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大国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巡洋舰是一种火力强、用途多的主用于远洋活动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艇,它虽然是伴随战列舰而来,但她却因拥有较强的攻击力和防护、较高的航速、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强的适航性,是一种能在远洋地区进行长时间作战的舰艇。WenXue
对于拥有战列舰的列强们而言,巡洋舰不过是为之护航的主要舰艇,不过也以巡洋舰为核心组成强大的海上作战编队,用于保卫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对付敌方的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人民军海军的巡洋舰是海军舰艇中最大的、最强的作战舰艇,除了担负例行战备执勤巡逻之外,还作为主战舰艇而存在。
欧洲大战期间,巡洋舰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明显提高。出现了满载排水量在3000至4000吨级的巡洋舰,动力装置以蒸汽轮机为主,以燃油代替燃煤,航速由25节增至30节,续航力增大,舰炮多为127~152毫米口径,个别达190毫米,已具备压制敌驱逐舰,引导和支援己方海上兵力进行作: 战的能力。
1922年11月5日,美英法意日五国达成的十年有效期的《五国海军条约》,对主力舰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协议生效后,各海军大国自然将海军舰艇的建设重点转移到了标准排水量1万吨以下、火炮口径203毫米以下的巡洋舰上来。由此,巡洋舰开始向重型化和轻型化方向发展。
条约签订至今已经有近六年的时间各国虽然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该条约并未阻碍各国追求更为先进的舰艇,只是让条约有效期内各国的海军舰艇建造速度慢了,新舰艇中都有各国不小的创意。
重巡洋舰主炮口径203毫米以下,轻巡洋舰主炮口径152毫米以下,为了既不违反条约规定,又能迅速扩充实力,各签约国都搞了许多小动作。英国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安全按190毫米炮设计,均可先装152毫米炮以使之成为轻巡洋舰,以待条约失效后迅速改装大口径炮。日本建造的轻巡洋舰也是这样,5座双联装203毫米炮设计,但装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便可免受条约限制,只要战事一起,就可迅速换装了203毫米炮。
不过在华盛顿条约的十年有效期内,被人称之为“海军假日”,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世界上是没有海军战事的,当然由于限制军备条约的存在,各国的海军舰艇更新都很慢,以至于给世人一种错觉,认为世界就此已经远离战争,殊不知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假期罢了。不过就在这短短的六年时间内,各列强的巡洋舰装备已经体现了两级化,重型和轻型。
虽然华盛顿会议上各国达成了对航空母舰的限制,但大炮巨舰思想的传统地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撼动,巡洋舰成了战列舰一样,成了被寄予厚望的海上堡垒,尤其是重型巡洋舰。
重型巡洋舰,有8至9门主炮,口径在203毫米以上,分装在3至4座炮塔中,射程20海里左右,主要用以消灭敌巡洋舰和攻击岸上目标。并且装有10门以上的副炮,口径在130毫米以下,多为高平两用。同时,还有数十门自动炮,用于抗击小型舰艇和飞机的来袭。装有3至4架水上飞机,用以校正舰炮射击和进行侦察。垂直装甲厚从76毫米到200毫米不等,水平装甲厚在50毫米至127毫米之间。这种巡洋舰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航速三十节以上,续航力1万海里以上,是用于和战列舰或者航空母舰进行远洋协同作战的主战利器。
轻巡洋舰排水量在一万吨左右,航速稍快于重巡洋舰,装甲防护也次于重巡,不过续航力还是在一万海里左右,具备和大型舰艇在远洋协同作战的能力。主炮口径在152毫米以下,装有6至12门主炮,用于攻击敌方轻型舰艇和陆上目标。有的装有127到133毫米口径的舰炮,用于对空防御和攻击敌方小艇。八门以上的副炮口径在88至127毫米不等,配有几十门小口径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等,携2或3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轻巡洋舰的装甲厚约51~127毫米。
人民军海军应实际需求而要求中重造船集团推出的海军首款巡洋舰,是介于列强们的轻重型之间的巡洋舰。研究具备一定海战能力,且防空性能不错的巡洋舰是海军的要求,1925年10月海军航空兵向中航第一、第二集团发出的相关战机研发要求之前,海军后勤装备司令部和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早就一起向中重造船发出了造舰要求,中重造船集团很快拿出了三份设计方案,经过仔细挑选辩证之后,海军选择了更为合理的第二份设计方案。
方案得到确定后,海军很快组织相关人员与中重造船一起细化研究第二份设计案,1926年3月结束所有理论与模型多重实验后,非常满意的海军直接发了两艘订单给中重造船,而且还大大方方的预交了三成的费用,照海军司令陈绍宽的话讲,那就叫做“不差钱”,节省了多年的海军有的是实力造两艘军舰出来“玩玩”。
