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宵猎抬起头,看见墙根边的大银杏树枝叶翠绿,一动也不动。轻轻摇了摇头。
第485章理论与实践
前世的知识总是无时无刻地告诉王宵猎,科学必定是已经存在的样子,而且步骤清晰,一步也错不得。人类社会也一样。分为若干阶梯,一步一步爬上去。而且只有这一副梯子,不爬是不行的。
到了这个世界,当自己是一军之主,越想越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问题。没有办法,一切都只好从最原初的做起。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才能建立起稳固的政治力量。
这样的世界,便与其他的世界不同。或者可以说,这是王宵猎的世界。
历史上,人类社会从来不是一个样子。现实的世界中,人类社会也不是一个样子。认为人类社会应该是一个样子的,只是假设而已。
清了清嗓子,王宵猎道:“在人类的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加上一些想象,人们整理出了一些关于自然和人的规律性知识。一部分知识,因为适用性广,相对来说比较正确,称之为理论。这些理论很重要,是对人类过去实践的总结,对未来的预言。把这些理论学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像前面说概念是人来定义一样,理论也是如此。是人类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在天地间。这样的知识与道不同,必然不正确,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近似。”
见下面的听众一个一个呆若木鸡,显然已经完全不知道王宵猎在讲什么。有脑子还清醒的,拿着铅笔飞快地记着。听不懂没关系,只要记下来,慢慢就会懂了。
“理论并不天然正确,这一点一定不要忘记。如果忘记了,以为自己学到的就是真理,如果与事实不符,肯定是事实哪个地方错了。学成这样,就真的是有问题了。理论并不真正正确,指导实践必然有与现实不一致的地方。由此,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一个工作中的大问题。”
很多人以为,人文科学有太多想当然的东西,自然科学严谨。人文科学的理论不一定正确,自然科学的理论应该不容怀疑。其实不是。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很清楚自己学的理论是不完备的。只是在现实条件下,只能有这个结果而已。科学家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前人理论的颠覆。
与此相反,人文科学的理论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人文科学的研究人员却非常自信。他们自信自己的理论绝对正确,怒斥怀疑的人别有用心。
某种程度上从文明的角度来说,人类还没有接触过真理。一切的理论,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阶段性的。只是人类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近似。科学的发展,就是让这种认识更加深入,这种近似更加接近于真实世界。
人活在世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是真实的世界。但把这个真实的世界总结出来,描述给别人听,与真实的世界总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被汇总进了理论之中,由理论描述出来的世界,就与真实世界不同,是另一个面目。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差别,甚至以为按照科学的理论,进行严谨的推理,就是真实世界。由科学规律描述的过去与未来,就是世界的真实。
其实不是。
人类有考古学,有基因理论,有进化论,由此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图谱。这份图谱,有的人深信不疑,觉得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这只是人类某个阶段的认识,依据这些认识对历史的推理与想象。科学的发展,是让这推理与想象越来越接近真实,但不是真实。
根据物理规律,人类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发展,豫测了宇宙的未来。这是不是真的?不是。宇宙大爆炸只是假说,虽然令人信服,但还不能说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这是理论的局限。从理论起步的时候,最初的知识,就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近似理解与描述。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推理,近似也不能代替真实。
“知道了理论不是真正正确,也就应该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真正正确,理论就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我们用理论来指导,不是过是借鉴了其他人、其他地方,对他们实践的总结,让我们的实践有一个大致正确的步骤。由此也就知道,实践不是对理论的检验与验证,实践也不是理论指导的结果。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论的修正。学一个理论来,只有经过了实践,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理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没有理论,实践就是盲目的。不经过实践,理论就是不正确的。”
《实践论》是认为有真理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这么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从认识上认为有真理,而后面的过程,其实与真理又没有什么关系。
王宵猎不知道有没有真理,但最少自己在的这个阶段,真理是不存在的。实践既不是为了发现真理,也不是为了验证理论,实践就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谓的理论,只是人们对另一些人、另一些实践的总结而已。理论哪怕在别的地方、别的人、别的事情上正确,对将进行的实践也是不正确的。
看着众人,王宵猎道:“我们做一件事情,应该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制定出行动的计划。而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与计划不相符的地方,与理论不相符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检查实践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错误、失误,排除掉了实践的不足,就要怀疑理论与计划。切忌在实践中一发现与理论不符,不进行检查,就跳出来说理论不对。如果没有踏实谨慎的作风,不能够认认真真进行实际工作,就是失败的实践。对失败的实践来说,理论正确与否都没有关系。排除了实践的失误,还与理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理论应该修改的地方。”
