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三国之巅峰召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655章:吴国分裂楚国伐,孙策VS孙刘(上)
对于支持孙策,还是支持孙权,大秦的态度从来都是谁更有利就支持谁
之前包括嬴昊在内的大秦高层,都认为支持弱势的孙策,对于大秦来说更加有利,因为一旦孙策挑起东吴内乱后,楚国定不会放过这等灭吴良机。
毕竟在保中原,和灭东吴之间,刘秀肯定会选灭东吴。
中原地区离楚国太远,刘秀唯一能支援中原三国的方式,也就只有出兵北伐,攻打襄阳城,以此来牵制大秦的部分兵力。
可襄阳乃荆州第一坚城,可谓是固若金汤,哪怕楚国倾全国之兵北上,恐怕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能攻破的。
不攻破襄阳的话,楚国甚至都威胁不到荆北,自然也牵制不了秦军多少兵力。
也就是说,在力保中原这方面,楚国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就算拼尽全力也未必能阻止的了大秦,而且所得的好处最多不过襄阳周边十数县。
这么丁点的收益和灭吴根本就完全不能比一。
楚国若是能灭了吴国的话,不但能全据长江防线,防备东吴的大半兵力也能解放出来,自此之后在长江以南在无掣肘,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战争潜力瞬间爆炸数倍不止。
所以,若是当灭吴良机真的出现的话,刘秀除了选择出兵灭吴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
对于楚国而言,灭吴既是利益最大话,也同样是在自保求存。
可一旦楚国出兵灭东吴的话,自然也就无力支援中原三国了,而大秦则可集中力量先灭魏宋明三国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才会力保孙策,为此甚至不惜得罪孙权,拒绝了孙权遣返孙策的请求。
关于孙策的这次政变计划,嬴昊其实比孙策知道的还要早,本以为孙策就算能拿下建业,也肯定拿不下孙权。
毕竟整个吴国都已被孙权掌控,建业兵权又都掌握在孙权手中,孙权就算挡不住孙策,总不至于了逃都逃不掉吧?
一旦孙权逃出建业的话,则东吴必定分裂,而楚国也定会伐吴。
可让嬴昊和大秦的众多智囊都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这么拉胯,打不过孙策就算了,竟然连跑都不掉。
孙策政变的过程实在是太容易,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用了半天,就抓住孙权并且控制了建业,速度快到让楚国和秦国都来不及反应。
对于大秦来说,孙策政变失败是件坏事,可若是太过于成功的话,那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若是让孙策这么快就掌控吴国的话,以孙武、伍子胥、鲁肃等人之能,进去或许不足,但守城却绰绰有余。
楚国在勐将和兵力方面,虽比吴国要强,但在尖端统帅方面,却一直不如吴国,尤其是孙武,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楚国都给打的没脾气了。
孙策全权执掌东吴的话,定会重新启用孙武、伍子胥等人。
刘秀曾多次败在孙武之手,自然知道面对孙武、伍子胥、鲁肃等强敌,哪怕倾国之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自然也就不敢轻易出兵伐吴了。
此时中原大战已经开启,几十万楚军肯定不会闲置下来,而刘秀若是不出兵讨伐吴国的话,就一定会用来阻止大秦攻占中原。
为了不让楚国妨碍大秦攻占中原,嬴昊才在后背谋划了这次计划,派出两尊大宗师前来营救孙权,从而致使吴国分裂,以此来引诱刘秀上钩。
毕竟中原和江东,刘秀必须要保一个,中原那边变数太大,唯有灭吴,楚国才有和大秦抗衡的资本。
所以,刘秀根本就没得选,哪怕明知道这是大秦的阴谋,他也不能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了能够顺利攻占中原,嬴昊也是煞费苦心,将吴楚两国都给算计了进去,而最大的受害者恐怕就是吴国,无缘无故的就成了棋子,但吴国也并不无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秦不但具备了一统的实力,而且还开启了一统之战,吴国就算这次不被楚国灭掉,早晚也会被大秦给灭掉。
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为未来大秦统一,贡献出一点价值来。
当然,大秦也不会让吴国轻易被灭掉的,最好是和楚国拼个两败俱伤,并且打的弹尽粮绝。
这样的话,等大秦没到中原三国后,甚至都不需要休整,就能直接出兵灭掉吴楚两国了。
建业,吴王宫。
孙策此时非常的焦头烂额,倒不是他发现孙权逃了,而是正在应付生母吴夫人、舅舅吴景,以及其他孙氏长辈。
吴夫人其实更喜欢大儿子孙策,也更希望由孙策来继承吴王之位,但却不想长子和次子手足相残。
在得知孙策秘密回国发动政变,囚禁了弟弟孙权,并且还杀了朱才、谢奕等众多将领后,吴夫人在司马懿的挑拨离间下,以为孙策是权欲熏心,才会篡夺弟弟的位置。
司马懿口才十分了得,直言孙策必定会杀孙权,而吴夫人也被起说动,担心孙策真的会对孙权不利,于是当即叫上弟弟吴景,以及其他孙氏,前来找大儿子讨要说法,说什么都不能大儿子对二儿子不利。
面对生母,以及一众长辈的指责,孙策也解释了自己政变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孙权弑父,并且还要杀自己。
可有司马懿佞言在前,吴夫人先入为主,只以为孙策是在为自己开脱,根本就不信纯良的二儿子,会干出弑父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甚至吴夫人还以为孙策是故意在诬陷孙权,让其背上弑父的骂名遗臭万年,好为接下来杀弟夺位做准备,于是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要孙策把孙权给放出来,不然就饿死,让孙策背上不孝的骂名。
