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尘尘埃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凤凰古城内一条青石板铺的文星街,经历了历史风雨沧桑,如今承载着众多游人的脚步。在“熊氏姜糖”店铺左侧巷口挂着“熊希龄故居”的牌子旁,进入并不深的小巷,便是一栋玲珑巧致的山居农舍建筑,一幅醒目的楹联出现在大门两边:“一片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平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
熊希龄是凤凰古城引以为傲的人物,在炙手可热的名人效应里,他的名字仅次于沈从文文学大师。熊希龄是著名教育家、慈善实业家,曾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从小他勤俭好学,成为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的神童。传说十二岁的熊希龄前往省城应试,乘船行至沅水中途,遇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官船,唤减速停靠。熊希龄立于船首对官船上的士兵说“凤凰熊希龄在此,务拦截于我。”士兵立刻禀报船上大官,大官早听说熊希龄是湖南神童,想试一试他的才华如何,于是走出船舱,见他身体疲弱的一副文呆呆样子,顺口吟一上联:“二舟并进,橹肃哪及帆哙,”意寓文官鲁肃无武将樊哙能干,熊希龄不假思索随口对了下联:“双管齐吹,笛清哪及箫和。”也以武将荻青和文官萧何比较,寓意为狄青虽武艺高强,却比不上汉丞相萧何的才华。船上众官见熊希龄迅速对出下联,吩咐船家避让,请熊希龄的船先行,神童熊希龄的名字更是传遍三湘四水。
在未来凤凰之前,对熊希龄的印象比较模糊,听了讲解员对他生平传说的介绍,不禁对凤凰古城的人杰地灵深有感触,也对其陈列馆的旧物看得历历在目。
从大门右侧的陈列馆展示的照片、文字资料、影印件、皮箱等,到天井坪左侧小小柴房的木碓、石磨,可以大致了解熊希龄学习、生活的环境。
这位光绪二十年进士的大才子,于一九0三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理,与谭嗣同、粱启超等组织商学会,创办湘报。后又主办了常德师范讲习所,常德西路师范和常德中学。辛亥革命后,因拥护共和,出任袁世凯国民政府内阁总理,不到半年,因政见不和,坚辞总理一职。晚年完全弃政,投入教育慈善事业,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养不能就学的流浪失学儿童,掌管院务达二十之久,为国为民培育了大量人才。
故居正门两边镶嵌着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熊希龄撰写的楹联:“官海倦游还山小试慈幼院,鞠躬尽瘁故世惜无老子军。”这正是对熊希龄品格和一生业绩的中肯评价。我想熊希龄首先是一个教育家、慈善实业家,然后才是政治家。是不是著名,我不敢苟同,他官至宰相之职,在动乱不稳的民国时期,他的出任只是一个过渡,一心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决不会给这位博学、务实的文人委以重任。即使他不任内阁总理,做任何一个官衙的一官半职,他决不会习惯旧官场衙门的陋习,他决不会与视官如命的奸佞官员同流合污。这正是他难得的清高,他辞官办慈善教育实业让人敬佩。我们不能以“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揣度一个人,看一个人的名气多大,不是看他的官当的多大,而要看他为国为民做了多大的贡献。
走进凤凰之书记载:新中国的缔造者,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对熊希龄是这样评价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熊希龄是做了许多好事的。”也是湖南人的担任过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说:“希龄是神童,可见他从小就会读书。”这是熊希龄本人的荣誉,也是凤凰古城的荣誉。讲人杰地灵,这里才是真正的人杰地灵,除了熊希龄,更还有文学大师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等。
故居堂屋正中铺着红色丝绒桌布的方桌上端放着熊希龄半身铜像,慈祥和善,庄重肃穆,这是当年北京慈幼院毕业的学生来凤凰瞻仰他们的恩师故居时捐赠的。过去读书是“学而优则仕”熊希龄辞官办慈善教育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这或许会引起前来参观的莘莘学子和“立志做大官”的官员们深思。
在故居展示的图片中,其中有熊希龄和后任夫人毛彦文的合影。这位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教授,于一九三五年嫁给了时龄六十六岁的熊希龄,两人年龄相差三十三岁,在当时颇受时人争议,但熊希龄情真意切,坚定诚恳,有调寄贺新郎为证,词中云:“黄歇浦,共携手。求凰乐谱新声奏,敢夸云,老菜北郭,隐耕箕帚。教育生涯同偕老,幼吾即人之幼。更不止,家庭浓厚。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在需慈母。天作合,得佳偶。”可谓熊希龄慈功德圆满和婚姻美满。
历史是不会在原地不前的,但历史总是会以同一种形式出现的。从故居的角度讲,历史以文物的形式对功德人物表示怀念,为后来者传承一种人文精神。我们现代人并不比前人高大,我们是站在前人创造的基点上前进的。