这个年代,人们根本就没有理论与实践的概念。听王宵猎讲这些,犹如听天书。有些已经习惯的人,急急忙忙记下来,生怕记错一个字。
王宵猎道:“总而言之,我们认为道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不是因为道有多么神秘,而是因为我们人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还是对别人描述的理解,总会有偏差。这个偏差,汇集于理论之中,就决定了理论不正确。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绝对不能因为理论不正确就不重视,不重视就是对人类过去实践的不重视。但也不要把理论认为是不可更改的真理,应该认识到理论只是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修正。只有经过了实践修正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而这个正确的理论,在进行下一次实践的时候,又是不正确的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实践应该被理论所指导,但不能被理论所束缚。而我们的实践,不能仅仅是做过这件事了,应该产生相关的知识。”
第486章仁、义与道
讲到这里,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内容,你们一时不知道讲的什么没有关系。记下来,回去慢慢地理解。这不是说哪个聪明哪个不聪明,你们是刚被招进学校,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学习,随着工作,你们慢慢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些内容不讲,就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制度,要选这样的人当官。讲清楚了,大家才能够明白,一切不是没有来由。”
说完,王宵猎让大家休息一刻钟。
站起身来,汪若海按着腰,对王宵猎道:“今天之前,还不知道镇抚如此能说。”
王宵猎无奈地道:“不是我能说,而是这些内容我想了很久,借今天的机会说出来而已。”
陈求道道:“说实话,镇抚讲的是什么,我云里雾里,连大致意思也没有听明白。看来我要借下面的人记下来的,以后慢慢看吧。虽然不明白镇抚讲的到底是什么,但知道非常重要。”
王宵猎点头:“不错,非常重要。以后做事情的时候,我会结合今天的讲的继续解释。时间长了你们自然明白。有的东西,我们觉得不重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避不开的。”
说了几句闲话,众人回来,纷纷落座。
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大多是普通人不考虑的问题,大家听起来闷。接下来讲的,应该就不会那么闷了。我们作为官员,以圣人为师,自然离不开仁、义这两个字。下面就讲这两个字。”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知道的。后人的那些注疏,也是不相信的。今天我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你们不要误会,老是不是这样想,没有人知道。”
“道生一。道本来是我们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生出来的这个一,是我们能够认识的。一是我们认识的世界,而不是道的世界。我们认识这个一,发现不是处处一样。最起码的,里面有一个我,还有不是我的。最基本的这个,我和非我,就是二。我和非我能不能清楚地分开?前面我们说了,有度无界。我们能够分清我和非我,但找不到我和非我的边界。怎么办呢?就在边界的地方,另划出一部分来,这一部分作为边界。划出来作为边界的这一部分,就是三。而如果这个三,再像前面一样划边界,就会生出无数多来,分出万物来。其中的核心,依然是有度而无界。”
“大家必须理解有度无界这四个字。理解了这四个字,很多问题也就应丸而解了。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三是众。三个人叠在一起就是众字吗。这种事情不要非要争出个我对你错,只是不同的理解。而万物生于有,有类似于前面的一,但又不同于一。世间总是要有了,才能生出万物来吧。而有,只能生于无,不可能从其他地方来。”
道德经中的这两句话,用后世的话来说,有极高的哲学意义。不只是人文科学,对于自然科学也是高度概括。从哲学上,有只能生于无,没有其他答案。但是在自然科学中,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宇宙确是从无中生有出来的。
“刚才讲的是分。因为要分我和非我,人一到二,到生出万物。如果我的角色跳出来,不是我来分这个世界,而是以世界的本来面止区分。道生一出来,在我的眼里,这个地方跟那个一方不同。人和猴子不同,男人和女人不同。这种不同,也是二。分开来是二,那么合起来呢?男人和女人,合起来组成了家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加上家庭,这也是三。”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前面我问过,作为个人来讲,我有我的意志,你有你的意志,那么许多人的集合,有没有意志?比如说一个家庭,有没有家庭的意志?一个宗族,有没有宗族意志?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哪些与个人的意志相似的?有哪些又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里,虽然前人不是这样讲的,但是认为有集体意志的。特别是国家和民族,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仁、义两字,要放到国家和人的关系上来说。”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总结。别人总结孔子的思想,总是加上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当局者迷这回事,但我觉得,怎么总结,也没有孔子自己说的明白。忠恕两个字,就是孔子认为的自己的思想。”
“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应该都明白,但又不那么明白。毫无疑问,这两个字是讲人和人关系的。最简单的,君和臣的关系。臣对君要忠,君对臣要恕。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样是不全面的。有的时候,君要不要对臣忠?臣要不要对君恕?忠恕二字,讲的是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两个人需要有的态度。你为我做事,你要忠于我。你为我做事,我要知道你做事的艰难。互相理解,这才是与恕。两个字合一起的,不能够分开。一旦分开,没有恕也就没有忠。没有忠,又哪来的恕?”
