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2/2)
80文学 www.80wx.net,元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吏白:“此军需也,其责勿轻。”世隆曰:“责当我坐。”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请增宫县大乐、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制可。除世隆太常卿以掌之,兼提举本路学校事。四年,世祖问尧、舜、禹、汤为君之道,世隆取书所载帝王事以对,帝喜曰:“汝为朕直解进读,我将听之。”书成,帝命翰林承旨安藏译写以进。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时朝仪未立,世隆奏曰:“今四海一家,万国会同,朝廷之礼,不可不肃,宜定百官朝会仪。”从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
九年,乞补外,佩虎符,为东昌路总管。至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宋将许琼家童告琼匿官库财,有司系其妻孥征之。世隆曰:“琼所匿者,故宋之物,岂得与今盗官财者同论耶?”同僚不从,世隆独抗章辩明,行台是之,释不问。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世隆仪观魁梧,襟度宏博,慈祥乐易,人忤之无愠色。喜宾客,乐施与。明习前代典故,尤精律令,善决疑狱。二十二年,安童再入相,奏世隆虽老,尚可用。遣使召之,仍以老病辞,附奏便宜九事。赐田十顷。时年八十,卒。所著有瀛洲集百卷、文集若干卷。
孟祺
孟祺,字德卿,宿州符离人。世以财雄乡里。父仁,业儒,有节行。壬辰,北渡,寓济鱼台,州帅石天禄礼之,辟兼详议府事。祺幼敏悟,善骑射,早知问学,侍父徙居东平。时严实修学校,招生徒,立考试法,祺就试登上选,辟掌书记。廉希宪、宋子贞皆器遇之,以闻于朝,擢国史院编修官。迁从仕郎、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一时典册,多出其手。至元七年,持节使高丽,还,称旨,授承事郎、山东东西道劝农副使。
十二年,丞相伯颜将兵伐宋。诏选宿望博学、可赞画大计者与俱行,遂授祺承直郎、行省谘议。久之,迁郎中,伯颜雅信任之。时军书填塞,祺酬应剖决,略无凝滞。师驻建康,伯颜以兵事诣阙,政无大小,祺与执政并裁决之。及战焦山,宋军下流,祺曰:“不若乘势速进,以夺彼气。”如其言,遂大破之。伯颜闻之,喜曰:“不意书生乃能知兵若是!”诸将利虏掠,争趋临安,伯颜问计,祺对曰:“宋人之计,惟有窜闽尔。若以兵迫之,彼必速逃,一旦盗起临安,三百年之积,焚荡无遗矣。莫若以计安之,令彼不惧,正如取果,稍待时日耳。”伯颜曰:“汝言正合吾意。”乃草书,遣人至临安,以安慰之,宋乃不复议迁闽。先是,宋降表称侄,称皇帝,屡拒不纳。祺自请为使,征降表。至则会宋相于三省。夜三鼓,议未决,祺正色曰:“国势至此,夫复何待!”遂定议。书成,宋谢太后内批用宝,携之以出,复起谢太后于内殿,取国玺十二枚出。伯颜将亲封之,祺止之曰:“管钥自有主者,非所宜亲,一有不谨,恐异时奸人妄相染污,终不可明。”遂止。江南平,伯颜奏祺前后功多,且言祺可任重。有旨褒升,授少中大夫、嘉兴路总管,佩虎符。祺至,首以兴学为务,创立规制。在官未久,竟以疾解官,归东平。至元十八年,擢太中大夫、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使,疾不赴。卒,年五十一。赠宣忠安远功臣、中奉大夫、参知政事、护军、鲁郡公,谥文襄。子二人:遵,遹。
阎复
阎复,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州人。祖衍,仕金,殁王事。父忠,避兵山东之高唐,遂家焉。复始生,有奇光照室。性简重,美丰仪。七岁读书,颖悟绝人。弱冠入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时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徐琰、李谦、孟祺次之。岁己未,始掌书记于行台,擢御史掾。至元八年,用王磐荐,为翰林应奉,以才选充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年,升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阶奉训大夫。十六年,入为翰林直学士,以州郡校官多不职,建议定铨选之法。十九年,升侍讲学士,明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同领会同馆事。二十三年,升翰林学士。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旨,具草以进,帝称善。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复立中书省。帝励精图治,急于择相,一日,召入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何如?”复屡谢不足胜任,帝谓侍臣曰:“书生识义理,存谦让,是也,勿强。”御史台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首命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奸臣桑哥当国,尝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辅政碑,桑哥既败,诏有司踣其碑,复等亦坐是免官。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旧臣召入朝,赐重锦、玉环、白金,除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元贞元年,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乐。”从之。又言:“曲阜守冢户,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复之。”