。要教育孩子懂得是非,学会判断,也要有纪律。孩子常常会没完没了地问问题,你要始终十分耐心地听他说完,讲明道理。教育孩子,关键不在于你在他们身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在于你在这些时间里对他们关心的如何。”
第一篇第三章3强势型父亲的楷模:撒切尔夫人之父
可操作性:★★ 难度系数:★★★☆ 关键词:坚持
孩子没有什么主见的时候,就需要爸爸来帮着拿主意。但是爸爸拿主意又会剥夺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所以这种类型的教育比较适合一贯强势的爸爸——那些很民主的爸爸是难以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的,即便它操作起来很简单。
著名的撒切尔夫人本名玛格丽特?希达尔?撒切尔,1979年5月,她作为英国首位女首相迁入唐宁街10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父亲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英国小城的一家杂货店店主。在玛格丽特5岁生日那天,父亲把她叫到跟前,对她说:“孩子你要记住: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从此,罗伯茨着意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当她7岁时,父亲带她到图书馆去,鼓励她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
罗伯茨刻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的家庭氛围,因而玛格丽特的早年生活清淡艰苦。他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犀利、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才能。11岁时,玛格丽特进入凯斯蒂女子学校。在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的辩论思维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
入学后,玛格丽特发现她同学的生活是如此自由和丰富,他们一起在街上游玩,一起做游戏、骑自行车。星期天,他们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幼小的玛格丽特也幻想能有机会与同学们一起玩耍。有一次,她回家鼓起勇气跟威严的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罗伯茨脸色平静地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见她仍有怨气,罗伯茨继续说:“爸爸并不限制你的自由。而是你应该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是你学习知识的大好时光,如果你想和其他人一样,沉迷于游乐,那样肯定会一事无成。我相信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自己做决定吧。”听罢父亲的话,小玛格丽特不吱声了。
罗伯茨常常在女儿身边提醒,让她拥有自己的主见和理想。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玛格丽特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执政12年的英国首相,而且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霸一方。
虽然父亲一直强调“你自己来做决定”,但是“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随波逐流”的话语其实是在暗示小玛格丽特,要控制自己的贪玩情绪,多多读书学习。在同学们的回忆当中,撒切尔夫人上学的时候总是背着鼓鼓的书包,喜欢向老师提问。这种严谨好学的态度也许与她的年龄不太相称,而她的父亲她的要求,本身就要高出同龄人很多。
父亲需要民主,但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强势”。孩子自己的判断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需要爸爸来帮着拿主意。撒切尔的父亲坚持要将女儿推向一个独立、谨慎、果断的形象,正是因为他对这个目标充满了信心,所以毫不让步,一路强势到底,最终得偿所愿。不能不说,这种强势是险胜。
由于强势的爸爸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通常较大,有可能破坏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所以爸爸在贯彻强势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是一贯来以强势见长的父亲,哪怕现在收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需要进行几个方面的反思:
1.你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怎样的人。
有的爸爸自己是矛盾的,他又想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又想孩子能够刻苦学习、废寝忘食。有时候想要孩子快快乐乐地生活就好了,有时候又抱怨他没有给自己争气,比不上同事的孩子出息。这样的自相矛盾折磨的其实是孩子,“爸爸到底想要我怎样”,很多孩子都会在心里面反复想这个问题,其实爸爸自己也没有想好到底要培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强势就等于是在专横。一旦爸爸有了明确的目标,相应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就会简单明了,也不会有让孩子补习还是让他休息这样两难的问题了。
2.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想想孩子是否知道这是爸爸为了自己好,是爸爸在爱自己。最让人惋惜的时候,就是爸爸的爱不能被孩子接纳。明明这样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却觉得是爸爸为难他、故意刁难他。这样的强势等于是在惩罚孩子。当爸爸坚持己见的时候,也要和孩子谈谈心,告诉他爸爸为什么一直这样坚持。
任何过于具体自己的教育方向是有风险的,如果不是因为玛格丽特年少时候有政治方面的才华,罗伯茨的教育就很可能以失败告终。所以要格外提醒这种效仿“强势父亲”的人,当你还没有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爱好之前,一定要谨慎地帮助孩子确立今后的方向。就像后来玛格丽特成为撒切尔夫人,成为一个母亲以后,她也并不替孩子选择发展的方向,但她坚持将自己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财富传授给子女,她同样要求他们做事情有自己的原则:
“我并不苛求我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严到中等程度就可以了。要教育孩子懂得是非,学会判断,也要有纪律。孩子常常会没完没了地问问题,你要始终十分耐心地听他说完,讲明道理。教育孩子,关键不在于你在他们身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在于你在这些时间里对他们关心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