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千古一帝李世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动,说:“朕听太子的。”完了久久地瞅着李治,忽然问道:“皇儿最近读什么书?”
“重新又看了一遍《孝经》。”
“记得你还很小时,父皇就让你读《孝经》,如今再读,可知书中的要义?”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李治回答说。
“不错!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李世民夸奖说,又问:“近来可习字?”
“遵父皇之命,儿臣日书三十字。”
“拿来朕看看。”
李世民的书法,很有些水平。为政,李世民是以尧、舜为效法的对象,以秦、汉的兴亡作为教训;书法,李世民则主要学习王羲之,注重技法的研究,曾写《笔法论》、《指法论》和《笔意论》,对书法的初学到深入进行了论述。李世民最擅长的,是飞白书法。
太子拿来今日刚习练的三十字,李世民仔细端详了一番,说:
“临古人之书,不在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以然于心后,形势自然生成。”
太子从四岁习字,此时已颇有些功力,对书法的理解,也早以入门,听了李世民的话,频频地点头说:
“儿臣一定努力去求其骨力。”
“好!在书法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太子有闲之时,可常去请教。父皇象你这么大时,只喜欢弓箭、骏马,是为当时形势所至。如今天下太平,太子当潜心读书,研习书法。博学多才,是一个明君必须具备的。”
18
春雷惊醒了蛰服已久的苍龙,新雨滋润了茫茫已久的慌原,昔日的枯黄中,柔绿在风起猛长。在这新春的柔绿中,一条清新的弛道,从长安直通洛阳。往日里,这道上来去匆匆的多是一些商人和临近的住户;今日里,却浩荡着李世民远征高句丽的军队。
参加这次远征的诸多将帅,在得到通知后,都带了他们的军队,纷至沓来地赶往洛阳。李世民要在洛阳集结三十万大军,尔后兵分三路,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丽,解新罗之围。
这是个多雨的日子,道旁正有排排桃树。春雨沥沥之后,那花瓣上颗颗雨滴,犹如满挂的泪珠,朗然地印入路人的眼目。李世民掀帘见了,心中暗想:桃花也为高句丽流泪?看样子,他们可是要大难临头了。再看树下,花瓣片片,四处零落。帘外雨潺潺,落花树下,眼见得春意阑珊。李世民这么一路想着,不觉到了洛阳。李绩、唐俭、李道宗等一班武将在城外候着,独不见岑文本。李世民想到了他,却也知道,他正忙啊。如此多的军队,这样那样的供给,可不是简单的事。
第二天在洛阳城里的大校场,李世民捡阅了他的远征大军。在刑部尚书张亮面前,李世民停止了脚步,就在几天前,他们曾经讨论了刑法问题,俩人都就死刑不可马虎判决的看法达成了一致。“凯旋回到长安后,再议死刑一事。”李世民对张亮说。
“届时再听陛下教诲。”张亮谦恭地回答。
此次战役,李世民与李绩等反复商定以后,决定兵分北、中、南,三路向东北进军。中路由李绩率领,从锦州稍然逼近高句丽的辽东城;北路由李世民亲自带领,直捣大黑山中的卑沙城,解新罗之围后,东南而下,从北攻击辽东城;南路由张亮率领,在兴城乘500艘战舰经辽东湾攻占盖牟城,然后东北而上,从南攻击辽东城。张亮因熟悉水军,基于战术上的需要,李世民这次亲自点名让他统军随征高句丽。
听了张亮的回答,李世民点点头,又说:“战舰、军需,岑文本都替你安排得妥妥贴贴,到时就看你的啦。”
“陛下放心,张亮一定准时拿下盖牟城,迅速北击高句丽的辽东城。
“好,李绩居中进攻,朕与将军北、南夹击,辽东城焉能不破?”李世民说着高兴地笑起来,又走到营州都督张剑跟前。看到他背上的弓特别大,李世民很感兴趣,上前解了下来,在手中掂了掂,说:“差不多跟朕当年的弓一样重了。”
李世民武功不错,箭法尤其了得,他用的弓箭比常人大出一倍,射出去总是箭无虚发,连善使弓箭的突厥人,都对他的箭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因喜爱弓箭,李世民曾作《咏弓》一诗,这回看到了张剑的大弓,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那首诗。转头问一直伴随在身边的大元帅李绩:“元帅可知朕的《咏弓》诗?”