1926年4月2日,钦州和北海两家造船厂同时切割“南宁”“梧州”两个以工业城市命名的巡洋舰的首块钢板,两艘舰艇都在1927年5月17日下水,不过“南宁”号是在上午,“梧州”号是在下午。两艘舰艇通过系泊实验、航行实验之后还陆续对舰艇的供电、通讯、动力等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完成这些测试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测试结果后,两艘巡洋舰正式走向了成为军舰的最后一步,那就是栖装,将下水测试之时还是“金属壳子”的巡洋舰变成真正的军舰。
1927年9月1日,南宁号和梧州号开始漫漫无期的海试,尤其是该城市级巡洋舰,两艘舰艇是自治区的首批大型军舰,建造之时就和泰山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跟一个大型科研计划纠缠不清,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全身上下有近百分之三十是自治区的创新之举,尤其是其作战系统更是有大量的高科技装备,充分体现了海军是高技术集成兵种的概念。
以南宁号为例,该舰艇的作战系统分属的电子信息系统、舰载武器系统,都因为装备了很多自治区的科技工业结晶,比如空调、雷达、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让该舰艇和列强们的巡洋舰有很大的不同。
通信系统中,该舰艇上装备了很多不同功用的无线电设备。用于发送时频标准信号和对潜通报的超长波、用于30至250海里范围内岸对舰联系的长波低频、用于通讯距离小于30海里的战术和救援通信的中波中频、用于远距离通讯和战术通讯的短波高频、用于战术指挥(对空、对舰、对岸等)通信的超短波甚高频等五种无线电设备。
导航系统是为了保证舰艇安全航行,能够实时向舰上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等提供准确的舰艇航向、航速、经纬度等重要信息,并包括舰艇所在位置水深、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等信息。包括平台罗经、陀螺罗经、无线电和天文导航设备,尤其是因该舰艇装备了电子计算机而实现了组合导航系统的构建,通过航向航速位置等一系列传感器收集信息,交给计算机实现集中管理和显示,方便舰艇参谋们减少参数计算量,能更快制定航行计划。当然这个功能还并不是很强,无论是硬软件实力,都不能和后世的高速计算机相比较,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超级高科技了。
雷达是因无线电测距事业而发展出来的,按照工作方式不同有连续波式和脉冲式两种雷达。脉冲式雷达是指断断续续发射大功率脉冲信号,在脉冲的间隙时间里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经过测算后得出目标的较精确距离。
当然连续波雷达就是指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不过它的频率或相位会按照一定规律改变,在每一瞬间所收到的频率和相位都与发射时的不同,经过比较后得知目标距离。所以连续波雷达相比于前者更具一点优势,那就是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普勒效应,非调制连续波雷达能够对相当距离范围内的具有任何速度... -->>
巡洋舰是一种火力强、用途多的主用于远洋活动的一种大型水面舰艇,它虽然是伴随战列舰而来,但她却因拥有较强的攻击力和防护、较高的航速、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强的适航性,是一种能在远洋地区进行长时间作战的舰艇。WenXue
对于拥有战列舰的列强们而言,巡洋舰不过是为之护航的主要舰艇,不过也以巡洋舰为核心组成强大的海上作战编队,用于保卫海上交通线的畅通,对付敌方的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人民军海军的巡洋舰是海军舰艇中最大的、最强的作战舰艇,除了担负例行战备执勤巡逻之外,还作为主战舰艇而存在。
欧洲大战期间,巡洋舰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明显提高。出现了满载排水量在3000至4000吨级的巡洋舰,动力装置以蒸汽轮机为主,以燃油代替燃煤,航速由25节增至30节,续航力增大,舰炮多为127~152毫米口径,个别达190毫米,已具备压制敌驱逐舰,引导和支援己方海上兵力进行作: 战的能力。
1922年11月5日,美英法意日五国达成的十年有效期的《五国海军条约》,对主力舰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协议生效后,各海军大国自然将海军舰艇的建设重点转移到了标准排水量1万吨以下、火炮口径203毫米以下的巡洋舰上来。由此,巡洋舰开始向重型化和轻型化方向发展。
条约签订至今已经有近六年的时间各国虽然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该条约并未阻碍各国追求更为先进的舰艇,只是让条约有效期内各国的海军舰艇建造速度慢了,新舰艇中都有各国不小的创意。
重巡洋舰主炮口径203毫米以下,轻巡洋舰主炮口径152毫米以下,为了既不违反条约规定,又能迅速扩充实力,各签约国都搞了许多小动作。英国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安全按190毫米炮设计,均可先装152毫米炮以使之成为轻巡洋舰,以待条约失效后迅速改装大口径炮。日本建造的轻巡洋舰也是这样,5座双联装203毫米炮设计,但装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便可免受条约限制,只要战事一起,就可迅速换装了203毫米炮。
不过在华盛顿条约的十年有效期内,被人称之为“海军假日”,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世界上是没有海军战事的,当然由于限制军备条约的存在,各国的海军舰艇更新都很慢,以至于给世人一种错觉,认为世界就此已经远离战争,殊不知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假期罢了。不过就在这短短的六年时间内,各列强的巡洋舰装备已经体现了两级化,重型和轻型。
