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红楼之珠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煦玉则从旁说道:“此番无需多虑,方才公子已是首肯,欲随我一道南下,如此便也万事无忧。只若公子亦离,留待先生一人,我却是放心不下……”
孝华闻言,随即打断煦玉之言道:“此事无碍,交与愚兄便是。”随后便转向应麟说道:“想来先生亦有多年未曾入住修国公府,此番珣玉不在府里,不若便移驾入住学生府里,亦便于学生就近侍奉,以全尊师之礼。”
未及应麟回答,煦玉便率先说道:“如此亦可。我与公子不在京中,熙儿又需留馆当值,恐先生独居,稍嫌寂寥。若与子卿一道,正可唱和相伴。”
应麟听罢,虽并未有此打算,然耐不住身畔二位爱徒之言,只得就此应下移居修国公府之请。
此事约定,几人又说了些闲话,见此番煦玉已从昏厥之中好转,孝华方告辞而去。
三日后,煦玉便匆匆出京外任。期间林府诸人如何筹备,出京之时亲友如何送行,自是不消细述。只说出京当日,煦玉裹紧周身棉服,将身子蜷于车中之时,意识尚且不清不楚、昏昏沉沉。自贾府出事之后,煦玉为贾府连番奔走,更于大殿之外淋了冷雨,自此元气大伤。事后费尽力气醒转,只道是若能“渡此大劫”,想必定能换来与贾珠相守。未料天不遂人愿,转眼便令贾氏被抄,贾珠左迁,临去之时,便连亲口道别亦未兑现。煦玉只觉如黄粱一梦,人生竟了无生趣。此番外任学道,煦玉亦怀勘破之念,只道是贾珠既已离京,他独自留待京师,亦是毫无意义,不若就此出京,任命浮沉罢了。
而另一边,待煦玉与则谨一道出京,应麟亦随即移居修国公府。他本与修国公府诸人不甚熟稔,兼了这些年来皆不曾与除却国公爷并了孝华之外的侯家诸人打交道,遂府中诸人于应麟而言,不过皆为点头之交。期间应麟虽得孝华相伴,然心下仍是不甚自在。不料未过多久,孝华又为朝廷派了巡按御史,出京南巡。孝华本请应麟居于自家府中委屈一阵,待自己归京之后再行奉陪。然应麟闻知,却是婉拒了孝华之请。熙玉欲就此邀应麟回去林府,应麟亦是谢绝,思及如今自己的三名爱徒并了爱人尽皆出京,对了京中再无念想,遂欲就此南下。只道是如今煦玉出任广东学政,广东亦是自己的旧游故地,更有忘嗔那等旧识,多年未见,正可前往拜见一回。遂待孝华出京之日,应麟亦随之一并出京南下。
却说应麟一生惯常出游,此番出京,亦只携了家人邵筠,是跟随邵家数十年的老仆,十分忠诚。此外,熙玉闻知应麟南下之事,因了应麟乃是林府座上宾,又是兄长的业师,便也不敢不尽心,亦是备了丰盛的盘缠,指派了林府的家人随行伺候,吩咐好生陪侍着南下,将人好生交与自家长兄方是。孝华本欲遣了侯府家人跟随,应麟不欲欠了修国公府人情,遂便也坚决谢绝了。
此番应麟携了邵筠并了林府一干家人沿运河乘船南下,邵筠虑及如今应麟上了年纪,身子骨不比从前,恐旅途艰辛,应麟捱不住,遂直劝应麟途中勿要停留,一路直达广东,投奔了煦玉则谨方是。然应麟则道自己本籍金陵,自上京步入科场朝堂,这些年无论南下抑或北上,皆未曾再返故土,离乡已有数十载。他一生虽有不宜回南的箴言,到底人有返本之心。何况数年前江南地区遭逢战乱,百废待兴,应麟亦欲就此回籍探视一番故土面貌。遂便也不顾邵筠苦劝,执意在江宁泊岸,欲游逛一回钟山。
此番往了山上览赏,感慨一回数十载风景依旧,时光的流逝惟有在那人工之力罕至之处方才不易显现。随后又往江宁东城门所在的龙广山这处游来,只见江宁围战之中,被王师大炮轰塌的城墙虽已为五皇子下令重新修葺,然断裂处的砖痕仍是历历在目。应麟注视着这段城墙,遂未曾亲历,亦能想象彼时攻城之战的激烈艰辛,思及彼时贾珠亦是亲历其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应麟便长叹一回。