其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请也。三年,因星变,又上疏言“定律令,颁封赠,增俸给,通调内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征租受杖,非所以厉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减,以贷贫民。”后多采用。大德元年,仍迁翰林学士。二年,诏赐楮币万贯。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谕之曰:“中书庶务繁重,左相难其人,卿为朕举所知。”复以哈剌哈孙对,帝大喜,即遣使召入,相之;复亦拜翰林学士承旨,阶正奉大夫。十一年春,武宗践祚,复首陈三事,曰“惜名器,明赏罚,择人材”言皆剀切。未几,进阶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余如故。复力辞,不许,上疏乞骸骨,诏从其请,给半俸终养。时仁宗居东宫,赐以重锦,俾公卿祖道都门外。及即位,遣使召复,复以病辞。皇庆元年三月卒,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静轩集五十卷。
<b>部分译文</b>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王禧,金末出钱帮助军饷,因而授官为进义副尉。蒙古军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禧将全部家财去帮助蒙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金人迁都汴梁,禧全家南渡黄河,定居于汝州鲁山。
磐年方二十岁,在郾城拜麻九畴为师。因是流落异乡,非常贫困,每天做粥一钵为一日饮食。二十六岁,考中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经义进士,授归德府录事判官,没去就职。从此以后大力研究经史百家学说,其文辞宏伟豪放,浩大得无边无际。蒙军进入河南,磐为避难而转入淮襄之间。宋荆湖制置司素闻其名,委任为议事官。太宗八年(1236),襄阳兵变,王磐又北归至洛阳西,恰逢杨惟中奉旨招揽儒士,遇磐,以厚礼对待,王磐因住于河内。东平总管严实兴学养士,迎请磐为师。从他学习的常数百人,这些人后来多成名士。
中统元年(1260),拜磐为益都等路宣抚副使,不久因病免职。李王。。素来敬重王磐,聘请他去,磐也爱好青州风土民情,买田于氵弭河之上,其庐舍题名曰“鹿庵”有终老于此的打算。李王。。阴谋不轨,磐发觉后跑到济南,后转入京师。世祖闻知立即召见,嘉奖其忠诚不贰。李王。。占据济南,朝廷派大军征讨,世祖命磐参议行省事。磐在平定李王。。之后,携妻子至东平。朝廷召入朝拜为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出任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时,衡水县达鲁花赤忙兀。。,贪赃枉法,横行霸道,该县百姓深受其苦。有人叫赵清者,揭发了忙兀。。的罪行。忙兀。。派人夜间谋杀赵清,清逃走免遭祸难,而其父母妻子被杀。清向官府控告,权贵袒护忙兀。。,不受理赵清的控告,反将清陷入狱中。磐闻知,将忙兀。。依法处置,没收其家产,以一半给赵清。郡内有西域大商,放债取息,有不能按时偿还者,私设公堂,拘禁拷打。该商人恃势干预官府,竟来座厅议事,指挥自若。磐闻知大怒,令左右将他拿下,施以杖刑,又把他从城上摔到城下,几乎死去,郡人称快。真定发生蝗灾,朝廷遣使督促捕捉,动用民夫四万人,还认为不够,欲通知邻道来帮助捕捉。磐认为四万已多了,何必再烦扰他郡。使臣大怒,斥责王磐,限三日内捕尽蝗虫。王磐不理他,亲率役夫到田间去观察,设法捕捉,三天内蝗虫灭尽,使臣大惊,以为他是神仙。
又召回朝为翰林学士,进见宰相时,首先提出:“当今害民之官,以转运司最厉害,以至于敲骨吸髓,应废除以减轻人民负担。”从此废除了转运司。阿合马暗示一些大臣,奏请将中书、尚书两省合而为一,拜右丞相安童为三公,实际上是想暗夺他的权力。诏令朝臣讨论此事,王磐认为“:合两省为一,由右丞相总领,是方便些,否则就保持不变。三公既不参预政事,则不宜虚设。”合并中书尚书两省之事也就不采行了。调磐为太常少卿,他请求辞官,不允。
这时,宫廷尚未建立,朝拜仪礼尚未制定,凡朝贺,大小臣僚杂至帐殿之前,喧扰不堪。磐上疏道:“按旧制,天子宫门,不应入而入者谓之‘阑入’(擅自闯入),阑入之罪,由第一门至第三门,轻重不同。宜令宣徽院,登记两省以下的百官姓名,各依次序听通事舍人传呼前引,然后进见。凡超越次序者,殿中司纠察惩罚;不应入而入者,按‘阑入’罪惩处,这样朝廷的礼节就可严整而肃穆。”世祖采纳。从此,朝仪制度订立下来。
曲阜孔子庙,历代都拨赐民一百户来洒扫,不服别的劳役。现在,尚书省通过清查户口把孔庙的民户收为一般平民。王磐上书道“:林庙户百家每岁交纳赋钞不过六百贯,仅相当于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而已。圣朝疆土万里,财赋每年亿万计,岂在乎这一六品官的俸禄而不侍奉孔子。而且,收此六百贯,对于府库所增不多,而对国体损伤甚大。”时论都认为王磐的话有理。世祖因天下囚禁于狱中的人日益增多,令诸路自死罪以下,都暂释归家,到了八月都来京师听从裁决。到期这些罪犯都来了,世祖怜悯他们,都释免了他们的罪行。有天,皇帝命文学侍臣制作诏书,以此事来教育天下。所起草的诏令世祖都不满意,只有王磐依据皇上释放囚徒的用意来草拟的诏令,世祖看了大喜道:“这些才是朕所要说而未说出来的话,卿代我说了。”嘉奖不已。
磐再次请求辞官,不允。国子祭酒许衡将辞官回乡,世祖派近侍臣去征询王磐的意见,王磐认为:“衡素来廉洁,其所以要求辞退,莫非是因生员少,他感到自己是徒费廪禄,内心不安?应增加生员,任他施教,这样可望培养出人材,衡受禄内心也可稍稍安心些。”诏令按王磐的意见办。
磐因病归家,世祖遣使问候,赐名药。磐曾在议事会上多次说过“:前代用人,二十从政,七十告退,这是因为要用人之才而又怜悯其衰老,养其廉耻之心。今做官者不限年纪,而老病者又不退,他们自己不知廉耻,朝廷也不认为这样是不对的,甚是不可。”他要求在病中停止他的俸禄。从秋到春,坚持请求辞退。世祖遣使安慰他说:“卿年虽老,但并无繁重政务,为何要辞官?”诏令给王磐终身俸禄,并补发所停发的月俸。磐不得已,只得再上朝理政。
