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宸辞蓝调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连霍高速西潼段港口收费站所在地其实就是昔日潼关故城的所在之处,经引线路逶迤南行上吴村塬,就到了如今新潼关县城的驻地。
才入城,有一条新修的东西向的宽阔大街,街名“四知街”街西头与南北向的金城大道连接处,是一座环岛,岛中央矗立着一尊高九米多的红砂岩人物雕像。其人坐西向东,身着朝服,右手张开抬至胸部,左手持奏章,面孔坚毅,目光深邃,一身正气凛然而生。他便是留下千古美谈之“暮夜却金”的当事人之一,一代“清白吏”东汉太尉杨震。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核心的地区)。杨震的父亲杨宝,是两汉更替时期的有名大儒,面对西汉末年朝庭纲纪败坏,忠奸不分的现状,他一直不愿离乡出仕,专意在乡下教授生徒。王莽篡政后,征聘他出来做官,他知道后,逃跑不知去向。光武中兴后,刘秀深知杨宝的为人,再次征他入官,然而年岁已老的他终于还是没能走出乡下,卒于家中。
杨震同父亲杨宝一样,起初也是以教书育贤闻名于世。除了在家乡设立私塾授徒外,还在异地开班教学,他有教无类,不问出身,因材施教,前前后后在他门下学习的弟子足有三千人之多。时人称其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关西夫子”
虽然自年轻时起地方州郡长官就屡次征召杨震入仕为官,可他一直没有答应。五十岁的时候,大将军邓骘亲自派人让他到自己的幕府出仕任职,由于年龄的原因,杨震终于离开了自己前半生最重要的职业,教书先生。很快,他又被推举为茂才(秀才),这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出将入相的仕途之路。从离开家乡去外地为官到被奸人所害,短短二十多年时间,杨震从最基层的县令做起,再刺史、太守;入朝后,升迁为太仆、太常、司徒以至太尉。自他起,儿子、孙子、曾孙杨彪,全做到了太尉一职。被人称作一门四太尉,响当当的名门望族。
然而,可惜的是杨震生不逢时,未遇明主。在一个昏溃、腐败的社会里,像他那样为人师表,嫉恶如仇,清白如玉的正人君子。一定会被那些黑暗、龌龊、蝇营狗苟之小人当作“眼中钉”、视为异类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或许在杨震心里,如他这般对汉王朝忠心耿耿的人,对皇帝至忠至义的人,应该是会被得到重用的。身为人臣,每每看到朝野之间出现对大汉王朝不利的事情时,他总要上疏直谏,陈述利弊,借古喻今,晓之以理,期望改进。因为选贤任能还有弹劾某些官员的贪腐行为,他得罪了汉安帝的乳母王圣,汉安帝的舅父中常侍李闰,皇后的哥哥闫显,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挥等人。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呵?
更为可悲的是,一个无法分辨出是是非非的昏庸皇帝,又怎么会把心事放在国家和群众的身上呢?
后汉书对杨震三番五次上疏有着极其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奏章内容也有着详尽的描写。无论于国还是于民,杨震无疑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忠臣,清官。
&nbs... -->>
连霍高速西潼段港口收费站所在地其实就是昔日潼关故城的所在之处,经引线路逶迤南行上吴村塬,就到了如今新潼关县城的驻地。
才入城,有一条新修的东西向的宽阔大街,街名“四知街”街西头与南北向的金城大道连接处,是一座环岛,岛中央矗立着一尊高九米多的红砂岩人物雕像。其人坐西向东,身着朝服,右手张开抬至胸部,左手持奏章,面孔坚毅,目光深邃,一身正气凛然而生。他便是留下千古美谈之“暮夜却金”的当事人之一,一代“清白吏”东汉太尉杨震。
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核心的地区)。杨震的父亲杨宝,是两汉更替时期的有名大儒,面对西汉末年朝庭纲纪败坏,忠奸不分的现状,他一直不愿离乡出仕,专意在乡下教授生徒。王莽篡政后,征聘他出来做官,他知道后,逃跑不知去向。光武中兴后,刘秀深知杨宝的为人,再次征他入官,然而年岁已老的他终于还是没能走出乡下,卒于家中。
杨震同父亲杨宝一样,起初也是以教书育贤闻名于世。除了在家乡设立私塾授徒外,还在异地开班教学,他有教无类,不问出身,因材施教,前前后后在他门下学习的弟子足有三千人之多。时人称其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关西夫子”
虽然自年轻时起地方州郡长官就屡次征召杨震入仕为官,可他一直没有答应。五十岁的时候,大将军邓骘亲自派人让他到自己的幕府出仕任职,由于年龄的原因,杨震终于离开了自己前半生最重要的职业,教书先生。很快,他又被推举为茂才(秀才),这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出将入相的仕途之路。从离开家乡去外地为官到被奸人所害,短短二十多年时间,杨震从最基层的县令做起,再刺史、太守;入朝后,升迁为太仆、太常、司徒以至太尉。自他起,儿子、孙子、曾孙杨彪,全做到了太尉一职。被人称作一门四太尉,响当当的名门望族。
然而,可惜的是杨震生不逢时,未遇明主。在一个昏溃、腐败的社会里,像他那样为人师表,嫉恶如仇,清白如玉的正人君子。一定会被那些黑暗、龌龊、蝇营狗苟之小人当作“眼中钉”、视为异类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或许在杨震心里,如他这般对汉王朝忠心耿耿的人,对皇帝至忠至义的人,应该是会被得到重用的。身为人臣,每每看到朝野之间出现对大汉王朝不利的事情时,他总要上疏直谏,陈述利弊,借古喻今,晓之以理,期望改进。因为选贤任能还有弹劾某些官员的贪腐行为,他得罪了汉安帝的乳母王圣,汉安帝的舅父中常侍李闰,皇后的哥哥闫显,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挥等人。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呵?
更为可悲的是,一个无法分辨出是是非非的昏庸皇帝,又怎么会把心事放在国家和群众的身上呢?
后汉书对杨震三番五次上疏有着极其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奏章内容也有着详尽的描写。无论于国还是于民,杨震无疑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忠臣,清官。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