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晋霸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朝廷经过一番考虑,认为赵国对江南的威胁颇大,让更多的人马屯集江淮,对大晋都城的安全是个很好的保障,而且,这种半军半民的屯田人马不会给国库增加一点负担,反而还可以上缴一部分屯田所得,于是,便同意了华安的请求,让北伐军的两万新兵前往江北屯田,并将临近江北的一大片荒芜的土地都划给了北伐军。
几千顷的荒地需要整理和规划才能变成良田,为此,华安特意带着几名精通水利建设的官员前往考察,经过半个多的实地勘探,初步确定了改造方案,而后修改了数次,一个月后,正式开始整理荒地。
两万人马渡江进入江北,在靠近江边的一块高地上建起了大营,大营建好后,两万人马便可是进入田间干活,若这两万人马一同干活自然会加快工程进度,但这样一来,战技水平肯定会下降,如此两万人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为了让这两万新兵保持战力,拥有随时可以打仗的本领,华安轮流派遣军官进入江北的大营,指导训练,两万人马分成两拨轮流训练和下地干活,三天一换,这样一来,既能保持战斗力,也不会影响屯田的任务。
从整理荒地到种下的庄稼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江北的两万人马是没有任何收成的,但既然华安执意留下他们,自然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部下,为此,吃喝问题完全由北伐军辎重营负责,江南的粮仓尚有近百万旦军粮,足够供养他们。
江北的屯田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田地的整理划分和沟渠的兴建就已经完成了,这大大超出了华安的预计,这比江南整理荒地的时候顺利的太多了。
当然,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这里的许多荒地原本都是良田,沟渠也都是现成的,只是由于人口南迁,土地暂时荒废了而已,只要稍加整理,便可以成为可以耕种的良田。
田地整理完毕后,已经进入了秋季,江南的屯田之地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江北的屯田之地也开始耕种下一季的作物。
耕种、收获,再耕种、再收获,如此循环下去,两年后,公元三四四年,北伐军江南的粮仓已经囤积了两百万旦军粮,牧场的牛羊一片片的在草地上吃草,小马驹足有上万匹,在牧场上奔驰起来极为壮观,其中三年龄的马驹已经足有六千余匹,一年、二年的马驹就更多了。
为了让这些小马驹成为日后战场上勇猛的战马,华安让士兵们从小马驹一岁就开始训练他们的步伐,两岁时开始安放马鞍、马镫,士兵适当的骑乘,以训练它们的承受人体的耐力,三岁的战马则开始进行标准的骑乘训练,这一年龄的马匹已经可以作为战马使用了,但实力肯定欠佳,战马最适宜的年龄是五岁至十五岁。
除了训练战马,北伐军士兵的骑术训练也已经普及到了全军,华安的目标是,让麾下的每一个士兵都精通骑术,上马可以作为骑兵使用,下马可以步战,卸甲可以种地,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北伐军战士。
上万匹小马驹很快就会长大,北伐军三万士兵人人有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华安甚至打算给每个士兵配备两匹战马,这样可以节省马力,提高作战能力,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暂时还做不到。
牧场里最珍贵的牲畜自然是饲养的麋鹿了,除了华安最初活捉的十几头之外,后来北伐军的将士又从江南的树林之中活捉了一批。如今,这些麋鹿经过一年年的繁殖,数量已经足有上千头。
麋鹿全身都是宝,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鹿肉营养丰富,深得皇室和贵族们的青睐,鹿皮更是优质的皮革原料,可以做成衣服或者皮甲,鹿血和鹿鞭更是男人们的最爱。
北伐军的牧场有了这么多的麋鹿,这自然会引起京城皇室贵胄和士族子弟的目光,他们时不时的便会前往北伐军牧场,以参观拜访的名义,或索取或购买麋鹿。
对此,华安会根据实际情况,售卖一些,少数张嘴索取的都是地位极高的皇族或者实力极大的士族子弟,对于他们,华安也不吝啬,直接赠与,甚至不用他们开口,只要见他们有索取的意思,就会直接送给他们,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怕了他们,而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巩固自己在大晋的地位,减少日后朝中大臣的刁难和诬陷。
当然,最好的麋鹿一定是要进献给当朝的皇帝了,每个月,华安都会派遣士兵赠送一对麋鹿送往皇宫,献给皇帝司马岳。
不过,这个皇帝司马岳身体实在是太差了点,就算是每天吃着大补的鹿肉,身体还是每况愈下,上朝时都要太监搀扶着,时不时的还会在朝堂上眩晕,让满朝的大臣担忧不已,这同时也苦了**的娘娘们了,年纪最大的皇后褚蒜子,如今不过二十岁而已,皇帝身子弱,正值妙龄的她们也只得独守空房,夜半难眠时对着月亮发呆了。
皇帝身子不好,边疆却传来急报,交州南部的南越族人,在蜀国君主的挑唆下发动叛乱,如今叛军已经向北攻入广州境内,广州刺史邓岳率兵抵挡,但形势仍非常危急,最可怕的是蜀国的三万人马已经驻扎在广州西部的兴古郡,随时有可能东下增援叛军,为此,广州刺史邓岳不敢怠慢,一面收拢兵力防卫重要城池,一面急派属下向大晋朝廷告急。
得到交州南越族人叛乱的消息,皇帝司马岳心里一惊,当时就在朝堂上晕倒了,朝廷大臣们见天子晕倒,也是慌作一团。
待众臣平静下来后,便开始商议平叛之策,经过连续几个时辰的商议,朝中几位重臣决定派遣一支主力大军进入广州,与广州守军一起平叛。
