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重启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日雪倒是难得收了,五更时分,丁一和李云聪那八人便已结束整齐。天刚亮起,便有旨意下来:“奉圣旨:如晋心怀国家,朕心甚慰,不必拘礼再辞,便出宫持符调兵加以甄选……李云聪身负四海大都督府及卫所诸职,再教统兵实非良策……”说了半天就是丁一想出宫就去吧,也给了调兵的信物、不用辞行;然后丁一昨晚推荐的李云聪,景帝却就不同意。
丁一这时也无心去纠缠这些事,接了旨,便匆匆在李云聪的护卫之下,向宫门口而去,原以为就这么出宫,去京郊大明第二师的驻地,直接调兵训练,然后筹备粮草,不日就出关去援丁如玉。谁知去到宫门口,这么早便有太监在那里候着,却是熟人肖强,他见着丁一便行礼,一脸的悲色,不知道的还以为刚死了爹妈:“如晋少爷!不好了!”
这腔调活脱脱把丁一吓了一跳,以为是孙太后出了什么事,记得这位还有好几年活的,是到了天顺年间才去的。还好那太监肖强接着便说道:“于大司马的公子,昨天进宫来,说是大司马略有微恙,想让少爷您过去一趟,只怕有些话要跟您交代,娘娘担心着您舟车劳顿,毕竟海路万里回来,故之就没跟您提起,让于公子若是大司马病情有什么变动,再于夜间来报,昨夜倒是无事……娘娘差了奴婢来说与少爷知晓。毕竟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丁一听着便无声地苦笑了起来,这孙太后真的就是拿起母亲的架子。看着就是吃定丁一了,而且丁某人还真发不起火来,因为不论哪一节,当真是难以找出一丝半点的错处,她心痛自家孩子,还能说不说么?又叮嘱了病情有变,连夜来报的。还待如何?
所谓阳谋,莫过于此。丁一就算猜到。就算知道,就算他亲见亲闻又如何?当一个母亲心里装着孩子时,也许她所做的事对错有待商榷,但本身就很难受到指责。何况每一个细节现在都找出问题,又何况于正如孙太后所明白的,丁一本身就是一个极度缺乏母爱的个体。
大明第二师的营盘就在京郊,相比之于边上相邻的京营,大明第二师的形象显得象个穷苦人——还留存着些许骨气的穷苦人,大抵任何人到了大明第二师的营盘外,都会生出这样的感叹来,发白、旧去的旗帜,是营盘为数不多的妆点物。而那简陋的木栅,比起其他的营地,更是寒酸到不必提起。按着不远处的农人所述:“连马叫声都听不着几声!”
没有马,也没有什么盔甲,原本那些低矮的滇马,在开拔到宣大之后,就被石亨的部下调拨了去,就算矮小。再小也是马,也许唯一能带给丁一安慰的。是营门口那四名哨兵,穿着鸳鸯战袄的哨兵,他们身上的鸳鸯战袄已褪得变成淡红,还打着补丁,不过他们仍如在云南时,丁一所规定的哨兵站姿,勉强维持着立正的姿势。
与其说是在站哨,不如说是在坚持着他们最后的一点希望,他们站的不是哨,是人生。
这绝对不是一句文艺的话语,而是真实的写照,因为除了站哨,除了继续坚持标榜着和其他明军的不同,他们实在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了。宣大前线的将领连拆分他们的兴趣都没有,因为石亨的部下直接就把他们打发了,兵部说如果不堪战阵就充为民夫,结果那些将领还是拒绝,回复说便是征发民夫,也要比这些兵强,许多将领附署了由孙镗带头签署的那折子,认为这些兵“无一不痞,忤逆官长”,甚至提出“若于战时,按律当诛”,也就是说兵部如把这二万人硬塞过去,也行,那把这二万人都杀了,就不要怪边镇的将帅了。
于是兵部只好把这支部队扔在京郊,结果京城这边负责城防的将领,还不都跟石亨他们是一路人?甚至有不少还是出身于石亨麾下的,再说石亨和曹吉祥掌管团营,这京师防务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自然也就没人要这支军队,本来石亨的意思是扔给丁如玉的,结果景帝和其他朝廷大佬却觉得不妥当,于是划入锦衣卫暂辖,就这么扔在这里。
大约上,就是看着什么时候,挑少量一些精锐的出来,安排进锦衣卫里,其他人就是劝散回乡了。其于他们在边镇闹腾的一天三顿饭啊,足额的饷粮啊,装备啊等等,那是鬼才理会他们,反正就是下了令,敢擅出营门者,杀无赦!
