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文学 www.80wx.net,穿越之太妃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臣们循声看去,只见大殿中央跪着一位身着正三品官服的同僚。他们都觉得这人看起来陌生又熟悉,但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这究竟是何人。

    此时,这位官员略略抬头。那头灰白的头发和斑白稀疏的眉毛,立刻映入众人的眼帘。

    大臣们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司天监大人啊,难怪大家会觉得陌生又熟悉呢。

    司天局的“监”,谓之为司天监。这个官职位属正三品,是为数不多的、通过世袭传承的官位之一。司天监统领着司天局,司天局隶属于礼部,掌管着天时、历法,国祭、丧、娶推演良日吉时,还有时节禁忌等等。

    开国之初,穆泰高祖就曾不止一次表示,他非常反感占星、问卜之事。渐渐地,那些每逢“大事”必要“占卜问吉”的陋习,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司天监便成为了一个靠技术吃饭的冷门官职。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能够事事过问、甚至左右朝廷的决议,这官职的权柄也大大不如从前了。

    大臣们觉得他熟悉,那是因为他们不多不少都曾麻烦过这位老兄弟,拜托他合个八字、算个吉日诸如此类的。觉得他陌生,那还因为司天监很少遇到什么“要事”需要拿到朝堂上来商讨,平时的配角突然发话,那自然是陌生感十足了。

    这么一想,有些大臣面上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不约而同地都在心里嘀咕,这老兄弟能有什么“要事”启奏啊?

    而那些触觉敏锐的大臣,立刻就想起了司天局最重要的、但最少用的功能——观察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做到提前预知、及时禀报灾异。他们的脸色变得有些扭曲,包含着的情绪太过复杂,似是疑惑,似是惊叹。

    难道是司天局预知到了什么灾异吗?!

    庆和帝看着这位臣子,也愣神了好一会儿。他才把人给认出来后,眉心就微微的收拢了。显然,他也想起来了司天局最重要的职责了。

    沐浴在不同的目光中,司天监的眼神一直保持着端正平和,声音里透出一股沧桑,“臣纵观历年的天时气象文书,以为明年春夏,恐有大雨成灾,连绵数年方止。”

    什么?大雨成灾?还绵延数年?

    除了司天监以外,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有些表情各异,凝重的、疑惑的、更多是不屑的。

    有几个性子急躁的大臣,甚至立刻就跳出来反驳。

    有位尖耳猴腮的大臣,一开口就是怒斥:“简直是一派胡言!今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怎么明年就有突然有大灾呢……”

    另外一位大臣的性子稍微平和些,虽然不敢苟同,但言辞较为委婉,“臣以为,如果说明年有雨灾、水患,也不是不可信。但是,绵延数年,就有些夸大了。”他扭头看了看司天监,发现真的是想不起来他的姓,便只好囫囵地称呼,“这位大人,您有何证据呢?此事,事关重大,绝不能信口开河、危言耸听啊。”

    司天监再次从容地拱手行礼,不慌不忙地说:“春夏雨灾,在穆泰年间、永定年间均有记载。臣,曾翻阅过前朝遗留下来的天文时录,里面都记载着相似的雨灾。两次雨灾相距莫约百二十年,历时三、四、五年不等。庆和十七年,距永定年记载的雨灾之年,恰好百二十年。”

    庆和帝听着他回话,似乎想到什么。他收回投放到远处的目光,一手撑在御案上,身子微微前倾,忙不迭地问道:“大雨区域在何处?此地大雨,那他处可有大旱?数年究竟是几年?”

    听见皇帝发话,那些仍是不屑的大臣,也只好把吐到嘴边的犀利言辞再咽了回去。

    司天监回答道:“大雨降于灵河以北,灵河以南则雨水稀薄。因南方水网丰富,不至于成旱,但定然比平日干燥不少。”

    他沉吟了一下,继续说:“根据史料记载,大雨初时较为微弱,逐年递增,盛极而衰,直至恢复寻常。初时大雨愈是微弱,盛时大雨愈盛,受灾年数便愈长。”

    沧桑的声音刚落下后,沉默便开始在大殿内蔓延。

    大臣们都低着头,表情就这样隐藏在影子背后,心里不知道在琢磨着什么。

    片刻后,冕旒轻轻晃动的声音,在一片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庆和帝坐直了身子,目光在底下来回扫视了一圈,“诸位爱卿对此有何高见?”

    晋王眉头紧皱,眼中不时流露出担忧,“儿臣以为,雨灾一事,关系到百姓民生。只要有一丝可能,都应该赶紧操办起来,防患于未然。”

    庆和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宁王看见“大哥抢先发话还得了父皇赏识”的这一幕,忍不住在心里咬牙切齿,没想到一向老实的大哥,竟然这般奸诈。

    宁王一着急,也顾不得自己到底是信,还是不信了。他只知道这“忧国忧民”的好名声,可不能被晋王一人给包圆了。他紧跟晋王的身后出列,干巴巴地说:“儿臣以为,大哥所言甚是。臣,附议。”

    忧心忡忡地老尚书令,看见两位王爷都这样心系百姓,不由地倍感欣慰。小时候,他曾听老祖父提起过永定年间的雨灾。大雨过境,天色放晴后,却是满目苍凉。水面都是漂浮着的尸首,荒山野岭中也是遍地饿殍。有幸存活下来的,都是面黄肌瘦,形如骷髅。

    想到这里,他也跟在两位王爷的身后,出列启奏,“臣以为,雨灾祸起,饥荒、洪涝,甚至于疫情,定然接踵而至。修坝、囤粮,以防患于未然。”

    庆和帝眼睑下垂,看着其余的伫立着的大臣,“诸位爱卿,又以为如何呢?”

