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大明之朔风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榆的破房子里,双方为打群架的规矩吵成一团,谁也不愿意自己这方吃亏,而且都想压对方一头。
“李榆子,你别猖狂,老子这一架还打定了,今天不打完这架老子还不走了。”方咨昆也发火了。
“走不走随你,别指望我管你们晚饭。”
“你们督标还有口饭吃,我们新平堡的口粮都快断了,吃你几顿饭又怎么样?信不信老子现在揍你。”
眼看李榆和方参将要打起来了,两边的人赶紧来劝,闹了一阵后,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妥协,总算把打架的规矩粗劣定下来了,双方约定,大家一律用棍棒,但只能是木棍,铁棍、铜棍、狼牙棒等凶器坚决禁止,不许使用弓箭,也不许穿盔甲,鹅卵石、砖头等远程暗器不得使用,至于骑马、骑驴不做限制。
接下来的斗殴就像场闹剧,当兵的早就没心思打架了,胡乱舞几下棍棒就算交差,丰州骑兵们优势太明显了,他们所到之处明军立即崩溃,士兵们没等棍棒砸下来就捂着头爬到地上——这也是事先约好的,捂头爬地的人算作伤亡,可以退出战斗,有些新平堡的军官也想打一下,可等他们把人凑起来,丰州骑兵们就跑了,新平堡的人还没想好该不该追击,这帮骑兵很快又迂回到他们的另一侧接着打,连续几次后,新平堡的兵也懒得打了,三三两两退出战团,新平堡的骑兵更是惨不忍睹,跑又跑不过,追又追不上,吃了几回亏后,就以伤亡为由找地方歇着去了,丰州骑兵们打得没趣,干脆与新平堡的兵凑到一块看起热闹。
李榆倒是真打,他有这方面的经验,打这种架首先要打对方领头的,把带头的干倒,其他小喽啰就会散架,所以他一直就追着老方打,老方也不傻,一直躲着他,等李榆把他的家丁、亲兵陆续收拾完了,老方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他俩先是骑在马上打,棍棒交错打到一起,几个照面就把棍棒打折了,两人抱打在一起都落下马来,于是拳脚相加接着打,老方是练过洪拳的人,号称腿功大同第一,对着李榆连施飞腿,不过这招对李榆没用,李榆比他高出一个头,腿也更长,几脚就将老方踹了个跟头,老方急了施展铁头功,一头撞向李榆,李榆没想到老方会这一招,被顶得差点坐在地上,李榆吃了亏马上扑上去要打回来,老方却马上捂着头使劲喊暂停。
正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很快一队骑兵围过来,张传捷首先赶到,大声呼喊道:“副使大人到,还不赶快住手行礼。”李榆和方咨昆连忙住手,一起跪倒在地。宋统殷看着这两个衣衫不整的家伙,大声怒喝道:“方咨昆、李榆,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无视军法协众斗殴,你们该当何罪。”
李榆正不知所措,方咨昆一把就将他搂住,对着宋统殷说道:“副使大人息怒,我们没有斗殴,我们是在操演兵马,您看我们俩好得像哥俩似的,哪像打架的样子,你说是吧,李千总?”
“对,对!副使大人,我和老方没打架,我们在切磋武艺呢,您看我们的兵都好着呢,真的没打架!”李榆也反应很快。
两边的军官、士兵们也赶忙作证,他们正在操练,谁都没打架,鞑靼营和新平堡好着呢。宋统殷当然不相信,身旁的李槐却突然跳下马来,几步冲过去拉起李榆就到一边说话去了,宋统殷只好教训起眼前跪着的方咨昆来。
宋统殷疑惑地看着这些人问道:“方咨昆,我问你,你不守着你的新平堡,却跑了五十里到此,此为擅离职守,你是老军务,这个你也不懂吗?”
“副使大人,我是看李千总的骑兵颇为强悍,想到插汉西侵有可能打仗,所以就特意找他操演一番,末将未能事先禀告,请大人恕罪。”
“这么说你方咨昆倒是有功无过了,应该奖赏你猜才对?”
“末将不敢!”
“巧言令色,还不带着你的人速回新平堡,如果新平堡有了差错,你这擅离职守之罪就等着受处罚吧。”
方咨昆赶紧爬起来,向李榆打了个招呼,带着他的人乱哄哄地走了,临走时还没忘记从鞑靼营把丢了的牲口、大锅要回来。
宋统殷赶走了方咨昆,又把李榆叫过来骂了几句,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回阳和城的路上,宋统殷看到骑在马上的李槐一言不发想心事,就笑了笑问道:“玉山,我这样处置不好吗?你们榆林镇遇到这种事如何处置?”