待从龙广山上下来,因今日已逛了大半日,应麟只觉身心俱疲。遂便令身畔跟着的林府家人前往雇了肩舆来,将自己抬下山去。又令一人下山打了水来。此番身侧跟着的人少了,贴心的便惟有邵筠一个,山上遍布山石,应麟游逛之时,竟不慎为尖锐石块绊倒,当即晕了过去。一旁邵筠等人见状,唬得七魄去了其六。众人就地手忙脚乱地将人救醒过来,却见应麟虽恢复意识,半身却已动弹不得。不料这一跌,竟中了风,摔成了半身不遂。
待那雇肩舆之人回来,众人将应麟抬下山去,往城中的客栈中落了脚。应麟医术过人亦不令人去请大夫,只自己指挥了家下人写了一个方子,往药铺里抓了药来。却说如今城中药铺亦有那黑心药商,专程欺诈外地人。那前去买药的林府家人名唤李发,刚入府当差不久。本是京城中的小商贩,做些欺诈生意,被人告发因而破了产,只得自荐入了大户人家做了长随跟班。林府自因煦玉病重之后,家中管事之权便由熙玉代理。府中豪仆欺压小少爷年幼,不谙俗务,便也随心所欲,这李发等人便趁机进入府中,做了长随,此番被熙玉指派跟随应麟南下。如今这李发贪图便宜,欲赚取私利,便将些次等药材买来,以次充好。
待将药材买来煎好,送至应麟跟前。应麟药理精深,此事如何瞒得过他。虽将药汤饮下,却觉味道不纯,知晓是为人欺诈,心下很是愤懑。然念及自己病已至此,百事不能,兼了出门在外,亦是诸事不便,遂便也不欲理论下人,以免徒遭气受。然生病之人如何能受此闷气,兼了客栈人多嘈杂,更不利于静养。遂应麟之症竟是日益加重,时而清醒,时而昏聩。邵筠见状,心急如焚,待应麟清醒之后,便忙不迭请求于他处赁了干净清静的房屋居住。应麟首肯。
随后邵筠便于江宁城南的报恩寺后院赁了房屋,较了那城中客栈,自是清静。只寺院中虽供柴米,然厨房惟有自己动手,需自己配备厨子。幸而此番跟随之人中,还有那颇惯烹饪的家人,正可胜任。待于报恩寺中安顿下来,邵筠又亲自请来大夫,替应麟诊治,虽按了方子抓了药来,端来与应麟服下,然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因应麟上了年纪,又系半身不遂之症,时常大小便失禁,其余家人见状,不肯服侍,惟有邵筠多年如一日般忠心耿耿,全无丝毫勉强埋怨。应麟虽病重,对此情状又如何不晓,遂心中更是郁结。
却说此番应麟南下,熙玉唯恐应麟路途之中有所欠缺不周,出发之时与了应麟许多盘费,孝华亦是惠赠不少,遂应麟一路的财产倒也很足。然正因如此,方才动了歹人之意。那李发见应麟病重,自己跟随一道伺候,又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兼了之前他买来次品药材之时为应麟发觉,如今应麟但凡意识清醒,诸事皆避着他,不令他经手。遂这李发便也怀恨在心,知晓应麟盘费颇丰,而自己并非林府家生子,不过是跟在府里做事的下人,没有身契,连名姓皆是假的,便也私下起了歹意。某一日,趁着邵筠外出而应麟昏睡之时,寻了借口将其余家人尽皆打发了,随后潜入应麟房中,将装着银两财物的拜匣打开,又取了一块包裹,将其间财物尽皆倾倒其中。随后卷了包裹,从寺中溜之大吉。
此事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
☆、第八十四回应麟南下晚景凄凉(三)
?之后待邵筠回寺,方才发现大部分财物被窃,登时心急如焚,忙不迭往了城中坊官报了案。正待向其余家人交待莫将此事透露与应麟知晓,以免添了应麟烦恼,令其病势加重。不料待回了寺,发觉此事已被家人嚷得沸沸扬扬,还欲寻了寺里和尚问罪。如此闹了一阵,应麟又如何不晓,登时气得呕血,躺于榻上浑浑噩噩,昏昏沉沉。
