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2/2)
80文学 www.80wx.net,北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 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帝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 卒于齐州刺史。
弟頍,字景文。年数岁而江陵亡,同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 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 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 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话。年三十,周武帝引为露 门学士,每有议决,多頍所为。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遍记异书,以博 物称。又晓兵法,益有从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相自许。
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帝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 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帝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后坐 事解职,配防岭南。
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秦、蜀二王相次废黜, 潜有异志。頍阴劝谅缮甲兵。及文帝崩,谅遂举兵反,多頍之计也。頍后数进奇策, 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 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谋, 不减杨素,但为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禽执,以成竖子之名也。吾死后, 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其故人,竟为所 禽。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所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有集二十卷, 并因兵乱,无复存焉。
杨庆,字伯悦,河间人也。祖玄、父刚,并以至孝知名。庆美容止,性辩慧。 年十六,齐国子博士徐遵明见而异之。及长,颇涉书记。年二十五,郡察孝廉,以 侍养不赴。母有疾,不解襟带者七旬。及居母忧,哀毁骨立,负土成坟。齐文宣表 其门闾,赐帛及绵粟各有差。隋文帝受禅,屡加褒赏,擢授仪同三司,板平阳太守。 卒于家。
田翼,不知何许人也。养母以孝闻。其后母卧疾岁余,翼亲易燥湿,母食则食, 母不食则不食。隋开皇中,母患暴痢。翼谓中毒药,遂亲尝秽恶。母终,翼一恸而 绝。妻亦不胜哀而死。乡人厚共葬之。
纽因,字孝政,河东安邑人也。性至孝。周武成中,父母丧,庐于墓侧,负土 成坟。庐前生麻一株,高丈许,围之合拱,枝叶郁茂,冬夏恆青。有鸟栖上,因举 声哭,鸟即悲鸣。时人异之。周武帝表其闾,擢授甘棠令。隋开皇初卒。
子士雄,少质直孝友。丧父,复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其庭前有一槐树,先甚 郁茂,及士雄居丧,树遂枯死。服阕还宅,死槐复荣。隋文帝闻之,叹其父子至孝, 下诏褒扬,号其居为累德里。
刘仕俊,彭城人也。性至孝。丁母丧,绝而复苏者数矣,勺饮不入口者七日。 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列植松柏,虎狼驯扰,为之取食。隋文帝受禅,表其门闾。