现时别说足额饷粮,一天都只有一顿饭,至于饷,那是真没有,几个月都没发过饷了。
&nb... -->>
第二日雪倒是难得收了,五更时分,丁一和李云聪那八人便已结束整齐。天刚亮起,便有旨意下来:“奉圣旨:如晋心怀国家,朕心甚慰,不必拘礼再辞,便出宫持符调兵加以甄选……李云聪身负四海大都督府及卫所诸职,再教统兵实非良策……”说了半天就是丁一想出宫就去吧,也给了调兵的信物、不用辞行;然后丁一昨晚推荐的李云聪,景帝却就不同意。
丁一这时也无心去纠缠这些事,接了旨,便匆匆在李云聪的护卫之下,向宫门口而去,原以为就这么出宫,去京郊大明第二师的驻地,直接调兵训练,然后筹备粮草,不日就出关去援丁如玉。谁知去到宫门口,这么早便有太监在那里候着,却是熟人肖强,他见着丁一便行礼,一脸的悲色,不知道的还以为刚死了爹妈:“如晋少爷!不好了!”
这腔调活脱脱把丁一吓了一跳,以为是孙太后出了什么事,记得这位还有好几年活的,是到了天顺年间才去的。还好那太监肖强接着便说道:“于大司马的公子,昨天进宫来,说是大司马略有微恙,想让少爷您过去一趟,只怕有些话要跟您交代,娘娘担心着您舟车劳顿,毕竟海路万里回来,故之就没跟您提起,让于公子若是大司马病情有什么变动,再于夜间来报,昨夜倒是无事……娘娘差了奴婢来说与少爷知晓。毕竟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丁一听着便无声地苦笑了起来,这孙太后真的就是拿起母亲的架子。看着就是吃定丁一了,而且丁某人还真发不起火来,因为不论哪一节,当真是难以找出一丝半点的错处,她心痛自家孩子,还能说不说么?又叮嘱了病情有变,连夜来报的。还待如何?
所谓阳谋,莫过于此。丁一就算猜到。就算知道,就算他亲见亲闻又如何?当一个母亲心里装着孩子时,也许她所做的事对错有待商榷,但本身就很难受到指责。何况每一个细节现在都找出问题,又何况于正如孙太后所明白的,丁一本身就是一个极度缺乏母爱的个体。
大明第二师的营盘就在京郊,相比之于边上相邻的京营,大明第二师的形象显得象个穷苦人——还留存着些许骨气的穷苦人,大抵任何人到了大明第二师的营盘外,都会生出这样的感叹来,发白、旧去的旗帜,是营盘为数不多的妆点物。而那简陋的木栅,比起其他的营地,更是寒酸到不必提起。按着不远处的农人所述:“连马叫声都听不着几声!”
没有马,也没有什么盔甲,原本那些低矮的滇马,在开拔到宣大之后,就被石亨的部下调拨了去,就算矮小。再小也是马,也许唯一能带给丁一安慰的。是营门口那四名哨兵,穿着鸳鸯战袄的哨兵,他们身上的鸳鸯战袄已褪得变成淡红,还打着补丁,不过他们仍如在云南时,丁一所规定的哨兵站姿,勉强维持着立正的姿势。
与其说是在站哨,不如说是在坚持着他们最后的一点希望,他们站的不是哨,是人生。
这绝对不是一句文艺的话语,而是真实的写照,因为除了站哨,除了继续坚持标榜着和其他明军的不同,他们实在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了。宣大前线的将领连拆分他们的兴趣都没有,因为石亨的部下直接就把他们打发了,兵部说如果不堪战阵就充为民夫,结果那些将领还是拒绝,回复说便是征发民夫,也要比这些兵强,许多将领附署了由孙镗带头签署的那折子,认为这些兵“无一不痞,忤逆官长”,甚至提出“若于战时,按律当诛”,也就是说兵部如把这二万人硬塞过去,也行,那把这二万人都杀了,就不要怪边镇的将帅了。
于是兵部只好把这支部队扔在京郊,结果京城这边负责城防的将领,还不都跟石亨他们是一路人?甚至有不少还是出身于石亨麾下的,再说石亨和曹吉祥掌管团营,这京师防务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自然也就没人要这支军队,本来石亨的意思是扔给丁如玉的,结果景帝和其他朝廷大佬却觉得不妥当,于是划入锦衣卫暂辖,就这么扔在这里。
大约上,就是看着什么时候,挑少量一些精锐的出来,安排进锦衣卫里,其他人就是劝散回乡了。其于他们在边镇闹腾的一天三顿饭啊,足额的饷粮啊,装备啊等等,那是鬼才理会他们,反正就是下了令,敢擅出营门者,杀无赦!
现时别说足额饷粮,一天都只有一顿饭,至于饷,那是真没有,几个月都没发过饷了。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