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百姓们承受范围内,没涨到人神共愤的地步。真要是那样,但凡知县不是个蠢的,就会出面管制,治下民心不稳,治安混乱,对官差也没好处,在事态还能控制之前,没有哪个官员会傻的将自己的管辖之地弄得民不聊生。
安王早有争皇位的心思,对于自己的封地管理比较严格,一些蛀虫早就被他以各种借口给打发了,留到现在的不说能耐有多强,至少也不是那等不辨是非、不分轻重之人。尽管应急能力有好有坏,最起码的道理还是懂的,各县局面尚在控制之内。
季宣和也不见得比他们厉害许多,能长久担任一方父母官的,没有一个是蠢笨之人。造成如今这样的状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季宣和有先见之明,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西林县县衙官员上下一心,只要是有利于西林县的命令,季宣和一声令下,底下官差就倾力而为。有着这么强势的县衙,商户哪敢不配合?
况且,季宣和很有分寸,不会说要将大户们的钱粮给贡献出来,只正常的粮铺限价限量卖粮,还在粮商的承受范围之内。何况这样的事情在草原部族来袭之时就发生过一回,一回生二回熟,如今粮商和差役操作起来那是驾轻就熟,两方都有了默契,配合起来毫无生涩之感。
季宣和也没有什么都管,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还是百姓们自己说了算,不然,管得太宽就要惹人生厌了。
季宣和看着手中的册子,嘴角不由自主向上弯了弯。有意思,真是有意思,他只在西林县全县范围内传达了自组护卫队、自备兵器的建议,没成想百姓们执行的如此彻底,人手一件还不足,连备用的都给准备好了,这西林县百姓也太可爱了,还真有点全民皆兵的感觉。
别小看这些木质兵器,只将前端削尖的木矛也不可小觑,趁人不备,能轻而易举的要人性命。季宣和有些想不明白,你说要是在没有防备之下,被敌兵突袭,那样手无寸铁还说得过去。外面都对战很久,还一点没有准备,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铁器买不起,难道连简单的木矛都备不起吗?
季宣和不是武将,前线的消息若非上面特意交代,否则不会传到他这儿,可想而知,他能得到的消息少之又少,他只能凭借一些蛛丝马迹来猜测大致的情况。战事已经延续半个多月,到目前为止,西林县周边的县镇都还安然无恙,想来战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至少安王还尚能应付。
将士参与打仗,后勤供给就得靠季宣和这样的知县乃至知府。比起将士,地方父母官的负担也没能轻松到哪里去。战事刚起没多久,赋税就提了一成,特别是粮税,不能用钱银代替,其他的商税之类也有着硬性规定,很多税款都要直接上交实物。
打仗期间,物价不可避免飞涨,西林县城就算有季宣和调节,到了后来,粮价还是以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涨。不涨不行,周围县镇的百姓都大量屯粮,粮食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粮商的粮食库存不断减少,供给跟不上,粮价自然是如同云霄飞车那样,只见高不见低。要是西林县城粮食不跟着涨,其他县的百姓就要跑来西林县城买粮了,大量外县百姓入境,季宣和也不能赶他们走,这么一来,西林县将不得不背负起这个沉重的负担,季宣和哪能犯这么严重的错误?
粮价被迫跟着涨,季宣和也不是没有留后手,他跟西林县城的粮商谈妥,到时候真到了城内百姓出现粮食缺口的时候,就是粮商们发挥效力的时候,不用付出多少就能赚来城内百姓的好口碑,他们也乐见其成。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农户们的日子比起城内百姓反而要好上许多。农户平日虽辛苦,一年到头忙个不停,赚到的银子没几个,生活比不上城内百姓那么光鲜,但有一点是城内百姓比不了的,那就是存粮。只要家里尚有余钱的,粮仓地窖里就堆满了粮食。城内百姓则不然,他们能有几个月的存粮就不错了。西林县又比较特殊,在季宣和主张下,粮商限价限量售粮,城内百姓就是有钱也没地方花。
穷则变变则通,屯粮一事也和此差不多。季宣和这么一通整,导致不少百姓成群结队跑到附近县镇采买,无形之中压榨了其他县镇百姓的生存空间。等季宣和知道此事时,他静默了一会,就丢开不管。
生活本就如此,就算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也同此次事情一样,剥开表面的光鲜,内里一样蕴含着残酷的现实。你家生意好了,其他人家的生意就要变差,一个人的富裕,很可能要牺牲很多人,真正共同富裕,这么理想化的梦想很难实现。人的生存就是这样,最终体现在人与人的竞争上,谁都无法避免。
百姓们承受范围内,没涨到人神共愤的地步。真要是那样,但凡知县不是个蠢的,就会出面管制,治下民心不稳,治安混乱,对官差也没好处,在事态还能控制之前,没有哪个官员会傻的将自己的管辖之地弄得民不聊生。
安王早有争皇位的心思,对于自己的封地管理比较严格,一些蛀虫早就被他以各种借口给打发了,留到现在的不说能耐有多强,至少也不是那等不辨是非、不分轻重之人。尽管应急能力有好有坏,最起码的道理还是懂的,各县局面尚在控制之内。
季宣和也不见得比他们厉害许多,能长久担任一方父母官的,没有一个是蠢笨之人。造成如今这样的状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季宣和有先见之明,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西林县县衙官员上下一心,只要是有利于西林县的命令,季宣和一声令下,底下官差就倾力而为。有着这么强势的县衙,商户哪敢不配合?