这时正在伐宋,凡筹划议论之事不能决定者,立即遣使去征求王磐的意见。磐的陈奏也往往符合皇上的旨意。世祖准备征伐日本,问王磐意见如何。磐陈奏道“:现在正在伐宋,应以全力一举取胜,若再分兵于东夷,恐相持日久,难以成功。等灭宋之后,再征日本不晚。”江南平定之后,磐又上疏,其大略是“:约束军士不准滥杀,选择官吏,赏功罚罪,推广朝廷恩惠,安抚新归附百姓,消除寇盗。”这些都是当前紧要的事,都逐一施行。
朝廷打算淘汰冗官,一些有权有势的近侍之臣,感到按察司于他们不利,倡议裁撤。王磐陈奏说“:各路州郡距京师遥远,贪官污吏侵害百姓,无处控告,唯依靠按察司为他们申诉。若把按察使指为冗官,一概裁减,则小民冤死而无处申诉了。若让京师御史台去纠察四方之事,这是很不对的。御史台纠察朝廷百官、京畿州县,尚有不到之处,怎能完全纠察外省千百城之事?若欲并入运司,运司是专以营利收赋税为职,与管民官常常分为彼此,岂能有功夫顾及小民之冤情?”因此各地按察司未被废除。
朝廷记录平宋之功,升至宰相执政者二十余人。有人提出改定官制,磐上疏说:“历代制度是:有官品,有爵号,有职位。官爵是表示所受的荣耀恩宠,职位是要委以权力。臣下有功有劳,随其大小而给以官爵;有才有能,按其才能授其职位。这就是皇上驾御臣下之方式方法。臣认为,有功者加升散官,或赐五等爵号,如汉、唐封侯之制即可,不宜任其他职位。”
征讨日本,大军即将出发,磐入朝谏阻说“:日本小夷,海道既远且险,胜并不表现我们武功之盛,不胜则损害国威。臣以为不去征伐为好。”世祖大怒,认为这话不该说,是别有用心。磐回答说:“臣赤心为国,才敢于直言,如果有他心,为何从叛乱之地,冒着万死危险来归向朝廷?今臣已八十,况无子无嗣,若存有他心又是为了谁?”第二天,世祖遣侍臣和颜悦色地去慰抚,使磐无忧惧,又赐碧玉宝枕。
磐因年老,多次请求退休还乡。丞相和礼霍孙也帮他请求,终于允准,晋升为资德大夫而离职,仍给终身半俸禄。皇太子听说磐告老还乡,召请他入宫赐宴饯别。启程之日,公卿百官为他设宴饯行。第二天,皇太子又赐宴圣安寺,公卿百官送于丽泽门外。磐无子,命其婿著作郎李稚宾为东平判官,以便就近奉养。世祖常向大臣询问磐生活情况,始终眷恋不已。
磐禀性刚强,平时不妄言笑,每奏对皇帝,言辞正直,不肯阿谀奉承,世祖称赞他为人耿直,虽权臣和受皇帝宠爱的人对他怒目而视,他也不屑一顾。阿合马正掌权之时,以重金求写篇歌颂自己的碑文,他坚决拒绝。所荐举的宋。。、雷膺、魏初、徐琰,胡祗。。、孟祺、李谦,后来都是名臣。享年九十二岁而卒。赠端贞雅亮佐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氵名国公,谥“文忠”
王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曾祖名成,祖父名立,父名琛。初生时有大鸟停庭院内,因名鹗。自幼聪敏,能每天背诵诗文千余言,长大长于词赋。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科举中进士第一甲第一名,授应奉翰林文字。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改任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此时因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天兴二年(1233),金朝皇帝迁都蔡州后召见,授任尚书省右司都事,后升为左右司郎中。三年蔡州为蒙古军所陷,王鹗被俘,将被杀,万户张柔闻其名而救出。安置于保州。
蒙古乃马真皇后三年(1244),当时世祖尚未即位,访求名士,遣使聘请王鹗至王府,每日为世祖讲解孝经、书经、易经及齐家治国之道,讲述古今事物之变化,如此一年有余。请求还乡,世祖留他居大都,并赐宅一所。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授王鹗为翰林学士承旨,皇帝的诰命和朝廷典章制度,都由他裁定。至元元年(1264),加资善大夫,上章建议修纂实录及附修辽史、金史。又建议设立翰林学士院,并推荐李冶、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鸣等为翰林院学士。还奏请设立十道提举学校官。
世祖召集儒臣讨论推荐宰相人选。奸臣阿合马企图乘机夺取相位,有些大臣也从旁助力。众人知其不当,但谁也不敢说话,只有王鹗起来反对,奸臣之谋为他中止。至元五年请求辞官,世祖命有关机构仍每年给他俸禄,遇有大事还是遣人去询问。至元十年卒,年八十四岁,谥“文康”
鹗性情开朗,其文章不雕饰,常说:“学者应该以弄清哲理为先,讲究章句那是一般书生的事,不是我学习的目的。”著有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诗文四十卷,题名应物集。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金朝时考中进士,调任高陵县主簿,未到任又改知钧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钧州城陷,冶改装北渡黄河,流落于忻、崞之间,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读书,别人不堪忍受,而他还觉得很宽敞。
世祖即位之前就闻知李冶贤能,遣使召至,问河南金朝诸臣谁人较贤,李冶举完颜仲德,世祖问完颜合答与蒲瓦二人如何,李冶说:“此二人缺乏将帅之谋略,而金任用不疑,故此亡国。”又问唐朝魏征与宋朝的曹彬如何,李冶说:“征忠心直言,知无不言,唐朝的谏臣数他第一。彬伐江南不妄杀一人,可与方叔、召虎相比,汉代之韩信、彭越、卫青、霍去病等则不在话下。”又问“:今之臣者有像魏征的吗?”答曰:“现在讨好取宠成风,难找到像魏征这样的人。”又问“:当今有贤才否?”对曰:“天下本不乏贤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今儒生中如魏。。、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辈皆是有用之材,贤王也曾聘过。任用他们有何不可,只怕是不能让他们尽其才能。四海之广,又岂只此数人,大王诚心广求,将集聚于朝廷。”
世祖问何以治天下,李冶对曰:“治天下说难难如登天,说易易如反掌。有制度则治,讲求实际则治,重用君子黜退小人则治,像这样岂不易如反掌,反之则难如登天。治国之道在于建立法律制度和整顿纲纪两条,纲纪维系君臣关系,法律分别赏罚。如今上至大小官吏下至平民百姓,皆为所欲为,以私害公,这就是无法度。有功者不仅不赏反而受辱,有罪者不仅未罚反而受宠,是无法度。法度纲纪被破坏,天下不乱就是万幸了。”
