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帝国的荣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9第二百三十章罗贯中
一一小小浩然连忙说道:“快请进来。”廉政公署都使专员张明善带着一人走了进来,向刘浩然施礼道:“臣张明善罗贯中见过陛下
罗贯中?名人呀!刘浩然细细打量着恭立在对面的这位四十余岁的男子,他浓眉如剑,朗目如星,透出一股精气神来。略瘦的脸有些显长,微微的红润下面是黝黑之色,几道深深地皱纹如同沟整,看来他没少在世间历练过,那黝黑和皱纹都是岁月风霜刻出的。他站在那里,气宇轩昂,但是微微颤抖的手还是透出他心里的那份激动。插播广告时间哦
“你就是湖海散人罗贯中?。
“回禀陛下,正是臣。湖海散人是臣的妄鄙自号,不敢得陛下污口。小。罗贯中深吸一口气。神情镇静地说道。
这时站在旁边一直将目光注视在胡惟庸身上的张明善转过神来,对刘浩然拱手道:“陛下。臣这次带着贯中冒昧。见,惊扰了陛下与胡大人议事,有罪有罪!”说到这里,张明善拱手向胡惟庸施礼。表示歉
。
廉政公署都使专员虽然不过正三品,比明惟庸这位加直学士衔的礼部尚书低一级,但是廉政都使专员是由皇帝直接简任的,独立于内阁,地位然,所以张明善也用不着刻意去交好胡惟庸。
不过罗贯中这位副理毒员不过正六品,与胡惟庸相差甚远,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胡惟庸施礼道:“见过胡大人!”
“陛下面前,胡某岂敢如此受市!”胡惟庸满脸笑容地拱手回礼,道,接着转向刘浩然道:“陛下,臣告退!”
“嗯,你回去后用心去办吧。”
“遵旨。小。胡惟庸后退到门口,然后拱手向张明善和罗贯中道:“两位大人,胡某先行一步了。“张明善拱手但是目光却像刀子一样在胡惟庸身上刮了一下。刘浩然看在眼里,心里暗笑了一下。说到张明善和胡惟庸,两人算是老相识了。
胡惟庸虽然能干,有夫才,但是品行不算很好。在他当滁州知府到任江西省参政就手脚不干净。只是事情办得滴水不漏,没有留下一点破绽。张明善接到风声去查过他几次都无功而返。
后来随着大明官员和司政福利待遇提高,享受到高薪养廉、丰厚的养老金、优先购股权等诸多的优待,胡惟庸手里的合法收入渐渐多了起来,而且他明白,随着自己官职高升,关注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多,仕途也越来越需要小心经营了。犯不着像以前一样为了蝇头小利赌上大好的前途,于是便“金盆洗手。”这样张明善是越找不到这位老相识的把
了。
“明善,贯中,都坐。都坐”。
“这次来有什么事吗?”
“回禀陛下,臣这次斗胆带贯中贤侄来觐见陛下是有一件要事禀
“哦,何事?明善只管说来
“贯中是臣的好友兴化子安先生施肇瑞的弟子,五年前他便将贯中托付与臣照顾。臣找枫林、铁崖两位先生,向他们举荐了贯中。两位先生对贯中颇为赏识,便举荐他入了南京大学法科,三年学业有成,侥幸通过了司法考试,臣便擅权了一回,将其招入廉政公署。”
刘浩然微微点头。看来张明善对罗贯中还挺照顾的,居然愿意为了他去找朱升呵呵秦从龙两位老先生,最后说动他们行使了绝不轻用的举荐权。要知道能够向南京大学等国学举荐的人并不多,而朱升是刘浩然的老师,属于帝师,秦从龙本来就是天下有数的名士,恭据按察院总使多年,所以才有那举荐权。但是这举荐是有名额限制的。每两年只能举荐一名,而且被举荐之人与举荐人息息相关,如果他被举荐入学却各科成绩不及格无法毕业。那么举荐人就会失去举荐资格,最重要的是落了个识人不明的臭名,丢了面子。
不过罗贯中看来也有些本事,;十多岁入南京大学攻号称最难专业之一的法科,能够在三年时间里顺利毕业,说明他够用心也够有毅力。而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更能说明其能力。根据明历五年刘浩然颂布的新律法,大明的科举再一次进行了变革,在司政考试的基础上多出了一个司法考试。司法考试是专门针对司法人员的“科举”考试,但是面对的对象要窄很多。只有省立大学法科士才能参加。不分省考和国考,统一到南京、北京、东京三地考试,通过者便有资格当律师,优秀者可入廉政公署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的助手一监察给事中。司法考试的设立,算是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科举考试,因为刘浩然已经将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改得面目全非。
而就在明历五年开设司法考试的改革中,刘浩然也对司法机构进行了一次改革,使得都察院和按察院两大机构更加完善,更具独立性。先都察院主官左右都察御史没有变,只是这副职由原来的左右副都御史改为五名副都御史,对下属都察院机构的控制改为每位副都御史负责两到三省事务,每三年便轮换一次。左都察御史负责总体协调和召开都御史会议,商议决定都察院重大事务,如对都察院督办的重大案件的定性。而右都察御史是由法务部尚书担任,所以他经常是列席会议,协调都察院与法务部的沟通,并不负责都察院的实际事务。
