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帝国的荣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士也无可厚非。
这小子,真是精于算计。这两道题目,即让理学学派看到了希望,又让其他学派看到了希望,可见刘浩然是做过一番权衡的。
这两道题目很快被考务官写在几十道大纸上,钉在木架上分别展示在众考生的眼前。朱升甚至能听到不少考生出的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格物致知好说,正在他们学习范围之内,但是《资治通鉴》这句话,却为难了不少在理学思想气氛下只是苦读“圣贤书”的考生。他们虽然也能猜出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你要是没有熟读《资治通鉴》,不知道这句话出处地整体意思,叫他们如何挥?要知道,一般理学学派的学子,能熟读史书的不多,要是真做到那一步,哪个不是一地的名士?
刘浩然站在一边,只是默默地看着远处的考生答题。他刚才随意地在考院四处走了走,为得就是感受一下某种满足感,就像某个领导人在公务员考试中视察一般,“小伙子,好好考,考出水平来好为人民服务。”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为自己的“恶意”感到好笑。
但是他不想影响考生的情绪,走了几圈后便坐在正院与朱升、宋等人闲聊起来。时间过得很快,过了未时,便有考生陆续交卷。这是策问题,一旦确定论点,展开论述,能检查的就只是错字了。而一旦从草稿上誊写到试卷上,就是有错字也不好改了,你总不能在试卷上涂个大墨团吧。
考务官先将交上来的试卷封订,然后按照顺序在试卷上盖上一个编码,如第一百零八号,再将试卷的内容誊写在同样编号为第一百零八号地一张纸上,再整理成册,交由考官批阅。
刘浩然先看了几份誊写的试卷,“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应该是程朱理学嫡传地学子。
“格,犹也、御也。能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郑氏以格为来,或犹未尽古人之意乎。”这是一个聪明的考生,因为他从第二句题目中猜出自己应该赞赏司马光的学问,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司马光的注释做为破题。
“心不可泊一事,只自立心,人心本来无事胡乱。彼事物牵去,若是有精神,即时便出便好;若一向去,便坏了。格物,格此也。伏羲仰象俯法,亦先于此尽力焉耳。不然,所谓格物,末而已矣。”这应该是陆学理学的弟子所做地。
这一份有点意思,“观其著以知其微,察其显而见其隐,此格物
要道也。儒之道,格物以致其知,贵能推其类也。而知学,观田而知治国,善推之而已。”应该是刘基刘伯温的学生,因为这一套格物致知是他地主张。
“老师,你看这份试卷。”刘浩然悄然对朱升说道,朱升接过试卷一看,只见这张试卷的格物致知策问中先写道:“格物致知,在心意之先,知之至,皆物格之验矣。”
“这应该是永嘉之学地学子所作。”朱升思量一会说道,他随即翻开第二张试卷,只见“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策问中赫然写着:“卫鞅何以信使民?利耳。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故为政要诚”、明赏罚。诚,号出令,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徇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加之窜殛之戮而遗其贵近之厚。故可使民守国。”
看到这里,朱升微笑道:“错不了,的确是永嘉之学地论调。”
刘浩然点点头,毫不避讳道:“此人言论甚合我意。
”格物致知,在心意之先,有点唯物主义地味道,而知之至,皆物格之矣简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元末版。而“诚、明赏罚”正好说到了这个“信”字中,在刘浩然看来,一个政府没有了公信性,老百姓还怎么拥护你,怎么为你守江山?
朱升笑了笑,看了一眼旁边正在看试卷的宋悄声说道:“但是要想取此人为一甲前三名恐有难事,潜溪先生必定会说他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
刘浩然也笑了笑,他虽然拜在朱升门下,苦读过一番,但也仅限于能读懂古文,了解当前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要他去辩论什么义理,十个他也是宋的对手。但是刘浩然不担心,朱升、陶安、李习都受过自己的潜化,也清楚自己想取什么的士子,所以就算宋坚持,也不用担心这次科举全取的是理学士子。
刘浩然放下手里的卷子,重新翻阅起其它试卷,时间很快就到了酉时。
第三天考试,刘浩然没有来,只是让刘存忠送来了试题,平江关税司一年所纳关税胜过平江府地田赋以当年粮价折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立何律法保证该司关税最大化?
