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小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毓敏这一行人三成是太监,七成是怡府出来的家仆家丁,随身都没有携带武备器械。
也没走出多远,才离开王府不到十余里地,刚刚经过了马家庄子和周家庄子,快要走近郑家庄子之前,就撞上了大队官兵在路边扎下了营盘,在大道上设下了卡子,截断了进城的去路。
其实大队骑兵的调动,马蹄声能够震动数千米远,鼓角相闻之声,也能够惊动方圆十数里居住的乡里百姓。
可是今儿个下午毓敏却并不曾听到过甚么大的动静。
难道这枝兵马是马裹蹄人衔枚秘密调度到京城西外来的?
京畿卫戍重地,岂能容忍这种危险的事情发生?毓敏立即想到:只怕是北京城里今天下午已经出了什么大事儿,瞧着当面拦路这密密麻麻数千兵马摆开来的如临大敌架势,今晚入夜之后恐怕随时会爆发更大的武力冲突。
却不知道是谁跟谁公然调动了京畿卫戍兵马,剑拔弩张地沿路戒起严来了?
毓敏细细回忆,却并不记得雍正十二年有过什么值得一提的宫廷政变又或者军事冲突。
也就是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身为八旗旗主之一的乌喇那拉氏和硕英亲王阿济格曾经提兵想要伏杀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因事机不密,反被多尔衮缴械生擒,最后死在天牢里。
当康熙皇帝临死传位雍正的时候,京师宿卫军掌握在九门提督穆麟德隆科多的手里,安然不动,并未闹出什么事情来。
再下一次动静比较大的驻军行动,应该是乾隆三年的理亲王弘皙企图跟乾隆争夺帝位的那场逆案……那应该是四年之后的事情……怎么又可能提前到今日呢?
毓敏凭着历史记忆金手指完全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便只能遣人前去查问,然后见机行事。
毓敏这边还没有来得及派出怡府的家仆,李公公已经先一步派了四个小太监出去跟截断道路的八旗骑兵打上了话。
远远的也不知道带队的都统和小太监说了几句什么话,四个小太监分头走开,两个跟着那位骑兵都统向着营帐里头走去,另两个满面喜色地一溜烟儿跑了回来,在李公公的辇前大声回报说道:
“请李公公放心!请格格放心!是宝亲王带了兵马在这里捉拿逆党。稍后领到了宝亲王颁下的令牌,自有佐领军官替我们沿路开道,把格格妥妥地送进宫里去。”
宝亲王就是弘历。
大清自康熙朝首开先例,在雍正朝沿袭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制度:老皇帝临终前留下密诏传位。
这样一来,虽然弘历是大家伙儿心知肚明的当朝太子,却并没有真实获得东宫太子的那个名分儿。弘历的正经名分儿,此时仍然还是宝亲王。
历史上不服宝亲王四阿哥弘历,敢于其一争短长的人,也就只有三阿哥弘时和密亲王死后留下的儿子弘皙了。
密亲王这种奇怪的称谓,其实是沿袭了大唐的旧例。大唐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之中为其弟李世民所害之后,便被当时的官方含蓄称之为“隐太子”。大清雍正王朝提及的所谓密亲王,指的的就是昔日九龙夺嫡血案当中扑街的废太子二阿哥胤礽。
胤礽在康熙朝两度成为太子又两度被废,最后事败身死。这个废柴完全就不是四爷和八爷的对手。但是大清朝野却流传着一个立长立嫡不宜立幼的儒学说法,按照康熙爷传下的长幼班辈儿次序来讲:二大爷胤礽所出的嫡子弘皙,自然是该排在四大爷胤禛的儿子弘时、弘历之前,在康熙时代号称皇长孙。
即便雍正帝只肯传位给自己的嫡子,三阿哥弘时也排在四阿哥弘历的前... -->>
毓敏这一行人三成是太监,七成是怡府出来的家仆家丁,随身都没有携带武备器械。
也没走出多远,才离开王府不到十余里地,刚刚经过了马家庄子和周家庄子,快要走近郑家庄子之前,就撞上了大队官兵在路边扎下了营盘,在大道上设下了卡子,截断了进城的去路。
其实大队骑兵的调动,马蹄声能够震动数千米远,鼓角相闻之声,也能够惊动方圆十数里居住的乡里百姓。
可是今儿个下午毓敏却并不曾听到过甚么大的动静。
难道这枝兵马是马裹蹄人衔枚秘密调度到京城西外来的?
京畿卫戍重地,岂能容忍这种危险的事情发生?毓敏立即想到:只怕是北京城里今天下午已经出了什么大事儿,瞧着当面拦路这密密麻麻数千兵马摆开来的如临大敌架势,今晚入夜之后恐怕随时会爆发更大的武力冲突。
却不知道是谁跟谁公然调动了京畿卫戍兵马,剑拔弩张地沿路戒起严来了?
毓敏细细回忆,却并不记得雍正十二年有过什么值得一提的宫廷政变又或者军事冲突。
也就是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身为八旗旗主之一的乌喇那拉氏和硕英亲王阿济格曾经提兵想要伏杀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因事机不密,反被多尔衮缴械生擒,最后死在天牢里。
当康熙皇帝临死传位雍正的时候,京师宿卫军掌握在九门提督穆麟德隆科多的手里,安然不动,并未闹出什么事情来。
再下一次动静比较大的驻军行动,应该是乾隆三年的理亲王弘皙企图跟乾隆争夺帝位的那场逆案……那应该是四年之后的事情……怎么又可能提前到今日呢?
毓敏凭着历史记忆金手指完全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便只能遣人前去查问,然后见机行事。
毓敏这边还没有来得及派出怡府的家仆,李公公已经先一步派了四个小太监出去跟截断道路的八旗骑兵打上了话。
远远的也不知道带队的都统和小太监说了几句什么话,四个小太监分头走开,两个跟着那位骑兵都统向着营帐里头走去,另两个满面喜色地一溜烟儿跑了回来,在李公公的辇前大声回报说道:
“请李公公放心!请格格放心!是宝亲王带了兵马在这里捉拿逆党。稍后领到了宝亲王颁下的令牌,自有佐领军官替我们沿路开道,把格格妥妥地送进宫里去。”
宝亲王就是弘历。
大清自康熙朝首开先例,在雍正朝沿袭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制度:老皇帝临终前留下密诏传位。
这样一来,虽然弘历是大家伙儿心知肚明的当朝太子,却并没有真实获得东宫太子的那个名分儿。弘历的正经名分儿,此时仍然还是宝亲王。
历史上不服宝亲王四阿哥弘历,敢于其一争短长的人,也就只有三阿哥弘时和密亲王死后留下的儿子弘皙了。
密亲王这种奇怪的称谓,其实是沿袭了大唐的旧例。大唐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之中为其弟李世民所害之后,便被当时的官方含蓄称之为“隐太子”。大清雍正王朝提及的所谓密亲王,指的的就是昔日九龙夺嫡血案当中扑街的废太子二阿哥胤礽。
胤礽在康熙朝两度成为太子又两度被废,最后事败身死。这个废柴完全就不是四爷和八爷的对手。但是大清朝野却流传着一个立长立嫡不宜立幼的儒学说法,按照康熙爷传下的长幼班辈儿次序来讲:二大爷胤礽所出的嫡子弘皙,自然是该排在四大爷胤禛的儿子弘时、弘历之前,在康熙时代号称皇长孙。
即便雍正帝只肯传位给自己的嫡子,三阿哥弘时也排在四阿哥弘历的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