“臣记得。”李绩回答,随口背了出来:“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
“好!元帅能记得朕的这首诗,说明元帅也是个善长使弓之人。‘激箭流星远’,可以先发制人,实在是减少自己的牺牲,有效杀伤敌人的良器。这次远征高句丽,定要发挥弓箭的长处。好好地教训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句人。”
“臣遵命。”
“还有,你们这些元帅、将军,都要明白:高句丽虽向朕的大唐朝贡,却一直心怀不满,敌意甚浓。辽东地区,历来为华夏所有,高句丽、百济、新罗都是朕大唐王朝的附国,各自应相互尊重。如今高句丽野心勃勃,欲一统辽东,是对朕之大唐的挑衅,是决不能允许的……”
李世民拉开了这个话题,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兴奋,直到看见信使飞奔而至,这才住了话头。信使送来的,是一个鼓励士气的好消息。
早在长安,李世民决定援救新罗时,房玄龄曾担心薛延陀会趁虚骚扰大唐边镜,李世民当时让人去告诉薛延陀:朕要去打高丽,你不怕朕就来骚扰。薛延陀听了这么威猛的话,当时就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心里吓没了对唐朝的所谓趁虚骚扰。待李世民出长安后,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探知是皇上御驾亲征,心里害怕,于是修书一封,许以厚利,请求薛延陀夷男叛唐,出兵相助。夷南摄于大唐王朝的天威,不敢枉动,不但不出兵相助,还将此事及自己的诚意来信告之。
李世民看了夷南的来信,哈哈大笑,说:“小小的高句丽还想联络他国,共同与朕为敌,真是自不量力。”完了将夷南的信交给李绩,又说:“让众将帅们都看一看,知道高句丽是个什么东西。”
众将帅传看之后,纷纷大笑不已。高句丽权臣盖苏文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一封求援信,大大地提高了唐军的士气。
18
仲春的辽东半岛,满地残阳;繁花满头的老树,再不见还有枯枝;嫩绿的青草,随了暮霭变得深绿;大黑山的斜阳,探头迎接着李世民的大军。(未完待续)
一动,说:“朕听太子的。”完了久久地瞅着李治,忽然问道:“皇儿最近读什么书?”
“重新又看了一遍《孝经》。”
“记得你还很小时,父皇就让你读《孝经》,如今再读,可知书中的要义?”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君子之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李治回答说。
“不错!能够做到这一点,足以事父兄,为臣子矣!”李世民夸奖说,又问:“近来可习字?”
“遵父皇之命,儿臣日书三十字。”
“拿来朕看看。”
李世民的书法,很有些水平。为政,李世民是以尧、舜为效法的对象,以秦、汉的兴亡作为教训;书法,李世民则主要学习王羲之,注重技法的研究,曾写《笔法论》、《指法论》和《笔意论》,对书法的初学到深入进行了论述。李世民最擅长的,是飞白书法。
太子拿来今日刚习练的三十字,李世民仔细端详了一番,说:
“临古人之书,不在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以然于心后,形势自然生成。”
太子从四岁习字,此时已颇有些功力,对书法的理解,也早以入门,听了李世民的话,频频地点头说:
“儿臣一定努力去求其骨力。”
“好!在书法上,虞世南、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太子有闲之时,可常去请教。父皇象你这么大时,只喜欢弓箭、骏马,是为当时形势所至。如今天下太平,太子当潜心读书,研习书法。博学多才,是一个明君必须具备的。”
18
春雷惊醒了蛰服已久的苍龙,新雨滋润了茫茫已久的慌原,昔日的枯黄中,柔绿在风起猛长。在这新春的柔绿中,一条清新的弛道,从长安直通洛阳。往日里,这道上来去匆匆的多是一些商人和临近的住户;今日里,却浩荡着李世民远征高句丽的军队。
参加这次远征的诸多将帅,在得到通知后,都带了他们的军队,纷至沓来地赶往洛阳。李世民要在洛阳集结三十万大军,尔后兵分三路,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丽,解新罗之围。