步出熊希龄故居,明媚的阳光依然洒在古城石板街,我们以小步伐离开,没有回头,让所参观到的故居文物留在相机中,将感悟回味在心里。
凤凰古城内一条青石板铺的文星街,经历了历史风雨沧桑,如今承载着众多游人的脚步。在“熊氏姜糖”店铺左侧巷口挂着“熊希龄故居”的牌子旁,进入并不深的小巷,便是一栋玲珑巧致的山居农舍建筑,一幅醒目的楹联出现在大门两边:“一片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平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
熊希龄是凤凰古城引以为傲的人物,在炙手可热的名人效应里,他的名字仅次于沈从文文学大师。熊希龄是著名教育家、慈善实业家,曾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从小他勤俭好学,成为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的神童。传说十二岁的熊希龄前往省城应试,乘船行至沅水中途,遇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官船,唤减速停靠。熊希龄立于船首对官船上的士兵说“凤凰熊希龄在此,务拦截于我。”士兵立刻禀报船上大官,大官早听说熊希龄是湖南神童,想试一试他的才华如何,于是走出船舱,见他身体疲弱的一副文呆呆样子,顺口吟一上联:“二舟并进,橹肃哪及帆哙,”意寓文官鲁肃无武将樊哙能干,熊希龄不假思索随口对了下联:“双管齐吹,笛清哪及箫和。”也以武将荻青和文官萧何比较,寓意为狄青虽武艺高强,却比不上汉丞相萧何的才华。船上众官见熊希龄迅速对出下联,吩咐船家避让,请熊希龄的船先行,神童熊希龄的名字更是传遍三湘四水。
在未来凤凰之前,对熊希龄的印象比较模糊,听了讲解员对他生平传说的介绍,不禁对凤凰古城的人杰地灵深有感触,也对其陈列馆的旧物看得历历在目。
从大门右侧的陈列馆展示的照片、文字资料、影印件、皮箱等,到天井坪左侧小小柴房的木碓、石磨,可以大致了解熊希龄学习、生活的环境。
这位光绪二十年进士的大才子,于一九0三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理,与谭嗣同、粱启超等组织商学会,创办湘报。后又主办了常德师范讲习所,常德西路师范和常德中学。辛亥革命后,因拥护共和,出任袁世凯国民政府内阁总理,不到半年,因政见不和,坚辞总理一职。晚年完全弃政,投入教育慈善事业,创办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养不能就学的流浪失学儿童,掌管院务达二十之久,为国为民培育了大量人才。
故居正门两边镶嵌着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熊希龄撰写的楹联:“官海倦游还山小试慈幼院,鞠躬尽瘁故世惜无老子军。”这正是对熊希龄品格和一生业绩的中肯评价。我想熊希龄首先是一个教育家、慈善实业家,然后才是政治家。是不是著名,我不敢苟同,他官至宰相之职,在动乱不稳的民国时期,他的出任只是一个过渡,一心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决不会给这位博学、务实的文人委以重任。即使他不任内阁总理,做任何一个官衙的一官半职,他决不会习惯旧官场衙门的陋习,他决不会与视官如命的奸佞官员同流合污。这正是他难得的清高,他辞官办慈善教育实业让人敬佩。我们不能以“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揣度一个人,看一个人的名气多大,不是看他的官当的多大,而要看他为国为民做了多大的贡献。
走进凤凰之书记载:新中国的缔造者,同为湖南人的毛泽东对熊希龄是这样评价的:“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熊希龄是做了许多好事的。”也是湖南人的担任过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说:“希龄是神童,可见他从小就会读书。”这是熊希龄本人的荣誉,也是凤凰古城的荣誉。讲人杰地灵,这里才是真正的人杰地灵,除了熊希龄,更还有文学大师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等。
故居堂屋正中铺着红色丝绒桌布的方桌上端放着熊希龄半身铜像,慈祥和善,庄重肃穆,这是当年北京慈幼院毕业的学生来凤凰瞻仰他们的恩师故居时捐赠的。过去读书是“学而优则仕”熊希龄辞官办慈善教育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这或许会引起前来参观的莘莘学子和“立志做大官”的官员们深思。
在故居展示的图片中,其中有熊希龄和后任夫人毛彦文的合影。这位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的教授,于一九三五年嫁给了时龄六十六岁的熊希龄,两人年龄相差三十三岁,在当时颇受时人争议,但熊希龄情真意切,坚定诚恳,有调寄贺新郎为证,词中云:“黄歇浦,共携手。求凰乐谱新声奏,敢夸云,老菜北郭,隐耕箕帚。教育生涯同偕老,幼吾即人之幼。更不止,家庭浓厚。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在需慈母。天作合,得佳偶。”可谓熊希龄慈功德圆满和婚姻美满。
历史是不会在原地不前的,但历史总是会以同一种形式出现的。从故居的角度讲,历史以文物的形式对功德人物表示怀念,为后来者传承一种人文精神。我们现代人并不比前人高大,我们是站在前人创造的基点上前进的。
步出熊希龄故居,明媚的阳光依然洒在古城石板街,我们以小步伐离开,没有回头,让所参观到的故居文物留在相机中,将感悟回味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