又问地震是什么原因,李冶回答说:“天裂是因为阳不足,地震是因为阴有余。地属阴,阴盛就会不正常。今发生地震或是由于有奸邪在君王身边,或是宫中妇女专权,或是有谗言邪恶,或刑罚不当,或是突然要进行征伐,五者必居其一。上天爱君王如爱其子,所以以地震来示警。若能辨奸邪,不使妇女专权,屏弃谗言邪恶,减轻刑罚,不随意用兵,上副天心,下合民意。则可转祸为福。”世祖甚是称赞并采纳。
冶晚年居家于元氏,在封龙山下开馆讲学,学徒日多。世祖即位后欲重用他,冶以老病退求还山。至元二年(1265),又召他为学士,就职仅一月又因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岁。著有敬斋文集四十卷、壁书聚艹削十二卷、泛说四十卷、古今黄主四十卷、测园海镜十二卷、益古衍段三十卷。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二十岁中金正大四年(1227)进士,朝廷任命他做县令。其父告诫他说:“你还年少,所学不多,不忙去为官,应再多读书,增加知识,三十岁为官不晚。”世隆便辞官而更加努力学习。
金天兴元年(1232),父亲去世,第二年同母亲北渡黄河,严实招他到东平为书记官。世隆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许多名士都投奔而来。宪宗即位,召他去做管理燕京路课税官,世隆坚决拒绝。世祖即位前于宪宗二年(1252),在日月山召见世隆,询问有关征讨云南的事,世隆说:“孟子说过‘不杀人的君王能统一天下’。君王不杀人能统一天下,何况小小西南一隅之地。”
中统元年(1260),被提升为燕京等路宣抚使。这时中书省令各路饲养禁卫军的瘦马数万匹,为世隆所拒绝。前任宣抚使亏欠清沧应征盐课,世隆对此进行清查,使盐课有余,朝廷赐他白银三十铤。二年,调职顺天府,该地正闹荒灾,世隆开仓放粮,使众多百姓免于死亡。三年,朝廷废宣抚司,回到东平。其后世祖任命他为太常卿兼提举东平路学校事。四年,世祖询问他关于中国古代尧、舜、禹、汤如何为圣王的道理,世隆将书经中有关帝王的事加以讲解,著成书进呈皇帝,世祖大喜,命翰林承旨安藏译为蒙文进呈御览。
至元元年(1264),调任世隆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都先征求他的意见后而再行,凡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都出自世隆之手。还协助朝廷兴建太庙,迎奉祖宗神位。
不久又兼任户部侍郎,受皇帝之命参预设立中书省等国家最高机构,确定内外官制。至元七年,任吏部尚书,鉴于当时选任官吏无一定制度,因而著选曹八议一文。
至元九年(1272),任东昌路总管,注重提倡道德,以理服人,不专靠刑罚,仅仅一年该郡政治清明,人民称颂。至元十四年,提升为山东提刑按察使。当时有妖言惑众,衙门逮捕了数百人,世隆加以甄别,误捕者十之八九,皆予释放。十五年调淮东。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世隆上疏劝止。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辞不就任;又召为集贤学士,仍以称病为由,不就任。
世隆身材魁伟,胸襟广阔,乐观慈祥,熟悉前代历朝制度,尤其精通法律,善于断决冤案。二十二年安童为宰相,奏请任用世隆,世隆再以年老多病而辞。至元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岁,著有瀛洲集百卷及文集若干卷。
阎复,字子靖,祖籍平阳和州,祖父名衍,曾在金朝为官。父名忠,因避兵乱而迁到山东之高唐,以后就定居在这里。
阎复七岁读书,聪敏过人,二十岁入东平求学,拜名儒康晔为师。当时严实管领东平御史台,招诸生进行进士预考,当选者四人,阎复为第一名,其他是徐琰、李谦、孟祺。
宪宗九年(1259),在东平御史台任掌书记之职。至元八年(1271),为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十二年升任翰林修撰。十四年以奉训大夫官阶出任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十六年回朝任翰林直学士,有鉴于州郡官吏不称职,建议制定选拔官吏之法。十九年升侍讲学士。二十年改为集贤侍讲学士并兼管会同馆事务。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翰林院学士。世祖屡次召至榻前口述圣旨,由阎复草拟成文。二十八年废尚书省,再立中书省,欲以阎复执政。复认为自己不足胜任,多次推辞,世祖对侍臣说“:阎复知书达理,有谦让之心,不必勉强。”御史台把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首先任命阎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奸臣桑哥误国被处理,阎复因撰写过桑哥辅政碑受牵连亦被免官。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召阎复入朝,授任集贤学士,官阶为正议大夫。元贞元年(1295),阎复上疏建议京师建立“宣圣”庙学,以雅乐祭祀孔子,恢复曲阜孔墓守冢户为单独户籍,不并入民籍。这些意见均被采纳。其后又奏请朝廷赐护守孔墓者二十八户,祭祀田五千亩。元贞三年彗星出现,阎复因此建议制定法令,颁布对宗室亲王的分封与赠予,增加官员俸禄,调任内外官吏等。还建议对地方官吏不施杖刑,减轻江南公田的重租。这些建议多被采纳施行。大德元年(1297),又调任翰林学士,次年赐他楮币万贯。四年成宗召至榻前,让他举荐中书省左丞相人选。阎复推荐哈剌哈孙。成宗大喜,即召拜哈剌哈孙为相,拜阎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官阶正奉大夫。
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阎复首先向皇帝进呈三点意见“:朝廷器物和爵位不能轻易与人,赏罚要分明,人材任用要选择。”武宗进升其官阶为荣禄大夫,授平章政事之职。阎复推辞不受,请求辞官返故里。仁宗即位后召他为官,又推辞不就任。皇庆元年(1312)三月卒,年七十七岁,谥“文康”著有静轩集五十卷。
