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汲只在回纥牙帐停留了两宿,便带着宁国公主的回信,以及“回纥叶护”李承寀的新旗帜,告辞而去。顿莫贺达干派人将他们一直护送到临近唐境处,方才拨马而归。
途中却不见来时所遇那个蒙兀室韦小部族,估计已然追逐水草,又迁往它处去了——也说不定是为了躲李汲。
一路晓行夜宿,换马疾驰,速度比来时更快,等返回鄯州之时,已是十一月初——计点这一来一去,三千多里地,仅仅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倘若请来援军,车辚辚而马萧萧,能够有这一半的速度就算不错啦。
途中每晚歇宿之时,李汲闲来无事,便向马蒙学习回纥语——他总觉得,自己将来还可能会再跟回纥人打交道,则能粗通对方语言,对自己是很有益处的。不过听了马蒙的介绍才知道,所谓回纥语,就好比唐朝的官话一样,仅仅是药罗葛本部语言罢了,即便同源的铁勒诸部,在发音和用词上,都往往大相径庭。
更不用说如今回纥雄踞草原大漠,麾下部族甚多,包括黠戛斯、骨利干、都播,以及部分被征服的蒙兀室韦、葛逻禄,等等,对于正牌回纥人来说,讲的也都是鸟语。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既为可汗所属,各部族中总会有几个人——多半是族长、贵酋——能说简单的回纥话。
具体到那些经常与唐交易的部族,可能会说唐言的,都比会说回纥语的要多。
马蒙这小伙儿不但精熟回纥语,而且还粗通草原上其它三五种语言,加上人又机灵,可以算是难能可贵的涉外人才了。李汲因此出言试探,你是否愿意跟我回陇右去啊?我自当向节帅荐举,给你一个职位,从此不再是大头兵了。
马蒙大喜,当即叩首道:“小人的前程,全靠李巡官提携。”
于是去时十一骑,回来十二骑,一进鄯州,李汲便急忙去求见李倓,奉上宁国公主的回信,并将途中经历,备悉禀报——包括遇见帝德和叶护太子之事,自然也不隐瞒。
李倓道:“你前一封书信,我已收悉,但叶护太子还不肯露面……”
据说帝德是前几日将李汲的书信送到鄯州来的,李倓问他叶护太子何在,他却不肯透露消息——因为还没能得到李倓的承诺,生怕被对方给卖了。而至于要不要收留叶护太子,李倓尚在犹疑,还不能遽下决断。
正好李汲回来,李倓就问他:“如君所言,回纥对内对外的口径,是说叶护太子已然病逝了么?”
李汲颔首道:“正是。”
“则彼等来我陇右……”既然帝德都进了鄯州了,估计叶护太子所在不会遥远,多半就在城外某处躲藏——“所知着,唯有你我……”
李汲道:“倘若帝德及时召回阿波啜,未向长安,估计朝廷亦不知晓此事。”
李倓点点头:“帝德禀报过了,确乎在大震关前便追及了阿波啜……则多半回纥也不会秘密遣使长安,要朝廷相助追讨叶护太子……”
李汲认同这一猜测——“这终究是自家内部纠纷,除非探明叶护太子已入我唐,否则英武可汗是不会自暴其丑的。且若可汗有此举措,必定瞒不过宰相顿莫贺达干,而顿莫贺达干对我唐,对叶护太子都颇怀善意,不会不告知于我。”
李倓捻须沉吟道:“既然如此,别无他人知道,这块璧我便怀了又有何妨?”要不要利用叶护太子,怎么利用法,可以日后因应形势再作研究,我先把这宝货给藏起来。即便将来不逢良机,甚至于有可能引火烧身,到时候我悄悄地把那货给宰了,又有何不可啊?
李汲建议道:“叶护太子可藏,必藏,至于帝德,即便接纳了,也无大碍。帝德实为回纥猛将,且此际正有用处——但不知鄯城战事,今如何了?”