面对母亲、舅舅等众多长辈的逼迫,孙策也是十分的... -->>
第2655章:吴国分裂楚国伐,孙策VS孙刘(上)
对于支持孙策,还是支持孙权,大秦的态度从来都是谁更有利就支持谁
之前包括嬴昊在内的大秦高层,都认为支持弱势的孙策,对于大秦来说更加有利,因为一旦孙策挑起东吴内乱后,楚国定不会放过这等灭吴良机。
毕竟在保中原,和灭东吴之间,刘秀肯定会选灭东吴。
中原地区离楚国太远,刘秀唯一能支援中原三国的方式,也就只有出兵北伐,攻打襄阳城,以此来牵制大秦的部分兵力。
可襄阳乃荆州第一坚城,可谓是固若金汤,哪怕楚国倾全国之兵北上,恐怕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能攻破的。
不攻破襄阳的话,楚国甚至都威胁不到荆北,自然也牵制不了秦军多少兵力。
也就是说,在力保中原这方面,楚国能做的其实很有限,就算拼尽全力也未必能阻止的了大秦,而且所得的好处最多不过襄阳周边十数县。
这么丁点的收益和灭吴根本就完全不能比一。
楚国若是能灭了吴国的话,不但能全据长江防线,防备东吴的大半兵力也能解放出来,自此之后在长江以南在无掣肘,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战争潜力瞬间爆炸数倍不止。
所以,若是当灭吴良机真的出现的话,刘秀除了选择出兵灭吴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
对于楚国而言,灭吴既是利益最大话,也同样是在自保求存。
可一旦楚国出兵灭东吴的话,自然也就无力支援中原三国了,而大秦则可集中力量先灭魏宋明三国了。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才会力保孙策,为此甚至不惜得罪孙权,拒绝了孙权遣返孙策的请求。
关于孙策的这次政变计划,嬴昊其实比孙策知道的还要早,本以为孙策就算能拿下建业,也肯定拿不下孙权。
毕竟整个吴国都已被孙权掌控,建业兵权又都掌握在孙权手中,孙权就算挡不住孙策,总不至于了逃都逃不掉吧?
一旦孙权逃出建业的话,则东吴必定分裂,而楚国也定会伐吴。
可让嬴昊和大秦的众多智囊都没想到的是,孙权竟然这么拉胯,打不过孙策就算了,竟然连跑都不掉。
孙策政变的过程实在是太容易,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用了半天,就抓住孙权并且控制了建业,速度快到让楚国和秦国都来不及反应。
对于大秦来说,孙策政变失败是件坏事,可若是太过于成功的话,那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若是让孙策这么快就掌控吴国的话,以孙武、伍子胥、鲁肃等人之能,进去或许不足,但守城却绰绰有余。
楚国在勐将和兵力方面,虽比吴国要强,但在尖端统帅方面,却一直不如吴国,尤其是孙武,更是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楚国都给打的没脾气了。
孙策全权执掌东吴的话,定会重新启用孙武、伍子胥等人。
刘秀曾多次败在孙武之手,自然知道面对孙武、伍子胥、鲁肃等强敌,哪怕倾国之兵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自然也就不敢轻易出兵伐吴了。
此时中原大战已经开启,几十万楚军肯定不会闲置下来,而刘秀若是不出兵讨伐吴国的话,就一定会用来阻止大秦攻占中原。
为了不让楚国妨碍大秦攻占中原,嬴昊才在后背谋划了这次计划,派出两尊大宗师前来营救孙权,从而致使吴国分裂,以此来引诱刘秀上钩。
毕竟中原和江东,刘秀必须要保一个,中原那边变数太大,唯有灭吴,楚国才有和大秦抗衡的资本。
所以,刘秀根本就没得选,哪怕明知道这是大秦的阴谋,他也不能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为了能够顺利攻占中原,嬴昊也是煞费苦心,将吴楚两国都给算计了进去,而最大的受害者恐怕就是吴国,无缘无故的就成了棋子,但吴国也并不无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秦不但具备了一统的实力,而且还开启了一统之战,吴国就算这次不被楚国灭掉,早晚也会被大秦给灭掉。
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为未来大秦统一,贡献出一点价值来。
当然,大秦也不会让吴国轻易被灭掉的,最好是和楚国拼个两败俱伤,并且打的弹尽粮绝。
这样的话,等大秦没到中原三国后,甚至都不需要休整,就能直接出兵灭掉吴楚两国了。
建业,吴王宫。
孙策此时非常的焦头烂额,倒不是他发现孙权逃了,而是正在应付生母吴夫人、舅舅吴景,以及其他孙氏长辈。
吴夫人其实更喜欢大儿子孙策,也更希望由孙策来继承吴王之位,但却不想长子和次子手足相残。
在得知孙策秘密回国发动政变,囚禁了弟弟孙权,并且还杀了朱才、谢奕等众多将领后,吴夫人在司马懿的挑拨离间下,以为孙策是权欲熏心,才会篡夺弟弟的位置。
司马懿口才十分了得,直言孙策必定会杀孙权,而吴夫人也被起说动,担心孙策真的会对孙权不利,于是当即叫上弟弟吴景,以及其他孙氏,前来找大儿子讨要说法,说什么都不能大儿子对二儿子不利。
面对生母,以及一众长辈的指责,孙策也解释了自己政变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孙权弑父,并且还要杀自己。
可有司马懿佞言在前,吴夫人先入为主,只以为孙策是在为自己开脱,根本就不信纯良的二儿子,会干出弑父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甚至吴夫人还以为孙策是故意在诬陷孙权,让其背上弑父的骂名遗臭万年,好为接下来杀弟夺位做准备,于是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要孙策把孙权给放出来,不然就饿死,让孙策背上不孝的骂名。
面对母亲、舅舅等众多长辈的逼迫,孙策也是十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