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劝李倓,只觉那家伙自解除禁锢后又复志气昂扬,却全不知已然迈到了悬崖边缘……尤其永王李璘谋叛之事一出,难保李俶不会就此警惕起来——李璘、李倓,本身才能和所处位置,实在是太相象啦。
因此忍不住就跟李倓多说了几句话,多喝了几杯酒。李倓的志向、言论,其实挺合李汲胃口的,但他假意腹内草莽,三句话有两句听不懂,剩下一句则不以为然……无他,你有欲啊,而我无欲,所以才能无忧无愁。
吃饱喝足后——他还真不敢跟皇帝面前喝醉——就起身在院中散步,抬头看看璀璨星辰。忽听远方谯楼上鼓响,随即李瑝大叫:“中夜矣,已是至德二载了!”
——————————
貌似守岁之夜,李倓的曲意逢迎,成功挽回了其父李亨的好感,因此新年后不到五天,李亨即召李泌入觐,问他:“建宁深悔过往,不乐闲居,每请为朕提一旅之师,往复长安,其志亦可嘉,其心亦可悯。朕欲命之,又恐分广平之权——不如即立广平为太子,如何啊?”
晚间兄弟二人说起此事,李汲当场摇头:“不可。若立广平王为太子,则《国语》有云:‘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岂有皇帝在定安,太子单独率师远征的道理啊?兵权即便暂分,最终也还是会全落到建宁王手中!”
不等李泌表态,他突然间一皱眉头,凑近了低声问道:“不知太子之位,阿兄属意于哪一个呢?”
他的意思,即便立了李俶为皇太子,只要兵权落入李倓手中,最终还是可能会翻过来的。前阵子听李适讲唐初故事,那唐太宗李世民的储位不就是这么来的么?谋夺天下之时,世民以其军政才能,身将诸军,总制一方,那没办法;但等政权基本稳定,高祖李渊既立长子建成为太子,那就应该徐徐剥夺老二世民的兵权才是啊,然而李渊却起意二分天下,让世民长镇东都……兄弟两个就此翻脸成仇,最终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李适口中,自然说太子建成不是东西,起码也是受了齐王元吉的挑唆,才想要谋害二弟,而太宗皇帝则是白莲花一朵,纯粹被逼急了才无奈反击……李汲读多了史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分析方法,当然不会信了。所谓“利刃在怀,杀心自起”,秦府集团既已成势,要李世民丝毫不起野心,完全是不可能的。官方史料记载,以及教育后世子弟,正不知道塞了多少私货进去,给李世民洗地,外加抹黑李建成、李元吉哪。
所以即便他相信李倓暂时还没有谋夺储位之心,但正如李泌此前对李亨所言,一旦使彼兵权在握,甚至凌驾于长兄之上,会不会改变想法呢?李倓素有大志,而雄心与野心之间,相隔也不过一线罢了——别说李世民了,李璘也是前车之鉴。
只是,这于皇家或许会酿成悲剧,对于平定乱局、安固社稷、拯救黎庶,说不定反倒是件好事呢……所以啊,阿兄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对于李俶、李倓兄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汲本人是比较倾向于后者的。但同时他跟李适关系不错,而若李倓为君,则李适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啦,李汲又觉得挺对不起那孩子……所以啊,我拿不定主意,就看阿兄的主张了。
李泌并没有正面回答李汲的话,只是复述了自己对李亨的禀奏:“臣于此前亦尝有言,戎事紧急,必须即刻区处,命元帅、总兵马;而至于陛下家事,则当禀明上皇后再定。若其不然,后人如何辨识陛下灵武即位之意啊?”
立太子既是国事,也是家事,你爹还活着呢,你怎么可以不说一声,就自己决定了呢?则后人肯定会认为你压根儿没把老子放在眼中,灵武即位不是被逼无奈,而是出于本意,甚至于蓄谋已久——陛下,这种恶名你肯承担吗?
完了李泌又说:“陛下以此事咨臣,此必有人欲令臣与元帅生嫌隙。臣请将奏对之言明告元帅,想来元帅也未必敢当。”
李亨首肯后,李泌返回帅府,就毫无隐瞒地跟李俶说了,李俶当即躬身行礼道:“此乃先生深知吾心,欲曲成其美也。”赶紧跑去向李亨表示:“陛下犹未能晨昏定省,儿臣岂敢担当储副?但愿恭奉上皇回宫后,再言此事不迟。”据说李亨深感欣慰,大大夸奖了李俶一番。
李汲听了,明白李泌是拿蜀中那位当幌子,拦阻李亨册封太子。所谓等到上皇回宫,皇帝再就立太子一事跟他打招呼,不过是寄望于那时候必定已然大败叛军,规复西京——否则蜀中那老朽估计不敢回来——剩下些残余叛军,即便让李倓领兵去扫平,也无碍于大局了。
其实吧,真要跟老头打招呼,你写封信去也行啊,有必要非得当面商量吗?终究你才是皇帝,立谁为太子是你的权柄,上皇只有建议权,而根本就没有否决权哪。
李汲略略有些失望,同时又觉得——这样也好,皇家内部不起纷争,政权得以稳定,对于老百姓也是有好处的。但还是忍不住追问了一句:“阿兄以为,广平王做太子,比建宁王为佳么?”