从鄯州到长安,也有一千多里地,就理论上而言,绮力卜藏不象李汲北上那样策马疾驰,即便在长安城内觐见天子后便归,也不可能遽返陇右啊。吐蕃方面派他去长安请和,则使者归来前,是不可能再动兵的。
只是理论跟实际未必符合,那边绮力卜藏可能才刚抵达长安,马重英等在鄯城之下,感觉士气逐渐恢复了,便于七日前再度发起了猛攻。首先两面包夹,谋攻李元忠守备的城东之垒,郭昕发兵与友军策应,顺利迫退蕃军。但没想到马重英实为声东击西之计,攻垒是假,偷城为真,旋将主力调集到城南,于郭昕猝不及防之际发起了猛攻。
郭、李二将废了好大力气,才将蕃军击退,但书呈鄯州,禀报战况之时,语气却未见得有多欣悦——李倓估计,大概是伤亡的比率不怎么好看。
马重英偷鸡不成,干脆分兵监视东垒,而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攻城方面。根据郭昕的奏报,就蕃贼目前攻势强度来看,自己再守半个月不在话下,时间若久,便不好说了。
因此李倓每日计算路程,渴盼李汲归来,然而直到前两天帝德抵达鄯州,他才明白——特么的错误的舆图害我!原来回纥牙帐距离这么遥远啊……怪不得前番请援,回纥兵迟迟不至,我还恼恨他们并非真心相救,结果是错怪了……
正在着急,跟杨炎商量是不是再派援军去救鄯城,杨炎却苦笑道:“即便我陇右倾尽兵马,也不及蕃贼之数,如此徐徐增援,不过多挨些时日罢了,不但于大局无益,反倒损耗钱粮。与其如此,不如壮士断腕……”
杨炎已经做好了弃守鄯城的一应准备工作,此前是怕被高升他们看笑话,所以咬牙硬挺,如今幕府僚属多半辞去,高升已是光杆司令,那他一个人想笑就由他笑呗,我躲在节帅的羽翼之下,怕之何来?
李倓尚在犹疑——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善始善终的滋味可实在太难受啦。固然早就有放弃鄯城的想法,但那得在吐蕃退兵之后啊,若在敌前撤守,要么军为之破,要么民为之杀,不可能有两全之策。
没想到李汲回来,却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 -->>
李汲只在回纥牙帐停留了两宿,便带着宁国公主的回信,以及“回纥叶护”李承寀的新旗帜,告辞而去。顿莫贺达干派人将他们一直护送到临近唐境处,方才拨马而归。
途中却不见来时所遇那个蒙兀室韦小部族,估计已然追逐水草,又迁往它处去了——也说不定是为了躲李汲。
一路晓行夜宿,换马疾驰,速度比来时更快,等返回鄯州之时,已是十一月初——计点这一来一去,三千多里地,仅仅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倘若请来援军,车辚辚而马萧萧,能够有这一半的速度就算不错啦。
途中每晚歇宿之时,李汲闲来无事,便向马蒙学习回纥语——他总觉得,自己将来还可能会再跟回纥人打交道,则能粗通对方语言,对自己是很有益处的。不过听了马蒙的介绍才知道,所谓回纥语,就好比唐朝的官话一样,仅仅是药罗葛本部语言罢了,即便同源的铁勒诸部,在发音和用词上,都往往大相径庭。
更不用说如今回纥雄踞草原大漠,麾下部族甚多,包括黠戛斯、骨利干、都播,以及部分被征服的蒙兀室韦、葛逻禄,等等,对于正牌回纥人来说,讲的也都是鸟语。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既为可汗所属,各部族中总会有几个人——多半是族长、贵酋——能说简单的回纥话。
具体到那些经常与唐交易的部族,可能会说唐言的,都比会说回纥语的要多。
马蒙这小伙儿不但精熟回纥语,而且还粗通草原上其它三五种语言,加上人又机灵,可以算是难能可贵的涉外人才了。李汲因此出言试探,你是否愿意跟我回陇右去啊?我自当向节帅荐举,给你一个职位,从此不再是大头兵了。
马蒙大喜,当即叩首道:“小人的前程,全靠李巡官提携。”
于是去时十一骑,回来十二骑,一进鄯州,李汲便急忙去求见李倓,奉上宁国公主的回信,并将途中经历,备悉禀报——包括遇见帝德和叶护太子之事,自然也不隐瞒。
李倓道:“你前一封书信,我已收悉,但叶护太子还不肯露面……”
据说帝德是前几日将李汲的书信送到鄯州来的,李倓问他叶护太子何在,他却不肯透露消息——因为还没能得到李倓的承诺,生怕被对方给卖了。而至于要不要收留叶护太子,李倓尚在犹疑,还不能遽下决断。
正好李汲回来,李倓就问他:“如君所言,回纥对内对外的口径,是说叶护太子已然病逝了么?”