翟普林,楚丘人也。事亲以孝闻。州郡辟皆不就,躬耕色养。乡闾谓为楚丘先 生。后父母疾,亲易澡湿,不解衣者七旬。大业初,父母俱终,哀毁殆将灭性。庐 于墓侧,负土成坟。盛冬不衣缯絮,唯著单缞而已。家有鸟犬,随其在墓,若普林 哀临,犬亦悲号,见者嗟异。有二鹊巢其庐前柏树,入庐驯狎,无所惊惧。司隶巡 察,奏其孝感,擢授孝阳令。
华秋,汲郡临河人也。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佣赁为养。其母患疾,秋 容貌毁悴,鬓须尽改。母终,遂绝栉沐,发尽秃落。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有人欲 助之者,秋辄拜而止之。隋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有一兔,逐之,奔入秋庐 中,匿秋膝下。猎人至庐所,异而免之。自尔,此兔常宿庐中,驯其左右。郡县嘉 其孝感,具以状闻。降使劳问,而表其门闾。后群盗起,常往来庐之左右,咸相诫 曰:“勿犯孝子乡。”赖秋全者甚众。
徐孝肃,汲郡人也。宗族数十家,多以豪侈相尚,唯孝肃俭约。事亲以孝闻。 虽在幼小,宗党间每有争讼,皆至孝肃所平论,短者无不引咎而退。孝肃早孤,不 识父。及长,问其母父状,因画工图其形,构庙置之而定省焉,朔望享祭。养母至 孝,数十年家人未见其忿恚色。母老疾,孝肃视易燥湿,忧悴数年,见者莫不悲悼。 母终,孝肃茹蔬饮水,盛冬单缞,毁瘠骨立。祖父母、父母墓,皆负土成坟。庐于 墓所四十余载,被发徒跣,遂以终身。
其弟德备终,子处默,又庐于墓侧。弈世称孝焉。
论曰:塞天地而横四海者,唯孝而已矣。然则孝始爱敬之方,终极哀思之道, 厥亦多绪,其心一焉。若上智禀自然之质,中庸有企及之义,及其成名,其美一也。 长孙虑等或出公卿之绪,藉礼教之资;或出茆笪之下,非奖劝所得。并因心乘理, 不逾礼教,感通所致,贯之神明。乃有负土成坟,致毁灭性,虽乖先王之典制,亦 观过而知仁矣。
<b>部分译文</b>
孝经说:“孝是天的经纬,地的义理,人的行为。”论语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吕览说:“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的事情,是万事万物的大纲要领。掌握一种方法而能使各种善良都到来,使各种邪恶都离去,天下顺和,这种方法只有孝吧!”这么说,孝作为德行是高尚的,作为道是宏远的,教化百姓的作用是深远的。所以,圣明的帝王在天下推行孝,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圣明与日月相等;诸侯、卿、大夫在其国家推行孝,就可永远保护其宗庙社稷,长久守卫其俸禄官位;男女个人在乡里实行孝,就可以生时传播其美好的业绩,传扬美名于千秋万代。因此,尧、舜、汤、武居于帝王之位,留传高尚的德行而使风俗淳厚;孔子、墨子、荀子、孟子禀受贤哲才能,弘扬正道而砥砺风俗。观察其原因,只在推行孝罢了。
然而,淳正的源头已经过去,鄙薄的世风愈煽愈炽,礼义不能树立,廉正谦让不能修省。至于绾结金银之印,置身贵族之列,立身朝廷之间,不止一个家族;货币堆积,粮仓丰满,居住在乡间闾巷之中,不是一家一户。对于爱护尊敬的道理,有的则未能具备;哀痛愁思的节操,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中等这个层次。这就是诗人思念素冠的原因。孔门弟子斥责穿华丽衣服,也是有原因的。
况且活着的时候想方设法顺承父母的颜色,侍奉赡养父母,死的时候极尽哀痛悲思,其事迹头绪繁多,其心情却是一致的。至于真诚使池鱼到来,感情与鸟兽相通,事情不合常理,这样的事情大概太少了。至于像暖床铺,扇卧席,浇灌树木,背负泥土,假如有人超出常人,就都认为他疾恨世俗。这因然是仁人君子大兴感叹的原因,是圣明的君主和贤明的辅臣所应关心的。如果命令申明教化以补救世俗的弊病,使官爵赏赐优厚以激励民心,心存诚恳以奖掖百姓上进,积年累月以求终结,则如今所说的少的,就可以成为多的了,古代所说的困难的,就可变为容易的了。
长孙虑等人缺少研习古事的学问,没有英俊瑰伟的才能。或者听任自然,感情不加矫饰;或者天性笃诚,辛勤劳作。都竭尽全身之力,皆尽其友爱孝敬之心,自己满足于天伦之乐,忘记轩车冕服的高贵。不待言说而感化,人与神感应相通。虽然有的人官居台阁辅臣,爵位置于王侯之列,俸禄积有万钟之多,马匹多达千驷,但死的时候却不能和这些身为仆人奴隶的人相提并论。孝行中之最显著的,不正是这样的吗?