李泌压低声音,回复他道:“名正言顺啊。若然易储,次序必乱,次序既乱,谁云他人不可?”李俶终究是长子,立其为储合乎礼法,可以掐灭很多人的妄想;而一旦继承顺序被打乱,你以为就只有李倓可能起野心,问鼎储位么?李亨可一大堆兄弟、儿子呢,到时候一个一个都跳将出来,还不把朝局搞得一团糟?于国不利啊!
李汲不禁点头:“阿兄顾虑得是。”想了一想,就建议说:“建宁王实有雄心壮志,强自按压,说不定会起反效果,使其兄弟不和。建宁王前日来访,曾对阿兄说,但求为一军之将,首发西京,在弟想来,不妨由帅府召之为将。一则可如其意,趁其心,使他感念广平王;二则,也可将其置于广平王麾下,或许不易起异志了。”
李泌捻须沉吟良久,最终颔首道:“此计或许可行,待我明日禀陈元帅,候其钧旨吧。”
这事儿也就拖了三天,三天之后,天色已经昏暗了,李俶却召李汲入堂,说我采纳李长史的建议,打算征召建宁王做帅府行军司马,这一职位很显耀,不能不先禀奏圣人——你帮我入宫呈递奏文吧。
李汲答应一声,便即接过上奏,从后门进入宫廷——他来来往往的也都跑熟了,不必询问道路,便直奔李亨所居院落而去。即将抵达之时,突然间从暗影里蹿出一个人来,直奔自己而来。
虽然估摸着如今宫中警戒森严,不会再有刺客,李汲仍然心中一凛,匆忙停下脚步,并且伸手按住了腰间的佩刀。只见那人几步奔近,旋即一伸手,抓住了李汲的臂膀,倒吓得李汲不自觉地朝后一缩。
虽然天色已经全黑了,这附近只有几支火把照耀,颇为昏暗,但距离这么近,别说李汲只有轻度近视,就算夜盲症,也能够瞧得清楚了,来人非他,正乃宁国公主是也。你说公主在宫中行走,碰见个熟人上来打声招呼很正常,但你怎么能抓我的膀子呢?男女授受不亲啊大姐!
再一细瞧,却见公主容色慌张,目露惊恐之色,旋即开口,说:“长卫,圣人方下诏,要杀建宁王兄,这可如何是好啊?!”
劝李倓,只觉那家伙自解除禁锢后又复志气昂扬,却全不知已然迈到了悬崖边缘……尤其永王李璘谋叛之事一出,难保李俶不会就此警惕起来——李璘、李倓,本身才能和所处位置,实在是太相象啦。
因此忍不住就跟李倓多说了几句话,多喝了几杯酒。李倓的志向、言论,其实挺合李汲胃口的,但他假意腹内草莽,三句话有两句听不懂,剩下一句则不以为然……无他,你有欲啊,而我无欲,所以才能无忧无愁。
吃饱喝足后——他还真不敢跟皇帝面前喝醉——就起身在院中散步,抬头看看璀璨星辰。忽听远方谯楼上鼓响,随即李瑝大叫:“中夜矣,已是至德二载了!”
——————————
貌似守岁之夜,李倓的曲意逢迎,成功挽回了其父李亨的好感,因此新年后不到五天,李亨即召李泌入觐,问他:“建宁深悔过往,不乐闲居,每请为朕提一旅之师,往复长安,其志亦可嘉,其心亦可悯。朕欲命之,又恐分广平之权——不如即立广平为太子,如何啊?”
晚间兄弟二人说起此事,李汲当场摇头:“不可。若立广平王为太子,则《国语》有云:‘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岂有皇帝在定安,太子单独率师远征的道理啊?兵权即便暂分,最终也还是会全落到建宁王手中!”
不等李泌表态,他突然间一皱眉头,凑近了低声问道:“不知太子之位,阿兄属意于哪一个呢?”
