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一战笔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线的连长们不停地打着求援电话,他们的营长又将电话打到团部。
团部一边联系着炮兵团,师部,一边安排前线逐步后退。
俄军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占据了奥军放弃的阵地。文森特弯着腰,沮丧地跟着军官撤退。他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主动放弃阵地,在这片阵地上,他们的连队已经付出了四分之一的伤亡。文森特惋惜着战友的生命与鲜血,其实他应该庆幸自己逃出生天。在整个战场上,有几支连队已经全军覆没了。俄国人冲上了战壕,仅凭几支冲锋枪根本无法抵挡。
子弹打在人群中,就像大海里翻了几个浪花。俄国人蜂拥而至,战壕里的官兵只能扔掉武器,束手就擒。英雄主义虽然不至于绝无仅有,但也是足够罕见的。士兵们单纯地以为自己是在战斗,军官也仅仅是知道需要阻击俄军。现在战况还未见分晓,只有几个知情者知道他们所处的绝境,鲁道夫为军队背负了至少一半的绝望。
撤下来的部队进入了新的防线。文森特领了弹药,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俄国人停下了,他们在攻占的阵地上修整。乘着胜利后高涨的士气,他们在积蓄力量后,又会发起进攻。
文森特疲惫地盯着前方,俄国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他不禁怀念起了几天前势如破竹般的战斗,渐渐的,他又想起了在加利西亚的撤退。那时候他们损失并不严重,只是陷入了俄军的重围,于是他们一路撤退,放弃了进攻,放弃了胜利,甚至放弃了国土。
后方忽然想起了炮火声,文森特本能地去躲避,却忽然发现,这是他们的火炮。
稀稀落落的炮弹飞向对面,远没有对面过来时那样壮观。炮兵确实有些吝啬,他们只出动了75山炮和100榴弹炮。
一道道弧线划过天空,然后缓缓坠下。这些炮弹弹道弯曲,远没有加农炮那样凌厉。他们更像是在威慑敌人,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炮弹精确地砸到了几道战壕附近,爆炸后飞溅的弹片往往能击倒一片人。因为缺少钢盔的保护,脑袋扎入弹片的士兵大多一命呜呼,就算侥幸生还,也不过是在几天的剧痛慢慢失去生机。
炮火里的惨状不忍直视,俄国人似乎承受了强烈的打击。但这几百发炮弹产生的影响却很有限,炮弹精确击中目标,在俄军的战线上打开了几处豁口。俄国人立刻疏散了队伍,他们依旧准备着进攻,现在只是等待着火炮还击。
天空中飞过两架侦察机,都是双翼机。开战时所向无敌的福克单翼机更适合空中作战,在进行侦察、观测等任务时,它航程短,飞行性能差的缺点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现在是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饱受打击的协约国空军很快就研制出了新型飞机,虽然还没有抹平差距,但至少有了还手之力。
西线的空战异常惨烈,英法飞行员的生命只有六个星期。东线的战斗还算和谐,制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俄军飞机不多,也很少有人重视。不过俄国人在航空方面任有革命性的建树。
他们制造了穆罗梅茨”轰炸机,这款四引擎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设计的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现在都部署在华沙,这个月他们将引来首秀。
兴登堡在东线策划了一场攻势,俄军为避免包围,一路后撤了上百公里,昨天,德军将俄国人赶出了东普鲁士。
坦能堡会战给俄国人留下了心理阴影,面对德军的攻势,他们爽快地放弃了自己的土地,退回到了维斯瓦河。曾经的指挥部华沙,现在即将成为前线。
在南线,俄国人一点也不忌惮奥匈军队。虽然他们已经输了一场,三个军都进入包围圈,但他们依然不愿放弃,仍计划在伦贝格与奥军一决胜负。随着形势好转,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也如期进攻了,他们只遭遇了俄国第四,第五两个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的一小部分。俄国人如临大敌,不但将新组建的十二集团军派往华沙,还调集了第九集团军北上。从重视程度上可见一斑,俄军的战略重心虽在南线,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防御。
一支部队来到了前线,他们是一个在后方一直雪藏的营,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十二辆坦克。一路征战、跋涉,能够正常使用的突击炮只剩一半,有几辆是在战斗中损毁,剩下的都停在了伦贝格,等待着维修。
趁着俄军在炮火中疏散之际,这支反击部队行动了。俄军防线上临时驻守的士兵根本无力抵挡,他们草草布置的几挺机枪刚刚开火,就被坦克炮或者机枪摧毁了。突击炮上那门47炮威力有限,而且不能转动。不过它的射速快,再加上车载的两挺机枪,可以给步兵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在进攻中,它最大的作用是取代骑兵,当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怪物来到战壕前,毫无经验的士兵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依靠着无往不利的坦克开路,俄军被赶回了出发时的前出阵地。奥军没有继续追击,撤离得士兵回到了战壕中,进攻部队和坦克急忙撤了回去。
对面的炮火又响了起来,暴露在旷野上的坦克不惧爆炸的余波,至于直接命中,更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在侦察机的指引下,十二门105野战炮开火了,炮弹击中了俄军的炮兵阵地。取得的战果不大,可干扰敌军的目的却达到了。眼见炮弹在附近爆炸,俄国炮兵只能转移阵地,派出的进攻部队安然地撤回了后方。
