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碧之筱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题记:一天的生活纷纷杂杂,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会说些什么,但我要告诉你,我这一天很充实,我过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其一
我起床时,是6点多。一晚只睡了那么两三小时,睡不着啊!天依然是那么明媚。鸟儿的叫声很清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太阳伸出头来,霞光万道,彩云满天。
因为吃饭的不可调和的意见,从今晨起,食堂不再给大家煮饭。没有饭吃的老师及家属及他们的亲友,坐在花台上,三五成群,像是在等待什么。我也没有饭吃。到外面去看看,看那些小餐馆开门没有。没有,因为天然气公司还没有供气。我一个人,找一顿饭吃也不是难事。亲母家离学校不远,妻儿都还寄在那里,随时可以去吃饭的;有好几个学生也住在附近,以前我都去他们家吃过饭,想必现在也没有什么问题;还有街坊邻居,平时都积累了相当深厚而朴素的感情,随便去哪家都可以吃几顿。我想起了刚出来教书的时候,一个人住在山里,一到星期天,就只有吃百家饭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长处,就是人缘好,随便走到哪里,都像是到了故乡似的,熟人一箩筐。即便是我不想麻烦他们,我也想好了,后操场那么宽阔的地方,找三个石头,支一口锅,捡些枯枝败叶,仿佛野炊似的。我还会叫上妻儿,叫他们一起过来,和我过这艰苦而浪漫的日子——只是可惜,现在大家哪有这样的心情?
可苦了我们的老师,他们拖儿带母的,正饥肠辘辘,不知所措。
我想起了陈毅,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了一首赣南游击词,我抄一点: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夜行难,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我们远远还没有到陈毅他们在南国大山荒野中打游击的地步。在“饥肠响如鼓”的时候,在“大树遮身待晓明”的时候,在生与死考验的时候,还有心情写诗。诗人就是诗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改本色,哪怕就是要死了,也要写出梅岭三章“旌旗十万斩阎罗”!
真佩服陈毅!
走到大门口的时候,门卫王大爷叫吃饭。他煮了一锅稀饭,用电煮的。电早就来了,家家户户都不缺电饭煲。王大爷煮的稀饭很香,就像是我的父亲煮的一样。这一碗稀饭必须得吃,吃就是看得起。我有这样的经验,以前在山里教书的时候,在老乡家吃饭,得狠狠地吃,不要客气。他们说我们这些读过大学的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到了他们家是他们的福气!一般的人请还请不来呢。
农村的学校穷,请不起保安,守门的都是找一个农民大爷,给点钱了事。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吃皇粮的,天生有一种高贵。少有人能和门卫一起平起平坐吃饭,我不。我前世今生都是农民,只是幸运,才没有种田。其实种庄稼和育人是一回事,都需要真心地付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书的和农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太阳升得老高的时候,有几个老师找出了电饭煲,准备自救。更多的老师,还在等待。
我们是受了灾,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工资卡上的钱一分不少,锅碗瓢盆一个不少,衣食住行一样不少,头发一根不少所失去的,只是我们既得的利益——福利住房:那也是学校的房子。对个人而言,几乎没有损失,但心态失衡。
看着灾民一样的老师,校长心里难受。于是召开教师会,决定从中午起,还是统一在食堂吃饭,不过,吃饭要登记,要付成本钱。吃不惯的可以不吃,自己开伙,投亲靠友都可以。学校没有能力提供免费的午餐。
到了中午,吃饭的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一些住在城里的教师,因为学校生活方便,也搬回来度假。大家虽然挑三拣四,但说归说,吃归吃。和真正的灾民相比,这里有吃有住,无忧无虑,到点吃饭,到点睡觉,又不用操心学生,无异于共产主义。
万岁,学校!
其二
晚上吃的仍然是中午的剩饭剩菜,白米老干饭加土豆茄子黄瓜大杂烩,汤汤水水的,外加一个蕃茄炒蛋,无形无香,很倒味口。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只得忍着,还是得吃。
饭既不好吃,还要限量,大家都只吃了一个半饱。并非食堂没有饭了,有的是,只是听说有灾民要回来,给他们备着。
老师们平时生活水平不低,吃得好,品种多,量小。市场早已恢复正常,我看老师们大包小包地购进食品和水果,密藏在家中。少吃饭,正符合平时的生活习惯。只是现在在食堂吃饭要付费,付了费又没有吃饱觉得不划算而已。好在食堂说清了道理,大家都理解,也就没有发生地震。
晚饭后,我们一家到街上散步。食堂的饭菜不开胃,我们去超市买了些泡椒凤爪,边走边吃。我本来最反感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但看街上也不怎么干净,又快天黑了,也就入乡随俗。至于吐骨头的事,我们都不敢,因为有儿子在身边,他最爱罚款了——以前为随地乱吐的事,比如说吐瓜子壳,吐口香糖,我被他罚怕了,所以有他在,我得十分谨慎!她娘俩把骨头吐出来,让我捏着,还限制我吃,理由是,我属鸡,不能残食同类——“凤爪”资源太短缺了!
