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东厂督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奴过蓟州,直逼京畿,朝野震惊。
作为京城门户的通州进入了全面戒严的状态,所有人都只准进不准出。通州城内锦衣卫、东厂的人如蝗虫一般四出,全城缉拿奸细,一时间通州城内的乞丐不论男女老幼全部关押,稍有反抗即格杀勿论。除了乞丐,其他任何可疑人物也一并遭到逮捕,而且不给任何理由。
东厂的人借机大敛钱财,城内富户无不遭其勒索,稍有不瞒者便被按上奸细嫌疑的罪名就拉到了大牢,先打你脱得一层皮,再无限期关押,就算最后证明你不是奸细,出来时也只剩下半条命了。
通州锦衣卫中虽然也有个别人借此发横财,但总体情况还好一些。一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平时驭下相对较严,锦衣卫相对东厂本身就要好一些,二是通州锦衣卫平时由李敬亭带着,李敬亭也是个对下属严厉的人。
不仅在通州城内,连城外方圆二三十里的区域内,也到处都是厂卫的密探。
一时间,通州一带百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不过效果也是显著的,北丐在通州的内应几乎被尽数拿获。尽管还有很小一撮人隐藏在城中,但在极度的戒严下,任何人都无法从城中出来,后金绝对没办法再弄到情报,也不可能复制他们惯用的里应外合的伎俩。
建奴在西进,朝廷在紧急布防,而各地勤王大军也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聚集。
事实上,自建奴破墙几日后,朝廷就已向各地连发勤王诏书,要求各地大军迅速开拔拱卫京畿。然各地响应者众,真正发兵者少。或曰尚在召集,或曰择吉日开拔,但借口最多的是:粮饷未够,正在筹集。明末的边军有一个很奇怪的规矩,那就是平时你欠点饷没什么要紧的,但是一旦大军要开拔去作战,你就必须得先发一笔饷银,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发一笔。要是没有饷银,士兵很可能闹事,很多哗变就是这么来的。
明末时期,朝廷都把银子砸在宁锦防线上了,所以各地驻军大都极为缺饷。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饷银谁都不敢指挥军队出征,这也是号称四十万勤王军最后没几万能抵达京城的主要原因。
但这其中又有例外。
甘肃巡抚梅涣之在饷银不足的情况,抱着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忱之心,以杨肇基为总兵,王国为参将兼先锋,带着几千兵就赶来勤王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八,甘肃勤王军抵达榆中县。由于开拔之前没发饷银,所以军中一直流传着大军到榆中之后就发饷银的说法,士兵们都很亢奋。要知道甘肃是全国欠饷最严重的地区,欠饷高达六成。不过直到当天晚上,士兵们都没有看到要发饷银的迹象,于是几个胆大的老兵油子就召集了一些人,跑去县衙门问饷银的事。
要说榆中县的县令也是倒霉,本来大军的饷银关他一个县令什么事?但军中传言饷银已经运到榆中,就在县衙之内。这或许是某个军官被问烦了随口说的,但那县令就倒霉了。饷银既然在你这,大家不找你找谁?
一大群士兵气势汹汹地跑到县衙,县令也不敢怠慢,赶紧跟大家解释说我这真没什么饷银,不信你们进去搜。没想到这些急红了眼的兵也不客气,还真就把他绑了,然后进去搜饷银去了。
饷银当然没有,不过这么一来却把参将王国给招来了。王国一看县衙聚集了这么多兵,而且群情激愤,心道不妙,这是要哗变哪!
要说这王国的手腕也是很硬的,立即将带头五六个老兵给抓了起来,然后一顿鞭笞,想把这股势头压下去。
这是处置... -->>
建奴过蓟州,直逼京畿,朝野震惊。
作为京城门户的通州进入了全面戒严的状态,所有人都只准进不准出。通州城内锦衣卫、东厂的人如蝗虫一般四出,全城缉拿奸细,一时间通州城内的乞丐不论男女老幼全部关押,稍有反抗即格杀勿论。除了乞丐,其他任何可疑人物也一并遭到逮捕,而且不给任何理由。
东厂的人借机大敛钱财,城内富户无不遭其勒索,稍有不瞒者便被按上奸细嫌疑的罪名就拉到了大牢,先打你脱得一层皮,再无限期关押,就算最后证明你不是奸细,出来时也只剩下半条命了。
通州锦衣卫中虽然也有个别人借此发横财,但总体情况还好一些。一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平时驭下相对较严,锦衣卫相对东厂本身就要好一些,二是通州锦衣卫平时由李敬亭带着,李敬亭也是个对下属严厉的人。
不仅在通州城内,连城外方圆二三十里的区域内,也到处都是厂卫的密探。
一时间,通州一带百姓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不过效果也是显著的,北丐在通州的内应几乎被尽数拿获。尽管还有很小一撮人隐藏在城中,但在极度的戒严下,任何人都无法从城中出来,后金绝对没办法再弄到情报,也不可能复制他们惯用的里应外合的伎俩。
建奴在西进,朝廷在紧急布防,而各地勤王大军也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聚集。
事实上,自建奴破墙几日后,朝廷就已向各地连发勤王诏书,要求各地大军迅速开拔拱卫京畿。然各地响应者众,真正发兵者少。或曰尚在召集,或曰择吉日开拔,但借口最多的是:粮饷未够,正在筹集。明末的边军有一个很奇怪的规矩,那就是平时你欠点饷没什么要紧的,但是一旦大军要开拔去作战,你就必须得先发一笔饷银,到了目的地之后,再发一笔。要是没有饷银,士兵很可能闹事,很多哗变就是这么来的。
明末时期,朝廷都把银子砸在宁锦防线上了,所以各地驻军大都极为缺饷。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饷银谁都不敢指挥军队出征,这也是号称四十万勤王军最后没几万能抵达京城的主要原因。
但这其中又有例外。
甘肃巡抚梅涣之在饷银不足的情况,抱着一颗忠君爱国的赤忱之心,以杨肇基为总兵,王国为参将兼先锋,带着几千兵就赶来勤王了。
崇祯二年十一月二十八,甘肃勤王军抵达榆中县。由于开拔之前没发饷银,所以军中一直流传着大军到榆中之后就发饷银的说法,士兵们都很亢奋。要知道甘肃是全国欠饷最严重的地区,欠饷高达六成。不过直到当天晚上,士兵们都没有看到要发饷银的迹象,于是几个胆大的老兵油子就召集了一些人,跑去县衙门问饷银的事。
要说榆中县的县令也是倒霉,本来大军的饷银关他一个县令什么事?但军中传言饷银已经运到榆中,就在县衙之内。这或许是某个军官被问烦了随口说的,但那县令就倒霉了。饷银既然在你这,大家不找你找谁?
一大群士兵气势汹汹地跑到县衙,县令也不敢怠慢,赶紧跟大家解释说我这真没什么饷银,不信你们进去搜。没想到这些急红了眼的兵也不客气,还真就把他绑了,然后进去搜饷银去了。
饷银当然没有,不过这么一来却把参将王国给招来了。王国一看县衙聚集了这么多兵,而且群情激愤,心道不妙,这是要哗变哪!
要说这王国的手腕也是很硬的,立即将带头五六个老兵给抓了起来,然后一顿鞭笞,想把这股势头压下去。
这是处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