案:魏书列赵琰、长孙虑、乞伏保、孙益德、董洛生、杨引、阎元明、吴悉达、王续生、李显达、仓跋、张癉、王崇、郭文恭为孝感传,周书列李棠、柳桧、杜叔毗、荆可、秦族、皇甫遐、张元为孝义传,隋书列陆彦师、田德懋、薛氵睿、王颁、田翼、杨庆、郭世儒、纽因、刘仕携、郎方贵、翟普林、李德饶、华秋、徐孝肃为孝义传。这里将赵琰、李棠、柳桧、杜叔毗、陆彦师、李德饶归入别的传记和其家传,其余的人都归入此篇,以充备孝行传云云。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祖父张成,代理平原郡太守。父亲张延亻隽,在州郡做官。逐步升迁功曹主簿。都因非常淳朴受到乡里的推崇。
张元生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稍稍涉猎经史,但是却精通佛家经典。六岁那年,他的祖父因为夏日中午炎热,想把张元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坚决不肯听从。祖父说他贪玩,就用手杖敲打他的头说:“你为什么不肯洗浴?”张元回答说“: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轻慢之处。我不能轻慢地把身体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祖父感到惊异就放了他。
南边的邻居有两棵杏树,杏子熟后有许多落在张元家园中。其他许多小孩争着拾取杏子吃。张元拾到杏子,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村头小路上有一只被人丢弃的狗仔,张元就把它拾回家养育。他的叔父愤怒地说:“养这个东西干什么?”抓起狗仔想再次扔掉。张元回答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重视其性命。如果是上天所生,上天所灭,那是自然的法则。如今被人丢弃而死,不符合法则。如果看见了而不收养,就是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把它捡回来养育。”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准许他收养。不久,就有一条母狗衔着一只野兔放到张元面前而后离去。
到了张元十六岁,他的祖父已经失明三年了。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昼夜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福祉。后来诵读药师经,见有“盲人得以复明”的话,就请来七个僧人,点燃七只灯,七天七夜诵药师经做道场。每人都说:“天人师啊!张元作为孙子不孝顺,使祖父失明。如今用灯光普照法界,希望祖父的眼睛能够见到光明,张元请求代替祖父失明。”像这样经过了七天,张元夜里梦见一个老翁,用金钗治疗祖父的眼睛。梦中欢喜跳跃,于是就惊醒了,张元就一个一个地告诉家里的人。过了三天,祖父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后来,祖父卧病两年,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不脱衣去冠,日夜服侍。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而后复苏。随着他的父亲,三天水汤不进。乡里都感叹不已,认为张元很是奇异。县里的博士杨轨等二百多人把张元的事情上报,诏令表彰其家族。
王颁字景修,太原祁人。父亲王僧辩,南史中有传。
王颁少年时风流倜傥,有文才武略。王僧辩平定侯景,把王颁留在了荆州。遇到梁元帝被周朝军队俘虏,王颁因而进入关中。得知父亲被陈武帝杀害,恸哭气绝,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才苏醒过来,哭声不绝,悲伤过度以至于损伤了身体。服丧期满,王颁经常身着布质衣服,吃蔬菜,睡卧在蒿草上。周明帝嘉奖王颁,召见他授左侍上士之职,逐步升迁到汉中太守,不久授任仪同三司。
隋朝开皇初年,王颁因平定南蛮有功劳,加授开府,封爵蛇丘县公。进献平定陈国的策略,隋文帝看后大感惊奇,召见王颁。王颁说罢痛哭流涕,文帝因此而面有悲伤。到了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主动请求前行。率领几百名士兵,跟随韩擒虎为先锋夜里渡江,奋力拼杀,身受重伤。王颁恐怕不能再继续战斗,悲痛地哭起来。夜里正在睡梦中,梦见有人交给他药物,等到醒来创伤竟然不痛了。当时的人认为是王颁的孝行感动了上苍。
