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穿越在十八世纪欧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占大多数,因此卡尔十二带走的人不过8000人。瑞典军损失得还不算太惨重,如果他们肯在接下来的协商里,派人赎回他们的士兵,他们军队的骨干并未太伤筋动骨。
我们这边,普鲁士保王党里庄园容克死伤最多,将近3000人,接近他们全军的一半数目。那些愚蠢的庄园容克擅自撤退,导致他们遭到瑞典人和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骑兵双重碾压,如果他们好好地打的话,伤亡才不会这么高。接下来是由德绍亲王和施维林率领的原普鲁士王**正规步兵,减员1773人,走失125人。轮到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全军因为这次大战减员823人,右翼承担了瑞典人骑兵和步兵冲锋的步兵团损失最大,损失1/3的战斗力。再加上希特勒团的减员435人,这一战让我们付出了超过6000人的代价,很贴近瑞典人的伤亡。
只是看伤亡人数的对比,如果不算胜负,我跟卡尔十二打得算是旗鼓相当。不过能用一群乌合之众用1比1的伤亡换取瑞典人的大败并保住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的实力,还是算我赢了。虽然没能做到大败瑞典人并将他们伤亡提升至万人的程度。可这样的战果也是我需要的,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战场制造那么多的烟雾的缘故。
弥漫的硝烟是吧双刃剑,一旦硝烟过多,这会阻碍两军的指挥官进行指挥。只是相比我的不便,烟雾对卡尔十二伤害更大一些。卡尔十二是一个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寻求战机而制定战术的人。这没什么不好,事实上很多名将都是这类人,但是一旦他们双眼看不清战场,哪怕是局部,就是再牛逼的名将也得悲剧。
而且,硝烟弥漫的战场不但是成了阻挡卡尔十二的最大功臣,还是凑成此次大战战果的最大因素。不难想象当时卡尔十二面对硝烟弥漫又加上己方步兵不断溃逃且敌人还有援军来临的情景是什么心情。这货肯定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投入兵力。而相同的场景也出现在我们这边,君士坦斯也在我晕过去以后,犹豫要不要继续派兵去追击。
现实是两边的指挥者都做出了谨慎的选择。
于是,赢得没有赢得太漂亮。输的也没有输得太难看。
我并不是没有能力制造这样一场看似辉煌的胜利,但是这也需要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动真格。让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死个两三千人,换取瑞典人七八千人的伤亡,这笔买卖不划算,我又不是打君士坦丁堡保卫战。干什么让手底下的人那么拼命。还有,别忘了。瑞典人是毛子的敌人。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要是把瑞典人揍得太痛,就轮到毛子捡便宜了。
说到底一切都是政治,难怪西欧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强调,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就目前的战争阶段而言,击败了卡尔十二。并且随着瑞典人撤走的消息传播开来,许多普鲁士王国郡省纷纷回归,看似我们赢了。但事实上,我们只是取得了部分军事优势。若无法好好地利用,这点优势很快就会丧失,最后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首先,瑞典人天生有着海军优势。他们占着波罗的海,海军随时可以把恢复元气的步兵和骑兵重新送上岸头,那些军队打一枪就走,这会让人很头痛。其次,从日德兰半岛到斯莫兰丘陵都是他们的领土。若是不取得瑞典海军的放行,普鲁士人这辈子就注定要被关在波罗的海。无法出入波罗的海,普鲁士的经济会遭受非常大的打击。
普鲁士人的当务之急是该让瑞典人回到谈判桌上。所以面对我纵兵从友军身上踹过去,保王党们的反对声让德绍亲王和施维林两人压了下去。普鲁士人还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而我们也打着跟普鲁士相同的算盘,把瑞典人拉回到谈判桌上。
只是在把瑞典人拉回谈判桌上前,我得借助俄罗斯人和德意志西部沿岸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阿萨辛和伊马斯子爵两人都不在这里的缘故,他们给我派出去执行任务去了。
伊马斯返回维也纳找维尔纳串通俄罗斯,通过俄罗斯人试图结盟普鲁士这个举动以图给瑞典人施加压力。战后,如果我们赢了,俄罗斯人的参合能让我们尽快地结束对瑞典人的战争,如果输了,能让我们有继续作战的余地。
阿萨辛则去了德意志低地地区的尼德兰和日德兰半岛。往年这三个地区的粮食输入渠道一半来自普鲁士和萨克森,另一半来自法国和自产。今年的大战,萨克森的粮食注定运不出去的,如果这三个地区不想粮价飙升,那最好尽快地给瑞典人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开放斯卡格拉克海峡。另外也必须警惕法国人趁着东风顺手捞一把。
本来我是想让伊马斯子爵做这两事的,但阿萨辛听说了我的计划便自告奋勇地跳了出去,拍着丰满的胸脯表示这种事情应该交给她做,因为她是搞情报的,关系网多,认识的人也多,天生就比维尔纳那个维也纳奥地利地头蛇有优势。我见阿萨辛说的有理便让她去办了。(未完待续。。)
