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第一强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哗!”
又见请战,众皆哗然,紧张的气氛一下就消失了。
和王羽在河阳大营的那次请战相比,这一次,他的请战给众人带来的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果然……是个愣头青啊,难怪会做出那么多疯狂的事呢。
不少人都松了口气,不满者亦有之,更多的人则目露鄙夷之sè,只有少数人皱着眉头,陷入了深思。
目露赞许之sè的唯有王匡一人,有心人见状,心中鄙夷之意更甚。
有其父必有其子,传说果然是充满了谬误的,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构不成多大威胁,cāo作得好,反倒可以利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
刺董只是因为运气好;
孟津大捷同样如此,只是牛辅太无能,被杀了四个裨将就胆怯逃跑了,让这小子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rì前报过来的那场败仗,同样是yīn差阳错。傻小子本来就急着动身? 来酸枣呢,结果并州军刚好就出现了,稀里糊涂的放弃了主要目标,跑去攻打韩浩的营寨。
总而言之,这个傻小子威胁不大,又恰逢其会,刚好拿来做炮灰。
袁绍脸sè一下变得柔和起来,换成了一副长辈对晚辈说话的语气,捻须笑道:“很好,当仁不让,报国当先,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便是要有这种意志。公孙将军乃是宿将,jīng通韬略,战阵经验更是老道,鹏举须得虚心向公孙将军请教,以期更上层楼啊,呵呵。”
“哼!”没等王羽措词辞谢,就听得耳边一声冷哼,声音中尽是愤懑之意。
不用转头去看,王羽也知道是谁,从扬声请战开始,公孙瓒冰冷的视线就一直落在他的身上。不单如此,王羽还知道对方恼怒的原因。
从目前的了解看来,公孙瓒应该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初来乍到,被韩馥刁难,袁绍挤兑,他的火气已经很大了。刚刚如果闹上一场,出战之事也许就不了了之了,结果自己这么一请战,袁绍趁机敲边鼓,公孙瓒就难以推辞了。
孤军?现在不是了,河内军好歹也有数千人马,而且是打过胜仗的jīng锐,这样的友军甘为辅佐,公孙瓒再推辞,自然有些说不过去。
大义名分什么的,袁绍也占足了,一个晚辈后生都如此积极,你公孙瓒是当世名将,只有更积极的份儿,岂有畏缩不前之理?
公孙瓒只是有些冲动,并不是没脑子,这些理由都很粗浅,他不会想不通。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请战把他彻底逼进了死角,以公孙瓒的xìng格,对自己没点怨恨,那才奇怪呢。
“军情如火,事不宜迟,今rì天sè将晚,请公孙将军明rì一早便动身如何?将军先行,大军行动迟缓,确认战果之前,不可轻动,本将与诸君统亲兵跟进,为将军呐喊助威,以壮行sè,待将军功成,再为将军设宴庆功,何如?”
袁绍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家伙,接应没有,反倒假借观战之名,又搞了个监军的名目出来,一点机会都不给公孙瓒留。
“哼!”公孙瓒又是一声冷哼,再狠狠瞪了王羽一样,就此拂袖而去。
袁术紧跟着也要离开,走到门前,突然又站住了,先扫了眼王匡,然后转过头,冷笑着对王羽说道:“年轻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知道么?动动脑子,不要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说完,他也走了。
被三国以没脑子而闻名的袁术这样教训,看来哥的演技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准了,王羽很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如同当rì在河阳一样,他这愣头青的形象是装出来的。
愚忠,是绝佳的保护sè。韩浩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印象,才中了缓兵之计,被王羽借刀杀人,一败涂地。
除了让敌人低估之外,这种保护sè可以带来的好处还很多。比如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在三国这个乱世中,野心家固然不少,但忠义之士同样很多。
古人讲究忠孝节义,近在眼前的愚忠,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进而产生疑虑。但如果是流传在外的名声,就不要紧了,只会让那些心怀忠义的人更生敬重。
最后,兴汉这个目标,跟王羽的最终志向也没有根本xìng的冲突。
先用比较通俗易接受的大义名分将人才聚拢起来,然后潜移默化,用更进步的理念感染对方,经过艰难险阻之后,炼出来的就是真金了。
这就是王羽平定乱世的大略,扬忠义勇武之名,只是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己的计划很成功。老爹王匡的愚忠之名,在名士圈子里流传甚广,自己只要循着这个方向表演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需要再制造少许缺点出来,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
“鹏举远来辛苦,明rì又要出战,也早点去休息吧。”
袁绍向王羽淡淡的一摆手,然后转向了王匡,做出一副很动情的神情来:“公节,当rì在洛阳,你我并肩作战,为国锄jiān时,吾便知汝忠义,今rì一见,王家竟是满门忠烈,堪称名臣啊!待他rì讨逆功成,绍必表奏天子,极言泰山王氏之功。”
你才是忠烈,你一家都是忠烈!王羽在心中大骂,通过韩浩的供词,他已经知道袁绍不怀好意了。
王匡之所以在河内... -->>
“哗!”