陈国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在世时的士兵,召集一千多人,对着他们痛哭流涕。其中有的壮士问道“:郎君仇恨已报,而还悲哀不止,该不是因为陈霸先早已死去,不能亲手杀了他吧?请求挖掘他的坟墓,劈其棺木,焚烧其尸骨,也可以申明孝顺之心了。”王颁磕头拜谢,额头都流血了,回答说:“因为他的坟墓太大,恐怕挖掘一夜,还没有挖到他的尸体,天已经亮了,事情就会被人发现。”众人请求准备锹、锸一类工具。于是,夜里挖掘陈霸先的陵墓,劈开其棺材,见陈武帝的须发都没有脱落,原来它们都是从骨头中生长出来的。王颁焚毁其骸骨,取其骨灰,投放到水中喝了下去。事情完了之后,王颁自己捆绑起来归案请罪。晋王杨广上表说明情况。文帝说“:我用道义平定陈国。王颁做的事情,也合乎孝义的道理,怎么忍心加罪于他呢?”就把王颁放了,不加追究。有司记录其战功,准备加授封国,赏赐物品五千段。王颁坚决推辞说:“臣借助国家的威势,得以报仇雪恨,本心是徇私情,不是为了国家。加封的官爵,赏赐的物品,终究不敢接受。”文帝听从他的请求。
任代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死于齐州刺史任。
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 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帝从之。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 卒于齐州刺史。
弟頍,字景文。年数岁而江陵亡,同诸兄入关。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 为其兄颙所责怒。于是感激,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 礼、易、诗、书,乃叹曰:“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遂遍 通五经,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解缀文,善谈话。年三十,周武帝引为露 门学士,每有议决,多頍所为。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遍记异书,以博 物称。又晓兵法,益有从横之志,每叹不逢时,常以将相自许。
开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帝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 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帝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后坐 事解职,配防岭南。
数载,授汉王谅府谘议参军,王甚礼之。时谅见房陵及秦、蜀二王相次废黜, 潜有异志。頍阴劝谅缮甲兵。及文帝崩,谅遂举兵反,多頍之计也。頍后数进奇策, 谅不能用。杨素至蒿泽,将战。頍谓其子曰:“气候殊不佳,兵必败。汝可随从我。” 既而兵败,頍将归突厥。至山中,径路断绝,知必不免。谓其子曰:“吾之计谋, 不减杨素,但为言不见从,遂至于此。不能坐受禽执,以成竖子之名也。吾死后, 汝慎勿过亲故!”于是自杀,瘗之石窟中。其子数日不得食,遂过其故人,竟为所 禽。杨素求頍尸得之,斩首,枭于太原。所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有集二十卷, 并因兵乱,无复存焉。
杨庆,字伯悦,河间人也。祖玄、父刚,并以至孝知名。庆美容止,性辩慧。 年十六,齐国子博士徐遵明见而异之。及长,颇涉书记。年二十五,郡察孝廉,以 侍养不赴。母有疾,不解襟带者七旬。及居母忧,哀毁骨立,负土成坟。齐文宣表 其门闾,赐帛及绵粟各有差。隋文帝受禅,屡加褒赏,擢授仪同三司,板平阳太守。 卒于家。
田翼,不知何许人也。养母以孝闻。其后母卧疾岁余,翼亲易燥湿,母食则食, 母不食则不食。隋开皇中,母患暴痢。翼谓中毒药,遂亲尝秽恶。母终,翼一恸而 绝。妻亦不胜哀而死。乡人厚共葬之。
纽因,字孝政,河东安邑人也。性至孝。周武成中,父母丧,庐于墓侧,负土 成坟。庐前生麻一株,高丈许,围之合拱,枝叶郁茂,冬夏恆青。有鸟栖上,因举 声哭,鸟即悲鸣。时人异之。周武帝表其闾,擢授甘棠令。隋开皇初卒。
子士雄,少质直孝友。丧父,复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其庭前有一槐树,先甚 郁茂,及士雄居丧,树遂枯死。服阕还宅,死槐复荣。隋文帝闻之,叹其父子至孝, 下诏褒扬,号其居为累德里。
