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势利导,揣度实情 (2) (1/2)
80文学 www.80wx.net,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久,楚军的前锋到达了郑国的国都。看到这里一片安之若素的情景,领军的将领不由得心中起疑:为什么楚国大军都逼近了,郑国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样子呢?难道是有埋伏,想让我军中计?他不敢妄动,等着公子元的到来。没几天,公子元就到了郑国的都城,看到前锋未动,觉得好生奇怪。接着,公子元又发现,城内空虚,百姓安居乐业,根本没有战争前的恐慌,但是祥和中隐隐透着一股不安。公子元认为其中可能有诈,于是命令军队不可贸然进攻,要先派人进城探听虚实。
这个时候,齐国已经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并且联合鲁、宋两国,共同发兵救郑。公子元得到战报,知道三国的援兵已到,如果再战下去,楚军肯定不能取胜。他想着自己已经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但是,他害怕在自己撤退的时候,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就暗暗命令全军连夜撤走,撤退的时候人衔枚、马裹蹄,不许发出一点声响。另外,所有营寨都留下不拆走,旌旗也照旧飘扬。
次日清晨,叔詹登上城楼远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了。”其他人见楚军的营帐里依旧是旌旗招展,都表示不相信楚国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这个时候营帐中还有人,怎么会有那么多飞鸟在那里盘旋呢?楚军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悄悄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在战例中,大叔詹跟公子元都用了空城计,而叔詹的空城计更为高明。他让一路所向披靡的公子元看到城内祥和的气氛有所忌惮而不敢出兵。在楚国探听实情的时候,郑国的求救信又到达了齐国,齐国联合了鲁、宋发兵救郑。这个消息让公子元由忌惮变成了害怕,急忙连夜撤军,又怕郑国军队出城追击,也使了一招空城计。
叔詹的空城计就是利用大众疑惑跟惧怕的心理取得成功的。他知道公子元急于求成,但是不敢冒进,所以利用空城计拖延时间,等待齐国的救援。等齐国真的来救援的时候,楚国自知不敌,自然会撤兵。楚国开始是疑虑加一些小的惧怕,后来又演变成比较大的恐惧。叔詹的做法就是在恐惧上加重了恐惧,让敌人不寒而栗。公子元撤走的时候,也考虑到三国军队声势浩大,不能抵挡,贸然撤兵必然会遭到追击,干脆留下“阵势”,悄悄撤走,给对方一个假象,自己也可以不伤一兵一卒,可谓两全其美。叔詹跟公子元的做法都是因势利导,揣度出对方的实情,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西汉的大将军李广也曾成功地运用过“空城计”。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的势力不断扩大,屡次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有一天,汉景帝派人外出打猎,遭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领头的随从宦官被打伤了,狼狈地跑回来后,将这事告诉了李广。李广决定给匈奴兵一个教训,一直追了十几里地,杀死了两个匈奴兵,活捉了一个匈奴兵。李广率众打算回去,却发现身后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这边靠近。匈奴部队的前锋也发现了李广,想趁机活捉他,但是看见他身边只有百余骑兵,匈奴兵误认为他们是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怕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于是在山上摆开阵势,按兵不动。
李广身边的人看到匈奴的大部队非常恐慌,李广却处变不惊,显得非常沉着。他对众人说:“我们现在只有百余骑,敌人人多势众,我们离自己的大营有几十里路远。如果我们掉头逃跑,匈奴兵肯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是不是有大部队在接应,他们就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匈奴兵二里左右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将士下马休息。
所有的将士听令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自己的坐骑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野草。
匈奴部将看到这样的情况,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那个军官跑到离李广不远的地方,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他,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对前面的匈奴大军显得毫不在意。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附近定有伏兵。等到天黑的时候,李广率领的人马仍然没有动静。而匈奴部将更加害怕,担心遭到汉军大部队的突袭,于是就慌慌张张地引兵逃跑了。李广得以... -->>
不久,楚军的前锋到达了郑国的国都。看到这里一片安之若素的情景,领军的将领不由得心中起疑:为什么楚国大军都逼近了,郑国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样子呢?难道是有埋伏,想让我军中计?他不敢妄动,等着公子元的到来。没几天,公子元就到了郑国的都城,看到前锋未动,觉得好生奇怪。接着,公子元又发现,城内空虚,百姓安居乐业,根本没有战争前的恐慌,但是祥和中隐隐透着一股不安。公子元认为其中可能有诈,于是命令军队不可贸然进攻,要先派人进城探听虚实。
这个时候,齐国已经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并且联合鲁、宋两国,共同发兵救郑。公子元得到战报,知道三国的援兵已到,如果再战下去,楚军肯定不能取胜。他想着自己已经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但是,他害怕在自己撤退的时候,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就暗暗命令全军连夜撤走,撤退的时候人衔枚、马裹蹄,不许发出一点声响。另外,所有营寨都留下不拆走,旌旗也照旧飘扬。
次日清晨,叔詹登上城楼远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了。”其他人见楚军的营帐里依旧是旌旗招展,都表示不相信楚国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这个时候营帐中还有人,怎么会有那么多飞鸟在那里盘旋呢?楚军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悄悄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在战例中,大叔詹跟公子元都用了空城计,而叔詹的空城计更为高明。他让一路所向披靡的公子元看到城内祥和的气氛有所忌惮而不敢出兵。在楚国探听实情的时候,郑国的求救信又到达了齐国,齐国联合了鲁、宋发兵救郑。这个消息让公子元由忌惮变成了害怕,急忙连夜撤军,又怕郑国军队出城追击,也使了一招空城计。
叔詹的空城计就是利用大众疑惑跟惧怕的心理取得成功的。他知道公子元急于求成,但是不敢冒进,所以利用空城计拖延时间,等待齐国的救援。等齐国真的来救援的时候,楚国自知不敌,自然会撤兵。楚国开始是疑虑加一些小的惧怕,后来又演变成比较大的恐惧。叔詹的做法就是在恐惧上加重了恐惧,让敌人不寒而栗。公子元撤走的时候,也考虑到三国军队声势浩大,不能抵挡,贸然撤兵必然会遭到追击,干脆留下“阵势”,悄悄撤走,给对方一个假象,自己也可以不伤一兵一卒,可谓两全其美。叔詹跟公子元的做法都是因势利导,揣度出对方的实情,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西汉的大将军李广也曾成功地运用过“空城计”。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的势力不断扩大,屡次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有一天,汉景帝派人外出打猎,遭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领头的随从宦官被打伤了,狼狈地跑回来后,将这事告诉了李广。李广决定给匈奴兵一个教训,一直追了十几里地,杀死了两个匈奴兵,活捉了一个匈奴兵。李广率众打算回去,却发现身后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这边靠近。匈奴部队的前锋也发现了李广,想趁机活捉他,但是看见他身边只有百余骑兵,匈奴兵误认为他们是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怕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于是在山上摆开阵势,按兵不动。
李广身边的人看到匈奴的大部队非常恐慌,李广却处变不惊,显得非常沉着。他对众人说:“我们现在只有百余骑,敌人人多势众,我们离自己的大营有几十里路远。如果我们掉头逃跑,匈奴兵肯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是不是有大部队在接应,他们就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匈奴兵二里左右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将士下马休息。
所有的将士听令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自己的坐骑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野草。
匈奴部将看到这样的情况,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那个军官跑到离李广不远的地方,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他,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对前面的匈奴大军显得毫不在意。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附近定有伏兵。等到天黑的时候,李广率领的人马仍然没有动静。而匈奴部将更加害怕,担心遭到汉军大部队的突袭,于是就慌慌张张地引兵逃跑了。李广得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