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妖妃易孕体质,绝嗣男主狠狠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醒的时候,皇帝是不可能想到将立后和天后乱政联系起来的,因为他确实没有这个意思。
皇帝私下召见了宰相罗直,对于之前杖责工部尚书一事,他委婉地承认自己当日做的是过分了,工部尚书言语无状、威胁君上,他应该按照律法将他交给有司处置,而不是当众杖责他。
皇帝应该给朝中大员一份体面。
罗直知道这是皇帝能做出最大的让步,皇帝愿意承诺以后不对三品高官实行廷杖,但工部尚书做的一定是错的,不可能被推翻。
那日的事情……若是能够重来,皇帝也还是会这么做。
因为那一日是朝臣联手起来威胁皇帝,工部尚书直白地说除非皇帝下罪己诏,否则他绝不会听从皇帝的诏令。
宰相要驳回皇帝的命令,尚书省中的工部尚书当庭公然说不会遵守皇帝的命令,这就让皇帝饶过宰相直接给尚书省下命令都不可能了。
当时的皇帝绝不能露出一丁点的软弱,否则以后他的政令就别想出皇宫。
如果皇帝下的诏令必须得到宰相的同意,那么皇帝就会逐渐丧失人事任命权,最后没有人效忠他,他就可以被宰相随意处置了。
中下层官员愿意上书支持皇帝的前提,是看到了新任工部尚书的一步登天,皇帝足够强硬,不会对宰相退步,这才促使他们愿意违背宰相的意愿支持皇帝。
但是现在的皇帝有了北方大捷积累起来的声望,他在逐渐替换朝中的人手,这时候皇帝给朝臣一个承诺,那就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但会损伤皇帝的颜面,就算皇帝不承认杖责工部尚书有错,不愿意给出承诺,朝臣也是拿皇帝没有办法的。
对此,罗直心中有了些猜测,只是觉得太荒谬了,应该不是他想的那样吧?
皇帝又道:“原来的工部尚书虽然出言不逊,但孤念在他于国有功,且没有造成危害,愿意饶他一命,可以让他回乡终老。”
前任工部尚书至今都还被关在牢中,皇帝做出的让步不可谓不大。
皇帝说出了他的交换条件:“父皇在世时,就对宰相说了桑姬能母仪天下,只是因父皇离世匆忙,没有来得及下诏,是吗?”
罗直沉默,他的猜测成真了,皇帝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桑姬为后。
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罗直是看着李晏长大的,他深知这位陛下的秉性,皇帝从来不会委屈自己,更不会对着人低头认错。
相反,他是那种骄傲恣意的性子,安王能轻而易举地说服其他藩王和他发动叛乱,和这位陛下的性子不无关系。
先帝时期,诸皇子还在帝都时,皇帝和兄弟之间一直是以君臣相处,安王见储君,一定要先行礼问安。
如果是性子柔和的储君,会愿意还一个家礼,表示对兄长的尊敬,皇帝从没有这么做过,这天下受过皇帝的礼的只有先帝和已故皇太后。
皇帝对朝臣多有忍让,但是对于宗室却是刻薄寡恩,向来听不得任何的批评。
皇帝登基第二年,就有宗室藩王想仗着长辈的身份对皇帝说教,当场就被皇帝派人拖了下去,丰王长子劝丰王和皇帝搞好关系,也有这么一个原因。
这位陛下对于无用的人是没有丝毫耐心的,皇帝秉持着朴素的观念——你们于国无用,都是靠着我得享富贵,不想着如何取悦孤,还给孤找麻烦,统统流放!
宗室想靠着血缘就得到皇帝优待,那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陛下,对着靠他得享富贵的桑姬,他宁愿委屈自己,承认他根本不觉得是错误的错误,只为了册封桑姬为后。
罗直心中产生了无限的感慨。
“宰相,你意下如何?”
提醒的时候,皇帝是不可能想到将立后和天后乱政联系起来的,因为他确实没有这个意思。
皇帝私下召见了宰相罗直,对于之前杖责工部尚书一事,他委婉地承认自己当日做的是过分了,工部尚书言语无状、威胁君上,他应该按照律法将他交给有司处置,而不是当众杖责他。
皇帝应该给朝中大员一份体面。
罗直知道这是皇帝能做出最大的让步,皇帝愿意承诺以后不对三品高官实行廷杖,但工部尚书做的一定是错的,不可能被推翻。
那日的事情……若是能够重来,皇帝也还是会这么做。
因为那一日是朝臣联手起来威胁皇帝,工部尚书直白地说除非皇帝下罪己诏,否则他绝不会听从皇帝的诏令。
宰相要驳回皇帝的命令,尚书省中的工部尚书当庭公然说不会遵守皇帝的命令,这就让皇帝饶过宰相直接给尚书省下命令都不可能了。
当时的皇帝绝不能露出一丁点的软弱,否则以后他的政令就别想出皇宫。
如果皇帝下的诏令必须得到宰相的同意,那么皇帝就会逐渐丧失人事任命权,最后没有人效忠他,他就可以被宰相随意处置了。
中下层官员愿意上书支持皇帝的前提,是看到了新任工部尚书的一步登天,皇帝足够强硬,不会对宰相退步,这才促使他们愿意违背宰相的意愿支持皇帝。
但是现在的皇帝有了北方大捷积累起来的声望,他在逐渐替换朝中的人手,这时候皇帝给朝臣一个承诺,那就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但会损伤皇帝的颜面,就算皇帝不承认杖责工部尚书有错,不愿意给出承诺,朝臣也是拿皇帝没有办法的。
对此,罗直心中有了些猜测,只是觉得太荒谬了,应该不是他想的那样吧?
皇帝又道:“原来的工部尚书虽然出言不逊,但孤念在他于国有功,且没有造成危害,愿意饶他一命,可以让他回乡终老。”
前任工部尚书至今都还被关在牢中,皇帝做出的让步不可谓不大。
皇帝说出了他的交换条件:“父皇在世时,就对宰相说了桑姬能母仪天下,只是因父皇离世匆忙,没有来得及下诏,是吗?”
罗直沉默,他的猜测成真了,皇帝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桑姬为后。
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罗直是看着李晏长大的,他深知这位陛下的秉性,皇帝从来不会委屈自己,更不会对着人低头认错。
相反,他是那种骄傲恣意的性子,安王能轻而易举地说服其他藩王和他发动叛乱,和这位陛下的性子不无关系。
先帝时期,诸皇子还在帝都时,皇帝和兄弟之间一直是以君臣相处,安王见储君,一定要先行礼问安。
如果是性子柔和的储君,会愿意还一个家礼,表示对兄长的尊敬,皇帝从没有这么做过,这天下受过皇帝的礼的只有先帝和已故皇太后。
皇帝对朝臣多有忍让,但是对于宗室却是刻薄寡恩,向来听不得任何的批评。
皇帝登基第二年,就有宗室藩王想仗着长辈的身份对皇帝说教,当场就被皇帝派人拖了下去,丰王长子劝丰王和皇帝搞好关系,也有这么一个原因。
这位陛下对于无用的人是没有丝毫耐心的,皇帝秉持着朴素的观念——你们于国无用,都是靠着我得享富贵,不想着如何取悦孤,还给孤找麻烦,统统流放!
宗室想靠着血缘就得到皇帝优待,那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陛下,对着靠他得享富贵的桑姬,他宁愿委屈自己,承认他根本不觉得是错误的错误,只为了册封桑姬为后。
罗直心中产生了无限的感慨。
“宰相,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