又见请战,众皆哗然,紧张的气氛一下就消失了。
和王羽在河阳大营的那次请战相比,这一次,他的请战给众人带来的不是惊讶,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果然……是个愣头青啊,难怪会做出那么多疯狂的事呢。
不少人都松了口气,不满者亦有之,更多的人则目露鄙夷之sè,只有少数人皱着眉头,陷入了深思。
目露赞许之sè的唯有王匡一人,有心人见状,心中鄙夷之意更甚。
有其父必有其子,传说果然是充满了谬误的,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构不成多大威胁,cāo作得好,反倒可以利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
刺董只是因为运气好;
孟津大捷同样如此,只是牛辅太无能,被杀了四个裨将就胆怯逃跑了,让这小子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rì前报过来的那场败仗,同样是yīn差阳错。傻小子本来就急着动身? 来酸枣呢,结果并州军刚好就出现了,稀里糊涂的放弃了主要目标,跑去攻打韩浩的营寨。
总而言之,这个傻小子威胁不大,又恰逢其会,刚好拿来做炮灰。
袁绍脸sè一下变得柔和起来,换成了一副长辈对晚辈说话的语气,捻须笑道:“很好,当仁不让,报国当先,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便是要有这种意志。公孙将军乃是宿将,jīng通韬略,战阵经验更是老道,鹏举须得虚心向公孙将军请教,以期更上层楼啊,呵呵。”
“哼!”没等王羽措词辞谢,就听得耳边一声冷哼,声音中尽是愤懑之意。
不用转头去看,王羽也知道是谁,从扬声请战开始,公孙瓒冰冷的视线就一直落在他的身上。不单如此,王羽还知道对方恼怒的原因。
从目前的了解看来,公孙瓒应该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初来乍到,被韩馥刁难,袁绍挤兑,他的火气已经很大了。刚刚如果闹上一场,出战之事也许就不了了之了,结果自己这么一请战,袁绍趁机敲边鼓,公孙瓒就难以推辞了。
孤军?现在不是了,河内军好歹也有数千人马,而且是打过胜仗的jīng锐,这样的友军甘为辅佐,公孙瓒再推辞,自然有些说不过去。
大义名分什么的,袁绍也占足了,一个晚辈后生都如此积极,你公孙瓒是当世名将,只有更积极的份儿,岂有畏缩不前之理?
公孙瓒只是有些冲动,并不是没脑子,这些理由都很粗浅,他不会想不通。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请战把他彻底逼进了死角,以公孙瓒的xìng格,对自己没点怨恨,那才奇怪呢。
“军情如火,事不宜迟,今rì天sè将晚,请公孙将军明rì一早便动身如何?将军先行,大军行动迟缓,确认战果之前,不可轻动,本将与诸君统亲兵跟进,为将军呐喊助威,以壮行sè,待将军功成,再为将军设宴庆功,何如?”
袁绍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家伙,接应没有,反倒假借观战之名,又搞了个监军的名目出来,一点机会都不给公孙瓒留。
“哼!”公孙瓒又是一声冷哼,再狠狠瞪了王羽一样,就此拂袖而去。
袁术紧跟着也要离开,走到门前,突然又站住了,先扫了眼王匡,然后转过头,冷笑着对王羽说道:“年轻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知道么?动动脑子,不要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说完,他也走了。
被三国以没脑子而闻名的袁术这样教训,看来哥的演技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准了,王羽很有啼笑皆非的感觉。
如同当rì在河阳一样,他这愣头青的形象是装出来的。
愚忠,是绝佳的保护sè。韩浩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印象,才中了缓兵之计,被王羽借刀杀人,一败涂地。
除了让敌人低估之外,这种保护sè可以带来的好处还很多。比如会吸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才,在三国这个乱世中,野心家固然不少,但忠义之士同样很多。
古人讲究忠孝节义,近在眼前的愚忠,可能会让人感觉不真实,进而产生疑虑。但如果是流传在外的名声,就不要紧了,只会让那些心怀忠义的人更生敬重。
最后,兴汉这个目标,跟王羽的最终志向也没有根本xìng的冲突。
先用比较通俗易接受的大义名分将人才聚拢起来,然后潜移默化,用更进步的理念感染对方,经过艰难险阻之后,炼出来的就是真金了。
这就是王羽平定乱世的大略,扬忠义勇武之名,只是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而已。
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自己的计划很成功。老爹王匡的愚忠之名,在名士圈子里流传甚广,自己只要循着这个方向表演下去,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需要再制造少许缺点出来,让这个形象更加真实。
“鹏举远来辛苦,明rì又要出战,也早点去休息吧。”
袁绍向王羽淡淡的一摆手,然后转向了王匡,做出一副很动情的神情来:“公节,当rì在洛阳,你我并肩作战,为国锄jiān时,吾便知汝忠义,今rì一见,王家竟是满门忠烈,堪称名臣啊!待他rì讨逆功成,绍必表奏天子,极言泰山王氏之功。”
你才是忠烈,你一家都是忠烈!王羽在心中大骂,通过韩浩的供词,他已经知道袁绍不怀好意了。
王匡之所以在河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