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东厂督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河西务,素有“京东第一镇”和“津门首驿”之称。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运通道,河西务因紧靠运河西岸而得名。元朝定都北京以后,军需官俸无不仰给江南,河西务便成了出入京都的水路咽喉,因而,历代朝廷在这里设置的钞关、驿站、武备等各种衙门曾多达十三个,最高官阶为正三品,足见地位之显要,明隆庆六年(1572),河西务始建砖城。不过,因为明末经费紧张,河西务始终能建成像通州、蓟州那样的坚城,它的城防,顶多只能算中小强度,进攻这种城池对于后金来说难度不大。
事实上,河西务最好的防御设施就是它东面的京杭大运河。后金从蓟州而过,在攻下三河后,如果要进攻河西务,就必须南下攻取香河,然后自东往西越过京杭大运河。
秦书淮带着人马强行军了一个多时辰,然后来到了一座拱桥前。京杭大运河上有不少这样的拱桥。河西务,顾名思义在运河西面,秦书淮从东面来,要到达河西务就必须过桥。
不过在全面戒严下,这座拱桥已经被明军接管了。
几个明兵上来盘问,秦书淮给他们看了令牌相关碟书之后,他们立即放行。
过桥之后,走了不到一刻钟就来到了河西务。
河西务此时也已经全面戒严,不说入城的人要全面盘查,连城边上的客船、商船都要随时接受检查。
在城门口,秦书淮向城门校尉又递交了一遍凭证之后才被允许进入。入城之后才知道,才知道现在河西务的防务已经由何可纲全盘接手了。
秦书淮立即奔往何可纲所在的城防衙门。
见了何可纲,发现赵率教手下的骑兵统领王宁也在,看来应该是被临时征调的。有了王宁的引见,秦书淮与何可纲很快就熟络了。
秦书淮将横岭大捷的事情大致说了一下,何可纲和王宁之前并不知道此事,听完后又惊又喜。
惊的是原本他们以为袁督师大败,肯定是因为秦书淮在横岭的伏击没起到什么效果,没想到他竟然歼敌近万。喜的是如果秦书淮说的是真,那么建奴的主力现在不过一万出头而已,这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虽然他们心底还是认为秦书淮有夸张的成分,但凭秦书淮之前展现出来的手段和良好人品,他们感觉这里头的水分应该不会太大。
河西务原本有四千守军,何可纲从玉田带来了四千精骑,不想在半道上遭遇了后金右翼前锋营的三千马兵,两军随即展开激烈交战,四千关宁铁骑不敌三千后金马兵,折损了两千五百多骑兵后才突出重围,回到了河西务。不过,此役之中,岳托的三千马兵也损失了近千,这对于兵力紧缺的后金来说损失不可谓不大。
如此算下来,后金目前的主力就只剩下了一万一了。
何可纲已经将在河西务附近遇到后金大队骑兵的事情火速报告给了袁崇焕。河西务是漕粮重镇,袁崇焕收到消息后肯定不会弃之不顾。
袁崇焕在通州,如果派兵来增援,他肯定会选择征调船只走水路,这样一是速度快,二是可以避免被后金伏击。
现在最重要的是河西务当前的防守问题。岳托的前锋营出现在河西务附近,虽然不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但这意味着皇太极的大军已经离这不远了。
秦书淮、何可纲、王宁三人看着地图讨论了半个时辰,结果观点十分一致,那就是要守住河西务就必须在运河上做文章。建奴要攻河西务就必须过运河,如果不守运河,那么一旦建奴越河而过,凭河西务的城墙强度是挡不住建奴的攻城的。
而建奴过河有两种办法,一是征调小船,渡江而过。二是从横跨两岸的运河拱桥而过。明代时期,京杭大运河上已经建了很多拱桥。光是河西务附近三十余里内就有三座... -->>
河西务,素有“京东第一镇”和“津门首驿”之称。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通了北京至杭州的水运通道,河西务因紧靠运河西岸而得名。元朝定都北京以后,军需官俸无不仰给江南,河西务便成了出入京都的水路咽喉,因而,历代朝廷在这里设置的钞关、驿站、武备等各种衙门曾多达十三个,最高官阶为正三品,足见地位之显要,明隆庆六年(1572),河西务始建砖城。不过,因为明末经费紧张,河西务始终能建成像通州、蓟州那样的坚城,它的城防,顶多只能算中小强度,进攻这种城池对于后金来说难度不大。
事实上,河西务最好的防御设施就是它东面的京杭大运河。后金从蓟州而过,在攻下三河后,如果要进攻河西务,就必须南下攻取香河,然后自东往西越过京杭大运河。
秦书淮带着人马强行军了一个多时辰,然后来到了一座拱桥前。京杭大运河上有不少这样的拱桥。河西务,顾名思义在运河西面,秦书淮从东面来,要到达河西务就必须过桥。
不过在全面戒严下,这座拱桥已经被明军接管了。
几个明兵上来盘问,秦书淮给他们看了令牌相关碟书之后,他们立即放行。
过桥之后,走了不到一刻钟就来到了河西务。
河西务此时也已经全面戒严,不说入城的人要全面盘查,连城边上的客船、商船都要随时接受检查。
在城门口,秦书淮向城门校尉又递交了一遍凭证之后才被允许进入。入城之后才知道,才知道现在河西务的防务已经由何可纲全盘接手了。
秦书淮立即奔往何可纲所在的城防衙门。
见了何可纲,发现赵率教手下的骑兵统领王宁也在,看来应该是被临时征调的。有了王宁的引见,秦书淮与何可纲很快就熟络了。
秦书淮将横岭大捷的事情大致说了一下,何可纲和王宁之前并不知道此事,听完后又惊又喜。
惊的是原本他们以为袁督师大败,肯定是因为秦书淮在横岭的伏击没起到什么效果,没想到他竟然歼敌近万。喜的是如果秦书淮说的是真,那么建奴的主力现在不过一万出头而已,这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虽然他们心底还是认为秦书淮有夸张的成分,但凭秦书淮之前展现出来的手段和良好人品,他们感觉这里头的水分应该不会太大。
河西务原本有四千守军,何可纲从玉田带来了四千精骑,不想在半道上遭遇了后金右翼前锋营的三千马兵,两军随即展开激烈交战,四千关宁铁骑不敌三千后金马兵,折损了两千五百多骑兵后才突出重围,回到了河西务。不过,此役之中,岳托的三千马兵也损失了近千,这对于兵力紧缺的后金来说损失不可谓不大。
如此算下来,后金目前的主力就只剩下了一万一了。
何可纲已经将在河西务附近遇到后金大队骑兵的事情火速报告给了袁崇焕。河西务是漕粮重镇,袁崇焕收到消息后肯定不会弃之不顾。
袁崇焕在通州,如果派兵来增援,他肯定会选择征调船只走水路,这样一是速度快,二是可以避免被后金伏击。
现在最重要的是河西务当前的防守问题。岳托的前锋营出现在河西务附近,虽然不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但这意味着皇太极的大军已经离这不远了。
秦书淮、何可纲、王宁三人看着地图讨论了半个时辰,结果观点十分一致,那就是要守住河西务就必须在运河上做文章。建奴要攻河西务就必须过运河,如果不守运河,那么一旦建奴越河而过,凭河西务的城墙强度是挡不住建奴的攻城的。
而建奴过河有两种办法,一是征调小船,渡江而过。二是从横跨两岸的运河拱桥而过。明代时期,京杭大运河上已经建了很多拱桥。光是河西务附近三十余里内就有三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