虽然华盛顿会议上各国达成了对航空母舰的限制,但大炮巨舰思想的传统地位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撼动,巡洋舰成了战列舰一样,成了被寄予厚望的海上堡垒,尤其是重型巡洋舰。
重型巡洋舰,有8至9门主炮,口径在203毫米以上,分装在3至4座炮塔中,射程20海里左右,主要用以消灭敌巡洋舰和攻击岸上目标。并且装有10门以上的副炮,口径在130毫米以下,多为高平两用。同时,还有数十门自动炮,用于抗击小型舰艇和飞机的来袭。装有3至4架水上飞机,用以校正舰炮射击和进行侦察。垂直装甲厚从76毫米到200毫米不等,水平装甲厚在50毫米至127毫米之间。这种巡洋舰排水量在两万吨以上,航速三十节以上,续航力1万海里以上,是用于和战列舰或者航空母舰进行远洋协同作战的主战利器。
轻巡洋舰排水量在一万吨左右,航速稍快于重巡洋舰,装甲防护也次于重巡,不过续航力还是在一万海里左右,具备和大型舰艇在远洋协同作战的能力。主炮口径在152毫米以下,装有6至12门主炮,用于攻击敌方轻型舰艇和陆上目标。有的装有127到133毫米口径的舰炮,用于对空防御和攻击敌方小艇。八门以上的副炮口径在88至127毫米不等,配有几十门小口径炮、鱼雷、水雷、深水炸弹等,携2或3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轻巡洋舰的装甲厚约51~127毫米。
人民军海军应实际需求而要求中重造船集团推出的海军首款巡洋舰,是介于列强们的轻重型之间的巡洋舰。研究具备一定海战能力,且防空性能不错的巡洋舰是海军的要求,1925年10月海军航空兵向中航第一、第二集团发出的相关战机研发要求之前,海军后勤装备司令部和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早就一起向中重造船发出了造舰要求,中重造船集团很快拿出了三份设计方案,经过仔细挑选辩证之后,海军选择了更为合理的第二份设计方案。
方案得到确定后,海军很快组织相关人员与中重造船一起细化研究第二份设计案,1926年3月结束所有理论与模型多重实验后,非常满意的海军直接发了两艘订单给中重造船,而且还大大方方的预交了三成的费用,照海军司令陈绍宽的话讲,那就叫做“不差钱”,节省了多年的海军有的是实力造两艘军舰出来“玩玩”。
1926年4月2日,钦州和北海两家造船厂同时切割“南宁”“梧州”两个以工业城市命名的巡洋舰的首块钢板,两艘舰艇都在1927年5月17日下水,不过“南宁”号是在上午,“梧州”号是在下午。两艘舰艇通过系泊实验、航行实验之后还陆续对舰艇的供电、通讯、动力等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完成这些测试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测试结果后,两艘巡洋舰正式走向了成为军舰的最后一步,那就是栖装,将下水测试之时还是“金属壳子”的巡洋舰变成真正的军舰。
1927年9月1日,南宁号和梧州号开始漫漫无期的海试,尤其是该城市级巡洋舰,两艘舰艇是自治区的首批大型军舰,建造之时就和泰山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跟一个大型科研计划纠缠不清,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全身上下有近百分之三十是自治区的创新之举,尤其是其作战系统更是有大量的高科技装备,充分体现了海军是高技术集成兵种的概念。
以南宁号为例,该舰艇的作战系统分属的电子信息系统、舰载武器系统,都因为装备了很多自治区的科技工业结晶,比如空调、雷达、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让该舰艇和列强们的巡洋舰有很大的不同。
通信系统中,该舰艇上装备了很多不同功用的无线电设备。用于发送时频标准信号和对潜通报的超长波、用于30至250海里范围内岸对舰联系的长波低频、用于通讯距离小于30海里的战术和救援通信的中波中频、用于远距离通讯和战术通讯的短波高频、用于战术指挥(对空、对舰、对岸等)通信的超短波甚高频等五种无线电设备。
导航系统是为了保证舰艇安全航行,能够实时向舰上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等提供准确的舰艇航向、航速、经纬度等重要信息,并包括舰艇所在位置水深、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等信息。包括平台罗经、陀螺罗经、无线电和天文导航设备,尤其是因该舰艇装备了电子计算机而实现了组合导航系统的构建,通过航向航速位置等一系列传感器收集信息,交给计算机实现集中管理和显示,方便舰艇参谋们减少参数计算量,能更快制定航行计划。当然这个功能还并不是很强,无论是硬软件实力,都不能和后世的高速计算机相比较,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超级高科技了。
雷达是因无线电测距事业而发展出来的,按照工作方式不同有连续波式和脉冲式两种雷达。脉冲式雷达是指断断续续发射大功率脉冲信号,在脉冲的间隙时间里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经过测算后得出目标的较精确距离。
当然连续波雷达就是指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不过它的频率或相位会按照一定规律改变,在每一瞬间所收到的频率和相位都与发射时的不同,经过比较后得知目标距离。所以连续波雷达相比于前者更具一点优势,那就是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普勒效应,非调制连续波雷达能够对相当距离范围内的具有任何速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