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重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两人决定分头行事。
王十三通过袁家人找来了大平庄的里正,去查袁义家里那条线,文笙留在朗月斋,继续从那些书中寻找线索。
她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樟木箱子前,从箱子里拿出一本书,放在膝上打开,由头至尾翻翻,放到一旁,再去拿下一本。
照这个速度,不过一刻钟她就看完了三四本。
若是时间充裕,文笙也想舒舒服服坐在太师椅上,手边放一盏香茗,好整以暇地从这里头挑书看,就像一直坐在角落里的连成业那样。
虽然这些未经整理的书良莠不齐,里头有不少在文笙看来纯属胡说八道,但也不乏言之有物、值得珍藏细品的好书。
“你这样子不行,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哪能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意?”连成业在一旁有些局促地道。
他花半天时间将一本薄薄的册子读完,登记了书名,要将它放到书架上去,从文笙身旁经过的时候,见她这般看书,实在是忍不住了。
文笙拿起了一本《长春帖》,这虽是较为常见的字帖,但因文笙熟悉这个领域,特意多看了两眼。
连成业的话说得有道理,但文笙自忖要是照他那个看法,要翻完这几大箱子书,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连公子,你那是本什么书?”
与文笙说话,连成业不大放得开,低头匆匆瞥了一眼书皮,才道:“是《后周幽帝野史》。”
幽帝是后周最后一个帝王。相传他自幼体弱多病,偏偏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当时内忧外患,政事繁杂。幽帝不堪重负,勉强支撑数年之后将皇位让与了大将军杨天忠,携几位妃子在关中某处避世而居。
杨天忠便是大梁的开国皇帝。
这一段掌故,文笙早在来到大梁不久便有所耳闻。后来更是从应天塔的群书当中了解到详情,知道后世对此是怎么评说的。
而关中这里有这么多关于幽帝的史料传说也就不足为奇。
既称野史,多半是后人牵强附会,没有经过考据的戏说。
文笙问道:“不知是何人所著?”
连成业刚登记过作者,直接回答:“无名氏。”
文笙闻言淡淡一笑:“书中所说幽帝为人如何?怕是没什么好话吧?”
连成业呆呆望着她,似是没反应过来,半天才点了点头。
文笙摇了摇头:“哪朝哪代最后在位的帝王都难留下好名声,就像那些转瞬即逝如韦陀花盛开的朝代。通常在史书里都是荒淫残暴,倒行逆施。事实当真如此?只怕未必。连圣人都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
连成业嗫嚅道:“你这话有些大逆不道。”
文笙却道:“有些人的大逆不道在心里,我不过是把它说出来。”
连成业不再接话,避开文笙的目光,走过来换了一本书。坐回去捧着一看又是半天。
天黑之后王十三过来,进门时正好连成业离开,两人打了个照面。
王十三望着他目露疑问,连成业赶紧退后行礼,口称“见过世子”,王十三摆了摆手,连成业低头匆匆而去。
王十三将灯挪到了文笙跟前:“不看了吧,仔细伤眼睛。”
文笙回他一笑。
王十三冲连成业离去的方向望了望:“问出点儿什么没有?”
“没有,与之前你在的时候一样。你呢,今日一天可有收获?”
文笙将书放回去。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脖颈。坐了一天,不觉腰酸背痛。
王十三见状伸手帮她在颈后揉了揉。
“屁都没有发现,听说那袁义平时老实本分得很,也没处去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家里爹妈不急等着用钱,他藏着这么久不出现。我有个预感,说不定人早已经被灭口处理掉了。”
文笙这边也是一无所获。
从时间上说,他们在袁家呆得已经比谭五先生要久了,文笙觉着她和王十三就像是陷在了一大片浓雾中,茫无头绪,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谭五先生到底在这袁家发现了什么?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她是谭五先生……
等等,她的思维正是因此受到了局限,她老是设想,谭五先生来了袁家之后,一番探查,发现了关键的线索,而后顺藤摸瓜,一举找到了丢失的《希声谱》。
若是抛开这一点呢?
谭五先生为什么要到袁家来?假设他在来之前是抱着某种设想的,在朗月斋他粗粗盘问,印证所料不差……
文笙出了一阵神,突道:“十三,你说谭五先生会不会与咱们一样,其实什么也没有查到?”
“没查到?”
“是啊,谁都不曾在朗月斋的这批新书里头见过《希声谱》,袁家书香门第,不曾苛待下人,而袁义素来没有劣迹,也不急等钱用,这件事全无线索,甚至看上去根本就不应该发生,他会怎么想?”
王十三江湖经验何等丰富,不用文笙再说下去,坐下来一拍大腿:“那要是老子肯定会想,这谁做的圈套引我上当呢?”
文笙点了点头:“不错,谭五先生怕也是这样想的,你猜他会怀疑谁?”