    犹犹豫豫中,余下的大臣都弯下了膝盖,拱手回话,“臣等,附议。”

    说实在的,这些人的心里其实是不大相信会有什么绵延数年的雨灾的。不过是看到皇帝一直都没有反驳司天监,还有两位王爷、老尚书令摆明车马支持的态度。他们抱着“枪打出头鸟”的念头,就谁也没有出言反驳。

    而且,他们心里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司天监看气象、选吉日的本领很不错的,这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差错。说不定,这一次就像“盲猫碰到瞎老鼠”一样呢。如果真的是“雨灾”,出言反驳的人不仅是千古罪人,还要遗臭万年呢。

    思来想去,他们都认为,这个时候附议是最安全、妥当的。

    唯一一个还不是很清楚状况的,估计就只有魏国公了。他前一刻钟还沉浸在愤怒当中,现在所有大臣就跪倒一片,口中直道“附议”。他表示,变化太快,不是很能跟得上。

    看大家都是如此,魏国公只好随大流地跪倒在地“附议”,然后再在心里慢慢地把事情捋明白。

    庆和帝看大殿内的意见已经统一了,也没有再耽搁时间,直接问诸位大臣有何良策?

    皇帝一发话,大臣们便纷纷献策。

    “春夏暴雨,可能使河水暴涨,水患泛滥,冲毁沿岸的良田、房屋。到时候,百姓定然流离失所。臣以为,筑坝修堤、囤粮赈灾,都是要务。”

    从前曾经提过,郑国境内水路发达,从北到南,至西往东。除了沙漠荒地以外,就没有水路不通之处。若是出现大范围的洪水泛滥,那么郑国就可能成为一片汪洋,更名为“泽国”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因此,庆和帝闻言后,神色就凝重起来了。诸位大臣的心中也如同装满了石头一样,沉甸甸的。慢慢地,众人的眼光就都投放到了工部的卢左侍郎身上,看他能有什么良策。

    说起卢左侍郎,就不得不提临沂卢家了。

    话说,临沂卢家和琅琊王家一样,都是曾经的一等世家、望姓门第。与王家以出任将相为显贵不同,临沂卢家,世人又称之为堤坝卢家、水道卢家。因此,王家需要汲汲营营,甚至用送嫡长女进宫的手段,来保持地位。而卢家就显得幸运得多了,只要卢家的传承不绝,卢家人定能受到朝廷的礼遇和重用。

    如今,工部左侍郎这一官职,就是专门为卢家人而设的,又是一个通过世袭传承的官职。凭借着那样一身筑坝修堤的本领,卢家已经在这一片大陆上屹立了近二千年。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卢家的地位,那么就是,只要是郑国这一片土地上的江流河道,都可以找到卢家人的身影。比如,在开国之初,卢家人曾主持了京都大运河的挖掘。

    比起王家政治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卢家更像是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只不过因为遭遇战乱,卢家差点儿就被当时的乱军灭门了。经过二百多年的休养生息,可能是因为卢家人酷爱研究堤坝,而忽视美色的缘故。如今的卢家,基本上是代代单传,卢左侍郎膝下有一子一女,已经算是超额完全了开枝散叶的任务了。

    卢左侍郎没有坠了家族先人的名声,也没有辜负皇帝和群臣对他的期望。他在听闻可能出现春夏雨灾以后,就已经在脑中分析着郑国内所有的江水河道。

    只见他不过是刚刚而立的年纪,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风姿、仪态。可能要经常在外指挥河坝修筑,他的皮肤有些黝黑,但仍能辨认出那清俊的五官。

    他在众人的目光中出列启奏,阐述地有理有据,“灵河以北,主要的交通河道有三,西秋河、京都大运河、清河。

    后两者河道平坦、沿途通畅。去年的时候,堤坝也已经完成新的加固。想来,近年是没有什么大患的。

    唯独西秋河,多弯多曲,河谷忽宽忽窄,河道走势便极易引发洪涝,且其春、夏汛期异常迅猛。如果春夏雨灾,恐西秋河流域,必生水患。臣以为,趁秋冬之际,加固、加高堤坝,防西秋水患,于未然。”

    一众大臣闻言,心中的大石更重,不知道是因为雨灾将近,很是什么别的原因。

    庆和帝把这段话在心里过了两遍,就直接大手一挥,把这筑坝修堤之事给敲定了下来。他看着卢左侍郎,说:“筑坝修堤一事,便交给卢爱卿了,”又看了看两边的站队,循例问了句,“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其余大臣纷纷摇头,拱手行礼,口中直道:“陛下英明。”

    宁王听见这番话以后,不禁灵机一动。他恰好在工部历练,若是能够参与这个筑坝修堤……到时候雨灾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