却说出了此事,倒也着实牵动了应麟心事。应麟回顾自己一生,幼时便因命途多舛,饱尝亲人弃世之苦,九年丁忧,娶妻科场一并延误,日后虽得入宦,步入朝堂,然历经官场浮沉,已是心如死灰。之后半生飘零,看尽人世倥偬。一生虽好阅博览,然亦为诗文耗尽心力,虽赢得著作等身之名,老来回望,不过虚名一场。平生亲缘寡淡,膝下亦无子女承欢,惟欣慰之事便是得则谨相伴余生,收徒以传道授业。不料到得油尽灯枯之时,却仍是老来弃养,孤老临终。
此番邵筠虽从旁宽慰,只道是自己身上尚有银两,盘费无需费心。然应麟自知己身时日无多,已生弃世之念,又如何听劝?邵筠又道自己即刻去信与则谨,请则谨前来相陪。然应麟只道是则谨得信前来,此事必然瞒煦玉不过。煦玉本便已体虚身弱,强撑外任,若是煦玉知晓此事,按了煦玉意气用事的性子,只怕是病上添病。遂亦是止了邵筠,令其勿要告知他人。邵筠如何忍心,遂便私下偷偷往了广东寄信。应麟又命邵筠研墨,口授书信一封与则谨,交待后事,尽述相思之意。吩咐则谨闻知自己凶讯,亦无需替自己守丧,将煦玉之事了却之后,便回罗浮山,与其师兄忘嗔相守。
随后又令邵筠端来炭盆,将自己沿途所著诗文尽皆焚毁。邵筠见状如何忍心,还欲相劝,然应麟执意命邵筠烧了。邵筠只得于应麟跟前佯装着烧了些纸篇,私下里将那大本的私藏着。之后应麟还待吩咐,只道是此番若有万一,好歹已回了原籍,就此扶灵葬回祖坟,亦是便宜。回首自己一生,虽不求立功,更不求立德,好歹能够立言。又吩咐曰待料理完后事,邵筠若能北上进京,请煦玉替自己做一篇人物传,刻在那石碑上,立于坟前,此生便已再无遗憾。
正说着,不料窗外竟刮来一阵怪风,将窗棂吹得呱啦呱啦直响,只见那案上烛台被风几近吹灭。待风去后,屋内重回亮光,却见榻上应麟已是张口难言,面上嗔目结舌,挣扎了几下,随后便也一动不动,蹬腿去了。一旁众家人见状,皆大惊失色,邵筠更是伏在榻边号啕大哭。那寺院里的僧人闻罢动静,纷纷赶来探视,见房主去了,方宽慰一回众人,道是节哀顺变,先行料理后事方是。其余倒也罢了,惟有邵筠只是守着直哭。众人见状,又围着劝慰一回,邵筠方渐渐止了。
却说自上回那李发将财物盗走之后,邵筠身上所余财物便已所剩无几。兼了这几日又需为应麟请医抓药,并了寺庙的房钱柴米钱,哪里还有多少银子剩下,遂便是装殓入棺之类,皆成了难事一桩。而那干林府家人,见熙玉交与自己侍奉之人已逝,如今更是盘缠皆无,便是到了广东,落入煦玉手中,亦恐煦玉怪罪,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此相偕着逃之夭夭。如今这处便惟剩了邵筠一人,身上更无使费。邵筠无法,只得将自己并了应麟的几件大毛衣物往城中当了,换了些银两,亦惟能购置一具薄棺。将应麟按士人之礼冠带装殓了,此番亦只得暂且寄放于报恩寺中,待自己凑够了扶灵回乡的路费,方雇了人运回祖坟安葬。
然此番身上值钱之物皆已当尽,哪有余钱雇了人夫。兼了江宁虽离应麟原籍不远,然原籍哪里还有人。邵筠寻不到人相助,走投无路,念及应麟这些年来亦是小有名气,正是江南地区闻名的大儒。大抵寻了那熟悉士林、知晓应麟名声的官吏相助,对方适或便能解囊相助亦未可知。念及于此,邵筠方抱着尝试之心,就近前往江宁知府求助。
却说近日里江宁正逢朝廷派遣的巡按御史往了此地巡查暗访,遂这江宁知府亦很是紧张。这一日又正值巡按御史按临之日,江宁知府已绝早出城迎接巡按御史。此番衙门中惟有候补知府吴天锡,这吴天锡并非科举出生,其候补职务乃是自家出钱捐的官。为人胆小怕事,办事惟知马首是瞻。对民间所分的几处地方学派更是毫不知晓。
此番邵筠前往求见,递上应麟的名帖。那吴天锡虽不知应麟之名,然见是前科进士,便也同意面见邵筠。
邵筠进了后堂,于吴天锡跟前磕了头。吴天锡见邵筠身着家人服饰,打扮亦断非儒生,遂蹙眉问道:“你便是邵应麟?”