这还用说么,除了那手里握着《希声谱》的小白脸不作第二人想啊。
“自然是姓钟的小鬼。”
“这么着就顺理成章了。之前我还疑惑,谭家这次为什么这么看重《希声谱》?按说他们手里至少已经有了四首曲谱,却始终不得入门,应该对全本兴趣了了才是,就像上一次只出动了首阳一人。我原以为这回他们兴师动众是为了遏制我,原来他们是冲着钟天政来的。”
随着钟天政销声匿迹。杨昊俭的大军被击溃,想必在谭家人看来,只要没见着钟天政的尸体,就始终是后患无穷。
故而由谭五先生亲自带队前来。想钟天政在奉京的时候,不但是拜了... -->>
两人决定分头行事。
王十三通过袁家人找来了大平庄的里正,去查袁义家里那条线,文笙留在朗月斋,继续从那些书中寻找线索。
她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樟木箱子前,从箱子里拿出一本书,放在膝上打开,由头至尾翻翻,放到一旁,再去拿下一本。
照这个速度,不过一刻钟她就看完了三四本。
若是时间充裕,文笙也想舒舒服服坐在太师椅上,手边放一盏香茗,好整以暇地从这里头挑书看,就像一直坐在角落里的连成业那样。
虽然这些未经整理的书良莠不齐,里头有不少在文笙看来纯属胡说八道,但也不乏言之有物、值得珍藏细品的好书。
“你这样子不行,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哪能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意?”连成业在一旁有些局促地道。
他花半天时间将一本薄薄的册子读完,登记了书名,要将它放到书架上去,从文笙身旁经过的时候,见她这般看书,实在是忍不住了。
文笙拿起了一本《长春帖》,这虽是较为常见的字帖,但因文笙熟悉这个领域,特意多看了两眼。
连成业的话说得有道理,但文笙自忖要是照他那个看法,要翻完这几大箱子书,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连公子,你那是本什么书?”
与文笙说话,连成业不大放得开,低头匆匆瞥了一眼书皮,才道:“是《后周幽帝野史》。”
幽帝是后周最后一个帝王。相传他自幼体弱多病,偏偏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当时内忧外患,政事繁杂。幽帝不堪重负,勉强支撑数年之后将皇位让与了大将军杨天忠,携几位妃子在关中某处避世而居。
杨天忠便是大梁的开国皇帝。
这一段掌故,文笙早在来到大梁不久便有所耳闻。后来更是从应天塔的群书当中了解到详情,知道后世对此是怎么评说的。
而关中这里有这么多关于幽帝的史料传说也就不足为奇。
既称野史,多半是后人牵强附会,没有经过考据的戏说。
文笙问道:“不知是何人所著?”
连成业刚登记过作者,直接回答:“无名氏。”
文笙闻言淡淡一笑:“书中所说幽帝为人如何?怕是没什么好话吧?”
连成业呆呆望着她,似是没反应过来,半天才点了点头。
文笙摇了摇头:“哪朝哪代最后在位的帝王都难留下好名声,就像那些转瞬即逝如韦陀花盛开的朝代。通常在史书里都是荒淫残暴,倒行逆施。事实当真如此?只怕未必。连圣人都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
连成业嗫嚅道:“你这话有些大逆不道。”
文笙却道:“有些人的大逆不道在心里,我不过是把它说出来。”
连成业不再接话,避开文笙的目光,走过来换了一本书。坐回去捧着一看又是半天。
天黑之后王十三过来,进门时正好连成业离开,两人打了个照面。
王十三望着他目露疑问,连成业赶紧退后行礼,口称“见过世子”,王十三摆了摆手,连成业低头匆匆而去。
王十三将灯挪到了文笙跟前:“不看了吧,仔细伤眼睛。”
文笙回他一笑。
王十三冲连成业离去的方向望了望:“问出点儿什么没有?”
“没有,与之前你在的时候一样。你呢,今日一天可有收获?”
文笙将书放回去。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脖颈。坐了一天,不觉腰酸背痛。
王十三见状伸手帮她在颈后揉了揉。
“屁都没有发现,听说那袁义平时老实本分得很,也没处去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家里爹妈不急等着用钱,他藏着这么久不出现。我有个预感,说不定人早已经被灭口处理掉了。”
文笙这边也是一无所获。
从时间上说,他们在袁家呆得已经比谭五先生要久了,文笙觉着她和王十三就像是陷在了一大片浓雾中,茫无头绪,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谭五先生到底在这袁家发现了什么?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她是谭五先生……
等等,她的思维正是因此受到了局限,她老是设想,谭五先生来了袁家之后,一番探查,发现了关键的线索,而后顺藤摸瓜,一举找到了丢失的《希声谱》。
若是抛开这一点呢?
谭五先生为什么要到袁家来?假设他在来之前是抱着某种设想的,在朗月斋他粗粗盘问,印证所料不差……
文笙出了一阵神,突道:“十三,你说谭五先生会不会与咱们一样,其实什么也没有查到?”
“没查到?”
“是啊,谁都不曾在朗月斋的这批新书里头见过《希声谱》,袁家书香门第,不曾苛待下人,而袁义素来没有劣迹,也不急等钱用,这件事全无线索,甚至看上去根本就不应该发生,他会怎么想?”
王十三江湖经验何等丰富,不用文笙再说下去,坐下来一拍大腿:“那要是老子肯定会想,这谁做的圈套引我上当呢?”
文笙点了点头:“不错,谭五先生怕也是这样想的,你猜他会怀疑谁?”
这还用说么,除了那手里握着《希声谱》的小白脸不作第二人想啊。
“自然是姓钟的小鬼。”
“这么着就顺理成章了。之前我还疑惑,谭家这次为什么这么看重《希声谱》?按说他们手里至少已经有了四首曲谱,却始终不得入门,应该对全本兴趣了了才是,就像上一次只出动了首阳一人。我原以为这回他们兴师动众是为了遏制我,原来他们是冲着钟天政来的。”
随着钟天政销声匿迹。杨昊俭的大军被击溃,想必在谭家人看来,只要没见着钟天政的尸体,就始终是后患无穷。
故而由谭五先生亲自带队前来。想钟天政在奉京的时候,不但是拜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