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贵妃起居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了皇帝和太后的强力背书,宫里的这个年过得就很复古,一切都是按文皇帝在时的排场来的,还有些徐循觉得华而不实,或者是很折腾人的老规矩,借口妃嫔们要往皇后处侍疾,也被一并免去了。比如说也不知谁兴起的,宫里过了腊月十五,每日里都要换戴头花,一直戴到明年元月十五。这一开始是拿草编的灯蛾、花朵,后来渐渐演变成名贵材料堆叠的首饰大展览。徐循一直觉得这简直是折腾人,三十天都不重样的草花,对一般的都人要求已经很高了,不会编的人还要去求人编织,还有人在宫里私下兜售这个的。后来到了比首饰的地步,那就更没必要了,这宫里本来就这些人住着,一年三百六十日的攀比难道还不够?非得要整出个名目,集中一个月攀比一番?
皇后有恙,妃嫔们每日里都要过去帮忙,按礼法来说也不该还有心思打扮得花团锦簇的,这个借口一出,头花自然可以不必戴了。徐循干脆规定,一律都佩戴草虫、蝴蝶,算是取个春意了。当然因为这个借口,各宫门前屋内的彩装,也就不如去年那样如火如荼,锦绣珠玉堆积得仿佛神仙世界一般的。
一般人家,过年还得打扫房屋,悬挂点吉利物事,宫里就更别提了。按例是从宫门到屋内都有应景摆设的,宫门口填上桃符板、将军炭,门板上贴了门神,院子里烧柏枝、屋檐里插芝麻杆,屋里挂上新绘画的福神、鬼判、钟馗,床上也挂了金银八宝,还有拿黄钱编结起来,做成龙形求个好看吉利的。这些都是各宫自己布置,徐循往年闲来无事,刚到腊月就开始张罗着这些事儿了。
今年她要管宫,就没闲心折腾了,进了腊月以后,每天早上两个尚宫带了亲信女史过来回事,都要把昨日的待办事项逐项回报勾结,比如桃符板、将军炭,这个一般宫里库房是没备的,都是尚宫局一总和二十四衙门关回来以后,各宫分发,还有门神、柏枝、芝麻杆、各种贴画,都是各处送来,协调分配。期间不免也有些口舌言语,比如诸嫔嫌这个门神不好看,想换一张,塞了银子请尚宫通融通融,又或者是出去给买一张进来——还是喜欢外头民间的风味等等。
几个尚宫不敢自专,都说要回来问过徐循,徐循对这些争议性问题也是不能不亲自处理,虽说规矩不外乎人情,但若人人生点事,她都给满足,可想而知日后生出事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诸嫔想出去外头买门神,徐循就没许,她让人把自己那两张给诸嫔送去了,“宫中私通内外,乃是大罪,课上说得已很明白,教习嬷嬷也应提点。想要换买,诸妹妹可去求皇爷,求准了就得。我这里是没办法,若诸妹妹实在不满意那对门神,不如就把我的取去用好了。”
虽说这半年来算当红,但诸嫔还不至于轻狂得没了脑子,徐循送去的门神,她原样奉还,还亲自过来请罪解释,“当天嬷嬷不在身边,没能提醒,奴奴一时糊涂,没能想起这个规矩……娘娘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换做别人,徐循可能还不相信她的话,但对这个呆萌的诸嫔,她相信她有可能是真的有口无心,看到门神不喜欢,就想着能否说说情,麻烦人出去买一幅——其实说起来也的确不是大事,一副门神能值多少钱?只是这个规矩不能破罢了,她笑着说,“你也别多心了,我并没生气。那对门神你要喜欢,就拿去好了。”
诸嫔说了实话,“那个和我的那对是一样的……换了也还是那样。”
也许是因为徐循的态度很和蔼,她就比比划划地给徐循说起了自己家小时候惯用的门神,“进了宫以后,宫里用的是那俩我不认识的,看着都不安心……我们三个都是行在人,打小看惯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那俩谁呀,压根就不认识。”