“孔子的道就是忠与恕,是讲两个人,或者两个集体,或者是人与集体的关系。总而言之,孔子的道不涉及集体意志。哪怕涉及到集体,也是集体与个人,类比于两个人。后来的人多讲忠,恕不知道忘哪去了。我再强调一遍,忠与恕是联在一起的,不能够分开来说。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仁了。既然孔子自己是这样讲的,没有必要自己发挥,对仁做过多解释。”
“仁是讲两个人的关系,不涉及集体。义不同,讲的是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样是人与集体,讲仁的时候,类比于两个人,必须忠恕并存。而讲义则不一样,没有忠恕,只有义这一个字。我不想讲太多各种各样的义,只讲一种义,即国家的大义。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义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把义的内涵丰富起来,需要大家一起做。但可以肯定一点,更多的是要求个人为国家奉献自己。国家不需要为你做什么,需要的是为包括你在内的全部国民来做什么。也就是说,义里面,有忠,而没有恕。国家的恕,不是对个人的,而是对国民的。”
“《礼记》的《大学》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顺序,我不同意。或许在写《礼记?的年代,是这样的。但到了我们今天,就没有必要了。求治国者,设立学校,选拔人才,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不需要去那么复杂。”
“总而言之,仁是指两个人的关系。哪怕是人与国家之间,也类比于两个人,忠恕并存... -->>
王宵猎抬起头,看见墙根边的大银杏树枝叶翠绿,一动也不动。轻轻摇了摇头。
第485章理论与实践
前世的知识总是无时无刻地告诉王宵猎,科学必定是已经存在的样子,而且步骤清晰,一步也错不得。人类社会也一样。分为若干阶梯,一步一步爬上去。而且只有这一副梯子,不爬是不行的。
到了这个世界,当自己是一军之主,越想越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问题。没有办法,一切都只好从最原初的做起。把这个道理讲清楚,才能建立起稳固的政治力量。
这样的世界,便与其他的世界不同。或者可以说,这是王宵猎的世界。
历史上,人类社会从来不是一个样子。现实的世界中,人类社会也不是一个样子。认为人类社会应该是一个样子的,只是假设而已。
清了清嗓子,王宵猎道:“在人类的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加上一些想象,人们整理出了一些关于自然和人的规律性知识。一部分知识,因为适用性广,相对来说比较正确,称之为理论。这些理论很重要,是对人类过去实践的总结,对未来的预言。把这些理论学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就像前面说概念是人来定义一样,理论也是如此。是人类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在天地间。这样的知识与道不同,必然不正确,而只是对现实世界的近似。”
见下面的听众一个一个呆若木鸡,显然已经完全不知道王宵猎在讲什么。有脑子还清醒的,拿着铅笔飞快地记着。听不懂没关系,只要记下来,慢慢就会懂了。
“理论并不天然正确,这一点一定不要忘记。如果忘记了,以为自己学到的就是真理,如果与事实不符,肯定是事实哪个地方错了。学成这样,就真的是有问题了。理论并不真正正确,指导实践必然有与现实不一致的地方。由此,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一个工作中的大问题。”
很多人以为,人文科学有太多想当然的东西,自然科学严谨。人文科学的理论不一定正确,自然科学的理论应该不容怀疑。其实不是。大部分的科学家,都很清楚自己学的理论是不完备的。只是在现实条件下,只能有这个结果而已。科学家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前人理论的颠覆。
与此相反,人文科学的理论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人文科学的研究人员却非常自信。他们自信自己的理论绝对正确,怒斥怀疑的人别有用心。
某种程度上从文明的角度来说,人类还没有接触过真理。一切的理论,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是阶段性的。只是人类对真实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近似。科学的发展,就是让这种认识更加深入,这种近似更加接近于真实世界。
人活在世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是真实的世界。但把这个真实的世界总结出来,描述给别人听,与真实的世界总有一些偏差。这些偏差被汇总进了理论之中,由理论描述出来的世界,就与真实世界不同,是另一个面目。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差别,甚至以为按照科学的理论,进行严谨的推理,就是真实世界。由科学规律描述的过去与未来,就是世界的真实。
其实不是。
人类有考古学,有基因理论,有进化论,由此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图谱。这份图谱,有的人深信不疑,觉得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这只是人类某个阶段的认识,依据这些认识对历史的推理与想象。科学的发展,是让这推理与想象越来越接近真实,但不是真实。
根据物理规律,人类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发展,豫测了宇宙的未来。这是不是真的?不是。宇宙大爆炸只是假说,虽然令人信服,但还不能说这就是历史的真实。