刘仕俊,彭城人也。性至孝。丁母丧,绝而复苏者数矣,勺饮不入口者七日。 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列植松柏,虎狼驯扰,为之取食。隋文帝受禅,表其门闾。
翟普林,楚丘人也。事亲以孝闻。州郡辟皆不就,躬耕色养。乡闾谓为楚丘先 生。后父母疾,亲易澡湿,不解衣者七旬。大业初,父母俱终,哀毁殆将灭性。庐 于墓侧,负土成坟。盛冬不衣缯絮,唯著单缞而已。家有鸟犬,随其在墓,若普林 哀临,犬亦悲号,见者嗟异。有二鹊巢其庐前柏树,入庐驯狎,无所惊惧。司隶巡 察,奏其孝感,擢授孝阳令。
华秋,汲郡临河人也。幼丧父,事母以孝闻。家贫,佣赁为养。其母患疾,秋 容貌毁悴,鬓须尽改。母终,遂绝栉沐,发尽秃落。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有人欲 助之者,秋辄拜而止之。隋大业初,调狐皮,郡县大猎。有一兔,逐之,奔入秋庐 中,匿秋膝下。猎人至庐所,异而免之。自尔,此兔常宿庐中,驯其左右。郡县嘉 其孝感,具以状闻。降使劳问,而表其门闾。后群盗起,常往来庐之左右,咸相诫 曰:“勿犯孝子乡。”赖秋全者甚众。
徐孝肃,汲郡人也。宗族数十家,多以豪侈相尚,唯孝肃俭约。事亲以孝闻。 虽在幼小,宗党间每有争讼,皆至孝肃所平论,短者无不引咎而退。孝肃早孤,不 识父。及长,问其母父状,因画工图其形,构庙置之而定省焉,朔望享祭。养母至 孝,数十年家人未见其忿恚色。母老疾,孝肃视易燥湿,忧悴数年,见者莫不悲悼。 母终,孝肃茹蔬饮水,盛冬单缞,毁瘠骨立。祖父母、父母墓,皆负土成坟。庐于 墓所四十余载,被发徒跣,遂以终身。
其弟德备终,子处默,又庐于墓侧。弈世称孝焉。
论曰:塞天地而横四海者,唯孝而已矣。然则孝始爱敬之方,终极哀思之道, 厥亦多绪,其心一焉。若上智禀自然之质,中庸有企及之义,及其成名,其美一也。 长孙虑等或出公卿之绪,藉礼教之资;或出茆笪之下,非奖劝所得。并因心乘理, 不逾礼教,感通所致,贯之神明。乃有负土成坟,致毁灭性,虽乖先王之典制,亦 观过而知仁矣。
<b>部分译文</b>
孝经说:“孝是天的经纬,地的义理,人的行为。”论语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吕览说:“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的事情,是万事万物的大纲要领。掌握一种方法而能使各种善良都到来,使各种邪恶都离去,天下顺和,这种方法只有孝吧!”这么说,孝作为德行是高尚的,作为道是宏远的,教化百姓的作用是深远的。所以,圣明的帝王在天下推行孝,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圣明与日月相等;诸侯、卿、大夫在其国家推行孝,就可永远保护其宗庙社稷,长久守卫其俸禄官位;男女个人在乡里实行孝,就可以生时传播其美好的业绩,传扬美名于千秋万代。因此,尧、舜、汤、武居于帝王之位,留传高尚的德行而使风俗淳厚;孔子、墨子、荀子、孟子禀受贤哲才能,弘扬正道而砥砺风俗。观察其原因,只在推行孝罢了。
然而,淳正的源头已经过去,鄙薄的世风愈煽愈炽,礼义不能树立,廉正谦让不能修省。至于绾结金银之印,置身贵族之列,立身朝廷之间,不止一个家族;货币堆积,粮仓丰满,居住在乡间闾巷之中,不是一家一户。对于爱护尊敬的道理,有的则未能具备;哀痛愁思的节操,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中等这个层次。这就是诗人思念素冠的原因。孔门弟子斥责穿华丽衣服,也是有原因的。
况且活着的时候想方设法顺承父母的颜色,侍奉赡养父母,死的时候极尽哀痛悲思,其事迹头绪繁多,其心情却是一致的。至于真诚使池鱼到来,感情与鸟兽相通,事情不合常理,这样的事情大概太少了。至于像暖床铺,扇卧席,浇灌树木,背负泥土,假如有人超出常人,就都认为他疾恨世俗。这因然是仁人君子大兴感叹的原因,是圣明的君主和贤明的辅臣所应关心的。如果命令申明教化以补救世俗的弊病,使官爵赏赐优厚以激励民心,心存诚恳以奖掖百姓上进,积年累月以求终结,则如今所说的少的,就可以成为多的了,古代所说的困难的,就可变为容易的了。
长孙虑等人缺少研习古事的学问,没有英俊瑰伟的才能。或者听任自然,感情不加矫饰;或者天性笃诚,辛勤劳作。都竭尽全身之力,皆尽其友爱孝敬之心,自己满足于天伦之乐,忘记轩车冕服的高贵。不待言说而感化,人与神感应相通。虽然有的人官居台阁辅臣,爵位置于王侯之列,俸禄积有万钟之多,马匹多达千驷,但死的时候却不能和这些身为仆人奴隶的人相提并论。孝行中之最显著的,不正是这样的吗?