徐循忍不住笑了——合着这还是三个人的主意,推诸嫔出面说而已。“那是神荼、郁垒,从古到今,宫里用的都是这俩门神。唯有前朝宫里是不用这个的,民间也就乱用,高皇帝立国以后,亲口定了规矩,承袭宋代,也用这两位神君做门神,可不好乱说不认识。”
诸嫔一愣一愣的,眨着勾魂的大眼睛,半天才笑道,“娘娘您太博学了,说的这些我都不懂……您怎么什么掌故都知道。”
徐循自己都不记得是怎么知道的了,多数是钱嬷嬷闲聊的时候拿出来和她说的,见诸嫔轻言浅笑,本来略带木然的容色,难得地带了几分天真的憨气,让她的美貌一下有了神韵,她一时竟也有了几分感慨。——入宫之初,懵懵懂懂,什么都不明白,一脚踩下去也不知道是深是浅,什么时候,自己已经变成了那个‘什么掌故都知道’的人了?而‘什么掌故都不知道’的人,在她之后,也已经换成两拨了。
“老了。”打发了诸嫔,她随口和花儿感慨,“真觉得老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孩子一天天大,自己就觉得一天天地老,再看到诸嫔,真就觉得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花儿随口笑道,“娘娘您还说老?前儿我们还说呢,娘娘看来也就比诸嫔大上两岁。”
虽然也是例牌回答,但也有奇效,徐循摸了摸脸,精神又焕发起来,“今儿没有事了吧?没事了咱们就带点点和壮儿去大园子里散散步,看看鳌山灯扎好了没有。”
虽然削减了不少旧例,但徐循也不是没给宫人们争取福利,往年春月,皇城午门外都有鳌山灯摆放,供文武百官赴上元节宴后观赏取乐、赋诗游览,百姓们也能自由观灯,盛况持续三天。而后宫诸女眷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偶然有个把很受宠的能被携带到午门门楼上,也是极为稀少的特例了,起码就徐循知道的,只有文皇帝时候有过这样的例子。今年她省了好大一笔钱,又觉得元宵节没去年那样数里长灯的气派,便问过了扎鳌山灯的花费。——这鳌山灯,是焰火加机关、天棚、灯山等扎制起来的,焰火可以重复填充,不然也不能连演三天,主要就是扎制灯山的匠人难寻,真要说绢帛等贵价材料的消耗,和灯廊比那又是九牛一毛了。再说,虽然午门门前那个鳌山灯架子大,花费多,但御花园里这个,又不是不能缩点水嘛。
对后宫来说,戏班子和匠人那都是现成的,场地也有,正好就安置在冰雕园里,还不怕失火,徐循遂问准了皇帝,定下了上元节后三天,于御花园上演鳌山灯,现在教坊司的女戏们还在加班苦练呢,她们几乎没有在灯山上演出的经验。——正好,按太后的意见,年到上元节才算是过完,期间宫里都是活动频繁,离不得人,真要换人出去探亲,就从上元节后开始。如此一来,无法出宫探亲的都人,有点新鲜的娱乐活动,心里也能平衡一点。
只是如此一来,倒是苦了花儿等人,她们是早排定了要出去探亲的,便没法看到鳌山灯的热闹了,这时听徐循说起,便故作委屈,嘟嘴道,“娘娘,您老鳌山灯、鳌山灯的,奴婢今年都不想出去了。”
“那你就别出去了,”徐循随口笑道,“干脆把机会让给底下的新人吧,也让她们念念花儿姐姐的好。”
花儿笑道,“咱们宫里家在京城的,不就那十个吗,我就是要让也不知让谁,白瞎了一个名头呢。”
——虽然徐循并不想利用职务之便大玩特权,但肯定也得给自己人争取一下权益,往年她私底下谋福利的时候,都是全送出去的,今年算了算,因有些乳母有病、有事,不能继续在宫里服侍了,永安宫一共就是十人在京城有家,别的比如说使唤宫女什么的,家很少有在京城里,多数都是京郊村里,一天根本就不够来回的。
她这里三个主子,两个小主子,服侍人已经算是多的了,想来宫里没有什么机构会比永安宫的编制更大,徐循就定下了十人的名额,总不能现在正经管家了,总还要让自己的人吃亏吧?