这是理论的局限。从理论起步的时候,最初的知识,就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近似理解与描述。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推理,近似也不能代替真实。
“知道了理论不是真正正确,也就应该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是真正正确,理论就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我们用理论来指导,不是过是借鉴了其他人、其他地方,对他们实践的总结,让我们的实践有一个大致正确的步骤。由此也就知道,实践不是对理论的检验与验证,实践也不是理论指导的结果。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论的修正。学一个理论来,只有经过了实践,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理论。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没有理论,实践就是盲目的。不经过实践,理论就是不正确的。”
《实践论》是认为有真理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这么一个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从认识上认为有真理,而后面的过程,其实与真理又没有什么关系。
王宵猎不知道有没有真理,但最少自己在的这个阶段,真理是不存在的。实践既不是为了发现真理,也不是为了验证理论,实践就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谓的理论,只是人们对另一些人、另一些实践的总结而已。理论哪怕在别的地方、别的人、别的事情上正确,对将进行的实践也是不正确的。
看着众人,王宵猎道:“我们做一件事情,应该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制定出行动的计划。而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发现与计划不相符的地方,与理论不相符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检查实践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错误、失误,排除掉了实践的不足,就要怀疑理论与计划。切忌在实践中一发现与理论不符,不进行检查,就跳出来说理论不对。如果没有踏实谨慎的作风,不能够认认真真进行实际工作,就是失败的实践。对失败的实践来说,理论正确与否都没有关系。排除了实践的失误,还与理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理论应该修改的地方。”
这个年代,人们根本就没有理论与实践的概念。听王宵猎讲这些,犹如听天书。有些已经习惯的人,急急忙忙记下来,生怕记错一个字。
王宵猎道:“总而言之,我们认为道是不可说的。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不是因为道有多么神秘,而是因为我们人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还是对别人描述的理解,总会有偏差。这个偏差,汇集于理论之中,就决定了理论不正确。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绝对不能因为理论不正确就不重视,不重视就是对人类过去实践的不重视。但也不要把理论认为是不可更改的真理,应该认识到理论只是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修正。只有经过了实践修正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而这个正确的理论,在进行下一次实践的时候,又是不正确的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实践应该被理论所指导,但不能被理论所束缚。而我们的实践,不能仅仅是做过这件事了,应该产生相关的知识。”
第486章仁、义与道
讲到这里,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内容,你们一时不知道讲的什么没有关系。记下来,回去慢慢地理解。这不是说哪个聪明哪个不聪明,你们是刚被招进学校,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不理解是非常正常的。随着学习,随着工作,你们慢慢会明白我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些内容不讲,就说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制度,要选这样的人当官。讲清楚了,大家才能够明白,一切不是没有来由。”
说完,王宵猎让大家休息一刻钟。
站起身来,汪若海按着腰,对王宵猎道:“今天之前,还不知道镇抚如此能说。”
王宵猎无奈地道:“不是我能说,而是这些内容我想了很久,借今天的机会说出来而已。”
陈求道道:“说实话,镇抚讲的是什么,我云里雾里,连大致意思也没有听明白。看来我要借下面的人记下来的,以后慢慢看吧。虽然不明白镇抚讲的到底是什么,但知道非常重要。”
王宵猎点头:“不错,非常重要。以后做事情的时候,我会结合今天的讲的继续解释。时间长了你们自然明白。有的东西,我们觉得不重要,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避不开的。”
说了几句闲话,众人回来,纷纷落座。