这样的战斗在第四天停止,俄军不是害怕白白伤亡,更可能的原因还是炮弹不够了。进攻需要火炮,这是几百年来的共识。俄军指挥官再无能,也不至于让士兵直接送死。这一点,还是值得那些被撤换的奥匈军官学习。
前线的连长们不停地打着求援电话,他们的营长又将电话打到团部。
团部一边联系着炮兵团,师部,一边安排前线逐步后退。
俄军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占据了奥军放弃的阵地。文森特弯着腰,沮丧地跟着军官撤退。他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主动放弃阵地,在这片阵地上,他们的连队已经付出了四分之一的伤亡。文森特惋惜着战友的生命与鲜血,其实他应该庆幸自己逃出生天。在整个战场上,有几支连队已经全军覆没了。俄国人冲上了战壕,仅凭几支冲锋枪根本无法抵挡。
子弹打在人群中,就像大海里翻了几个浪花。俄国人蜂拥而至,战壕里的官兵只能扔掉武器,束手就擒。英雄主义虽然不至于绝无仅有,但也是足够罕见的。士兵们单纯地以为自己是在战斗,军官也仅仅是知道需要阻击俄军。现在战况还未见分晓,只有几个知情者知道他们所处的绝境,鲁道夫为军队背负了至少一半的绝望。
撤下来的部队进入了新的防线。文森特领了弹药,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俄国人停下了,他们在攻占的阵地上修整。乘着胜利后高涨的士气,他们在积蓄力量后,又会发起进攻。
文森特疲惫地盯着前方,俄国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他不禁怀念起了几天前势如破竹般的战斗,渐渐的,他又想起了在加利西亚的撤退。那时候他们损失并不严重,只是陷入了俄军的重围,于是他们一路撤退,放弃了进攻,放弃了胜利,甚至放弃了国土。
后方忽然想起了炮火声,文森特本能地去躲避,却忽然发现,这是他们的火炮。
稀稀落落的炮弹飞向对面,远没有对面过来时那样壮观。炮兵确实有些吝啬,他们只出动了75山炮和100榴弹炮。
一道道弧线划过天空,然后缓缓坠下。这些炮弹弹道弯曲,远没有加农炮那样凌厉。他们更像是在威慑敌人,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炮弹精确地砸到了几道战壕附近,爆炸后飞溅的弹片往往能击倒一片人。因为缺少钢盔的保护,脑袋扎入弹片的士兵大多一命呜呼,就算侥幸生还,也不过是在几天的剧痛慢慢失去生机。
炮火里的惨状不忍直视,俄国人似乎承受了强烈的打击。但这几百发炮弹产生的影响却很有限,炮弹精确击中目标,在俄军的战线上打开了几处豁口。俄国人立刻疏散了队伍,他们依旧准备着进攻,现在只是等待着火炮还击。
天空中飞过两架侦察机,都是双翼机。开战时所向无敌的福克单翼机更适合空中作战,在进行侦察、观测等任务时,它航程短,飞行性能差的缺点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现在是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饱受打击的协约国空军很快就研制出了新型飞机,虽然还没有抹平差距,但至少有了还手之力。
西线的空战异常惨烈,英法飞行员的生命只有六个星期。东线的战斗还算和谐,制空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俄军飞机不多,也很少有人重视。不过俄国人在航空方面任有革命性的建树。
他们制造了穆罗梅茨”轰炸机,这款四引擎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设计的轰炸机。这些轰炸机现在都部署在华沙,这个月他们将引来首秀。
兴登堡在东线策划了一场攻势,俄军为避免包围,一路后撤了上百公里,昨天,德军将俄国人赶出了东普鲁士。
坦能堡会战给俄国人留下了心理阴影,面对德军的攻势,他们爽快地放弃了自己的土地,退回到了维斯瓦河。曾经的指挥部华沙,现在即将成为前线。
在南线,俄国人一点也不忌惮奥匈军队。虽然他们已经输了一场,三个军都进入包围圈,但他们依然不愿放弃,仍计划在伦贝格与奥军一决胜负。随着形势好转,第一和第四集团军也如期进攻了,他们只遭遇了俄国第四,第五两个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的一小部分。俄国人如临大敌,不但将新组建的十二集团军派往华沙,还调集了第九集团军北上。从重视程度上可见一斑,俄军的战略重心虽在南线,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防御。
一支部队来到了前线,他们是一个在后方一直雪藏的营,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十二辆坦克。一路征战、跋涉,能够正常使用的突击炮只剩一半,有几辆是在战斗中损毁,剩下的都停在了伦贝格,等待着维修。
趁着俄军在炮火中疏散之际,这支反击部队行动了。俄军防线上临时驻守的士兵根本无力抵挡,他们草草布置的几挺机枪刚刚开火,就被坦克炮或者机枪摧毁了。突击炮上那门47炮威力有限,而且不能转动。不过它的射速快,再加上车载的两挺机枪,可以给步兵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在进攻中,它最大的作用是取代骑兵,当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怪物来到战壕前,毫无经验的士兵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依靠着无往不利的坦克开路,俄军被赶回了出发时的前出阵地。奥军没有继续追击,撤离得士兵回到了战壕中,进攻部队和坦克急忙撤了回去。
对面的炮火又响了起来,暴露在旷野上的坦克不惧爆炸的余波,至于直接命中,更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在侦察机的指引下,十二门105野战炮开火了,炮弹击中了俄军的炮兵阵地。取得的战果不大,可干扰敌军的目的却达到了。眼见炮弹在附近爆炸,俄国炮兵只能转移阵地,派出的进攻部队安然地撤回了后方。
这样的战斗在第四天停止,俄军不是害怕白白伤亡,更可能的原因还是炮弹不够了。进攻需要火炮,这是几百年来的共识。俄军指挥官再无能,也不至于让士兵直接送死。这一点,还是值得那些被撤换的奥匈军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