回到学校,到食堂看电视。电视里全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餐厅里坐了一大桌人,正在吃饭。吃的是我们中午和晚上吃过的剩饭,但他们吃得很香,仿佛是好多天没... -->>
题记:一天的生活纷纷杂杂,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也不知道会说些什么,但我要告诉你,我这一天很充实,我过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其一
我起床时,是6点多。一晚只睡了那么两三小时,睡不着啊!天依然是那么明媚。鸟儿的叫声很清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太阳伸出头来,霞光万道,彩云满天。
因为吃饭的不可调和的意见,从今晨起,食堂不再给大家煮饭。没有饭吃的老师及家属及他们的亲友,坐在花台上,三五成群,像是在等待什么。我也没有饭吃。到外面去看看,看那些小餐馆开门没有。没有,因为天然气公司还没有供气。我一个人,找一顿饭吃也不是难事。亲母家离学校不远,妻儿都还寄在那里,随时可以去吃饭的;有好几个学生也住在附近,以前我都去他们家吃过饭,想必现在也没有什么问题;还有街坊邻居,平时都积累了相当深厚而朴素的感情,随便去哪家都可以吃几顿。我想起了刚出来教书的时候,一个人住在山里,一到星期天,就只有吃百家饭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长处,就是人缘好,随便走到哪里,都像是到了故乡似的,熟人一箩筐。即便是我不想麻烦他们,我也想好了,后操场那么宽阔的地方,找三个石头,支一口锅,捡些枯枝败叶,仿佛野炊似的。我还会叫上妻儿,叫他们一起过来,和我过这艰苦而浪漫的日子——只是可惜,现在大家哪有这样的心情?
可苦了我们的老师,他们拖儿带母的,正饥肠辘辘,不知所措。
我想起了陈毅,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了一首赣南游击词,我抄一点: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夜行难,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我们远远还没有到陈毅他们在南国大山荒野中打游击的地步。在“饥肠响如鼓”的时候,在“大树遮身待晓明”的时候,在生与死考验的时候,还有心情写诗。诗人就是诗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改本色,哪怕就是要死了,也要写出梅岭三章“旌旗十万斩阎罗”!
真佩服陈毅!
走到大门口的时候,门卫王大爷叫吃饭。他煮了一锅稀饭,用电煮的。电早就来了,家家户户都不缺电饭煲。王大爷煮的稀饭很香,就像是我的父亲煮的一样。这一碗稀饭必须得吃,吃就是看得起。我有这样的经验,以前在山里教书的时候,在老乡家吃饭,得狠狠地吃,不要客气。他们说我们这些读过大学的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到了他们家是他们的福气!一般的人请还请不来呢。
农村的学校穷,请不起保安,守门的都是找一个农民大爷,给点钱了事。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吃皇粮的,天生有一种高贵。少有人能和门卫一起平起平坐吃饭,我不。我前世今生都是农民,只是幸运,才没有种田。其实种庄稼和育人是一回事,都需要真心地付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书的和农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太阳升得老高的时候,有几个老师找出了电饭煲,准备自救。更多的老师,还在等待。
我们是受了灾,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有。工资卡上的钱一分不少,锅碗瓢盆一个不少,衣食住行一样不少,头发一根不少所失去的,只是我们既得的利益——福利住房:那也是学校的房子。对个人而言,几乎没有损失,但心态失衡。
看着灾民一样的老师,校长心里难受。于是召开教师会,决定从中午起,还是统一在食堂吃饭,不过,吃饭要登记,要付成本钱。吃不惯的可以不吃,自己开伙,投亲靠友都可以。学校没有能力提供免费的午餐。
到了中午,吃饭的人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一些住在城里的教师,因为学校生活方便,也搬回来度假。大家虽然挑三拣四,但说归说,吃归吃。和真正的灾民相比,这里有吃有住,无忧无虑,到点吃饭,到点睡觉,又不用操心学生,无异于共产主义。
万岁,学校!
其二
晚上吃的仍然是中午的剩饭剩菜,白米老干饭加土豆茄子黄瓜大杂烩,汤汤水水的,外加一个蕃茄炒蛋,无形无香,很倒味口。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里慌。只得忍着,还是得吃。
饭既不好吃,还要限量,大家都只吃了一个半饱。并非食堂没有饭了,有的是,只是听说有灾民要回来,给他们备着。
老师们平时生活水平不低,吃得好,品种多,量小。市场早已恢复正常,我看老师们大包小包地购进食品和水果,密藏在家中。少吃饭,正符合平时的生活习惯。只是现在在食堂吃饭要付费,付了费又没有吃饱觉得不划算而已。好在食堂说清了道理,大家都理解,也就没有发生地震。
晚饭后,我们一家到街上散步。食堂的饭菜不开胃,我们去超市买了些泡椒凤爪,边走边吃。我本来最反感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但看街上也不怎么干净,又快天黑了,也就入乡随俗。至于吐骨头的事,我们都不敢,因为有儿子在身边,他最爱罚款了——以前为随地乱吐的事,比如说吐瓜子壳,吐口香糖,我被他罚怕了,所以有他在,我得十分谨慎!她娘俩把骨头吐出来,让我捏着,还限制我吃,理由是,我属鸡,不能残食同类——“凤爪”资源太短缺了!
回到学校,到食堂看电视。电视里全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餐厅里坐了一大桌人,正在吃饭。吃的是我们中午和晚上吃过的剩饭,但他们吃得很香,仿佛是好多天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