ps: 有人说,如果上一章猪脚挂了肿么办....嗯,好有创意
占大多数,因此卡尔十二带走的人不过8000人。瑞典军损失得还不算太惨重,如果他们肯在接下来的协商里,派人赎回他们的士兵,他们军队的骨干并未太伤筋动骨。
我们这边,普鲁士保王党里庄园容克死伤最多,将近3000人,接近他们全军的一半数目。那些愚蠢的庄园容克擅自撤退,导致他们遭到瑞典人和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骑兵双重碾压,如果他们好好地打的话,伤亡才不会这么高。接下来是由德绍亲王和施维林率领的原普鲁士王**正规步兵,减员1773人,走失125人。轮到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全军因为这次大战减员823人,右翼承担了瑞典人骑兵和步兵冲锋的步兵团损失最大,损失1/3的战斗力。再加上希特勒团的减员435人,这一战让我们付出了超过6000人的代价,很贴近瑞典人的伤亡。
只是看伤亡人数的对比,如果不算胜负,我跟卡尔十二打得算是旗鼓相当。不过能用一群乌合之众用1比1的伤亡换取瑞典人的大败并保住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的实力,还是算我赢了。虽然没能做到大败瑞典人并将他们伤亡提升至万人的程度。可这样的战果也是我需要的,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战场制造那么多的烟雾的缘故。
弥漫的硝烟是吧双刃剑,一旦硝烟过多,这会阻碍两军的指挥官进行指挥。只是相比我的不便,烟雾对卡尔十二伤害更大一些。卡尔十二是一个随着环境变化不断寻求战机而制定战术的人。这没什么不好,事实上很多名将都是这类人,但是一旦他们双眼看不清战场,哪怕是局部,就是再牛逼的名将也得悲剧。
而且,硝烟弥漫的战场不但是成了阻挡卡尔十二的最大功臣,还是凑成此次大战战果的最大因素。不难想象当时卡尔十二面对硝烟弥漫又加上己方步兵不断溃逃且敌人还有援军来临的情景是什么心情。这货肯定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投入兵力。而相同的场景也出现在我们这边,君士坦斯也在我晕过去以后,犹豫要不要继续派兵去追击。
现实是两边的指挥者都做出了谨慎的选择。
于是,赢得没有赢得太漂亮。输的也没有输得太难看。
我并不是没有能力制造这样一场看似辉煌的胜利,但是这也需要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动真格。让第三十三斯巴达军团死个两三千人,换取瑞典人七八千人的伤亡,这笔买卖不划算,我又不是打君士坦丁堡保卫战。干什么让手底下的人那么拼命。还有,别忘了。瑞典人是毛子的敌人。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要是把瑞典人揍得太痛,就轮到毛子捡便宜了。
说到底一切都是政治,难怪西欧兵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强调,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就目前的战争阶段而言,击败了卡尔十二。并且随着瑞典人撤走的消息传播开来,许多普鲁士王国郡省纷纷回归,看似我们赢了。但事实上,我们只是取得了部分军事优势。若无法好好地利用,这点优势很快就会丧失,最后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首先,瑞典人天生有着海军优势。他们占着波罗的海,海军随时可以把恢复元气的步兵和骑兵重新送上岸头,那些军队打一枪就走,这会让人很头痛。其次,从日德兰半岛到斯莫兰丘陵都是他们的领土。若是不取得瑞典海军的放行,普鲁士人这辈子就注定要被关在波罗的海。无法出入波罗的海,普鲁士的经济会遭受非常大的打击。
普鲁士人的当务之急是该让瑞典人回到谈判桌上。所以面对我纵兵从友军身上踹过去,保王党们的反对声让德绍亲王和施维林两人压了下去。普鲁士人还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而我们也打着跟普鲁士相同的算盘,把瑞典人拉回到谈判桌上。
只是在把瑞典人拉回谈判桌上前,我得借助俄罗斯人和德意志西部沿岸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阿萨辛和伊马斯子爵两人都不在这里的缘故,他们给我派出去执行任务去了。
伊马斯返回维也纳找维尔纳串通俄罗斯,通过俄罗斯人试图结盟普鲁士这个举动以图给瑞典人施加压力。战后,如果我们赢了,俄罗斯人的参合能让我们尽快地结束对瑞典人的战争,如果输了,能让我们有继续作战的余地。
阿萨辛则去了德意志低地地区的尼德兰和日德兰半岛。往年这三个地区的粮食输入渠道一半来自普鲁士和萨克森,另一半来自法国和自产。今年的大战,萨克森的粮食注定运不出去的,如果这三个地区不想粮价飙升,那最好尽快地给瑞典人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开放斯卡格拉克海峡。另外也必须警惕法国人趁着东风顺手捞一把。
本来我是想让伊马斯子爵做这两事的,但阿萨辛听说了我的计划便自告奋勇地跳了出去,拍着丰满的胸脯表示这种事情应该交给她做,因为她是搞情报的,关系网多,认识的人也多,天生就比维尔纳那个维也纳奥地利地头蛇有优势。我见阿萨辛说的有理便让她去办了。(未完待续。。)
ps: 有人说,如果上一章猪脚挂了肿么办....嗯,好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