这道题目可为难那些理学学士们了,他们的强项不是这里呀,只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题,说什么做人做事当以德为先,以“守心”为上,甚至有学子对关税不以为然,认为田赋是根本,说无田无粮产,金银如山又如何?更有学子说关税是与民争利,当废除关税,藏富于民。不过相对而言,永嘉之学的学子和江宁大学、东南大学的学子就能切中要害,表了一番有用的言论。
九月初六,江南行省第一次科举终于放了第一次榜,三百六十名举子新鲜出炉,这其中永嘉之学学子占了二十二人,江宁、东南大学学子占了二百一十六人。
九月初七,三百六十名举人在江南行省议事堂前进行了“殿试”,刘浩然以“经世致用”为题,考策问以最后确定名次。
最后经过刘浩然确定,一甲取六十人,二甲取一百人,三甲取两百人,出乎人意料是一甲第一名是来自江西抚州的王侍尧。他的格物致知论是批判程朱,肯定中有否定;批判陆王,则否定中有肯定;他提出盖格物,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王侍即继承了程朱的格物穷理地思想,但是又提出了要以实践和事实为判断准绳。他的思想有进步,但是不激进。在加考中王侍提出了立《商法》、《契约法》等律法来规范商贸活动,以达到监控商贸活动,正常收关税的目的,“即不赋重阻商,又不国库流失。”
而在殿试中王侍尧更提出了经世致用,当以利国利民为本,“国为信,民为富”。对于这个有想法,但是又不冒进的学子,刘浩然自然点了他为第一名。
一甲第二名是江宁大学学子徐茂诚,第三名是温州的叶淙温,他的文章虽然最得刘浩然的心仪,尤其是在加考关税方面,他甚至提出设立钱庄,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监控关税,简直就是超时代的想法。但是过于激进,不为宋等理学士人所喜,进一甲都阻力很大,因为他杂考的诗词只得了个丙。但是在刘浩然地强力坚持下,终于被点为第三名。
接下来,一甲其余人等以及二甲、三甲人员都全部落定,至此,江南行省第一次科考全部结束,这次科举结果的最大影响就是江南士子开始狂热地报考江宁、东南大学,因为从科举成绩来看,这实在是一条捷径。但是刘浩然和其他大臣们都知道,影响不止这些。(,如欲知后事如何,W.。章节更多,支持&&!)
书友1群52836352;2群69379995 ;
士也无可厚非。
这小子,真是精于算计。这两道题目,即让理学学派看到了希望,又让其他学派看到了希望,可见刘浩然是做过一番权衡的。
这两道题目很快被考务官写在几十道大纸上,钉在木架上分别展示在众考生的眼前。朱升甚至能听到不少考生出的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格物致知好说,正在他们学习范围之内,但是《资治通鉴》这句话,却为难了不少在理学思想气氛下只是苦读“圣贤书”的考生。他们虽然也能猜出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你要是没有熟读《资治通鉴》,不知道这句话出处地整体意思,叫他们如何挥?要知道,一般理学学派的学子,能熟读史书的不多,要是真做到那一步,哪个不是一地的名士?
刘浩然站在一边,只是默默地看着远处的考生答题。他刚才随意地在考院四处走了走,为得就是感受一下某种满足感,就像某个领导人在公务员考试中视察一般,“小伙子,好好考,考出水平来好为人民服务。”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为自己的“恶意”感到好笑。
但是他不想影响考生的情绪,走了几圈后便坐在正院与朱升、宋等人闲聊起来。时间过得很快,过了未时,便有考生陆续交卷。这是策问题,一旦确定论点,展开论述,能检查的就只是错字了。而一旦从草稿上誊写到试卷上,就是有错字也不好改了,你总不能在试卷上涂个大墨团吧。
考务官先将交上来的试卷封订,然后按照顺序在试卷上盖上一个编码,如第一百零八号,再将试卷的内容誊写在同样编号为第一百零八号地一张纸上,再整理成册,交由考官批阅。
刘浩然先看了几份誊写的试卷,“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应该是程朱理学嫡传地学子。
“格,犹也、御也。能御外物,然后能知至道矣。郑氏以格为来,或犹未尽古人之意乎。”这是一个聪明的考生,因为他从第二句题目中猜出自己应该赞赏司马光的学问,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司马光的注释做为破题。
“心不可泊一事,只自立心,人心本来无事胡乱。彼事物牵去,若是有精神,即时便出便好;若一向去,便坏了。格物,格此也。伏羲仰象俯法,亦先于此尽力焉耳。不然,所谓格物,末而已矣。”这应该是陆学理学的弟子所做地。
这一份有点意思,“观其著以知其微,察其显而见其隐,此格物
要道也。儒之道,格物以致其知,贵能推其类也。而知学,观田而知治国,善推之而已。”应该是刘基刘伯温的学生,因为这一套格物致知是他地主张。
“老师,你看这份试卷。”刘浩然悄然对朱升说道,朱升接过试卷一看,只见这张试卷的格物致知策问中先写道:“格物致知,在心意之先,知之至,皆物格之验矣。”
“这应该是永嘉之学地学子所作。”朱升思量一会说道,他随即翻开第二张试卷,只见“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策问中赫然写着:“卫鞅何以信使民?利耳。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故为政要诚”、明赏罚。诚,号出令,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徇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加之窜殛之戮而遗其贵近之厚。故可使民守国。”
看到这里,朱升微笑道:“错不了,的确是永嘉之学地论调。”
刘浩然点点头,毫不避讳道:“此人言论甚合我意。
”格物致知,在心意之先,有点唯物主义地味道,而知之至,皆物格之矣简直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元末版。而“诚、明赏罚”正好说到了这个“信”字中,在刘浩然看来,一个政府没有了公信性,老百姓还怎么拥护你,怎么为你守江山?