李汲颔首道:“正是。”
“则彼等来我陇右……”既然帝德都进了鄯州了,估计叶护太子所在不会遥远,多半就在城外某处躲藏——“所知着,唯有你我……”
李汲道:“倘若帝德及时召回阿波啜,未向长安,估计朝廷亦不知晓此事。”
李倓点点头:“帝德禀报过了,确乎在大震关前便追及了阿波啜……则多半回纥也不会秘密遣使长安,要朝廷相助追讨叶护太子……”
李汲认同这一猜测——“这终究是自家内部纠纷,除非探明叶护太子已入我唐,否则英武可汗是不会自暴其丑的。且若可汗有此举措,必定瞒不过宰相顿莫贺达干,而顿莫贺达干对我唐,对叶护太子都颇怀善意,不会不告知于我。”
李倓捻须沉吟道:“既然如此,别无他人知道,这块璧我便怀了又有何妨?”要不要利用叶护太子,怎么利用法,可以日后因应形势再作研究,我先把这宝货给藏起来。即便将来不逢良机,甚至于有可能引火烧身,到时候我悄悄地把那货给宰了,又有何不可啊?
李汲建议道:“叶护太子可藏,必藏,至于帝德,即便接纳了,也无大碍。帝德实为回纥猛将,且此际正有用处——但不知鄯城战事,今如何了?”
从鄯州到长安,也有一千多里地,就理论上而言,绮力卜藏不象李汲北上那样策马疾驰,即便在长安城内觐见天子后便归,也不可能遽返陇右啊。吐蕃方面派他去长安请和,则使者归来前,是不可能再动兵的。
只是理论跟实际未必符合,那边绮力卜藏可能才刚抵达长安,马重英等在鄯城之下,感觉士气逐渐恢复了,便于七日前再度发起了猛攻。首先两面包夹,谋攻李元忠守备的城东之垒,郭昕发兵与友军策应,顺利迫退蕃军。但没想到马重英实为声东击西之计,攻垒是假,偷城为真,旋将主力调集到城南,于郭昕猝不及防之际发起了猛攻。
郭、李二将废了好大力气,才将蕃军击退,但书呈鄯州,禀报战况之时,语气却未见得有多欣悦——李倓估计,大概是伤亡的比率不怎么好看。
马重英偷鸡不成,干脆分兵监视东垒,而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攻城方面。根据郭昕的奏报,就蕃贼目前攻势强度来看,自己再守半个月不在话下,时间若久,便不好说了。
因此李倓每日计算路程,渴盼李汲归来,然而直到前两天帝德抵达鄯州,他才明白——特么的错误的舆图害我!原来回纥牙帐距离这么遥远啊……怪不得前番请援,回纥兵迟迟不至,我还恼恨他们并非真心相救,结果是错怪了……
正在着急,跟杨炎商量是不是再派援军去救鄯城,杨炎却苦笑道:“即便我陇右倾尽兵马,也不及蕃贼之数,如此徐徐增援,不过多挨些时日罢了,不但于大局无益,反倒损耗钱粮。与其如此,不如壮士断腕……”
杨炎已经做好了弃守鄯城的一应准备工作,此前是怕被高升他们看笑话,所以咬牙硬挺,如今幕府僚属多半辞去,高升已是光杆司令,那他一个人想笑就由他笑呗,我躲在节帅的羽翼之下,怕之何来?
李倓尚在犹疑——这“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善始善终的滋味可实在太难受啦。固然早就有放弃鄯城的想法,但那得在吐蕃退兵之后啊,若在敌前撤守,要么军为之破,要么民为之杀,不可能有两全之策。
没想到李汲回来,却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