两人说说笑笑间,两个孩子已经打扮成了扎手扎脚的小棉球,带了皮帽子,又穿了斗篷,戴了手套,感觉上就是栽到地上也一点都不会疼的,如此装束停当要出发了,偏生又有人过来回事,徐循只好让乳母把两个孩子带去玩了——却是因为今年划拨过来的彩缎种类比往年的还要略多些,数目却不均匀,刘尚宫不知道这个年节福利该怎么分才好。
徐循从以前就知道这分东西是最有学问的,让她管宫,她就最怵这块硬骨头。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今年居然还真没有旧例可循,只好让刘尚宫把册子和样品都带来,一群人在那做计算题,最后经过精密计算,总算是又分出了等次,又尽量大家都拿的是一样的... -->>
有了皇帝和太后的强力背书,宫里的这个年过得就很复古,一切都是按文皇帝在时的排场来的,还有些徐循觉得华而不实,或者是很折腾人的老规矩,借口妃嫔们要往皇后处侍疾,也被一并免去了。比如说也不知谁兴起的,宫里过了腊月十五,每日里都要换戴头花,一直戴到明年元月十五。这一开始是拿草编的灯蛾、花朵,后来渐渐演变成名贵材料堆叠的首饰大展览。徐循一直觉得这简直是折腾人,三十天都不重样的草花,对一般的都人要求已经很高了,不会编的人还要去求人编织,还有人在宫里私下兜售这个的。后来到了比首饰的地步,那就更没必要了,这宫里本来就这些人住着,一年三百六十日的攀比难道还不够?非得要整出个名目,集中一个月攀比一番?
皇后有恙,妃嫔们每日里都要过去帮忙,按礼法来说也不该还有心思打扮得花团锦簇的,这个借口一出,头花自然可以不必戴了。徐循干脆规定,一律都佩戴草虫、蝴蝶,算是取个春意了。当然因为这个借口,各宫门前屋内的彩装,也就不如去年那样如火如荼,锦绣珠玉堆积得仿佛神仙世界一般的。
一般人家,过年还得打扫房屋,悬挂点吉利物事,宫里就更别提了。按例是从宫门到屋内都有应景摆设的,宫门口填上桃符板、将军炭,门板上贴了门神,院子里烧柏枝、屋檐里插芝麻杆,屋里挂上新绘画的福神、鬼判、钟馗,床上也挂了金银八宝,还有拿黄钱编结起来,做成龙形求个好看吉利的。这些都是各宫自己布置,徐循往年闲来无事,刚到腊月就开始张罗着这些事儿了。
今年她要管宫,就没闲心折腾了,进了腊月以后,每天早上两个尚宫带了亲信女史过来回事,都要把昨日的待办事项逐项回报勾结,比如桃符板、将军炭,这个一般宫里库房是没备的,都是尚宫局一总和二十四衙门关回来以后,各宫分发,还有门神、柏枝、芝麻杆、各种贴画,都是各处送来,协调分配。期间不免也有些口舌言语,比如诸嫔嫌这个门神不好看,想换一张,塞了银子请尚宫通融通融,又或者是出去给买一张进来——还是喜欢外头民间的风味等等。
几个尚宫不敢自专,都说要回来问过徐循,徐循对这些争议性问题也是不能不亲自处理,虽说规矩不外乎人情,但若人人生点事,她都给满足,可想而知日后生出事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诸嫔想出去外头买门神,徐循就没许,她让人把自己那两张给诸嫔送去了,“宫中私通内外,乃是大罪,课上说得已很明白,教习嬷嬷也应提点。想要换买,诸妹妹可去求皇爷,求准了就得。我这里是没办法,若诸妹妹实在不满意那对门神,不如就把我的取去用好了。”
虽说这半年来算当红,但诸嫔还不至于轻狂得没了脑子,徐循送去的门神,她原样奉还,还亲自过来请罪解释,“当天嬷嬷不在身边,没能提醒,奴奴一时糊涂,没能想起这个规矩……娘娘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换做别人,徐循可能还不相信她的话,但对这个呆萌的诸嫔,她相信她有可能是真的有口无心,看到门神不喜欢,就想着能否说说情,麻烦人出去买一幅——其实说起来也的确不是大事,一副门神能值多少钱?只是这个规矩不能破罢了,她笑着说,“你也别多心了,我并没生气。那对门神你要喜欢,就拿去好了。”
诸嫔说了实话,“那个和我的那对是一样的……换了也还是那样。”
也许是因为徐循的态度很和蔼,她就比比划划地给徐循说起了自己家小时候惯用的门神,“进了宫以后,宫里用的是那俩我不认识的,看着都不安心……我们三个都是行在人,打小看惯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那俩谁呀,压根就不认识。”
徐循忍不住笑了——合着这还是三个人的主意,推诸嫔出面说而已。“那是神荼、郁垒,从古到今,宫里用的都是这俩门神。唯有前朝宫里是不用这个的,民间也就乱用,高皇帝立国以后,亲口定了规矩,承袭宋代,也用这两位神君做门神,可不好乱说不认识。”