邵筠忙答:“小的并非邵应麟,小的是邵家家人。”
那吴天锡闻言问道:“你前来面见本官,所为何事?”
邵筠方将应麟之事告知与那吴天锡,那吴天锡闻罢邵筠此来不过是欲求那银子的,顿感不耐,只道是本官日理万机,今日又正逢巡按老爷按临,需他留在衙门中照应,如何有那闲工夫料理一死人的丧葬之事。正说着,便闻衙吏亟亟奔来告曰:“巡按老爷已到城门口。”那吴天锡听罢哪还有心思理论邵筠,随即便命了衙中的皂隶将邵筠叉出。
邵筠情急之下急道:“大人,我家老爷在世时正是前任兵部侍郎贾珠贾大人的业师。请大人看在同朝为官的份上行行好!……”
那吴天锡乍闻此话,挥手令皂隶停下,顿了顿说道:“前任兵部侍郎贾珠?这名字我好像在哪处见过……”寻思一番,将手一拍,“是了,之前邸报有载,这贾家分明是获罪之家,已被查抄,这贾侍郎更是左迁四川,这等人的业师,如何交得?”言毕,便也再不闻邵筠之言,无论邵筠如何分辩曰应麟亦为现任内阁学士林煦玉并了副督御史侯孝华的业师,那吴天锡亦不理会,令皂隶将邵筠打出了衙门。邵筠跌跌撞撞地出了门,心下悔恨已极,不料贾府遭难,竟致使应麟亦遭人白眼,这世间人心,何以令人心寒至此?此番人既殁便连扶灵归乡亦是万分艰难。
邵筠出了衙门,从古御街上往南门行去,一面自顾自想着心事,寻思还有甚法子可想。不提防间便忽地被人使力推搡一番,伴随着一阵吆喝声在道“巡按大人来了”、“闪开”、“回避”。邵筠闻言,随着被推搡在一处的行人一道往了那古御街上望去,只见从南门处行来一队队执事,行于前的正是巡按御史的大轿,其后跟着江宁知府的大轿。邵筠于人群后目视着二人座轿从眼前行过,心下尚还暗忖曰那吴天锡乃是候补知府,不若过两日去求见那正牌知府,以期该人能看在侯林二人面上,帮衬自己一回。
正想着,眼光不期然地掠过那为首的座轿,窗户敞着,正可从中望见轿中之人。那邵筠虽只是不经意间一瞥,然仍是一眼便识出,那御史座轿中之人,不正是侯孝华是谁!
邵筠见状,宛如溺水之人骤见救命稻草一般,什么皆是不顾了,使力推开跟前挤攘的人群,一头冲到轿前跪下叩头急呼道:“二少爷,救命啊!”
一旁的衙差见状,呵斥一声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拦截巡按老爷的座轿!”说着已将邵筠扭跪在地,正待捆绑后押送大牢,便听轿内传来一声轻声喝止,嗓音不大,温润柔和,道句:“慢。”
邵筠闻言忙道:“二少爷,我是邵筠!”
轿中孝华闻言,忙命停轿,衙吏打起轿帘,身后骑马跟随的小子听琴已下了马,扶了孝华出轿,孝华见那地上之人正是邵筠,大感意外,忙开口问道:“你怎在此?先生何在?”
邵筠听罢此问,随即淌眼抹泪地答道:“老爷,老爷已归天了!……”
孝华:“……!”