朱升笑了笑,看了一眼旁边正在看试卷的宋悄声说道:“但是要想取此人为一甲前三名恐有难事,潜溪先生必定会说他其文刻峭精工,而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
刘浩然也笑了笑,他虽然拜在朱升门下,苦读过一番,但也仅限于能读懂古文,了解当前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要他去辩论什么义理,十个他也是宋的对手。但是刘浩然不担心,朱升、陶安、李习都受过自己的潜化,也清楚自己想取什么的士子,所以就算宋坚持,也不用担心这次科举全取的是理学士子。
刘浩然放下手里的卷子,重新翻阅起其它试卷,时间很快就到了酉时。
第三天考试,刘浩然没有来,只是让刘存忠送来了试题,平江关税司一年所纳关税胜过平江府地田赋以当年粮价折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立何律法保证该司关税最大化?
这道题目可为难那些理学学士们了,他们的强项不是这里呀,只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题,说什么做人做事当以德为先,以“守心”为上,甚至有学子对关税不以为然,认为田赋是根本,说无田无粮产,金银如山又如何?更有学子说关税是与民争利,当废除关税,藏富于民。不过相对而言,永嘉之学的学子和江宁大学、东南大学的学子就能切中要害,表了一番有用的言论。
九月初六,江南行省第一次科举终于放了第一次榜,三百六十名举子新鲜出炉,这其中永嘉之学学子占了二十二人,江宁、东南大学学子占了二百一十六人。
九月初七,三百六十名举人在江南行省议事堂前进行了“殿试”,刘浩然以“经世致用”为题,考策问以最后确定名次。
最后经过刘浩然确定,一甲取六十人,二甲取一百人,三甲取两百人,出乎人意料是一甲第一名是来自江西抚州的王侍尧。他的格物致知论是批判程朱,肯定中有否定;批判陆王,则否定中有肯定;他提出盖格物,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王侍即继承了程朱的格物穷理地思想,但是又提出了要以实践和事实为判断准绳。他的思想有进步,但是不激进。在加考中王侍提出了立《商法》、《契约法》等律法来规范商贸活动,以达到监控商贸活动,正常收关税的目的,“即不赋重阻商,又不国库流失。”
而在殿试中王侍尧更提出了经世致用,当以利国利民为本,“国为信,民为富”。对于这个有想法,但是又不冒进的学子,刘浩然自然点了他为第一名。
一甲第二名是江宁大学学子徐茂诚,第三名是温州的叶淙温,他的文章虽然最得刘浩然的心仪,尤其是在加考关税方面,他甚至提出设立钱庄,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监控关税,简直就是超时代的想法。但是过于激进,不为宋等理学士人所喜,进一甲都阻力很大,因为他杂考的诗词只得了个丙。但是在刘浩然地强力坚持下,终于被点为第三名。
接下来,一甲其余人等以及二甲、三甲人员都全部落定,至此,江南行省第一次科考全部结束,这次科举结果的最大影响就是江南士子开始狂热地报考江宁、东南大学,因为从科举成绩来看,这实在是一条捷径。但是刘浩然和其他大臣们都知道,影响不止这些。(,如欲知后事如何,W.。章节更多,支持&&!)
书友1群52836352;2群69379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