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内楗第三:拉近关系,意气相投 (2) (1/2)
80文学 www.80wx.net,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卫鞅很快制订出了变法的新法案。卫鞅怕没有威信,在老百姓中推行不开,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在秦国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杆,在旁边贴了一张告示,上面说:“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他十两黄金。”一会儿工夫,木杆周围就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大家虽然感到好奇,但没有人上去扛木杆。人们都在想:“这根木杆虽然重,但是青年人扛上几里地也没有问题。给这么多金子不会是圈套吧?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卫鞅看没人扛,于是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两黄金。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壮汉,按照告示上面说的做了。卫鞅立刻赏了他五十两黄金。大家觉得卫鞅言而有信,在心里信服了他。
之后,卫鞅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公元前356年,新法令公布。主要内容是:
第一,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都组织起来,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互相担保。如果其中有一家犯了罪,其他监督担保的家庭要检举,否则所有人一起判罪,而且检举者有赏。不许窝藏犯罪的人,否则发现了要和犯罪的人一同处置。外出必须携带身份凭证,没有凭证,各地均不可留宿。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家可以免去一家的劳役。凡是懒惰的、不务农的、偷奸取巧的,连同其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户人家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儿子,成人以后就要分家,要各自交税,否则的话,一个人就要交两份税。
第三,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官位的大小以军功而立,军功大的官位就高,赏赐金银、封地、奴隶;没有军功的,就没有官位,即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算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第四,统一度量衡。卫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卫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此外,他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的百姓必须严格执行新的标准,不得违反。
新法令颁布以后,秦国很快就强大起来。因为新的法令使老百姓一心务农,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又因为实施军功制度,秦国的军事力量也变得十分强大。秦孝公看到秦国变化如此之大,非常高兴,提拔了卫鞅,以后又陆续实施了卫鞅提出的一些措施,秦国因而变得更加强大。为了嘉奖卫鞅,秦孝公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商鞅的才华在秦国得到了施展,他的想法也通过秦孝公的推行得以实施。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的想法跟秦孝公的想法有一致的地方。他通过跟秦孝公畅谈,将两人的想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显得意气相投,关系也拉得更近了。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商鞅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原因就是他推行的某些政策触犯了很多贵族的利益,其中还包括太子。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靠山,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这里不得不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在该隐退的时候隐退,不能过度放纵自己,否则就会失去退路,不能在处事的时候来去自如。商鞅是一个例子,为越王勾践奋斗了一辈子却没有落个好下场的老臣文种是另一个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越王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在江淮一带纵横驰骋,号称霸王。勾践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范蠡,此人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还精通外交,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越王成就霸业少不了他的功劳。
平定吴国后,范蠡又率军北上,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将军。
然而,范蠡并没有贪恋权位,他写了一封信给越王,表达自己想隐退的心意。越王勾践不肯,说要分给范蠡半壁江山。范蠡没有接受,在半夜的时候悄悄地去了齐国。
范蠡到达齐国后,给自己的老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我曾经听说,天空中的飞鸟如果被射杀干净,良弓就会被收藏起来;兔子被抓尽了,猎狗没有用就会被煮着吃。现在也是这个情况。越王完成大业,不需要我们了,我劝你还是早点离开,不然就会大祸临头。”文种也是勾践手下的一位大臣,当初勾践在吴国受辱的时候,就把越国的政事托付给了文种。在文种的带领下,越国的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渐渐发展起来,他也是一个大功臣。
文种收到范蠡的信后,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天天称病不上朝。这样过了几天,有人在勾践面前进谗言,说文种意图谋反,他称病不上朝就是在暗地里准备集结兵力。
&n... -->>
卫鞅很快制订出了变法的新法案。卫鞅怕没有威信,在老百姓中推行不开,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在秦国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杆,在旁边贴了一张告示,上面说:“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他十两黄金。”一会儿工夫,木杆周围就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大家虽然感到好奇,但没有人上去扛木杆。人们都在想:“这根木杆虽然重,但是青年人扛上几里地也没有问题。给这么多金子不会是圈套吧?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卫鞅看没人扛,于是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两黄金。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壮汉,按照告示上面说的做了。卫鞅立刻赏了他五十两黄金。大家觉得卫鞅言而有信,在心里信服了他。
之后,卫鞅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公元前356年,新法令公布。主要内容是:
第一,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都组织起来,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互相担保。如果其中有一家犯了罪,其他监督担保的家庭要检举,否则所有人一起判罪,而且检举者有赏。不许窝藏犯罪的人,否则发现了要和犯罪的人一同处置。外出必须携带身份凭证,没有凭证,各地均不可留宿。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家可以免去一家的劳役。凡是懒惰的、不务农的、偷奸取巧的,连同其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户人家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儿子,成人以后就要分家,要各自交税,否则的话,一个人就要交两份税。
第三,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官位的大小以军功而立,军功大的官位就高,赏赐金银、封地、奴隶;没有军功的,就没有官位,即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算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第四,统一度量衡。卫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卫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此外,他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的百姓必须严格执行新的标准,不得违反。
新法令颁布以后,秦国很快就强大起来。因为新的法令使老百姓一心务农,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又因为实施军功制度,秦国的军事力量也变得十分强大。秦孝公看到秦国变化如此之大,非常高兴,提拔了卫鞅,以后又陆续实施了卫鞅提出的一些措施,秦国因而变得更加强大。为了嘉奖卫鞅,秦孝公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商鞅的才华在秦国得到了施展,他的想法也通过秦孝公的推行得以实施。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的想法跟秦孝公的想法有一致的地方。他通过跟秦孝公畅谈,将两人的想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显得意气相投,关系也拉得更近了。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商鞅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原因就是他推行的某些政策触犯了很多贵族的利益,其中还包括太子。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靠山,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这里不得不说,人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注意分寸,在该隐退的时候隐退,不能过度放纵自己,否则就会失去退路,不能在处事的时候来去自如。商鞅是一个例子,为越王勾践奋斗了一辈子却没有落个好下场的老臣文种是另一个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越王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在江淮一带纵横驰骋,号称霸王。勾践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范蠡,此人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还精通外交,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越王成就霸业少不了他的功劳。
平定吴国后,范蠡又率军北上,立下大功,被拜为上将军。
然而,范蠡并没有贪恋权位,他写了一封信给越王,表达自己想隐退的心意。越王勾践不肯,说要分给范蠡半壁江山。范蠡没有接受,在半夜的时候悄悄地去了齐国。
范蠡到达齐国后,给自己的老朋友文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我曾经听说,天空中的飞鸟如果被射杀干净,良弓就会被收藏起来;兔子被抓尽了,猎狗没有用就会被煮着吃。现在也是这个情况。越王完成大业,不需要我们了,我劝你还是早点离开,不然就会大祸临头。”文种也是勾践手下的一位大臣,当初勾践在吴国受辱的时候,就把越国的政事托付给了文种。在文种的带领下,越国的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渐渐发展起来,他也是一个大功臣。
文种收到范蠡的信后,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天天称病不上朝。这样过了几天,有人在勾践面前进谗言,说文种意图谋反,他称病不上朝就是在暗地里准备集结兵力。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