; 煦玉则从旁说道:“此番无需多虑,方才公子已是首肯,欲随我一道南下,如此便也万事无忧。只若公子亦离,留待先生一人,我却是放心不下……”
孝华闻言,随即打断煦玉之言道:“此事无碍,交与愚兄便是。”随后便转向应麟说道:“想来先生亦有多年未曾入住修国公府,此番珣玉不在府里,不若便移驾入住学生府里,亦便于学生就近侍奉,以全尊师之礼。”
未及应麟回答,煦玉便率先说道:“如此亦可。我与公子不在京中,熙儿又需留馆当值,恐先生独居,稍嫌寂寥。若与子卿一道,正可唱和相伴。”
应麟听罢,虽并未有此打算,然耐不住身畔二位爱徒之言,只得就此应下移居修国公府之请。
此事约定,几人又说了些闲话,见此番煦玉已从昏厥之中好转,孝华方告辞而去。
三日后,煦玉便匆匆出京外任。期间林府诸人如何筹备,出京之时亲友如何送行,自是不消细述。只说出京当日,煦玉裹紧周身棉服,将身子蜷于车中之时,意识尚且不清不楚、昏昏沉沉。自贾府出事之后,煦玉为贾府连番奔走,更于大殿之外淋了冷雨,自此元气大伤。事后费尽力气醒转,只道是若能“渡此大劫”,想必定能换来与贾珠相守。未料天不遂人愿,转眼便令贾氏被抄,贾珠左迁,临去之时,便连亲口道别亦未兑现。煦玉只觉如黄粱一梦,人生竟了无生趣。此番外任学道,煦玉亦怀勘破之念,只道是贾珠既已离京,他独自留待京师,亦是毫无意义,不若就此出京,任命浮沉罢了。
而另一边,待煦玉与则谨一道出京,应麟亦随即移居修国公府。他本与修国公府诸人不甚熟稔,兼了这些年来皆不曾与除却国公爷并了孝华之外的侯家诸人打交道,遂府中诸人于应麟而言,不过皆为点头之交。期间应麟虽得孝华相伴,然心下仍是不甚自在。不料未过多久,孝华又为朝廷派了巡按御史,出京南巡。孝华本请应麟居于自家府中委屈一阵,待自己归京之后再行奉陪。然应麟闻知,却是婉拒了孝华之请。熙玉欲就此邀应麟回去林府,应麟亦是谢绝,思及如今自己的三名爱徒并了爱人尽皆出京,对了京中再无念想,遂欲就此南下。只道是如今煦玉出任广东学政,广东亦是自己的旧游故地,更有忘嗔那等旧识,多年未见,正可前往拜见一回。遂待孝华出京之日,应麟亦随之一并出京南下。
却说应麟一生惯常出游,此番出京,亦只携了家人邵筠,是跟随邵家数十年的老仆,十分忠诚。此外,熙玉闻知应麟南下之事,因了应麟乃是林府座上宾,又是兄长的业师,便也不敢不尽心,亦是备了丰盛的盘缠,指派了林府的家人随行伺候,吩咐好生陪侍着南下,将人好生交与自家长兄方是。孝华本欲遣了侯府家人跟随,应麟不欲欠了修国公府人情,遂便也坚决谢绝了。
此番应麟携了邵筠并了林府一干家人沿运河乘船南下,邵筠虑及如今应麟上了年纪,身子骨不比从前,恐旅途艰辛,应麟捱不住,遂直劝应麟途中勿要停留,一路直达广东,投奔了煦玉则谨方是。然应麟则道自己本籍金陵,自上京步入科场朝堂,这些年无论南下抑或北上,皆未曾再返故土,离乡已有数十载。他一生虽有不宜回南的箴言,到底人有返本之心。何况数年前江南地区遭逢战乱,百废待兴,应麟亦欲就此回籍探视一番故土面貌。遂便也不顾邵筠苦劝,执意在江宁泊岸,欲游逛一回钟山。
此番往了山上览赏,感慨一回数十载风景依旧,时光的流逝惟有在那人工之力罕至之处方才不易显现。随后又往江宁东城门所在的龙广山这处游来,只见江宁围战之中,被王师大炮轰塌的城墙虽已为五皇子下令重新修葺,然断裂处的砖痕仍是历历在目。应麟注视着这段城墙,遂未曾亲历,亦能想象彼时攻城之战的激烈艰辛,思及彼时贾珠亦是亲历其间,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应麟便长叹一回。