王宵猎道:“前面讲的大多是普通人不考虑的问题,大家听起来闷。接下来讲的,应该就不会那么闷了。我们作为官员,以圣人为师,自然离不开仁、义这两个字。下面就讲这两个字。”
“《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讲这句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知道的。后人的那些注疏,也是不相信的。今天我讲一讲自己的看法。你们不要误会,老是不是这样想,没有人知道。”
“道生一。道本来是我们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生出来的这个一,是我们能够认识的。一是我们认识的世界,而不是道的世界。我们认识这个一,发现不是处处一样。最起码的,里面有一个我,还有不是我的。最基本的这个,我和非我,就是二。我和非我能不能清楚地分开?前面我们说了,有度无界。我们能够分清我和非我,但找不到我和非我的边界。怎么办呢?就在边界的地方,另划出一部分来,这一部分作为边界。划出来作为边界的这一部分,就是三。而如果这个三,再像前面一样划边界,就会生出无数多来,分出万物来。其中的核心,依然是有度而无界。”
“大家必须理解有度无界这四个字。理解了这四个字,很多问题也就应丸而解了。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有许多说法。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三是众。三个人叠在一起就是众字吗。这种事情不要非要争出个我对你错,只是不同的理解。而万物生于有,有类似于前面的一,但又不同于一。世间总是要有了,才能生出万物来吧。而有,只能生于无,不可能从其他地方来。”
道德经中的这两句话,用后世的话来说,有极高的哲学意义。不只是人文科学,对于自然科学也是高度概括。从哲学上,有只能生于无,没有其他答案。但是在自然科学中,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的宇宙确是从无中生有出来的。
“刚才讲的是分。因为要分我和非我,人一到二,到生出万物。如果我的角色跳出来,不是我来分这个世界,而是以世界的本来面止区分。道生一出来,在我的眼里,这个地方跟那个一方不同。人和猴子不同,男人和女人不同。这种不同,也是二。分开来是二,那么合起来呢?男人和女人,合起来组成了家庭。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加上家庭,这也是三。”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前面我问过,作为个人来讲,我有我的意志,你有你的意志,那么许多人的集合,有没有意志?比如说一个家庭,有没有家庭的意志?一个宗族,有没有宗族意志?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哪些与个人的意志相似的?有哪些又是不同的?”
“儒家学说里,虽然前人不是这样讲的,但是认为有集体意志的。特别是国家和民族,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仁、义两字,要放到国家和人的关系上来说。”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总结。别人总结孔子的思想,总是加上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当局者迷这回事,但我觉得,怎么总结,也没有孔子自己说的明白。忠恕两个字,就是孔子认为的自己的思想。”
“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什么是忠,什么是恕,应该都明白,但又不那么明白。毫无疑问,这两个字是讲人和人关系的。最简单的,君和臣的关系。臣对君要忠,君对臣要恕。是不是这样?我觉得这样是不全面的。有的时候,君要不要对臣忠?臣要不要对君恕?忠恕二字,讲的是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两个人需要有的态度。你为我做事,你要忠于我。你为我做事,我要知道你做事的艰难。互相理解,这才是与恕。两个字合一起的,不能够分开。一旦分开,没有恕也就没有忠。没有忠,又哪来的恕?”
“孔子的道就是忠与恕,是讲两个人,或者两个集体,或者是人与集体的关系。总而言之,孔子的道不涉及集体意志。哪怕涉及到集体,也是集体与个人,类比于两个人。后来的人多讲忠,恕不知道忘哪去了。我再强调一遍,忠与恕是联在一起的,不能够分开来说。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仁了。既然孔子自己是这样讲的,没有必要自己发挥,对仁做过多解释。”
“仁是讲两个人的关系,不涉及集体。义不同,讲的是人与集体的关系。同样是人与集体,讲仁的时候,类比于两个人,必须忠恕并存。而讲义则不一样,没有忠恕,只有义这一个字。我不想讲太多各种各样的义,只讲一种义,即国家的大义。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义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说实话,我也说不清。把义的内涵丰富起来,需要大家一起做。但可以肯定一点,更多的是要求个人为国家奉献自己。国家不需要为你做什么,需要的是为包括你在内的全部国民来做什么。也就是说,义里面,有忠,而没有恕。国家的恕,不是对个人的,而是对国民的。”
“《礼记》的《大学》篇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顺序,我不同意。或许在写《礼记?的年代,是这样的。但到了我们今天,就没有必要了。求治国者,设立学校,选拔人才,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不需要去那么复杂。”
“总而言之,仁是指两个人的关系。哪怕是人与国家之间,也类比于两个人,忠恕并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