前期戒备。世隆曰:“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上新临天下,京畿根本地,烦扰之事,必不为之。马将不来。”吏白:“此军需也,其责勿轻。”世隆曰:“责当我坐。”遂弗为备,马果不至。清沧盐课,前政亏不及额,世隆综核之,得增羡若干,赐银三十铤。二年,移治顺天,岁饥,世隆发廪贷之,全活甚众。三年,宣抚司罢,世隆还东平,请增宫县大乐、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制可。除世隆太常卿以掌之,兼提举本路学校事。四年,世祖问尧、舜、禹、汤为君之道,世隆取书所载帝王事以对,帝喜曰:“汝为朕直解进读,我将听之。”书成,帝命翰林承旨安藏译写以进。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谘访而后行,诏命典册多出其手。世隆奏:“陛下帝中国,当行中国事。事之大者,首惟祭祀,祭必有庙。”因以图上,乞敕有司以时兴建。从之,逾年而庙成。遂迎祖宗神御,奉安太室,而大飨礼成。帝悦,赏赐优渥。俄兼户部侍郎,承诏议立三省,遂定内外官制上之。时朝仪未立,世隆奏曰:“今四海一家,万国会同,朝廷之礼,不可不肃,宜定百官朝会仪。”从之。七年,迁吏部尚书,世隆以铨选无可守之法,为撰选曹八议。
九年,乞补外,佩虎符,为东昌路总管。至郡,专务以德率下,不事鞭箠,吏不忍欺,民亦化服,期年而政成,郡人颂之。十四年,起为山东提刑按察使。时有妖言狱,所司逮捕凡数百人,世隆剖析诖误者十八九,悉纵遣之。十五年,移淮东。宋将许琼家童告琼匿官库财,有司系其妻孥征之。世隆曰:“琼所匿者,故宋之物,岂得与今盗官财者同论耶?”同僚不从,世隆独抗章辩明,行台是之,释不问。会征日本,世隆上疏谏止,语颇剀切,当路者不即以闻。已而帝意悟,其事亦寝。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世隆仪观魁梧,襟度宏博,慈祥乐易,人忤之无愠色。喜宾客,乐施与。明习前代典故,尤精律令,善决疑狱。二十二年,安童再入相,奏世隆虽老,尚可用。遣使召之,仍以老病辞,附奏便宜九事。赐田十顷。时年八十,卒。所著有瀛洲集百卷、文集若干卷。
孟祺
孟祺,字德卿,宿州符离人。世以财雄乡里。父仁,业儒,有节行。壬辰,北渡,寓济鱼台,州帅石天禄礼之,辟兼详议府事。祺幼敏悟,善骑射,早知问学,侍父徙居东平。时严实修学校,招生徒,立考试法,祺就试登上选,辟掌书记。廉希宪、宋子贞皆器遇之,以闻于朝,擢国史院编修官。迁从仕郎、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一时典册,多出其手。至元七年,持节使高丽,还,称旨,授承事郎、山东东西道劝农副使。
十二年,丞相伯颜将兵伐宋。诏选宿望博学、可赞画大计者与俱行,遂授祺承直郎、行省谘议。久之,迁郎中,伯颜雅信任之。时军书填塞,祺酬应剖决,略无凝滞。师驻建康,伯颜以兵事诣阙,政无大小,祺与执政并裁决之。及战焦山,宋军下流,祺曰:“不若乘势速进,以夺彼气。”如其言,遂大破之。伯颜闻之,喜曰:“不意书生乃能知兵若是!”诸将利虏掠,争趋临安,伯颜问计,祺对曰:“宋人之计,惟有窜闽尔。若以兵迫之,彼必速逃,一旦盗起临安,三百年之积,焚荡无遗矣。莫若以计安之,令彼不惧,正如取果,稍待时日耳。”伯颜曰:“汝言正合吾意。”乃草书,遣人至临安,以安慰之,宋乃不复议迁闽。先是,宋降表称侄,称皇帝,屡拒不纳。祺自请为使,征降表。至则会宋相于三省。夜三鼓,议未决,祺正色曰:“国势至此,夫复何待!”遂定议。书成,宋谢太后内批用宝,携之以出,复起谢太后于内殿,取国玺十二枚出。伯颜将亲封之,祺止之曰:“管钥自有主者,非所宜亲,一有不谨,恐异时奸人妄相染污,终不可明。”遂止。江南平,伯颜奏祺前后功多,且言祺可任重。有旨褒升,授少中大夫、嘉兴路总管,佩虎符。祺至,首以兴学为务,创立规制。在官未久,竟以疾解官,归东平。至元十八年,擢太中大夫、浙东海右道提刑按察使,疾不赴。卒,年五十一。赠宣忠安远功臣、中奉大夫、参知政事、护军、鲁郡公,谥文襄。子二人:遵,遹。
阎复
阎复,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州人。祖衍,仕金,殁王事。父忠,避兵山东之高唐,遂家焉。复始生,有奇光照室。性简重,美丰仪。七岁读书,颖悟绝人。弱冠入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时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徐琰、李谦、孟祺次之。岁己未,始掌书记于行台,擢御史掾。至元八年,用王磐荐,为翰林应奉,以才选充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年,升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阶奉训大夫。十六年,入为翰林直学士,以州郡校官多不职,建议定铨选之法。十九年,升侍讲学士,明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同领会同馆事。二十三年,升翰林学士。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旨,具草以进,帝称善。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复立中书省。帝励精图治,急于择相,一日,召入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何如?”复屡谢不足胜任,帝谓侍臣曰:“书生识义理,存谦让,是也,勿强。”御史台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首命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奸臣桑哥当国,尝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辅政碑,桑哥既败,诏有司踣其碑,复等亦坐是免官。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旧臣召入朝,赐重锦、玉环、白金,除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元贞元年,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乐。”