“还能怎样,当兵的打架是常有的事,只要不出大事,上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李槐说到这里忍不住激动起来,“三边各镇的欠饷早就超过一年了,当兵的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穷得卖儿卖女卖老婆,这是人过的日子吗?皇上、朝廷把我们这些为大明守边的人都忘了!那些还留在兵营守护边墙的士兵,不管是汉人还是夷人,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好男儿,我们还能怎么强求他们?可笑朝堂诸公满口忠孝大义、道德是非,实际却不识实务、贪渎成性、结党争权,大明有难罪不在大明将士,罪在朝堂之上。”
宋统殷轻轻地摇摇头,到底是年轻人啊,很多事还是看不透。李槐发完牢骚又继续低头沉思,嘴里小声嘟囔着:“像,长得真像!怎么口音变得怎么厉害。”他猛地一抬头看着宋统殷说道,“副使大人,晚生有个请求,待晚生从京师回来能否在阳和暂住些日子?”
宋统殷大喜:“好啊!玉山大才,总督大人和我都希望你能留在阳和,这里有的是事要你做。”
宋统殷回到总督府复命,张晓也没说什么,大同镇的现状就是这样,你还能怎么管当兵的,不过这帮鞑靼留在关内始终是个麻烦,宋统殷想到了一个新主意,自俺答封贡以来,宣大三镇的巡边定例就名存实亡了,当兵的赖在边墙上不愿出去,当官的也不愿操这份闲心,大明对边外消息来源主要依赖顺义王府和一些受大明敕封的蒙古台吉的通报,剩下的就是守口夷人和互市商人带来的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边外草原那边发生了大事,往往一个多月后宣大这边才得到消息,宋统殷认为现在插汉西侵,宣大边外瞬息万变,必须派出得力的人出关巡边,一有消息马上通报,免得明军这边两眼一抹黑应对失策。
“鞑靼营这回总算没出大事,但这帮人留在关内还是不妥,说不准哪天会惹大祸,不如就派他们到阳和口外驻扎,顺便把大同边外的巡边、查探的事担起来,这伙人对大同边外人地两熟,那个李千总也算本分,这差事对他们最合适。”宋统殷胸有成竹地对张晓说道。
张晓眼前一亮,但很快又想到宣大明军的德性,马上有点泄气了:“献征,这是件好事,可咱们的兵不中用,这帮鞑靼没人看着,一出关会不会散了?”
“不怕,咱们在守口堡每十日给他们发一次口粮,好好办差就有饭吃,不听话就饿他们几天,我不信他们不老实,就是他们在边外闯了祸咱们也不怕,他们没我们的旗号、军衣,我们可以不认账,”宋统殷讲到这... -->>
李榆的破房子里,双方为打群架的规矩吵成一团,谁也不愿意自己这方吃亏,而且都想压对方一头。
“李榆子,你别猖狂,老子这一架还打定了,今天不打完这架老子还不走了。”方咨昆也发火了。
“走不走随你,别指望我管你们晚饭。”
“你们督标还有口饭吃,我们新平堡的口粮都快断了,吃你几顿饭又怎么样?信不信老子现在揍你。”
眼看李榆和方参将要打起来了,两边的人赶紧来劝,闹了一阵后,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妥协,总算把打架的规矩粗劣定下来了,双方约定,大家一律用棍棒,但只能是木棍,铁棍、铜棍、狼牙棒等凶器坚决禁止,不许使用弓箭,也不许穿盔甲,鹅卵石、砖头等远程暗器不得使用,至于骑马、骑驴不做限制。
接下来的斗殴就像场闹剧,当兵的早就没心思打架了,胡乱舞几下棍棒就算交差,丰州骑兵们优势太明显了,他们所到之处明军立即崩溃,士兵们没等棍棒砸下来就捂着头爬到地上——这也是事先约好的,捂头爬地的人算作伤亡,可以退出战斗,有些新平堡的军官也想打一下,可等他们把人凑起来,丰州骑兵们就跑了,新平堡的人还没想好该不该追击,这帮骑兵很快又迂回到他们的另一侧接着打,连续几次后,新平堡的兵也懒得打了,三三两两退出战团,新平堡的骑兵更是惨不忍睹,跑又跑不过,追又追不上,吃了几回亏后,就以伤亡为由找地方歇着去了,丰州骑兵们打得没趣,干脆与新平堡的兵凑到一块看起热闹。
李榆倒是真打,他有这方面的经验,打这种架首先要打对方领头的,把带头的干倒,其他小喽啰就会散架,所以他一直就追着老方打,老方也不傻,一直躲着他,等李榆把他的家丁、亲兵陆续收拾完了,老方才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他俩先是骑在马上打,棍棒交错打到一起,几个照面就把棍棒打折了,两人抱打在一起都落下马来,于是拳脚相加接着打,老方是练过洪拳的人,号称腿功大同第一,对着李榆连施飞腿,不过这招对李榆没用,李榆比他高出一个头,腿也更长,几脚就将老方踹了个跟头,老方急了施展铁头功,一头撞向李榆,李榆没想到老方会这一招,被顶得差点坐在地上,李榆吃了亏马上扑上去要打回来,老方却马上捂着头使劲喊暂停。
正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很快一队骑兵围过来,张传捷首先赶到,大声呼喊道:“副使大人到,还不赶快住手行礼。”李榆和方咨昆连忙住手,一起跪倒在地。宋统殷看着这两个衣衫不整的家伙,大声怒喝道:“方咨昆、李榆,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无视军法协众斗殴,你们该当何罪。”
李榆正不知所措,方咨昆一把就将他搂住,对着宋统殷说道:“副使大人息怒,我们没有斗殴,我们是在操演兵马,您看我们俩好得像哥俩似的,哪像打架的样子,你说是吧,李千总?”