朝廷经过一番考虑,认为赵国对江南的威胁颇大,让更多的人马屯集江淮,对大晋都城的安全是个很好的保障,而且,这种半军半民的屯田人马不会给国库增加一点负担,反而还可以上缴一部分屯田所得,于是,便同意了华安的请求,让北伐军的两万新兵前往江北屯田,并将临近江北的一大片荒芜的土地都划给了北伐军。
几千顷的荒地需要整理和规划才能变成良田,为此,华安特意带着几名精通水利建设的官员前往考察,经过半个多的实地勘探,初步确定了改造方案,而后修改了数次,一个月后,正式开始整理荒地。
两万人马渡江进入江北,在靠近江边的一块高地上建起了大营,大营建好后,两万人马便可是进入田间干活,若这两万人马一同干活自然会加快工程进度,但这样一来,战技水平肯定会下降,如此两万人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为了让这两万新兵保持战力,拥有随时可以打仗的本领,华安轮流派遣军官进入江北的大营,指导训练,两万人马分成两拨轮流训练和下地干活,三天一换,这样一来,既能保持战斗力,也不会影响屯田的任务。
从整理荒地到种下的庄稼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江北的两万人马是没有任何收成的,但既然华安执意留下他们,自然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部下,为此,吃喝问题完全由北伐军辎重营负责,江南的粮仓尚有近百万旦军粮,足够供养他们。
江北的屯田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田地的整理划分和沟渠的兴建就已经完成了,这大大超出了华安的预计,这比江南整理荒地的时候顺利的太多了。
当然,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这里的许多荒地原本都是良田,沟渠也都是现成的,只是由于人口南迁,土地暂时荒废了而已,只要稍加整理,便可以成为可以耕种的良田。
田地整理完毕后,已经进入了秋季,江南的屯田之地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江北的屯田之地也开始耕种下一季的作物。
耕种、收获,再耕种、再收获,如此循环下去,两年后,公元三四四年,北伐军江南的粮仓已经囤积了两百万旦军粮,牧场的牛羊一片片的在草地上吃草,小马驹足有上万匹,在牧场上奔驰起来极为壮观,其中三年龄的马驹已经足有六千余匹,一年、二年的马驹就更多了。
为了让这些小马驹成为日后战场上勇猛的战马,华安让士兵们从小马驹一岁就开始训练他们的步伐,两岁时开始安放马鞍、马镫,士兵适当的骑乘,以训练它们的承受人体的耐力,三岁的战马则开始进行标准的骑乘训练,这一年龄的马匹已经可以作为战马使用了,但实力肯定欠佳,战马最适宜的年龄是五岁至十五岁。
除了训练战马,北伐军士兵的骑术训练也已经普及到了全军,华安的目标是,让麾下的每一个士兵都精通骑术,上马可以作为骑兵使用,下马可以步战,卸甲可以种地,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北伐军战士。
上万匹小马驹很快就会长大,北伐军三万士兵人人有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华安甚至打算给每个士兵配备两匹战马,这样可以节省马力,提高作战能力,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暂时还做不到。
牧场里最珍贵的牲畜自然是饲养的麋鹿了,除了华安最初活捉的十几头之外,后来北伐军的将士又从江南的树林之中活捉了一批。如今,这些麋鹿经过一年年的繁殖,数量已经足有上千头。
麋鹿全身都是宝,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鹿肉营养丰富,深得皇室和贵族们的青睐,鹿皮更是优质的皮革原料,可以做成衣服或者皮甲,鹿血和鹿鞭更是男人们的最爱。
北伐军的牧场有了这么多的麋鹿,这自然会引起京城皇室贵胄和士族子弟的目光,他们时不时的便会前往北伐军牧场,以参观拜访的名义,或索取或购买麋鹿。
对此,华安会根据实际情况,售卖一些,少数张嘴索取的都是地位极高的皇族或者实力极大的士族子弟,对于他们,华安也不吝啬,直接赠与,甚至不用他们开口,只要见他们有索取的意思,就会直接送给他们,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怕了他们,而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巩固自己在大晋的地位,减少日后朝中大臣的刁难和诬陷。
当然,最好的麋鹿一定是要进献给当朝的皇帝了,每个月,华安都会派遣士兵赠送一对麋鹿送往皇宫,献给皇帝司马岳。
不过,这个皇帝司马岳身体实在是太差了点,就算是每天吃着大补的鹿肉,身体还是每况愈下,上朝时都要太监搀扶着,时不时的还会在朝堂上眩晕,让满朝的大臣担忧不已,这同时也苦了**的娘娘们了,年纪最大的皇后褚蒜子,如今不过二十岁而已,皇帝身子弱,正值妙龄的她们也只得独守空房,夜半难眠时对着月亮发呆了。
皇帝身子不好,边疆却传来急报,交州南部的南越族人,在蜀国君主的挑唆下发动叛乱,如今叛军已经向北攻入广州境内,广州刺史邓岳率兵抵挡,但形势仍非常危急,最可怕的是蜀国的三万人马已经驻扎在广州西部的兴古郡,随时有可能东下增援叛军,为此,广州刺史邓岳不敢怠慢,一面收拢兵力防卫重要城池,一面急派属下向大晋朝廷告急。
得到交州南越族人叛乱的消息,皇帝司马岳心里一惊,当时就在朝堂上晕倒了,朝廷大臣们见天子晕倒,也是慌作一团。
待众臣平静下来后,便开始商议平叛之策,经过连续几个时辰的商议,朝中几位重臣决定派遣一支主力大军进入广州,与广州守军一起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