都察院下属的各省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全察御史官署。主官两人,左右金察御史,副职三人,副金察御史,分掌各府都察;府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巡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巡察御史,副职人两人,副巡察御史,分掌各县都察;县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监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监察御史,副职一人,副监察御史,其余监察给事中、巡察给事中、金察给事中、都察给事中相当于御史的助手和秘书,一个御史配置
人。
按察院设按察总使五人。相当于最高**官,省级为按察司,设按察使五人,府级设通判署。设通判:人,县级设判官署,设判官三人。
按照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是先当律师满三年。才有可能被省金察御史任命为监察御史,或者是当监察给事中两年,有机会升任监察御史,然后巡察给事中,巡察御史这样一级级升上去。或看到了巡察御史这个级别就有可能被任命为县判官,金察御史可能被任命为府通判。到了副都御史,除了有可能当按察使,也有可能调到省布政司当内政厅金事或者是法务厅金事。而按察院以下是只进不出,除非被免职就是等着退休。
都察院和按察院的经费每年单独列出,由内阁直接拨,由于都察院、按察院人员配置简单。定额就那么几个”所以经费薪水都是内阁到省布政司,省布政司直接拨到各府县级都察院和按察院。由于司法考试与司政考试分开,经费又单独预算和度支,甚至避免了同机构上下级的牵制,可见川智然为了保证司法机构独右是煞费了苦心乃但是泣只是币的其中一步,此后的改革推进还会继续的。
而在分设司法考试的时候,刘浩然也将大明教育体制完全理顺了一遍。大明的教育除了童学、县学府学这些国民教育外,高等教育有两种,一是专学,二是大学。专学相当于大专,它更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按照规定,在专学工作满三年后便有资格参加大学本科录取考试,可以根据工作所得的经验进行进修。
大学分为预科和本科1预科专门学习公共基础科目,如国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一般设定为两年,但是新规定制定了学分制,你一年修完也可以拿到预科毕业证书,称为预科士。预科士可以根据自己在两年或一年预科学习中产生的兴趣报考本校或者它校的本科,在录取考试合格后便可进入各专业科学习。
本科生学习也分学分制,你可以两年修完,也可以在十年内修完,或者办理休学手续“停学”一段时间,过后只要办理了复学手续又可以继续学习。但是学分是十年内有效,过期后你必须重修,当然还有毕业论文要通过,不过绝对没有曾经让刘浩然恶心的毖四级。按照一般学生的学习情况,文科、农科一般是三年,商科、算科、物理科、化学科、机械科一般四只。最难的是法科和医科,一般需要五年。罗贯中三年学完,所以刘浩然认为他很厉害。
本科士过后便是硕士生,一般都是由教授或副教授单独带,照例是学分制,修完加通过毕业论文之后便是硕士,可进入大学当讲师,也可继续就博士生。博士生一般是由兼任研究员的教授带,一般情况下在某个研究所边学习边实践,修完学分,通过论文,毕业后是博士,可直接进入研究所当副研究员或进入大学当高级讲师。
而根据现在大明“科举”制度,本科士刻,可以参加司政和司法考试,而商科和法科在诸多专业中算是比较占便宜的,尤其是法科,考司政也行,而且现在大明的司政考试也着重“法治”;考司法也可以,在司法界即清贵福利又好。
罗贯中入了廉政公署,虽然有张明善的照顾,但是自己没有本事,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升到正六品官。虽然刘浩然第一映像就对这位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历史名人很有好感。
不过刘浩然知道。张明善不仅仅为介绍罗贯中与他的关系而来,应该还有下文,于是便微笑着继续听着。
“启禀陛下,贯中曾经跟随子安先生多年,一起修书,曾经著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七遂平妖传》、《粉妆楼》。后来看到陛下在定远营传下的《评话三国演义》,倾慕之余便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几经修改,前些日子终得完本。贯中想将此书献给陛下,以便刊行天下。”