从之。又言:“曲阜守冢户,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复之。”其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请也。三年,因星变,又上疏言“定律令,颁封赠,增俸给,通调内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征租受杖,非所以厉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减,以贷贫民。”后多采用。大德元年,仍迁翰林学士。二年,诏赐楮币万贯。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谕之曰:“中书庶务繁重,左相难其人,卿为朕举所知。”复以哈剌哈孙对,帝大喜,即遣使召入,相之;复亦拜翰林学士承旨,阶正奉大夫。十一年春,武宗践祚,复首陈三事,曰“惜名器,明赏罚,择人材”言皆剀切。未几,进阶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余如故。复力辞,不许,上疏乞骸骨,诏从其请,给半俸终养。时仁宗居东宫,赐以重锦,俾公卿祖道都门外。及即位,遣使召复,复以病辞。皇庆元年三月卒,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静轩集五十卷。
<b>部分译文</b>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王禧,金末出钱帮助军饷,因而授官为进义副尉。蒙古军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禧将全部家财去帮助蒙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金人迁都汴梁,禧全家南渡黄河,定居于汝州鲁山。
磐年方二十岁,在郾城拜麻九畴为师。因是流落异乡,非常贫困,每天做粥一钵为一日饮食。二十六岁,考中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经义进士,授归德府录事判官,没去就职。从此以后大力研究经史百家学说,其文辞宏伟豪放,浩大得无边无际。蒙军进入河南,磐为避难而转入淮襄之间。宋荆湖制置司素闻其名,委任为议事官。太宗八年(1236),襄阳兵变,王磐又北归至洛阳西,恰逢杨惟中奉旨招揽儒士,遇磐,以厚礼对待,王磐因住于河内。东平总管严实兴学养士,迎请磐为师。从他学习的常数百人,这些人后来多成名士。
中统元年(1260),拜磐为益都等路宣抚副使,不久因病免职。李王。。素来敬重王磐,聘请他去,磐也爱好青州风土民情,买田于氵弭河之上,其庐舍题名曰“鹿庵”有终老于此的打算。李王。。阴谋不轨,磐发觉后跑到济南,后转入京师。世祖闻知立即召见,嘉奖其忠诚不贰。李王。。占据济南,朝廷派大军征讨,世祖命磐参议行省事。磐在平定李王。。之后,携妻子至东平。朝廷召入朝拜为翰林直学士、同修国史。
出任真定、顺德等路宣慰使时,衡水县达鲁花赤忙兀。。,贪赃枉法,横行霸道,该县百姓深受其苦。有人叫赵清者,揭发了忙兀。。的罪行。忙兀。。派人夜间谋杀赵清,清逃走免遭祸难,而其父母妻子被杀。清向官府控告,权贵袒护忙兀。。,不受理赵清的控告,反将清陷入狱中。磐闻知,将忙兀。。依法处置,没收其家产,以一半给赵清。郡内有西域大商,放债取息,有不能按时偿还者,私设公堂,拘禁拷打。该商人恃势干预官府,竟来座厅议事,指挥自若。磐闻知大怒,令左右将他拿下,施以杖刑,又把他从城上摔到城下,几乎死去,郡人称快。真定发生蝗灾,朝廷遣使督促捕捉,动用民夫四万人,还认为不够,欲通知邻道来帮助捕捉。磐认为四万已多了,何必再烦扰他郡。使臣大怒,斥责王磐,限三日内捕尽蝗虫。王磐不理他,亲率役夫到田间去观察,设法捕捉,三天内蝗虫灭尽,使臣大惊,以为他是神仙。
又召回朝为翰林学士,进见宰相时,首先提出:“当今害民之官,以转运司最厉害,以至于敲骨吸髓,应废除以减轻人民负担。”从此废除了转运司。阿合马暗示一些大臣,奏请将中书、尚书两省合而为一,拜右丞相安童为三公,实际上是想暗夺他的权力。诏令朝臣讨论此事,王磐认为“:合两省为一,由右丞相总领,是方便些,否则就保持不变。三公既不参预政事,则不宜虚设。”合并中书尚书两省之事也就不采行了。调磐为太常少卿,他请求辞官,不允。
这时,宫廷尚未建立,朝拜仪礼尚未制定,凡朝贺,大小臣僚杂至帐殿之前,喧扰不堪。磐上疏道:“按旧制,天子宫门,不应入而入者谓之‘阑入’(擅自闯入),阑入之罪,由第一门至第三门,轻重不同。宜令宣徽院,登记两省以下的百官姓名,各依次序听通事舍人传呼前引,然后进见。凡超越次序者,殿中司纠察惩罚;不应入而入者,按‘阑入’罪惩处,这样朝廷的礼节就可严整而肃穆。”世祖采纳。从此,朝仪制度订立下来。
曲阜孔子庙,历代都拨赐民一百户来洒扫,不服别的劳役。现在,尚书省通过清查户口把孔庙的民户收为一般平民。王磐上书道“:林庙户百家每岁交纳赋钞不过六百贯,仅相当于一个六品官一年的俸禄而已。圣朝疆土万里,财赋每年亿万计,岂在乎这一六品官的俸禄而不侍奉孔子。而且,收此六百贯,对于府库所增不多,而对国体损伤甚大。”时论都认为王磐的话有理。世祖因天下囚禁于狱中的人日益增多,令诸路自死罪以下,都暂释归家,到了八月都来京师听从裁决。到期这些罪犯都来了,世祖怜悯他们,都释免了他们的罪行。有天,皇帝命文学侍臣制作诏书,以此事来教育天下。所起草的诏令世祖都不满意,只有王磐依据皇上释放囚徒的用意来草拟的诏令,世祖看了大喜道:“这些才是朕所要说而未说出来的话,卿代我说了。”嘉奖不已。
磐再次请求辞官,不允。国子祭酒许衡将辞官回乡,世祖派近侍臣去征询王磐的意见,王磐认为:“衡素来廉洁,其所以要求辞退,莫非是因生员少,他感到自己是徒费廪禄,内心不安?应增加生员,任他施教,这样可望培养出人材,衡受禄内心也可稍稍安心些。”诏令按王磐的意见办。
磐因病归家,世祖遣使问候,赐名药。磐曾在议事会上多次说过“:前代用人,二十从政,七十告退,这是因为要用人之才而又怜悯其衰老,养其廉耻之心。今做官者不限年纪,而老病者又不退,他们自己不知廉耻,朝廷也不认为这样是不对的,甚是不可。”他要求在病中停止他的俸禄。从秋到春,坚持请求辞退。世祖遣使安慰他说:“卿年虽老,但并无繁重政务,为何要辞官?”诏令给王磐终身俸禄,并补发所停发的月俸。磐不得已,只得再上朝理政。