待从龙广山上下来,因今日已逛了大半日,应麟只觉身心俱疲。遂便令身畔跟着的林府家人前往雇了肩舆来,将自己抬下山去。又令一人下山打了水来。此番身侧跟着的人少了,贴心的便惟有邵筠一个,山上遍布山石,应麟游逛之时,竟不慎为尖锐石块绊倒,当即晕了过去。一旁邵筠等人见状,唬得七魄去了其六。众人就地手忙脚乱地将人救醒过来,却见应麟虽恢复意识,半身却已动弹不得。不料这一跌,竟中了风,摔成了半身不遂。
待那雇肩舆之人回来,众人将应麟抬下山去,往城中的客栈中落了脚。应麟医术过人亦不令人去请大夫,只自己指挥了家下人写了一个方子,往药铺里抓了药来。却说如今城中药铺亦有那黑心药商,专程欺诈外地人。那前去买药的林府家人名唤李发,刚入府当差不久。本是京城中的小商贩,做些欺诈生意,被人告发因而破了产,只得自荐入了大户人家做了长随跟班。林府自因煦玉病重之后,家中管事之权便由熙玉代理。府中豪仆欺压小少爷年幼,不谙俗务,便也随心所欲,这李发等人便趁机进入府中,做了长随,此番被熙玉指派跟随应麟南下。如今这李发贪图便宜,欲赚取私利,便将些次等药材买来,以次充好。
待将药材买来煎好,送至应麟跟前。应麟药理精深,此事如何瞒得过他。虽将药汤饮下,却觉味道不纯,知晓是为人欺诈,心下很是愤懑。然念及自己病已至此,百事不能,兼了出门在外,亦是诸事不便,遂便也不欲理论下人,以免徒遭气受。然生病之人如何能受此闷气,兼了客栈人多嘈杂,更不利于静养。遂应麟之症竟是日益加重,时而清醒,时而昏聩。邵筠见状,心急如焚,待应麟清醒之后,便忙不迭请求于他处赁了干净清静的房屋居住。应麟首肯。
随后邵筠便于江宁城南的报恩寺后院赁了房屋,较了那城中客栈,自是清静。只寺院中虽供柴米,然厨房惟有自己动手,需自己配备厨子。幸而此番跟随之人中,还有那颇惯烹饪的家人,正可胜任。待于报恩寺中安顿下来,邵筠又亲自请来大夫,替应麟诊治,虽按了方子抓了药来,端来与应麟服下,然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因应麟上了年纪,又系半身不遂之症,时常大小便失禁,其余家人见状,不肯服侍,惟有邵筠多年如一日般忠心耿耿,全无丝毫勉强埋怨。应麟虽病重,对此情状又如何不晓,遂心中更是郁结。
却说此番应麟南下,熙玉唯恐应麟路途之中有所欠缺不周,出发之时与了应麟许多盘费,孝华亦是惠赠不少,遂应麟一路的财产倒也很足。然正因如此,方才动了歹人之意。那李发见应麟病重,自己跟随一道伺候,又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兼了之前他买来次品药材之时为应麟发觉,如今应麟但凡意识清醒,诸事皆避着他,不令他经手。遂这李发便也怀恨在心,知晓应麟盘费颇丰,而自己并非林府家生子,不过是跟在府里做事的下人,没有身契,连名姓皆是假的,便也私下起了歹意。某一日,趁着邵筠外出而应麟昏睡之时,寻了借口将其余家人尽皆打发了,随后潜入应麟房中,将装着银两财物的拜匣打开,又取了一块包裹,将其间财物尽皆倾倒其中。随后卷了包裹,从寺中溜之大吉。
此事正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
☆、第八十四回应麟南下晚景凄凉(三)
?之后待邵筠回寺,方才发现大部分财物被窃,登时心急如焚,忙不迭往了城中坊官报了案。正待向其余家人交待莫将此事透露与应麟知晓,以免添了应麟烦恼,令其病势加重。不料待回了寺,发觉此事已被家人嚷得沸沸扬扬,还欲寻了寺里和尚问罪。如此闹了一阵,应麟又如何不晓,登时气得呕血,躺于榻上浑浑噩噩,昏昏沉沉。