听到这里,刘浩然虽然神情如常,但是心里却尴尬不已,这回是李鬼碰到了李逢,最让刘浩然难堪的是人家正牌作者拿着自己的山塞版三国演义进行了修改,然后以进献的名义让自己正式刊行。
刘浩然虽然号称熟三国演头,可是那么大一本书如何记得齐全,他在定远营讲述的多是粗略不堪的故事情节,顶多算得上是个故事大
。
刘浩然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张明善知道自己一点心思瞒不过皇帝陛下,连忙说道:“子安先生曾经有遗著一部,原名《江湖豪客传》,后经贯中整理取名为《忠义水浒传》,恳请陛下为之作序一篇,与《评话三国演义》一起刊行。
刘浩然算是明白了张明善所说的意思。罗贯中先以进献完本的《三国演义》,然后求自己为其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作序。只要有大明皇帝陛下作序,自会名动天下,各大书局也自会争先抢着刊行。他这是以自己十年的心血为亡师完成遗愿。
刘浩然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三十六岁于刘基同榜中进士,曾在杭州做了三年官,因不满元廷官场黑暗便辞官而去。
后张士诚在高邮起事,其部将卞元亨是施耐庵旧识,极力向张士诚推荐。后来在卞元亨的秘密造访下,施耐庵离开了苏州赶越高邮,在张士诚幕下任职。
后来张士诚准备南下争夺东南之地,施耐庵觉得张士诚不占天时地利人和,极力反对。张士诚不听,结果大败。
经过此事,加上张士诚开始信任妄小,自暴自弃,施耐庵灰心至极,便离开高邮潜回苏州隐居。
后来刘基向刘浩然推荐了施耐庵,可其因为曾经投身过张士诚,恐遭朝野士人耻笑,于是便屡屡拒绝。刘浩然见请不动他,只好赠以布帛百匹,白银五千两。以安其家。
后来施耐庵不耐苏南文人时其的热风冷嘲,便投奔居住在兴化的好友顾逃,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五年前可能施耐庵觉得自己难久于人世,恐耽误弟子罗贯中的才华,便将其托付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好友张明善。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叹息,真是造化弄人,施耐庵居住在苏州,也能被苏北的张士诚给请了去。
“贯中,书稿可在?”
“回禀陛下,书稿就在门外。”
“抬进来。”
侍卫武官抬进一口箱子,里面全是满满的书稿,分左右两叠。左边是《忠义水浒传》,右边是《评话三国演义》。
刘浩然顺手拧起右边的书稿,只见上面第二页写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尖必分这才是正版的三国演义。
刘浩然思量了一下。提笔在书稿封面上题下一行字:“著者:刘浩然、罗贯中。”
罗贯中一看便急了。连忙拱手道:“陛下,这万万使不得。臣只是整理编辑而已,如何能具这著者一名。”
刘浩然摆摆手道:“我所述的三国演义只得其形,你所整理的才是三国演义之魂。原本这著者之名应该你排在前面,只是这样恐怕你就不敢将此书刊行了,我就汗颜愧领名了。”
张明善非常了解刘浩然的性格,也被他网才那句“我只得其形,你得其魂”所感动,他做为一个文人,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作品被世人所承认和赞赏,尤其这个人还是大明天子。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袖子,对他言道:“贯中,陛下的天恩你就受领了,陛下见不得惺惺作态之人。”
罗贯中当即神色肃穆,拱手深鞠一躬道:“臣谢过陛下天恩。”
“不,应该是我要感谢你,如果不是你整理编辑和润笔。我所述的三国演义永远都是粗鄙之书。”“刘浩然说的是事实。他所讲述的三国演义不及原著的十分之一,可这是皇帝陛下亲口讲述引。般人不敢动笔修改。可是就这样一本书真的刊行天下四”在历史中和众多评话一样很快就消失了。要真是那样,刘浩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毁了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巨著,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幸好正牌作者罗贯中此前一直有写一部三国的,看到刘浩然所述的三国演义“草本”和自己构思的非常相似,于是便费了心思将其完善,总算没有让这部巨著被一个无耻的“割窃者”毁掉。
刘浩然抖着第一页稿纸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华夏历史就一定要如此循环轮回吗?可每一次分分合合掩盖了多少冤魂和血泪。”
听到这个沉重的话题,张明善和罗贯中都不言语了。
“明善,贯中。你们说说,我华夏历史为什么会分就必合,合久必分?”