这时正在伐宋,凡筹划议论之事不能决定者,立即遣使去征求王磐的意见。磐的陈奏也往往符合皇上的旨意。世祖准备征伐日本,问王磐意见如何。磐陈奏道“:现在正在伐宋,应以全力一举取胜,若再分兵于东夷,恐相持日久,难以成功。等灭宋之后,再征日本不晚。”江南平定之后,磐又上疏,其大略是“:约束军士不准滥杀,选择官吏,赏功罚罪,推广朝廷恩惠,安抚新归附百姓,消除寇盗。”这些都是当前紧要的事,都逐一施行。
朝廷打算淘汰冗官,一些有权有势的近侍之臣,感到按察司于他们不利,倡议裁撤。王磐陈奏说“:各路州郡距京师遥远,贪官污吏侵害百姓,无处控告,唯依靠按察司为他们申诉。若把按察使指为冗官,一概裁减,则小民冤死而无处申诉了。若让京师御史台去纠察四方之事,这是很不对的。御史台纠察朝廷百官、京畿州县,尚有不到之处,怎能完全纠察外省千百城之事?若欲并入运司,运司是专以营利收赋税为职,与管民官常常分为彼此,岂能有功夫顾及小民之冤情?”因此各地按察司未被废除。
朝廷记录平宋之功,升至宰相执政者二十余人。有人提出改定官制,磐上疏说:“历代制度是:有官品,有爵号,有职位。官爵是表示所受的荣耀恩宠,职位是要委以权力。臣下有功有劳,随其大小而给以官爵;有才有能,按其才能授其职位。这就是皇上驾御臣下之方式方法。臣认为,有功者加升散官,或赐五等爵号,如汉、唐封侯之制即可,不宜任其他职位。”
征讨日本,大军即将出发,磐入朝谏阻说“:日本小夷,海道既远且险,胜并不表现我们武功之盛,不胜则损害国威。臣以为不去征伐为好。”世祖大怒,认为这话不该说,是别有用心。磐回答说:“臣赤心为国,才敢于直言,如果有他心,为何从叛乱之地,冒着万死危险来归向朝廷?今臣已八十,况无子无嗣,若存有他心又是为了谁?”第二天,世祖遣侍臣和颜悦色地去慰抚,使磐无忧惧,又赐碧玉宝枕。
磐因年老,多次请求退休还乡。丞相和礼霍孙也帮他请求,终于允准,晋升为资德大夫而离职,仍给终身半俸禄。皇太子听说磐告老还乡,召请他入宫赐宴饯别。启程之日,公卿百官为他设宴饯行。第二天,皇太子又赐宴圣安寺,公卿百官送于丽泽门外。磐无子,命其婿著作郎李稚宾为东平判官,以便就近奉养。世祖常向大臣询问磐生活情况,始终眷恋不已。
磐禀性刚强,平时不妄言笑,每奏对皇帝,言辞正直,不肯阿谀奉承,世祖称赞他为人耿直,虽权臣和受皇帝宠爱的人对他怒目而视,他也不屑一顾。阿合马正掌权之时,以重金求写篇歌颂自己的碑文,他坚决拒绝。所荐举的宋。。、雷膺、魏初、徐琰,胡祗。。、孟祺、李谦,后来都是名臣。享年九十二岁而卒。赠端贞雅亮佐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氵名国公,谥“文忠”
王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曾祖名成,祖父名立,父名琛。初生时有大鸟停庭院内,因名鹗。自幼聪敏,能每天背诵诗文千余言,长大长于词赋。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科举中进士第一甲第一名,授应奉翰林文字。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改任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此时因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天兴二年(1233),金朝皇帝迁都蔡州后召见,授任尚书省右司都事,后升为左右司郎中。三年蔡州为蒙古军所陷,王鹗被俘,将被杀,万户张柔闻其名而救出。安置于保州。
蒙古乃马真皇后三年(1244),当时世祖尚未即位,访求名士,遣使聘请王鹗至王府,每日为世祖讲解孝经、书经、易经及齐家治国之道,讲述古今事物之变化,如此一年有余。请求还乡,世祖留他居大都,并赐宅一所。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授王鹗为翰林学士承旨,皇帝的诰命和朝廷典章制度,都由他裁定。至元元年(1264),加资善大夫,上章建议修纂实录及附修辽史、金史。又建议设立翰林学士院,并推荐李冶、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鸣等为翰林院学士。还奏请设立十道提举学校官。
世祖召集儒臣讨论推荐宰相人选。奸臣阿合马企图乘机夺取相位,有些大臣也从旁助力。众人知其不当,但谁也不敢说话,只有王鹗起来反对,奸臣之谋为他中止。至元五年请求辞官,世祖命有关机构仍每年给他俸禄,遇有大事还是遣人去询问。至元十年卒,年八十四岁,谥“文康”
鹗性情开朗,其文章不雕饰,常说:“学者应该以弄清哲理为先,讲究章句那是一般书生的事,不是我学习的目的。”著有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诗文四十卷,题名应物集。
李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金朝时考中进士,调任高陵县主簿,未到任又改知钧州,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钧州城陷,冶改装北渡黄河,流落于忻、崞之间,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读书,别人不堪忍受,而他还觉得很宽敞。
世祖即位之前就闻知李冶贤能,遣使召至,问河南金朝诸臣谁人较贤,李冶举完颜仲德,世祖问完颜合答与蒲瓦二人如何,李冶说:“此二人缺乏将帅之谋略,而金任用不疑,故此亡国。”又问唐朝魏征与宋朝的曹彬如何,李冶说:“征忠心直言,知无不言,唐朝的谏臣数他第一。彬伐江南不妄杀一人,可与方叔、召虎相比,汉代之韩信、彭越、卫青、霍去病等则不在话下。”又问“:今之臣者有像魏征的吗?”答曰:“现在讨好取宠成风,难找到像魏征这样的人。”又问“:当今有贤才否?”对曰:“天下本不乏贤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今儒生中如魏。。、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辈皆是有用之材,贤王也曾聘过。任用他们有何不可,只怕是不能让他们尽其才能。四海之广,又岂只此数人,大王诚心广求,将集聚于朝廷。”
世祖问何以治天下,李冶对曰:“治天下说难难如登天,说易易如反掌。有制度则治,讲求实际则治,重用君子黜退小人则治,像这样岂不易如反掌,反之则难如登天。治国之道在于建立法律制度和整顿纲纪两条,纲纪维系君臣关系,法律分别赏罚。如今上至大小官吏下至平民百姓,皆为所欲为,以私害公,这就是无法度。有功者不仅不赏反而受辱,有罪者不仅未罚反而受宠,是无法度。法度纲纪被破坏,天下不乱就是万幸了。”