况且,季宣和很有分寸,不会说要将大户们的钱粮给贡献出来,只正常的粮铺限价限量卖粮,还在粮商的承受范围之内。何况这样的事情在草原部族来袭之时就发生过一回,一回生二回熟,如今粮商和差役操作起来那是驾轻就熟,两方都有了默契,配合起来毫无生涩之感。
季宣和也没有什么都管,除了粮食之外,其他的还是百姓们自己说了算,不然,管得太宽就要惹人生厌了。
季宣和看着手中的册子,嘴角不由自主向上弯了弯。有意思,真是有意思,他只在西林县全县范围内传达了自组护卫队、自备兵器的建议,没成想百姓们执行的如此彻底,人手一件还不足,连备用的都给准备好了,这西林县百姓也太可爱了,还真有点全民皆兵的感觉。
别小看这些木质兵器,只将前端削尖的木矛也不可小觑,趁人不备,能轻而易举的要人性命。季宣和有些想不明白,你说要是在没有防备之下,被敌兵突袭,那样手无寸铁还说得过去。外面都对战很久,还一点没有准备,他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铁器买不起,难道连简单的木矛都备不起吗?
季宣和不是武将,前线的消息若非上面特意交代,否则不会传到他这儿,可想而知,他能得到的消息少之又少,他只能凭借一些蛛丝马迹来猜测大致的情况。战事已经延续半个多月,到目前为止,西林县周边的县镇都还安然无恙,想来战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至少安王还尚能应付。
将士参与打仗,后勤供给就得靠季宣和这样的知县乃至知府。比起将士,地方父母官的负担也没能轻松到哪里去。战事刚起没多久,赋税就提了一成,特别是粮税,不能用钱银代替,其他的商税之类也有着硬性规定,很多税款都要直接上交实物。
打仗期间,物价不可避免飞涨,西林县城就算有季宣和调节,到了后来,粮价还是以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涨。不涨不行,周围县镇的百姓都大量屯粮,粮食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粮商的粮食库存不断减少,供给跟不上,粮价自然是如同云霄飞车那样,只见高不见低。要是西林县城粮食不跟着涨,其他县的百姓就要跑来西林县城买粮了,大量外县百姓入境,季宣和也不能赶他们走,这么一来,西林县将不得不背负起这个沉重的负担,季宣和哪能犯这么严重的错误?
粮价被迫跟着涨,季宣和也不是没有留后手,他跟西林县城的粮商谈妥,到时候真到了城内百姓出现粮食缺口的时候,就是粮商们发挥效力的时候,不用付出多少就能赚来城内百姓的好口碑,他们也乐见其成。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农户们的日子比起城内百姓反而要好上许多。农户平日虽辛苦,一年到头忙个不停,赚到的银子没几个,生活比不上城内百姓那么光鲜,但有一点是城内百姓比不了的,那就是存粮。只要家里尚有余钱的,粮仓地窖里就堆满了粮食。城内百姓则不然,他们能有几个月的存粮就不错了。西林县又比较特殊,在季宣和主张下,粮商限价限量售粮,城内百姓就是有钱也没地方花。
穷则变变则通,屯粮一事也和此差不多。季宣和这么一通整,导致不少百姓成群结队跑到附近县镇采买,无形之中压榨了其他县镇百姓的生存空间。等季宣和知道此事时,他静默了一会,就丢开不管。
生活本就如此,就算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归根结底也同此次事情一样,剥开表面的光鲜,内里一样蕴含着残酷的现实。你家生意好了,其他人家的生意就要变差,一个人的富裕,很可能要牺牲很多人,真正共同富裕,这么理想化的梦想很难实现。人的生存就是这样,最终体现在人与人的竞争上,谁都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