张明善犹豫了一下先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愚见。这天下动荡,百姓困苦不堪。自然是思安。此为大势,此时定会有英雄豪杰顺势而为,便可尽收民意,一统天下。至于这合久必分,臣愚钝,不敢妄言。”
合久必分可是个敏感话题,而且历史很多名士文人也对此争论不休,张明善不敢妄下断言。他身为廉政公署都使专员,抓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俊才,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必须保持慎独的态度,避免被仇人抓到把柄。
刘浩然把目光转投到罗贯中身上,他犹豫了一会便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前朝往往是太平日久,上至君王,下至臣子,奢华享乐,文恬武嬉小盘录加重,尤其是地方豪强横行,鱼肉百姓,故而民不聊生,顿生始乱。”
说完这些。罗贯中后背都出了一县冷汗,这种亡国之话如何能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要不是刘浩然的目光逼得太紧,他一时受迫不过脱口而出,说完便后悔了。
“贯中说的挨到一点边了,只是还没有说到重点要害。”刘浩然笑着说道。
他知道,罗贯中作为与“倡优故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被正统的儒家文士被视为每栏瓦舍的下九流,要不是其老师向张明善托付,估计他这辈子都难以出头。在另一个世界里,这位写出中国四大名著的高人,不要说正史。连文人编撰的野史也看不到他的记载,只有一位明代贾仲明在其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中留下了那么简单的几笔,其余的多是民间传说了。“但是此人有大才。看看他写得《三国演义》就知道了,这本书体现出其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可以看得出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
“这样吧小贯中。我会请国用、伯温先此完本《评话三国演义》,再请他们各写一篇序文。至于子安先生心血《忠义水浒传》,我阅后定会做一篇序文。与《评话三国演义》一同刊行。只是这名字,我建议改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如何?”插播广告时间哦
“谨听陛下的安排。”
刘浩然给《三国演义》改名走出于习惯,给《水浒传》改名除了习惯之外,更出于个人喜好。在四大名著中。他对《水浒传》最不感兴趣,对里面为了所谓的义气动不动就杀人越货,丝毫不将他人的性命当成一回事,什么投名状,什么十里坡人肉包子,这江湖义气也太“黑”了。而且刘浩然现在站在一个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可不认为梁山好汉一边四处“替天行道”一边等待招安是忠。所以当下就决定将忠义两字去掉。
“贯中,两书刊行后。你出面主持一场大讨论,谈一谈为何我华夏历史上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会知会惟庸,让他在《大明邸报》上安排一个专刊。”
看到罗贯中面有难色。刘浩然挥挥手道:“没有关系的,真理是越辩越明,我们只有弄清楚了为什么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能避免这个悲剧生。”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衣角,阻止他继续开口。
张明善已经看出这是刘浩然在考验罗贯中,而这种考验往往是提拔的开始,再说了,罗贯中是奉旨展开这场讨论的,真要有人找茬,你自个找皇帝陛下说去。而能够让皇帝陛下赏识罗贯中,对其加以重用,这也是张明善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他执掌廉政公署多年,年纪也大了,退出公署应该就在几年内的事情。而站在他嫉恶如仇的立场上,张明善希望廉政公署这把反贪污**的利剑将来能够继续扬光大,因此他想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而罗贯中正是合适的人选。他出身卑微,在民间游历多年,深知百姓的疾苦,为人又正直,痛恨奸诈邪恶。最重要的是他聪明多谋。一般贪官都是聪明之人,你没点本事是抓不着他的证据的。
待到张明善和罗贯中走出去后,刘浩然对随即走进来的刘存玄问道:“胡惟庸最近一段时间还经常去李府走动吗?”
“回禀陛下,自胡惟庸胡大人调京以来,往李府走动反而少了。此前其在贵州布政使任上,每一季都要派人去李府送礼问安。调京这一年多只亲自上门拜访过两次,遣人送礼问安也只有两次。”
“百室有什么反应?”
“回禀陛下,李相夸胡惟庸胡大人懂事。”
刘浩然不由笑了笑。李善长身居相一职,当然知道避嫌。
现在胡惟庸也是直学士,要是还像往常一样走动密切,反而会招来非议。
“还有其它什么动静吗?”
“回禀陛下,李相之弟李存义前日找到了胡大人,两人在一间茶室密谈了大约半个时辰。”
“可探出什么事?”