诸嫔一愣一愣的,眨着勾魂的大眼睛,半天才笑道,“娘娘您太博学了,说的这些我都不懂……您怎么什么掌故都知道。”
徐循自己都不记得是怎么知道的了,多数是钱嬷嬷闲聊的时候拿出来和她说的,见诸嫔轻言浅笑,本来略带木然的容色,难得地带了几分天真的憨气,让她的美貌一下有了神韵,她一时竟也有了几分感慨。——入宫之初,懵懵懂懂,什么都不明白,一脚踩下去也不知道是深是浅,什么时候,自己已经变成了那个‘什么掌故都知道’的人了?而‘什么掌故都不知道’的人,在她之后,也已经换成两拨了。
“老了。”打发了诸嫔,她随口和花儿感慨,“真觉得老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孩子一天天大,自己就觉得一天天地老,再看到诸嫔,真就觉得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花儿随口笑道,“娘娘您还说老?前儿我们还说呢,娘娘看来也就比诸嫔大上两岁。”
虽然也是例牌回答,但也有奇效,徐循摸了摸脸,精神又焕发起来,“今儿没有事了吧?没事了咱们就带点点和壮儿去大园子里散散步,看看鳌山灯扎好了没有。”
虽然削减了不少旧例,但徐循也不是没给宫人们争取福利,往年春月,皇城午门外都有鳌山灯摆放,供文武百官赴上元节宴后观赏取乐、赋诗游览,百姓们也能自由观灯,盛况持续三天。而后宫诸女眷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偶然有个把很受宠的能被携带到午门门楼上,也是极为稀少的特例了,起码就徐循知道的,只有文皇帝时候有过这样的例子。今年她省了好大一笔钱,又觉得元宵节没去年那样数里长灯的气派,便问过了扎鳌山灯的花费。——这鳌山灯,是焰火加机关、天棚、灯山等扎制起来的,焰火可以重复填充,不然也不能连演三天,主要就是扎制灯山的匠人难寻,真要说绢帛等贵价材料的消耗,和灯廊比那又是九牛一毛了。再说,虽然午门门前那个鳌山灯架子大,花费多,但御花园里这个,又不是不能缩点水嘛。
对后宫来说,戏班子和匠人那都是现成的,场地也有,正好就安置在冰雕园里,还不怕失火,徐循遂问准了皇帝,定下了上元节后三天,于御花园上演鳌山灯,现在教坊司的女戏们还在加班苦练呢,她们几乎没有在灯山上演出的经验。——正好,按太后的意见,年到上元节才算是过完,期间宫里都是活动频繁,离不得人,真要换人出去探亲,就从上元节后开始。如此一来,无法出宫探亲的都人,有点新鲜的娱乐活动,心里也能平衡一点。
只是如此一来,倒是苦了花儿等人,她们是早排定了要出去探亲的,便没法看到鳌山灯的热闹了,这时听徐循说起,便故作委屈,嘟嘴道,“娘娘,您老鳌山灯、鳌山灯的,奴婢今年都不想出去了。”
“那你就别出去了,”徐循随口笑道,“干脆把机会让给底下的新人吧,也让她们念念花儿姐姐的好。”
花儿笑道,“咱们宫里家在京城的,不就那十个吗,我就是要让也不知让谁,白瞎了一个名头呢。”
——虽然徐循并不想利用职务之便大玩特权,但肯定也得给自己人争取一下权益,往年她私底下谋福利的时候,都是全送出去的,今年算了算,因有些乳母有病、有事,不能继续在宫里服侍了,永安宫一共就是十人在京城有家,别的比如说使唤宫女什么的,家很少有在京城里,多数都是京郊村里,一天根本就不够来回的。
她这里三个主子,两个小主子,服侍人已经算是多的了,想来宫里没有什么机构会比永安宫的编制更大,徐循就定下了十人的名额,总不能现在正经管家了,总还要让自己的人吃亏吧?
两人说说笑笑间,两个孩子已经打扮成了扎手扎脚的小棉球,带了皮帽子,又穿了斗篷,戴了手套,感觉上就是栽到地上也一点都不会疼的,如此装束停当要出发了,偏生又有人过来回事,徐循只好让乳母把两个孩子带去玩了——却是因为今年划拨过来的彩缎种类比往年的还要略多些,数目却不均匀,刘尚宫不知道这个年节福利该怎么分才好。
徐循从以前就知道这分东西是最有学问的,让她管宫,她就最怵这块硬骨头。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今年居然还真没有旧例可循,只好让刘尚宫把册子和样品都带来,一群人在那做计算题,最后经过精密计算,总算是又分出了等次,又尽量大家都拿的是一样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