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走出的公仆才子
80文学 www.80wx.net,anty316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08年6月,我在贵州服役。下旬的一天,连里新来了几名列兵。当时我在连部当文书,在登记花名册时,眼睛忽然一亮:王丹——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棣花村。咦?这不是贾平凹先生的故乡吗?曾无数次在各种地方看到过贾平凹先生的简历,每个版本都有这一行字。我想这是先生以家乡为骄傲的缘故吧!
夜里就寝时回到宿舍,才发现他就睡在我的对面。都是陕西人他自然也是我的老乡。我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认识贾平凹不?”他笑着说:“认识,我们家和他们家离得很近。”我说你们都在棣(li)花村,他说是棣(di)花村。身为文书的我竟然认错了字,还是中专生,还自诩文人,还是班长,这一错搞得我狼狈不堪。一直以为念(li),却始终懒得查字典,这样能成为像贾平凹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吗?翻开秦腔,第一页就有三个字不认识:踅、碌碡。书山有路勤为径啊!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想要成功,必须先打倒第一对手——懒。从此,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有些不常用的怕时间长了遗忘,还做了小卡片,像初中背英语单词一样,没事就看。我又问:“你看过贾平凹的书没?”他说:“看过,我舅舅也写书。”你舅舅叫啥?我舅舅叫李育善。李育善,我怎么没听过?我们一个镇的,不过没在一个村。噢,你舅舅出书了没?出了,我家里就有。给我邮一本行不?我让他从他那邮,亲笔签名。好!谢谢!
我随即拿出手机在百度搜了一下“李育善”第一篇是孔明先生的文章,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常去商州,就自诩商州的才子我了如指掌。贾平凹就考我:“有个李育善,你可认识?”见我摇头,他就笑我孤陋寡闻,说不认识李育善,等于不认识商州山水。”贾平凹先生都欣赏的人,自是不敢小看,就这一段话使我心里痒痒的,迫不及待的想要拜读。
后来一直很忙,加之不好意思,也就没再提起邮书一事。快到退伍时,还是犹豫不决,但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战友也很爽快的答应了。11月27日回家,过了几天,就收到了书。打开信封,一本印刷精美的书展现在我的面前——李育善散文集。封面是积雪的群山,给我一种“风雪之夜寒窗苦读”之感。淡黄色的扉页上两行碳素水钢笔字映入眼帘:“陈朴先生雅正,李育善。”我等无名小辈“雅正”自是不敢,只有“惠存”之份吧。行书流畅硬朗,俊秀地道,签名均是一笔而成。那一刻,真有一种:“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敬大家三杯酒”之感。十几年花千余元买书百余本,这还是头一次受人赠书,且作者素不相识、亲笔签名。我给自己说,如果以后我出了书,第一个赠送的人一定是李老师。这大概就叫缘份吧!打开目录,首先看到的是贾平凹先生作的序,看完序言,我才知道李老师是一位公务员,这时,我想起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陕西官员写作蔚然成风的报道,其中提到过李育善,只是自己孤陋寡闻啊!记得网上就此有一场争辩,借此我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再者写作总比喝酒、打牌好吧!中国古代的文官不是都有点墨水吗?
那天夜里,我独自趴在热炕上一口气看到51页,合上书,看手机已是凌晨两点。窗帘忘了拉,这时我才看见窗外的天空月明星稀,只可惜乌鹊早已南飞!
看完全书,我感觉字里行间都是真情的流淌,让在外两年刚回家的我倍感亲切。有回忆、有同情、有感叹、有期待。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让我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世事的沧海桑田。几十篇文章,有亲友的故事、有工作的经历、有人生的感悟、有往事的回忆。文章淡雅而高洁,读后使人回味无穷,经典句段,随处可见。如高民哥一文:“每到过年,他会早早备好红纸和笔墨。谁家要对联,他自编自写,还要负责把上下联给贴好,说免得贴反了,让外人笑咱苗沟人没文化。”小话四十一文:“人在四十岁的时候,人生的经历如春日里的野草,一天天疯长,不管好的孬的喜的悲的吃亏的占便宜的,都得经历,别无选择。”如果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每一句都饱含了作者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如果没有生活的五味瓶,我想作者也难以写出这样优美的文字。
掩卷沉思,我似乎也跟随作者游览了大江南北的青山绿水,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我忽然发现了生活的真谛——热爱生活。文如其人,我想作者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祝作者:生活幸福美满,事业锦上添花,笔下再出华章。
2008年6月,我在贵州服役。下旬的一天,连里新来了几名列兵。当时我在连部当文书,在登记花名册时,眼睛忽然一亮:王丹——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棣花村。咦?这不是贾平凹先生的故乡吗?曾无数次在各种地方看到过贾平凹先生的简历,每个版本都有这一行字。我想这是先生以家乡为骄傲的缘故吧!