“回禀陛下,根据情报科获取的各种消息推测,李存义想让胡大人帮忙,让他接下东市两处剧场的工程。”
自从大兴戏剧后。为了让百姓们更容易观赏演出,礼部向内阁提出在南京城东、南、西三城修建若干座剧场,三个月前已经获得批准,钱款也分批由计部拨到应天府。虽然剧场由应天府营造厅招标建设,不过此事由礼部主导,胡惟庸当然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刘浩然摆摆手。不再言语。他不担心李存义走关系揽工程会出什么么蛾子,因为工程质量验收届时将由应天府营造厅委托南京大学营造科教授和格物院营造研究所验收,真要走出问题,自然会有廉政公署、监察局、都察院几个衙门去找麻烦。他现在在想着胡惟庸、李存义、张明善、罗贯中等人的关系。
想到最后,刘浩然笑了笑,轻声说了句:“胡惟庸。罗贯中。”
... -->>
9第二百三十章罗贯中
一一小小浩然连忙说道:“快请进来。”廉政公署都使专员张明善带着一人走了进来,向刘浩然施礼道:“臣张明善罗贯中见过陛下
罗贯中?名人呀!刘浩然细细打量着恭立在对面的这位四十余岁的男子,他浓眉如剑,朗目如星,透出一股精气神来。略瘦的脸有些显长,微微的红润下面是黝黑之色,几道深深地皱纹如同沟整,看来他没少在世间历练过,那黝黑和皱纹都是岁月风霜刻出的。他站在那里,气宇轩昂,但是微微颤抖的手还是透出他心里的那份激动。插播广告时间哦
“你就是湖海散人罗贯中?。
“回禀陛下,正是臣。湖海散人是臣的妄鄙自号,不敢得陛下污口。小。罗贯中深吸一口气。神情镇静地说道。
这时站在旁边一直将目光注视在胡惟庸身上的张明善转过神来,对刘浩然拱手道:“陛下。臣这次带着贯中冒昧。见,惊扰了陛下与胡大人议事,有罪有罪!”说到这里,张明善拱手向胡惟庸施礼。表示歉
。
廉政公署都使专员虽然不过正三品,比明惟庸这位加直学士衔的礼部尚书低一级,但是廉政都使专员是由皇帝直接简任的,独立于内阁,地位然,所以张明善也用不着刻意去交好胡惟庸。
不过罗贯中这位副理毒员不过正六品,与胡惟庸相差甚远,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胡惟庸施礼道:“见过胡大人!”
“陛下面前,胡某岂敢如此受市!”胡惟庸满脸笑容地拱手回礼,道,接着转向刘浩然道:“陛下,臣告退!”
“嗯,你回去后用心去办吧。”
“遵旨。小。胡惟庸后退到门口,然后拱手向张明善和罗贯中道:“两位大人,胡某先行一步了。“张明善拱手但是目光却像刀子一样在胡惟庸身上刮了一下。刘浩然看在眼里,心里暗笑了一下。说到张明善和胡惟庸,两人算是老相识了。
胡惟庸虽然能干,有夫才,但是品行不算很好。在他当滁州知府到任江西省参政就手脚不干净。只是事情办得滴水不漏,没有留下一点破绽。张明善接到风声去查过他几次都无功而返。
后来随着大明官员和司政福利待遇提高,享受到高薪养廉、丰厚的养老金、优先购股权等诸多的优待,胡惟庸手里的合法收入渐渐多了起来,而且他明白,随着自己官职高升,关注自己的人也越来越多,仕途也越来越需要小心经营了。犯不着像以前一样为了蝇头小利赌上大好的前途,于是便“金盆洗手。”这样张明善是越找不到这位老相识的把
了。
“明善,贯中,都坐。都坐”。
“这次来有什么事吗?”
“回禀陛下,臣这次斗胆带贯中贤侄来觐见陛下是有一件要事禀
“哦,何事?明善只管说来
“贯中是臣的好友兴化子安先生施肇瑞的弟子,五年前他便将贯中托付与臣照顾。臣找枫林、铁崖两位先生,向他们举荐了贯中。两位先生对贯中颇为赏识,便举荐他入了南京大学法科,三年学业有成,侥幸通过了司法考试,臣便擅权了一回,将其招入廉政公署。”
刘浩然微微点头。看来张明善对罗贯中还挺照顾的,居然愿意为了他去找朱升呵呵秦从龙两位老先生,最后说动他们行使了绝不轻用的举荐权。要知道能够向南京大学等国学举荐的人并不多,而朱升是刘浩然的老师,属于帝师,秦从龙本来就是天下有数的名士,恭据按察院总使多年,所以才有那举荐权。但是这举荐是有名额限制的。每两年只能举荐一名,而且被举荐之人与举荐人息息相关,如果他被举荐入学却各科成绩不及格无法毕业。那么举荐人就会失去举荐资格,最重要的是落了个识人不明的臭名,丢了面子。
不过罗贯中看来也有些本事,;十多岁入南京大学攻号称最难专业之一的法科,能够在三年时间里顺利毕业,说明他够用心也够有毅力。而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更能说明其能力。根据明历五年刘浩然颂布的新律法,大明的科举再一次进行了变革,在司政考试的基础上多出了一个司法考试。司法考试是专门针对司法人员的“科举”考试,但是面对的对象要窄很多。只有省立大学法科士才能参加。不分省考和国考,统一到南京、北京、东京三地考试,通过者便有资格当律师,优秀者可入廉政公署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的助手一监察给事中。司法考试的设立,算是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科举考试,因为刘浩然已经将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改得面目全非。
