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踢开永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尔干的进攻中,也是不断地屠城。
并且之后的蒙古人并未建立起遍布全国的统治,基本上采取地方自治制度,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只要交够了税钱就可以了,都是地方上自己管理自己。
当然,要是交不够税钱,那蒙古人大军就要和你‘谈谈心’了。
所以经过蒙元的一百多年的统治,汉人的抵抗精神并未有多少削减。历史上真正开始对百姓进行驯化是从朱元璋开始的,大明两百多年的驯化。
但是大明好歹是本族政权,在朱元璋之后使不出太激烈的手段,主要是继续‘去武化’。
满清来了之后开始了最严密的奴化。满清塑造了一个可以和印度相提并论的,华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稳定国家,如果不是外国入侵,满清其实可以继续延续他的统治很多年,很难被推翻。
但是这导致华夏彻底落后于世界,并且从此丧失了文化自信,在经历过巨大冲击以后盲目学习西方。
东西方的情况是差别很大的,西方的所谓现代道德观有些根本不适合华夏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废除连坐制度。
按照西方的观点,人是独立的,所以一人犯罪只惩罚一个人。但是东方不是这样,有多少一个人坑蒙拐骗心甘情愿入狱然后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数不胜数!所以连坐制度允熥决不会废除!至少要牵连到父母、子女和亲兄弟姐妹。
好像有点跑偏,不过允熥要表达的就是此时的汉人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移民的重任的。允熥只要再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放心的往海外移民国内的百姓了。
这个问题就是人民的团结,不至于自相残杀。历史证明,以地域和宗族团结起来的移民团体杀起其他的汉人来比杀外人要狠的多。
允熥想出来的暂时的解决办法,就是被大食人和欧洲人证明有效的——宗教。
最适合的方法其实是塑造国家民族的观点,但是这很难,允熥有生之年恐怕都见不到多少成效,所以只能用宗教。
想组成一个更加广泛的团体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想象一下,一个移民团伙遇到了另一个移民团伙,聊起来说道:“我供奉玉皇大帝。”对面的人也说道:“哎呀,我也供奉玉皇大帝!”这就找到共同点了。
然后呢,当地土人信奉天方教,这不就区分出内外来了吗?
并且华夏人一向对于宗教不是深信,大多数人都是浅信,只有极少数虔诚的教徒,不用担心出现神权挑战皇权的情况,只能作为一种地方上的制衡,而这正好可以监督地方官府的胡作非为。
其实宗族是对于地方政府最好的制衡,但是宗族的缺点刚刚已经说过了,所以允熥不能扶持宗族。
==========================================================
聊完了人的问题,允熥又开始思考政治制度。
前边已经说过了流官制度的弊端,但是允熥又不能放弃流官制度。在广大内地改流归土,允熥倒不是很担心他的权力的削减,至少现在不担心,但是土官制度必然导致赋税的大规模减少。
而允熥想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他要实施的一些政策,虽然长远来看对于汉人有利,但是也必然违反地方上的利益和普遍的想法。
允熥现在有一种使命感,感觉自己就像是彼得大帝,要拉着满脑子腐朽思想的贵族和百姓向前发展。
就像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一样,用皇权来强行推着国家向前走。
所以在内地,必须实行流官制度,让地方的宗教团体和尚未消灭的豪强势力进行监督。
说到官制,就不能不提科举制度。很多人都想不到,真正的儒家是反对科举制度的。
宋代的大儒朱熹就认为:最好的制度就是乡居里选,也就是两汉的察举制。就算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比科举制要好。
他还认为:按照科举制的路子来,我大宋一定无法收复北方故土,想要还复汴京,必须废除科举制,恢复察举制,然后再过个几十年就能打败金国了。
很奇妙吧,朱熹的《四书章句》是现在科举的标准题库和答案,但是他骂科举制骂的最厉害。
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其实是聪明人,或者说能背书、会考试的人,但是不代表这些人会治理地方,更不代表他们有足够的品格来为官。这就导致了‘千里做官只为财’的事情发生。
而乡居里选,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选出来的人,只要国家还不是太烂,就一定是有治理能力、或者道德高尚的人。
这也是《汉书》、《后汉书》上猛烈抨击腐败问题,但是其实那个时候的腐败比宋、明、清要好得多的原因。
而九品中正制是另一个逻辑。九品中正制虽然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但是这使得这些士族不用担心后辈的生计问题,所以不会大肆贪污。
同时士族之间也会互相竞争,没有本事的人也当不上主事官,顶多挂个闲职,或者家里蹲。
但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允熥必须以科举制为主,然后适当辅以其他的选官制度。关于这一点,允熥还没有想好。不过老朱时代,除了科举制有多种多样的选官制度,所以不用担心太强的阻力。
从中央层面来讲,允熥认为华夏历史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汉初到汉武帝前期的制度,因为那个时候,皇权是有制衡的,有勋贵集团来制衡。
并且那时的勋贵集团也不像是必须军功才能封爵,文官封爵的有很多,这是一个健康的贵族制度。
皇权有制衡,皇帝当然是不高兴的,但是对于国家是有好处的。现在允熥必须趁着自己还清醒,没有被权力所迷失的时候塑造制衡体系。
部分边地要实行的分封制,就是对于皇权的制衡之一。在允熥的有生之年,或许他们对中央的制衡很小,但是假以时日,加上允熥要培养的类似于两汉的、真正的贵族阶层,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制衡体系,还不至于百姓文弱化。
