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居易不拘役 (2/2)
80文学 www.80wx.net,chunyu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痛苦的经历则易与之达成同病相怜的心灵默契,寻得精神的慰。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曾经以后宫词和贫女(晋谒诗)的形式,对现实的批判特别含蓄和耐人寻味的。
比如: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细品诗之奥妙,层层递进之怨,起伏跌宕之情,多重交错之情境,堪称写“宫女怨”之绝佳之作。泪湿罗巾,写宫女泣涕苦痛之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无奈之幻想;闻前殿歌声,从幻想回到现实;恩断而仍坐等,又写其重萌之幻想;天明不见君王,再写其回归悲苦之现实。借喻文人不被朝廷重用的苦闷,进而营造出一种情境,现实梦幻,更替交织,若梦非梦,似醒非醒,不知凝聚人间多少漫漫长夜之怨,多少悲欢离合之苦,多少凄凄梦幻之情。
又如: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白居易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
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白居易本诗不仅是为尹公亮个人进行感慨叫屈,实际上也是揭露批判当时科举制度的流病。
在本类型诗歌里,最著名的有下面3首,可以相互比较和鉴赏:
1贫女 李山甫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2闺意呈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除了上面对现实进行含蓄幽默地反讽之外,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
1自解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
自注: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云,王右丞诗: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2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3感兴二首
之一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之二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空触罗。
热处先争灸手去,海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白居易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但是,只要你对道家与佛学比较了解,就会体会出白居易的感悟和境界,非寻常人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见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他的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具体追溯了。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此外,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总之,白居易作为晚唐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为人为文的内涵十分丰富。
我个人认为:他能够在从“变易”的声色犬马的红尘世界,到“不易”的儒家“经纶济世”的宦海沉浮,最后归依到“简易”的释家、道家精神寄托,是特别难能可贵的,非甘于平常心是不能做到。
在滚滚红尘里,白居易心不被外物拘役,在现实与理想中真正精骛八极,几于闲净不染?
春雨2006-6-8于杭州
子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痛苦的经历则易与之达成同病相怜的心灵默契,寻得精神的慰。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曾经以后宫词和贫女(晋谒诗)的形式,对现实的批判特别含蓄和耐人寻味的。
比如: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细品诗之奥妙,层层递进之怨,起伏跌宕之情,多重交错之情境,堪称写“宫女怨”之绝佳之作。泪湿罗巾,写宫女泣涕苦痛之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无奈之幻想;闻前殿歌声,从幻想回到现实;恩断而仍坐等,又写其重萌之幻想;天明不见君王,再写其回归悲苦之现实。借喻文人不被朝廷重用的苦闷,进而营造出一种情境,现实梦幻,更替交织,若梦非梦,似醒非醒,不知凝聚人间多少漫漫长夜之怨,多少悲欢离合之苦,多少凄凄梦幻之情。
又如: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白居易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
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白居易本诗不仅是为尹公亮个人进行感慨叫屈,实际上也是揭露批判当时科举制度的流病。
在本类型诗歌里,最著名的有下面3首,可以相互比较和鉴赏:
1贫女 李山甫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2闺意呈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除了上面对现实进行含蓄幽默地反讽之外,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
1自解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
自注: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云,王右丞诗: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2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3感兴二首
之一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之二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空触罗。
热处先争灸手去,海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白居易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但是,只要你对道家与佛学比较了解,就会体会出白居易的感悟和境界,非寻常人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见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他的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具体追溯了。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此外,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总之,白居易作为晚唐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为人为文的内涵十分丰富。
我个人认为:他能够在从“变易”的声色犬马的红尘世界,到“不易”的儒家“经纶济世”的宦海沉浮,最后归依到“简易”的释家、道家精神寄托,是特别难能可贵的,非甘于平常心是不能做到。
在滚滚红尘里,白居易心不被外物拘役,在现实与理想中真正精骛八极,几于闲净不染?
春雨2006-6-8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