而就在明历五年开设司法考试的改革中,刘浩然也对司法机构进行了一次改革,使得都察院和按察院两大机构更加完善,更具独立性。先都察院主官左右都察御史没有变,只是这副职由原来的左右副都御史改为五名副都御史,对下属都察院机构的控制改为每位副都御史负责两到三省事务,每三年便轮换一次。左都察御史负责总体协调和召开都御史会议,商议决定都察院重大事务,如对都察院督办的重大案件的定性。而右都察御史是由法务部尚书担任,所以他经常是列席会议,协调都察院与法务部的沟通,并不负责都察院的实际事务。
都察院下属的各省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全察御史官署。主官两人,左右金察御史,副职三人,副金察御史,分掌各府都察;府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巡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巡察御史,副职人两人,副巡察御史,分掌各县都察;县级都察院机构改名为监察御史官署,主官一人,监察御史,副职一人,副监察御史,其余监察给事中、巡察给事中、金察给事中、都察给事中相当于御史的助手和秘书,一个御史配置
人。
按察院设按察总使五人。相当于最高**官,省级为按察司,设按察使五人,府级设通判署。设通判:人,县级设判官署,设判官三人。
按照规定,司法人员必须是先当律师满三年。才有可能被省金察御史任命为监察御史,或者是当监察给事中两年,有机会升任监察御史,然后巡察给事中,巡察御史这样一级级升上去。或看到了巡察御史这个级别就有可能被任命为县判官,金察御史可能被任命为府通判。到了副都御史,除了有可能当按察使,也有可能调到省布政司当内政厅金事或者是法务厅金事。而按察院以下是只进不出,除非被免职就是等着退休。
都察院和按察院的经费每年单独列出,由内阁直接拨,由于都察院、按察院人员配置简单。定额就那么几个”所以经费薪水都是内阁到省布政司,省布政司直接拨到各府县级都察院和按察院。由于司法考试与司政考试分开,经费又单独预算和度支,甚至避免了同机构上下级的牵制,可见川智然为了保证司法机构独右是煞费了苦心乃但是泣只是币的其中一步,此后的改革推进还会继续的。
而在分设司法考试的时候,刘浩然也将大明教育体制完全理顺了一遍。大明的教育除了童学、县学府学这些国民教育外,高等教育有两种,一是专学,二是大学。专学相当于大专,它更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按照规定,在专学工作满三年后便有资格参加大学本科录取考试,可以根据工作所得的经验进行进修。
大学分为预科和本科1预科专门学习公共基础科目,如国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一般设定为两年,但是新规定制定了学分制,你一年修完也可以拿到预科毕业证书,称为预科士。预科士可以根据自己在两年或一年预科学习中产生的兴趣报考本校或者它校的本科,在录取考试合格后便可进入各专业科学习。
本科生学习也分学分制,你可以两年修完,也可以在十年内修完,或者办理休学手续“停学”一段时间,过后只要办理了复学手续又可以继续学习。但是学分是十年内有效,过期后你必须重修,当然还有毕业论文要通过,不过绝对没有曾经让刘浩然恶心的毖四级。按照一般学生的学习情况,文科、农科一般是三年,商科、算科、物理科、化学科、机械科一般四只。最难的是法科和医科,一般需要五年。罗贯中三年学完,所以刘浩然认为他很厉害。
本科士过后便是硕士生,一般都是由教授或副教授单独带,照例是学分制,修完加通过毕业论文之后便是硕士,可进入大学当讲师,也可继续就博士生。博士生一般是由兼任研究员的教授带,一般情况下在某个研究所边学习边实践,修完学分,通过论文,毕业后是博士,可直接进入研究所当副研究员或进入大学当高级讲师。
而根据现在大明“科举”制度,本科士刻,可以参加司政和司法考试,而商科和法科在诸多专业中算是比较占便宜的,尤其是法科,考司政也行,而且现在大明的司政考试也着重“法治”;考司法也可以,在司法界即清贵福利又好。
罗贯中入了廉政公署,虽然有张明善的照顾,但是自己没有本事,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升到正六品官。虽然刘浩然第一映像就对这位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历史名人很有好感。
不过刘浩然知道。张明善不仅仅为介绍罗贯中与他的关系而来,应该还有下文,于是便微笑着继续听着。
“启禀陛下,贯中曾经跟随子安先生多年,一起修书,曾经著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七遂平妖传》、《粉妆楼》。后来看到陛下在定远营传下的《评话三国演义》,倾慕之余便花费了十余年时间,几经修改,前些日子终得完本。贯中想将此书献给陛下,以便刊行天下。”