却说出了此事,倒也着实牵动了应麟心事。应麟回顾自己一生,幼时便因命途多舛,饱尝亲人弃世之苦,九年丁忧,娶妻科场一并延误,日后虽得入宦,步入朝堂,然历经官场浮沉,已是心如死灰。之后半生飘零,看尽人世倥偬。一生虽好阅博览,然亦为诗文耗尽心力,虽赢得著作等身之名,老来回望,不过虚名一场。平生亲缘寡淡,膝下亦无子女承欢,惟欣慰之事便是得则谨相伴余生,收徒以传道授业。不料到得油尽灯枯之时,却仍是老来弃养,孤老临终。
此番邵筠虽从旁宽慰,只道是自己身上尚有银两,盘费无需费心。然应麟自知己身时日无多,已生弃世之念,又如何听劝?邵筠又道自己即刻去信与则谨,请则谨前来相陪。然应麟只道是则谨得信前来,此事必然瞒煦玉不过。煦玉本便已体虚身弱,强撑外任,若是煦玉知晓此事,按了煦玉意气用事的性子,只怕是病上添病。遂亦是止了邵筠,令其勿要告知他人。邵筠如何忍心,遂便私下偷偷往了广东寄信。应麟又命邵筠研墨,口授书信一封与则谨,交待后事,尽述相思之意。吩咐则谨闻知自己凶讯,亦无需替自己守丧,将煦玉之事了却之后,便回罗浮山,与其师兄忘嗔相守。
随后又令邵筠端来炭盆,将自己沿途所著诗文尽皆焚毁。邵筠见状如何忍心,还欲相劝,然应麟执意命邵筠烧了。邵筠只得于应麟跟前佯装着烧了些纸篇,私下里将那大本的私藏着。之后应麟还待吩咐,只道是此番若有万一,好歹已回了原籍,就此扶灵葬回祖坟,亦是便宜。回首自己一生,虽不求立功,更不求立德,好歹能够立言。又吩咐曰待料理完后事,邵筠若能北上进京,请煦玉替自己做一篇人物传,刻在那石碑上,立于坟前,此生便已再无遗憾。
正说着,不料窗外竟刮来一阵怪风,将窗棂吹得呱啦呱啦直响,只见那案上烛台被风几近吹灭。待风去后,屋内重回亮光,却见榻上应麟已是张口难言,面上嗔目结舌,挣扎了几下,随后便也一动不动,蹬腿去了。一旁众家人见状,皆大惊失色,邵筠更是伏在榻边号啕大哭。那寺院里的僧人闻罢动静,纷纷赶来探视,见房主去了,方宽慰一回众人,道是节哀顺变,先行料理后事方是。其余倒也罢了,惟有邵筠只是守着直哭。众人见状,又围着劝慰一回,邵筠方渐渐止了。
却说自上回那李发将财物盗走之后,邵筠身上所余财物便已所剩无几。兼了这几日又需为应麟请医抓药,并了寺庙的房钱柴米钱,哪里还有多少银子剩下,遂便是装殓入棺之类,皆成了难事一桩。而那干林府家人,见熙玉交与自己侍奉之人已逝,如今更是盘缠皆无,便是到了广东,落入煦玉手中,亦恐煦玉怪罪,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此相偕着逃之夭夭。如今这处便惟剩了邵筠一人,身上更无使费。邵筠无法,只得将自己并了应麟的几件大毛衣物往城中当了,换了些银两,亦惟能购置一具薄棺。将应麟按士人之礼冠带装殓了,此番亦只得暂且寄放于报恩寺中,待自己凑够了扶灵回乡的路费,方雇了人运回祖坟安葬。
然此番身上值钱之物皆已当尽,哪有余钱雇了人夫。兼了江宁虽离应麟原籍不远,然原籍哪里还有人。邵筠寻不到人相助,走投无路,念及应麟这些年来亦是小有名气,正是江南地区闻名的大儒。大抵寻了那熟悉士林、知晓应麟名声的官吏相助,对方适或便能解囊相助亦未可知。念及于此,邵筠方抱着尝试之心,就近前往江宁知府求助。
却说近日里江宁正逢朝廷派遣的巡按御史往了此地巡查暗访,遂这江宁知府亦很是紧张。这一日又正值巡按御史按临之日,江宁知府已绝早出城迎接巡按御史。此番衙门中惟有候补知府吴天锡,这吴天锡并非科举出生,其候补职务乃是自家出钱捐的官。为人胆小怕事,办事惟知马首是瞻。对民间所分的几处地方学派更是毫不知晓。
此番邵筠前往求见,递上应麟的名帖。那吴天锡虽不知应麟之名,然见是前科进士,便也同意面见邵筠。
邵筠进了后堂,于吴天锡跟前磕了头。吴天锡见邵筠身着家人服饰,打扮亦断非儒生,遂蹙眉问道:“你便是邵应麟?”