又问地震是什么原因,李冶回答说:“天裂是因为阳不足,地震是因为阴有余。地属阴,阴盛就会不正常。今发生地震或是由于有奸邪在君王身边,或是宫中妇女专权,或是有谗言邪恶,或刑罚不当,或是突然要进行征伐,五者必居其一。上天爱君王如爱其子,所以以地震来示警。若能辨奸邪,不使妇女专权,屏弃谗言邪恶,减轻刑罚,不随意用兵,上副天心,下合民意。则可转祸为福。”世祖甚是称赞并采纳。
冶晚年居家于元氏,在封龙山下开馆讲学,学徒日多。世祖即位后欲重用他,冶以老病退求还山。至元二年(1265),又召他为学士,就职仅一月又因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岁。著有敬斋文集四十卷、壁书聚艹削十二卷、泛说四十卷、古今黄主四十卷、测园海镜十二卷、益古衍段三十卷。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二十岁中金正大四年(1227)进士,朝廷任命他做县令。其父告诫他说:“你还年少,所学不多,不忙去为官,应再多读书,增加知识,三十岁为官不晚。”世隆便辞官而更加努力学习。
金天兴元年(1232),父亲去世,第二年同母亲北渡黄河,严实招他到东平为书记官。世隆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许多名士都投奔而来。宪宗即位,召他去做管理燕京路课税官,世隆坚决拒绝。世祖即位前于宪宗二年(1252),在日月山召见世隆,询问有关征讨云南的事,世隆说:“孟子说过‘不杀人的君王能统一天下’。君王不杀人能统一天下,何况小小西南一隅之地。”
中统元年(1260),被提升为燕京等路宣抚使。这时中书省令各路饲养禁卫军的瘦马数万匹,为世隆所拒绝。前任宣抚使亏欠清沧应征盐课,世隆对此进行清查,使盐课有余,朝廷赐他白银三十铤。二年,调职顺天府,该地正闹荒灾,世隆开仓放粮,使众多百姓免于死亡。三年,朝廷废宣抚司,回到东平。其后世祖任命他为太常卿兼提举东平路学校事。四年,世祖询问他关于中国古代尧、舜、禹、汤如何为圣王的道理,世隆将书经中有关帝王的事加以讲解,著成书进呈皇帝,世祖大喜,命翰林承旨安藏译为蒙文进呈御览。
至元元年(1264),调任世隆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都先征求他的意见后而再行,凡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都出自世隆之手。还协助朝廷兴建太庙,迎奉祖宗神位。
不久又兼任户部侍郎,受皇帝之命参预设立中书省等国家最高机构,确定内外官制。至元七年,任吏部尚书,鉴于当时选任官吏无一定制度,因而著选曹八议一文。
至元九年(1272),任东昌路总管,注重提倡道德,以理服人,不专靠刑罚,仅仅一年该郡政治清明,人民称颂。至元十四年,提升为山东提刑按察使。当时有妖言惑众,衙门逮捕了数百人,世隆加以甄别,误捕者十之八九,皆予释放。十五年调淮东。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世隆上疏劝止。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辞不就任;又召为集贤学士,仍以称病为由,不就任。
世隆身材魁伟,胸襟广阔,乐观慈祥,熟悉前代历朝制度,尤其精通法律,善于断决冤案。二十二年安童为宰相,奏请任用世隆,世隆再以年老多病而辞。至元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岁,著有瀛洲集百卷及文集若干卷。
阎复,字子靖,祖籍平阳和州,祖父名衍,曾在金朝为官。父名忠,因避兵乱而迁到山东之高唐,以后就定居在这里。
阎复七岁读书,聪敏过人,二十岁入东平求学,拜名儒康晔为师。当时严实管领东平御史台,招诸生进行进士预考,当选者四人,阎复为第一名,其他是徐琰、李谦、孟祺。
宪宗九年(1259),在东平御史台任掌书记之职。至元八年(1271),为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十二年升任翰林修撰。十四年以奉训大夫官阶出任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十六年回朝任翰林直学士,有鉴于州郡官吏不称职,建议制定选拔官吏之法。十九年升侍讲学士。二十年改为集贤侍讲学士并兼管会同馆事务。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翰林院学士。世祖屡次召至榻前口述圣旨,由阎复草拟成文。二十八年废尚书省,再立中书省,欲以阎复执政。复认为自己不足胜任,多次推辞,世祖对侍臣说“:阎复知书达理,有谦让之心,不必勉强。”御史台把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首先任命阎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奸臣桑哥误国被处理,阎复因撰写过桑哥辅政碑受牵连亦被免官。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召阎复入朝,授任集贤学士,官阶为正议大夫。元贞元年(1295),阎复上疏建议京师建立“宣圣”庙学,以雅乐祭祀孔子,恢复曲阜孔墓守冢户为单独户籍,不并入民籍。这些意见均被采纳。其后又奏请朝廷赐护守孔墓者二十八户,祭祀田五千亩。元贞三年彗星出现,阎复因此建议制定法令,颁布对宗室亲王的分封与赠予,增加官员俸禄,调任内外官吏等。还建议对地方官吏不施杖刑,减轻江南公田的重租。这些建议多被采纳施行。大德元年(1297),又调任翰林学士,次年赐他楮币万贯。四年成宗召至榻前,让他举荐中书省左丞相人选。阎复推荐哈剌哈孙。成宗大喜,即召拜哈剌哈孙为相,拜阎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官阶正奉大夫。
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阎复首先向皇帝进呈三点意见“:朝廷器物和爵位不能轻易与人,赏罚要分明,人材任用要选择。”武宗进升其官阶为荣禄大夫,授平章政事之职。阎复推辞不受,请求辞官返故里。仁宗即位后召他为官,又推辞不就任。皇庆元年(1312)三月卒,年七十七岁,谥“文康”著有静轩集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