听到这里,刘浩然虽然神情如常,但是心里却尴尬不已,这回是李鬼碰到了李逢,最让刘浩然难堪的是人家正牌作者拿着自己的山塞版三国演义进行了修改,然后以进献的名义让自己正式刊行。
刘浩然虽然号称熟三国演头,可是那么大一本书如何记得齐全,他在定远营讲述的多是粗略不堪的故事情节,顶多算得上是个故事大
。
刘浩然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张明善知道自己一点心思瞒不过皇帝陛下,连忙说道:“子安先生曾经有遗著一部,原名《江湖豪客传》,后经贯中整理取名为《忠义水浒传》,恳请陛下为之作序一篇,与《评话三国演义》一起刊行。
刘浩然算是明白了张明善所说的意思。罗贯中先以进献完本的《三国演义》,然后求自己为其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作序。只要有大明皇帝陛下作序,自会名动天下,各大书局也自会争先抢着刊行。他这是以自己十年的心血为亡师完成遗愿。
刘浩然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三十六岁于刘基同榜中进士,曾在杭州做了三年官,因不满元廷官场黑暗便辞官而去。
后张士诚在高邮起事,其部将卞元亨是施耐庵旧识,极力向张士诚推荐。后来在卞元亨的秘密造访下,施耐庵离开了苏州赶越高邮,在张士诚幕下任职。
后来张士诚准备南下争夺东南之地,施耐庵觉得张士诚不占天时地利人和,极力反对。张士诚不听,结果大败。
经过此事,加上张士诚开始信任妄小,自暴自弃,施耐庵灰心至极,便离开高邮潜回苏州隐居。
后来刘基向刘浩然推荐了施耐庵,可其因为曾经投身过张士诚,恐遭朝野士人耻笑,于是便屡屡拒绝。刘浩然见请不动他,只好赠以布帛百匹,白银五千两。以安其家。
后来施耐庵不耐苏南文人时其的热风冷嘲,便投奔居住在兴化的好友顾逃,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五年前可能施耐庵觉得自己难久于人世,恐耽误弟子罗贯中的才华,便将其托付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好友张明善。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叹息,真是造化弄人,施耐庵居住在苏州,也能被苏北的张士诚给请了去。
“贯中,书稿可在?”
“回禀陛下,书稿就在门外。”
“抬进来。”
侍卫武官抬进一口箱子,里面全是满满的书稿,分左右两叠。左边是《忠义水浒传》,右边是《评话三国演义》。
刘浩然顺手拧起右边的书稿,只见上面第二页写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尖必分这才是正版的三国演义。
刘浩然思量了一下。提笔在书稿封面上题下一行字:“著者:刘浩然、罗贯中。”
罗贯中一看便急了。连忙拱手道:“陛下,这万万使不得。臣只是整理编辑而已,如何能具这著者一名。”
刘浩然摆摆手道:“我所述的三国演义只得其形,你所整理的才是三国演义之魂。原本这著者之名应该你排在前面,只是这样恐怕你就不敢将此书刊行了,我就汗颜愧领名了。”
张明善非常了解刘浩然的性格,也被他网才那句“我只得其形,你得其魂”所感动,他做为一个文人,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作品被世人所承认和赞赏,尤其这个人还是大明天子。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袖子,对他言道:“贯中,陛下的天恩你就受领了,陛下见不得惺惺作态之人。”
罗贯中当即神色肃穆,拱手深鞠一躬道:“臣谢过陛下天恩。”
“不,应该是我要感谢你,如果不是你整理编辑和润笔。我所述的三国演义永远都是粗鄙之书。”“刘浩然说的是事实。他所讲述的三国演义不及原著的十分之一,可这是皇帝陛下亲口讲述引。般人不敢动笔修改。可是就这样一本书真的刊行天下四”在历史中和众多评话一样很快就消失了。要真是那样,刘浩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毁了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巨著,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幸好正牌作者罗贯中此前一直有写一部三国的,看到刘浩然所述的三国演义“草本”和自己构思的非常相似,于是便费了心思将其完善,总算没有让这部巨著被一个无耻的“割窃者”毁掉。
刘浩然抖着第一页稿纸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华夏历史就一定要如此循环轮回吗?可每一次分分合合掩盖了多少冤魂和血泪。”
听到这个沉重的话题,张明善和罗贯中都不言语了。
“明善,贯中。你们说说,我华夏历史为什么会分就必合,合久必分?”