夜里就寝时回到宿舍,才发现他就睡在我的对面。都是陕西人他自然也是我的老乡。我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认识贾平凹不?”他笑着说:“认识,我们家和他们家离得很近。”我说你们都在棣(li)花村,他说是棣(di)花村。身为文书的我竟然认错了字,还是中专生,还自诩文人,还是班长,这一错搞得我狼狈不堪。一直以为念(li),却始终懒得查字典,这样能成为像贾平凹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吗?翻开秦腔,第一页就有三个字不认识:踅、碌碡。书山有路勤为径啊!我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想要成功,必须先打倒第一对手——懒。从此,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查字典,有些不常用的怕时间长了遗忘,还做了小卡片,像初中背英语单词一样,没事就看。我又问:“你看过贾平凹的书没?”他说:“看过,我舅舅也写书。”你舅舅叫啥?我舅舅叫李育善。李育善,我怎么没听过?我们一个镇的,不过没在一个村。噢,你舅舅出书了没?出了,我家里就有。给我邮一本行不?我让他从他那邮,亲笔签名。好!谢谢!
我随即拿出手机在百度搜了一下“李育善”第一篇是孔明先生的文章,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常去商州,就自诩商州的才子我了如指掌。贾平凹就考我:“有个李育善,你可认识?”见我摇头,他就笑我孤陋寡闻,说不认识李育善,等于不认识商州山水。”贾平凹先生都欣赏的人,自是不敢小看,就这一段话使我心里痒痒的,迫不及待的想要拜读。
后来一直很忙,加之不好意思,也就没再提起邮书一事。快到退伍时,还是犹豫不决,但最后,还是下定了决心。战友也很爽快的答应了。11月27日回家,过了几天,就收到了书。打开信封,一本印刷精美的书展现在我的面前——李育善散文集。封面是积雪的群山,给我一种“风雪之夜寒窗苦读”之感。淡黄色的扉页上两行碳素水钢笔字映入眼帘:“陈朴先生雅正,李育善。”我等无名小辈“雅正”自是不敢,只有“惠存”之份吧。行书流畅硬朗,俊秀地道,签名均是一笔而成。那一刻,真有一种:“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敬大家三杯酒”之感。十几年花千余元买书百余本,这还是头一次受人赠书,且作者素不相识、亲笔签名。我给自己说,如果以后我出了书,第一个赠送的人一定是李老师。这大概就叫缘份吧!打开目录,首先看到的是贾平凹先生作的序,看完序言,我才知道李老师是一位公务员,这时,我想起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陕西官员写作蔚然成风的报道,其中提到过李育善,只是自己孤陋寡闻啊!记得网上就此有一场争辩,借此我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再者写作总比喝酒、打牌好吧!中国古代的文官不是都有点墨水吗?
那天夜里,我独自趴在热炕上一口气看到51页,合上书,看手机已是凌晨两点。窗帘忘了拉,这时我才看见窗外的天空月明星稀,只可惜乌鹊早已南飞!
看完全书,我感觉字里行间都是真情的流淌,让在外两年刚回家的我倍感亲切。有回忆、有同情、有感叹、有期待。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让我体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和世事的沧海桑田。几十篇文章,有亲友的故事、有工作的经历、有人生的感悟、有往事的回忆。文章淡雅而高洁,读后使人回味无穷,经典句段,随处可见。如高民哥一文:“每到过年,他会早早备好红纸和笔墨。谁家要对联,他自编自写,还要负责把上下联给贴好,说免得贴反了,让外人笑咱苗沟人没文化。”小话四十一文:“人在四十岁的时候,人生的经历如春日里的野草,一天天疯长,不管好的孬的喜的悲的吃亏的占便宜的,都得经历,别无选择。”如果细细品味,你会发现这每一句都饱含了作者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如果没有生活的五味瓶,我想作者也难以写出这样优美的文字。
掩卷沉思,我似乎也跟随作者游览了大江南北的青山绿水,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我忽然发现了生活的真谛——热爱生活。文如其人,我想作者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祝作者:生活幸福美满,事业锦上添花,笔下再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