这是个多雨的日子,道旁正有排排桃树。春雨沥沥之后,那花瓣上颗颗雨滴,犹如满挂的泪珠,朗然地印入路人的眼目。李世民掀帘见了,心中暗想:桃花也为高句丽流泪?看样子,他们可是要大难临头了。再看树下,花瓣片片,四处零落。帘外雨潺潺,落花树下,眼见得春意阑珊。李世民这么一路想着,不觉到了洛阳。李绩、唐俭、李道宗等一班武将在城外候着,独不见岑文本。李世民想到了他,却也知道,他正忙啊。如此多的军队,这样那样的供给,可不是简单的事。
第二天在洛阳城里的大校场,李世民捡阅了他的远征大军。在刑部尚书张亮面前,李世民停止了脚步,就在几天前,他们曾经讨论了刑法问题,俩人都就死刑不可马虎判决的看法达成了一致。“凯旋回到长安后,再议死刑一事。”李世民对张亮说。
“届时再听陛下教诲。”张亮谦恭地回答。
此次战役,李世民与李绩等反复商定以后,决定兵分北、中、南,三路向东北进军。中路由李绩率领,从锦州稍然逼近高句丽的辽东城;北路由李世民亲自带领,直捣大黑山中的卑沙城,解新罗之围后,东南而下,从北攻击辽东城;南路由张亮率领,在兴城乘500艘战舰经辽东湾攻占盖牟城,然后东北而上,从南攻击辽东城。张亮因熟悉水军,基于战术上的需要,李世民这次亲自点名让他统军随征高句丽。
听了张亮的回答,李世民点点头,又说:“战舰、军需,岑文本都替你安排得妥妥贴贴,到时就看你的啦。”
“陛下放心,张亮一定准时拿下盖牟城,迅速北击高句丽的辽东城。
“好,李绩居中进攻,朕与将军北、南夹击,辽东城焉能不破?”李世民说着高兴地笑起来,又走到营州都督张剑跟前。看到他背上的弓特别大,李世民很感兴趣,上前解了下来,在手中掂了掂,说:“差不多跟朕当年的弓一样重了。”
李世民武功不错,箭法尤其了得,他用的弓箭比常人大出一倍,射出去总是箭无虚发,连善使弓箭的突厥人,都对他的箭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因喜爱弓箭,李世民曾作《咏弓》一诗,这回看到了张剑的大弓,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那首诗。转头问一直伴随在身边的大元帅李绩:“元帅可知朕的《咏弓》诗?”
“臣记得。”李绩回答,随口背了出来:“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落雁带书掠,啼猿映枝转。”
“好!元帅能记得朕的这首诗,说明元帅也是个善长使弓之人。‘激箭流星远’,可以先发制人,实在是减少自己的牺牲,有效杀伤敌人的良器。这次远征高句丽,定要发挥弓箭的长处。好好地教训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句人。”
“臣遵命。”
“还有,你们这些元帅、将军,都要明白:高句丽虽向朕的大唐朝贡,却一直心怀不满,敌意甚浓。辽东地区,历来为华夏所有,高句丽、百济、新罗都是朕大唐王朝的附国,各自应相互尊重。如今高句丽野心勃勃,欲一统辽东,是对朕之大唐的挑衅,是决不能允许的……”
李世民拉开了这个话题,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兴奋,直到看见信使飞奔而至,这才住了话头。信使送来的,是一个鼓励士气的好消息。
早在长安,李世民决定援救新罗时,房玄龄曾担心薛延陀会趁虚骚扰大唐边镜,李世民当时让人去告诉薛延陀:朕要去打高丽,你不怕朕就来骚扰。薛延陀听了这么威猛的话,当时就吓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心里吓没了对唐朝的所谓趁虚骚扰。待李世民出长安后,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探知是皇上御驾亲征,心里害怕,于是修书一封,许以厚利,请求薛延陀夷男叛唐,出兵相助。夷南摄于大唐王朝的天威,不敢枉动,不但不出兵相助,还将此事及自己的诚意来信告之。
李世民看了夷南的来信,哈哈大笑,说:“小小的高句丽还想联络他国,共同与朕为敌,真是自不量力。”完了将夷南的信交给李绩,又说:“让众将帅们都看一看,知道高句丽是个什么东西。”
众将帅传看之后,纷纷大笑不已。高句丽权臣盖苏文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一封求援信,大大地提高了唐军的士气。
18
仲春的辽东半岛,满地残阳;繁花满头的老树,再不见还有枯枝;嫩绿的青草,随了暮霭变得深绿;大黑山的斜阳,探头迎接着李世民的大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