张明善犹豫了一下先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愚见。这天下动荡,百姓困苦不堪。自然是思安。此为大势,此时定会有英雄豪杰顺势而为,便可尽收民意,一统天下。至于这合久必分,臣愚钝,不敢妄言。”
合久必分可是个敏感话题,而且历史很多名士文人也对此争论不休,张明善不敢妄下断言。他身为廉政公署都使专员,抓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俊才,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必须保持慎独的态度,避免被仇人抓到把柄。
刘浩然把目光转投到罗贯中身上,他犹豫了一会便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之见,前朝往往是太平日久,上至君王,下至臣子,奢华享乐,文恬武嬉小盘录加重,尤其是地方豪强横行,鱼肉百姓,故而民不聊生,顿生始乱。”
说完这些。罗贯中后背都出了一县冷汗,这种亡国之话如何能在皇帝陛下面前说。要不是刘浩然的目光逼得太紧,他一时受迫不过脱口而出,说完便后悔了。
“贯中说的挨到一点边了,只是还没有说到重点要害。”刘浩然笑着说道。
他知道,罗贯中作为与“倡优故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被正统的儒家文士被视为每栏瓦舍的下九流,要不是其老师向张明善托付,估计他这辈子都难以出头。在另一个世界里,这位写出中国四大名著的高人,不要说正史。连文人编撰的野史也看不到他的记载,只有一位明代贾仲明在其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中留下了那么简单的几笔,其余的多是民间传说了。“但是此人有大才。看看他写得《三国演义》就知道了,这本书体现出其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可以看得出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
“这样吧小贯中。我会请国用、伯温先此完本《评话三国演义》,再请他们各写一篇序文。至于子安先生心血《忠义水浒传》,我阅后定会做一篇序文。与《评话三国演义》一同刊行。只是这名字,我建议改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如何?”插播广告时间哦
“谨听陛下的安排。”
刘浩然给《三国演义》改名走出于习惯,给《水浒传》改名除了习惯之外,更出于个人喜好。在四大名著中。他对《水浒传》最不感兴趣,对里面为了所谓的义气动不动就杀人越货,丝毫不将他人的性命当成一回事,什么投名状,什么十里坡人肉包子,这江湖义气也太“黑”了。而且刘浩然现在站在一个统治者的立场上,他可不认为梁山好汉一边四处“替天行道”一边等待招安是忠。所以当下就决定将忠义两字去掉。
“贯中,两书刊行后。你出面主持一场大讨论,谈一谈为何我华夏历史上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会知会惟庸,让他在《大明邸报》上安排一个专刊。”
看到罗贯中面有难色。刘浩然挥挥手道:“没有关系的,真理是越辩越明,我们只有弄清楚了为什么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才能避免这个悲剧生。”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衣角,阻止他继续开口。
张明善已经看出这是刘浩然在考验罗贯中,而这种考验往往是提拔的开始,再说了,罗贯中是奉旨展开这场讨论的,真要有人找茬,你自个找皇帝陛下说去。而能够让皇帝陛下赏识罗贯中,对其加以重用,这也是张明善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他执掌廉政公署多年,年纪也大了,退出公署应该就在几年内的事情。而站在他嫉恶如仇的立场上,张明善希望廉政公署这把反贪污**的利剑将来能够继续扬光大,因此他想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而罗贯中正是合适的人选。他出身卑微,在民间游历多年,深知百姓的疾苦,为人又正直,痛恨奸诈邪恶。最重要的是他聪明多谋。一般贪官都是聪明之人,你没点本事是抓不着他的证据的。
待到张明善和罗贯中走出去后,刘浩然对随即走进来的刘存玄问道:“胡惟庸最近一段时间还经常去李府走动吗?”
“回禀陛下,自胡惟庸胡大人调京以来,往李府走动反而少了。此前其在贵州布政使任上,每一季都要派人去李府送礼问安。调京这一年多只亲自上门拜访过两次,遣人送礼问安也只有两次。”
“百室有什么反应?”
“回禀陛下,李相夸胡惟庸胡大人懂事。”
刘浩然不由笑了笑。李善长身居相一职,当然知道避嫌。
现在胡惟庸也是直学士,要是还像往常一样走动密切,反而会招来非议。
“还有其它什么动静吗?”
“回禀陛下,李相之弟李存义前日找到了胡大人,两人在一间茶室密谈了大约半个时辰。”
“可探出什么事?”
“回禀陛下,根据情报科获取的各种消息推测,李存义想让胡大人帮忙,让他接下东市两处剧场的工程。”
自从大兴戏剧后。为了让百姓们更容易观赏演出,礼部向内阁提出在南京城东、南、西三城修建若干座剧场,三个月前已经获得批准,钱款也分批由计部拨到应天府。虽然剧场由应天府营造厅招标建设,不过此事由礼部主导,胡惟庸当然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刘浩然摆摆手。不再言语。他不担心李存义走关系揽工程会出什么么蛾子,因为工程质量验收届时将由应天府营造厅委托南京大学营造科教授和格物院营造研究所验收,真要走出问题,自然会有廉政公署、监察局、都察院几个衙门去找麻烦。他现在在想着胡惟庸、李存义、张明善、罗贯中等人的关系。
想到最后,刘浩然笑了笑,轻声说了句:“胡惟庸。罗贯中。”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