巴尔干的进攻中,也是不断地屠城。
并且之后的蒙古人并未建立起遍布全国的统治,基本上采取地方自治制度,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只要交够了税钱就可以了,都是地方上自己管理自己。
当然,要是交不够税钱,那蒙古人大军就要和你‘谈谈心’了。
所以经过蒙元的一百多年的统治,汉人的抵抗精神并未有多少削减。历史上真正开始对百姓进行驯化是从朱元璋开始的,大明两百多年的驯化。
但是大明好歹是本族政权,在朱元璋之后使不出太激烈的手段,主要是继续‘去武化’。
满清来了之后开始了最严密的奴化。满清塑造了一个可以和印度相提并论的,华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稳定国家,如果不是外国入侵,满清其实可以继续延续他的统治很多年,很难被推翻。
但是这导致华夏彻底落后于世界,并且从此丧失了文化自信,在经历过巨大冲击以后盲目学习西方。
东西方的情况是差别很大的,西方的所谓现代道德观有些根本不适合华夏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废除连坐制度。
按照西方的观点,人是独立的,所以一人犯罪只惩罚一个人。但是东方不是这样,有多少一个人坑蒙拐骗心甘情愿入狱然后让家人过好日子的?数不胜数!所以连坐制度允熥决不会废除!至少要牵连到父母、子女和亲兄弟姐妹。
好像有点跑偏,不过允熥要表达的就是此时的汉人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移民的重任的。允熥只要再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放心的往海外移民国内的百姓了。
这个问题就是人民的团结,不至于自相残杀。历史证明,以地域和宗族团结起来的移民团体杀起其他的汉人来比杀外人要狠的多。
允熥想出来的暂时的解决办法,就是被大食人和欧洲人证明有效的——宗教。
最适合的方法其实是塑造国家民族的观点,但是这很难,允熥有生之年恐怕都见不到多少成效,所以只能用宗教。
想组成一个更加广泛的团体的办法是什么?就是寻找更多的共同点。想象一下,一个移民团伙遇到了另一个移民团伙,聊起来说道:“我供奉玉皇大帝。”对面的人也说道:“哎呀,我也供奉玉皇大帝!”这就找到共同点了。
然后呢,当地土人信奉天方教,这不就区分出内外来了吗?
并且华夏人一向对于宗教不是深信,大多数人都是浅信,只有极少数虔诚的教徒,不用担心出现神权挑战皇权的情况,只能作为一种地方上的制衡,而这正好可以监督地方官府的胡作非为。
其实宗族是对于地方政府最好的制衡,但是宗族的缺点刚刚已经说过了,所以允熥不能扶持宗族。
==========================================================
聊完了人的问题,允熥又开始思考政治制度。
前边已经说过了流官制度的弊端,但是允熥又不能放弃流官制度。在广大内地改流归土,允熥倒不是很担心他的权力的削减,至少现在不担心,但是土官制度必然导致赋税的大规模减少。
而允熥想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他要实施的一些政策,虽然长远来看对于汉人有利,但是也必然违反地方上的利益和普遍的想法。
允熥现在有一种使命感,感觉自己就像是彼得大帝,要拉着满脑子腐朽思想的贵族和百姓向前发展。
就像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一样,用皇权来强行推着国家向前走。
所以在内地,必须实行流官制度,让地方的宗教团体和尚未消灭的豪强势力进行监督。
说到官制,就不能不提科举制度。很多人都想不到,真正的儒家是反对科举制度的。
宋代的大儒朱熹就认为:最好的制度就是乡居里选,也就是两汉的察举制。就算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比科举制要好。
他还认为:按照科举制的路子来,我大宋一定无法收复北方故土,想要还复汴京,必须废除科举制,恢复察举制,然后再过个几十年就能打败金国了。
很奇妙吧,朱熹的《四书章句》是现在科举的标准题库和答案,但是他骂科举制骂的最厉害。
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其实是聪明人,或者说能背书、会考试的人,但是不代表这些人会治理地方,更不代表他们有足够的品格来为官。这就导致了‘千里做官只为财’的事情发生。
而乡居里选,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选出来的人,只要国家还不是太烂,就一定是有治理能力、或者道德高尚的人。
这也是《汉书》、《后汉书》上猛烈抨击腐败问题,但是其实那个时候的腐败比宋、明、清要好得多的原因。
而九品中正制是另一个逻辑。九品中正制虽然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但是这使得这些士族不用担心后辈的生计问题,所以不会大肆贪污。
同时士族之间也会互相竞争,没有本事的人也当不上主事官,顶多挂个闲职,或者家里蹲。
但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允熥必须以科举制为主,然后适当辅以其他的选官制度。关于这一点,允熥还没有想好。不过老朱时代,除了科举制有多种多样的选官制度,所以不用担心太强的阻力。
从中央层面来讲,允熥认为华夏历史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汉初到汉武帝前期的制度,因为那个时候,皇权是有制衡的,有勋贵集团来制衡。
并且那时的勋贵集团也不像是必须军功才能封爵,文官封爵的有很多,这是一个健康的贵族制度。
皇权有制衡,皇帝当然是不高兴的,但是对于国家是有好处的。现在允熥必须趁着自己还清醒,没有被权力所迷失的时候塑造制衡体系。
部分边地要实行的分封制,就是对于皇权的制衡之一。在允熥的有生之年,或许他们对中央的制衡很小,但是假以时日,加上允熥要培养的类似于两汉的、真正的贵族阶层,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制衡体系,还不至于百姓文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