案:魏书列赵琰、长孙虑、乞伏保、孙益德、董洛生、杨引、阎元明、吴悉达、王续生、李显达、仓跋、张癉、王崇、郭文恭为孝感传,周书列李棠、柳桧、杜叔毗、荆可、秦族、皇甫遐、张元为孝义传,隋书列陆彦师、田德懋、薛氵睿、王颁、田翼、杨庆、郭世儒、纽因、刘仕携、郎方贵、翟普林、李德饶、华秋、徐孝肃为孝义传。这里将赵琰、李棠、柳桧、杜叔毗、陆彦师、李德饶归入别的传记和其家传,其余的人都归入此篇,以充备孝行传云云。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祖父张成,代理平原郡太守。父亲张延亻隽,在州郡做官。逐步升迁功曹主簿。都因非常淳朴受到乡里的推崇。
张元生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稍稍涉猎经史,但是却精通佛家经典。六岁那年,他的祖父因为夏日中午炎热,想把张元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坚决不肯听从。祖父说他贪玩,就用手杖敲打他的头说:“你为什么不肯洗浴?”张元回答说“: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轻慢之处。我不能轻慢地把身体显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祖父感到惊异就放了他。
南边的邻居有两棵杏树,杏子熟后有许多落在张元家园中。其他许多小孩争着拾取杏子吃。张元拾到杏子,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村头小路上有一只被人丢弃的狗仔,张元就把它拾回家养育。他的叔父愤怒地说:“养这个东西干什么?”抓起狗仔想再次扔掉。张元回答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重视其性命。如果是上天所生,上天所灭,那是自然的法则。如今被人丢弃而死,不符合法则。如果看见了而不收养,就是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把它捡回来养育。”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准许他收养。不久,就有一条母狗衔着一只野兔放到张元面前而后离去。
到了张元十六岁,他的祖父已经失明三年了。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昼夜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福祉。后来诵读药师经,见有“盲人得以复明”的话,就请来七个僧人,点燃七只灯,七天七夜诵药师经做道场。每人都说:“天人师啊!张元作为孙子不孝顺,使祖父失明。如今用灯光普照法界,希望祖父的眼睛能够见到光明,张元请求代替祖父失明。”像这样经过了七天,张元夜里梦见一个老翁,用金钗治疗祖父的眼睛。梦中欢喜跳跃,于是就惊醒了,张元就一个一个地告诉家里的人。过了三天,祖父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后来,祖父卧病两年,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不脱衣去冠,日夜服侍。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而后复苏。随着他的父亲,三天水汤不进。乡里都感叹不已,认为张元很是奇异。县里的博士杨轨等二百多人把张元的事情上报,诏令表彰其家族。
王颁字景修,太原祁人。父亲王僧辩,南史中有传。
王颁少年时风流倜傥,有文才武略。王僧辩平定侯景,把王颁留在了荆州。遇到梁元帝被周朝军队俘虏,王颁因而进入关中。得知父亲被陈武帝杀害,恸哭气绝,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才苏醒过来,哭声不绝,悲伤过度以至于损伤了身体。服丧期满,王颁经常身着布质衣服,吃蔬菜,睡卧在蒿草上。周明帝嘉奖王颁,召见他授左侍上士之职,逐步升迁到汉中太守,不久授任仪同三司。
隋朝开皇初年,王颁因平定南蛮有功劳,加授开府,封爵蛇丘县公。进献平定陈国的策略,隋文帝看后大感惊奇,召见王颁。王颁说罢痛哭流涕,文帝因此而面有悲伤。到了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主动请求前行。率领几百名士兵,跟随韩擒虎为先锋夜里渡江,奋力拼杀,身受重伤。王颁恐怕不能再继续战斗,悲痛地哭起来。夜里正在睡梦中,梦见有人交给他药物,等到醒来创伤竟然不痛了。当时的人认为是王颁的孝行感动了上苍。
陈国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在世时的士兵,召集一千多人,对着他们痛哭流涕。其中有的壮士问道“:郎君仇恨已报,而还悲哀不止,该不是因为陈霸先早已死去,不能亲手杀了他吧?请求挖掘他的坟墓,劈其棺木,焚烧其尸骨,也可以申明孝顺之心了。”王颁磕头拜谢,额头都流血了,回答说:“因为他的坟墓太大,恐怕挖掘一夜,还没有挖到他的尸体,天已经亮了,事情就会被人发现。”众人请求准备锹、锸一类工具。于是,夜里挖掘陈霸先的陵墓,劈开其棺材,见陈武帝的须发都没有脱落,原来它们都是从骨头中生长出来的。王颁焚毁其骸骨,取其骨灰,投放到水中喝了下去。事情完了之后,王颁自己捆绑起来归案请罪。晋王杨广上表说明情况。文帝说“:我用道义平定陈国。王颁做的事情,也合乎孝义的道理,怎么忍心加罪于他呢?”就把王颁放了,不加追究。有司记录其战功,准备加授封国,赏赐物品五千段。王颁坚决推辞说:“臣借助国家的威势,得以报仇雪恨,本心是徇私情,不是为了国家。加封的官爵,赏赐的物品,终究不敢接受。”文帝听从他的请求。
任代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死于齐州刺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