“对,对!副使大人,我和老方没打架,我们在切磋武艺呢,您看我们的兵都好着呢,真的没打架!”李榆也反应很快。
两边的军官、士兵们也赶忙作证,他们正在操练,谁都没打架,鞑靼营和新平堡好着呢。宋统殷当然不相信,身旁的李槐却突然跳下马来,几步冲过去拉起李榆就到一边说话去了,宋统殷只好教训起眼前跪着的方咨昆来。
宋统殷疑惑地看着这些人问道:“方咨昆,我问你,你不守着你的新平堡,却跑了五十里到此,此为擅离职守,你是老军务,这个你也不懂吗?”
“副使大人,我是看李千总的骑兵颇为强悍,想到插汉西侵有可能打仗,所以就特意找他操演一番,末将未能事先禀告,请大人恕罪。”
“这么说你方咨昆倒是有功无过了,应该奖赏你猜才对?”
“末将不敢!”
“巧言令色,还不带着你的人速回新平堡,如果新平堡有了差错,你这擅离职守之罪就等着受处罚吧。”
方咨昆赶紧爬起来,向李榆打了个招呼,带着他的人乱哄哄地走了,临走时还没忘记从鞑靼营把丢了的牲口、大锅要回来。
宋统殷赶走了方咨昆,又把李榆叫过来骂了几句,这件事就算处理完了。回阳和城的路上,宋统殷看到骑在马上的李槐一言不发想心事,就笑了笑问道:“玉山,我这样处置不好吗?你们榆林镇遇到这种事如何处置?”
“还能怎样,当兵的打架是常有的事,只要不出大事,上官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李槐说到这里忍不住激动起来,“三边各镇的欠饷早就超过一年了,当兵的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穷得卖儿卖女卖老婆,这是人过的日子吗?皇上、朝廷把我们这些为大明守边的人都忘了!那些还留在兵营守护边墙的士兵,不管是汉人还是夷人,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好男儿,我们还能怎么强求他们?可笑朝堂诸公满口忠孝大义、道德是非,实际却不识实务、贪渎成性、结党争权,大明有难罪不在大明将士,罪在朝堂之上。”
宋统殷轻轻地摇摇头,到底是年轻人啊,很多事还是看不透。李槐发完牢骚又继续低头沉思,嘴里小声嘟囔着:“像,长得真像!怎么口音变得怎么厉害。”他猛地一抬头看着宋统殷说道,“副使大人,晚生有个请求,待晚生从京师回来能否在阳和暂住些日子?”
宋统殷大喜:“好啊!玉山大才,总督大人和我都希望你能留在阳和,这里有的是事要你做。”
宋统殷回到总督府复命,张晓也没说什么,大同镇的现状就是这样,你还能怎么管当兵的,不过这帮鞑靼留在关内始终是个麻烦,宋统殷想到了一个新主意,自俺答封贡以来,宣大三镇的巡边定例就名存实亡了,当兵的赖在边墙上不愿出去,当官的也不愿操这份闲心,大明对边外消息来源主要依赖顺义王府和一些受大明敕封的蒙古台吉的通报,剩下的就是守口夷人和互市商人带来的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边外草原那边发生了大事,往往一个多月后宣大这边才得到消息,宋统殷认为现在插汉西侵,宣大边外瞬息万变,必须派出得力的人出关巡边,一有消息马上通报,免得明军这边两眼一抹黑应对失策。
“鞑靼营这回总算没出大事,但这帮人留在关内还是不妥,说不准哪天会惹大祸,不如就派他们到阳和口外驻扎,顺便把大同边外的巡边、查探的事担起来,这伙人对大同边外人地两熟,那个李千总也算本分,这差事对他们最合适。”宋统殷胸有成竹地对张晓说道。
张晓眼前一亮,但很快又想到宣大明军的德性,马上有点泄气了:“献征,这是件好事,可咱们的兵不中用,这帮鞑靼没人看着,一出关会不会散了?”
“不怕,咱们在守口堡每十日给他们发一次口粮,好好办差就有饭吃,不听话就饿他们几天,我不信他们不老实,就是他们在边外闯了祸咱们也不怕,他们没我们的旗号、军衣,我们可以不认账,”宋统殷讲到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