邵筠忙答:“小的并非邵应麟,小的是邵家家人。”
那吴天锡闻言问道:“你前来面见本官,所为何事?”
邵筠方将应麟之事告知与那吴天锡,那吴天锡闻罢邵筠此来不过是欲求那银子的,顿感不耐,只道是本官日理万机,今日又正逢巡按老爷按临,需他留在衙门中照应,如何有那闲工夫料理一死人的丧葬之事。正说着,便闻衙吏亟亟奔来告曰:“巡按老爷已到城门口。”那吴天锡听罢哪还有心思理论邵筠,随即便命了衙中的皂隶将邵筠叉出。
邵筠情急之下急道:“大人,我家老爷在世时正是前任兵部侍郎贾珠贾大人的业师。请大人看在同朝为官的份上行行好!……”
那吴天锡乍闻此话,挥手令皂隶停下,顿了顿说道:“前任兵部侍郎贾珠?这名字我好像在哪处见过……”寻思一番,将手一拍,“是了,之前邸报有载,这贾家分明是获罪之家,已被查抄,这贾侍郎更是左迁四川,这等人的业师,如何交得?”言毕,便也再不闻邵筠之言,无论邵筠如何分辩曰应麟亦为现任内阁学士林煦玉并了副督御史侯孝华的业师,那吴天锡亦不理会,令皂隶将邵筠打出了衙门。邵筠跌跌撞撞地出了门,心下悔恨已极,不料贾府遭难,竟致使应麟亦遭人白眼,这世间人心,何以令人心寒至此?此番人既殁便连扶灵归乡亦是万分艰难。
邵筠出了衙门,从古御街上往南门行去,一面自顾自想着心事,寻思还有甚法子可想。不提防间便忽地被人使力推搡一番,伴随着一阵吆喝声在道“巡按大人来了”、“闪开”、“回避”。邵筠闻言,随着被推搡在一处的行人一道往了那古御街上望去,只见从南门处行来一队队执事,行于前的正是巡按御史的大轿,其后跟着江宁知府的大轿。邵筠于人群后目视着二人座轿从眼前行过,心下尚还暗忖曰那吴天锡乃是候补知府,不若过两日去求见那正牌知府,以期该人能看在侯林二人面上,帮衬自己一回。
正想着,眼光不期然地掠过那为首的座轿,窗户敞着,正可从中望见轿中之人。那邵筠虽只是不经意间一瞥,然仍是一眼便识出,那御史座轿中之人,不正是侯孝华是谁!
邵筠见状,宛如溺水之人骤见救命稻草一般,什么皆是不顾了,使力推开跟前挤攘的人群,一头冲到轿前跪下叩头急呼道:“二少爷,救命啊!”
一旁的衙差见状,呵斥一声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拦截巡按老爷的座轿!”说着已将邵筠扭跪在地,正待捆绑后押送大牢,便听轿内传来一声轻声喝止,嗓音不大,温润柔和,道句:“慢。”
邵筠闻言忙道:“二少爷,我是邵筠!”
轿中孝华闻言,忙命停轿,衙吏打起轿帘,身后骑马跟随的小子听琴已下了马,扶了孝华出轿,孝华见那地上之人正是邵筠,大感意外,忙开口问道:“你怎在此?先生何在?”
邵筠听罢此问,随即淌眼抹泪地答道:“老爷,老爷已归天了!……”
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