他的意思,即便立了李俶为皇太子,只要兵权落入李倓手中,最终还是可能会翻过来的。前阵子听李适讲唐初故事,那唐太宗李世民的储位不就是这么来的么?谋夺天下之时,世民以其军政才能,身将诸军,总制一方,那没办法;但等政权基本稳定,高祖李渊既立长子建成为太子,那就应该徐徐剥夺老二世民的兵权才是啊,然而李渊却起意二分天下,让世民长镇东都……兄弟两个就此翻脸成仇,最终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李适口中,自然说太子建成不是东西,起码也是受了齐王元吉的挑唆,才想要谋害二弟,而太宗皇帝则是白莲花一朵,纯粹被逼急了才无奈反击……李汲读多了史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分析方法,当然不会信了。所谓“利刃在怀,杀心自起”,秦府集团既已成势,要李世民丝毫不起野心,完全是不可能的。官方史料记载,以及教育后世子弟,正不知道塞了多少私货进去,给李世民洗地,外加抹黑李建成、李元吉哪。
所以即便他相信李倓暂时还没有谋夺储位之心,但正如李泌此前对李亨所言,一旦使彼兵权在握,甚至凌驾于长兄之上,会不会改变想法呢?李倓素有大志,而雄心与野心之间,相隔也不过一线罢了——别说李世民了,李璘也是前车之鉴。
只是,这于皇家或许会酿成悲剧,对于平定乱局、安固社稷、拯救黎庶,说不定反倒是件好事呢……所以啊,阿兄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对于李俶、李倓兄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汲本人是比较倾向于后者的。但同时他跟李适关系不错,而若李倓为君,则李适基本上就没有机会啦,李汲又觉得挺对不起那孩子……所以啊,我拿不定主意,就看阿兄的主张了。
李泌并没有正面回答李汲的话,只是复述了自己对李亨的禀奏:“臣于此前亦尝有言,戎事紧急,必须即刻区处,命元帅、总兵马;而至于陛下家事,则当禀明上皇后再定。若其不然,后人如何辨识陛下灵武即位之意啊?”
立太子既是国事,也是家事,你爹还活着呢,你怎么可以不说一声,就自己决定了呢?则后人肯定会认为你压根儿没把老子放在眼中,灵武即位不是被逼无奈,而是出于本意,甚至于蓄谋已久——陛下,这种恶名你肯承担吗?
完了李泌又说:“陛下以此事咨臣,此必有人欲令臣与元帅生嫌隙。臣请将奏对之言明告元帅,想来元帅也未必敢当。”
李亨首肯后,李泌返回帅府,就毫无隐瞒地跟李俶说了,李俶当即躬身行礼道:“此乃先生深知吾心,欲曲成其美也。”赶紧跑去向李亨表示:“陛下犹未能晨昏定省,儿臣岂敢担当储副?但愿恭奉上皇回宫后,再言此事不迟。”据说李亨深感欣慰,大大夸奖了李俶一番。
李汲听了,明白李泌是拿蜀中那位当幌子,拦阻李亨册封太子。所谓等到上皇回宫,皇帝再就立太子一事跟他打招呼,不过是寄望于那时候必定已然大败叛军,规复西京——否则蜀中那老朽估计不敢回来——剩下些残余叛军,即便让李倓领兵去扫平,也无碍于大局了。
其实吧,真要跟老头打招呼,你写封信去也行啊,有必要非得当面商量吗?终究你才是皇帝,立谁为太子是你的权柄,上皇只有建议权,而根本就没有否决权哪。
李汲略略有些失望,同时又觉得——这样也好,皇家内部不起纷争,政权得以稳定,对于老百姓也是有好处的。但还是忍不住追问了一句:“阿兄以为,广平王做太子,比建宁王为佳么?”
李泌压低声音,回复他道:“名正言顺啊。若然易储,次序必乱,次序既乱,谁云他人不可?”李俶终究是长子,立其为储合乎礼法,可以掐灭很多人的妄想;而一旦继承顺序被打乱,你以为就只有李倓可能起野心,问鼎储位么?李亨可一大堆兄弟、儿子呢,到时候一个一个都跳将出来,还不把朝局搞得一团糟?于国不利啊!
李汲不禁点头:“阿兄顾虑得是。”想了一想,就建议说:“建宁王实有雄心壮志,强自按压,说不定会起反效果,使其兄弟不和。建宁王前日来访,曾对阿兄说,但求为一军之将,首发西京,在弟想来,不妨由帅府召之为将。一则可如其意,趁其心,使他感念广平王;二则,也可将其置于广平王麾下,或许不易起异志了。”
李泌捻须沉吟良久,最终颔首道:“此计或许可行,待我明日禀陈元帅,候其钧旨吧。”
这事儿也就拖了三天,三天之后,天色已经昏暗了,李俶却召李汲入堂,说我采纳李长史的建议,打算征召建宁王做帅府行军司马,这一职位很显耀,不能不先禀奏圣人——你帮我入宫呈递奏文吧。
李汲答应一声,便即接过上奏,从后门进入宫廷——他来来往往的也都跑熟了,不必询问道路,便直奔李亨所居院落而去。即将抵达之时,突然间从暗影里蹿出一个人来,直奔自己而来。
虽然估摸着如今宫中警戒森严,不会再有刺客,李汲仍然心中一凛,匆忙停下脚步,并且伸手按住了腰间的佩刀。只见那人几步奔近,旋即一伸手,抓住了李汲的臂膀,倒吓得李汲不自觉地朝后一缩。
虽然天色已经全黑了,这附近只有几支火把照耀,颇为昏暗,但距离这么近,别说李汲只有轻度近视,就算夜盲症,也能够瞧得清楚了,来人非他,正乃宁国公主是也。你说公主在宫中行走,碰见个熟人上来打声招呼很正常,但你怎么能抓我的膀子呢?男女授受不亲啊大姐!
再一细瞧,却见公主容色慌张,目露惊恐之色,旋即开口,说:“长卫,圣人方下诏,要杀建宁王兄,这可如何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