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楚红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先生第一次给我们授课是在秋天。
那天,先生一踱进教室,我便注意到他的头发,银色,白亮亮晃眼。再配上那张孩子般红润的脸,更让我奇怪:偌大一把年纪,何以保养得如此好呢?
我就读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条件固然不大好,景致倒不错。环绕校园的是一条清亮亮的小河,临校的岸边长满垂柳,每到春日,柔枝拂水,波轮淡淡。校门外是一条长长的碎石小路,连着大道。小路外是密密的桑树田,冬日里枝叶落尽,透过枝丫的空隙可望见一片绿油油的麦子。校园内除了一幢灰白大楼,再就是红瓦青砖的校舍、随意栽长的花木、天然的黄泥操场了,一切都洋溢着自然的气息。
黄昏的时候,先生常常背着手,套一件宽大的灰衫在校内外闲步,雨天也不例外。偶尔,先生会停下来,或是盯着一两枝不知名的小花,或是观着树上蠕动的小虫,细细看上半天。
我钦慕先生的学识,常陪先生走走。这时,先生是不爱说话的,似乎与课上旁征博引的他换了个人;我也什么都不问,只傍着先生,慢慢在黄昏里走。
冬日的一天,我陪着先生踏雪。踩着“吱吱”的厚雪,先生脸庞红润,眼中却有一层浅浅的忧郁。我跟着先生出门往北,迎面碰到一个小女孩。她见到我们,脸上神色极不自然,似乎偷吃给大人抓住了,低着头,瞟着眼,然后低低地叫了声:“爸。”先生背着手看了看孩子,又看看我,眼中掠过一丝温和,摇摇头道:“叫叔叔吧!”小女孩望定我,怯怯地叫了我一声,使我脸上红涨起来。先生见状,慢声询问道:“想不到,是吗?”他站定了,看着远外平铺的雪,沉吟着,很久才吐出一句:“好大一场雪,可惜,把一切都改变了。”语意说不出的落寞。
事后,我打听到,先生是老三届“文革”后才考上省师大,专攻文学。本来是一定留校的,但先生再三拒绝,理由是母亲的病。但听许多老师说,是为了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女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师母。
过了一年,师生熟悉之后,有调皮的同学问先生,当初毕业回来到底是不是师母的缘故?先生就皱起鼻子,一脸天真的笑,反问我们道:“你们忘了我的名字了吗?人多少该讲点道义吧。”大家一起笑起来,但接着又有点茫然。
先生姓黄,名讳就叫“道义”因此常常自苦,怨名字怎么怎么不好,使他受了多少多少束缚,做人也不得自由。
先生授课,总是把文章中的美找出来,让我们自己去体味,去评判,他却背起手在教室里踱上一圈,看我们或托腮,或疾书,或疑惑,然后笑笑,说一声:“别急,别急。”完了,踏着铃声步出教室。而我们这节课也就少了迷糊的慌乱和被逼的无奈,满心轻松和愉悦。
例外的一次是先生搬家。家什倒没什么,书却有几大箱,清一色的竖排版,泛着暗暗的黄色。偏巧几个帮忙的走读生半途折回了家。第二天一早,先生阴着脸踏进教室,开口大骂一通,说我们有始无终,不够义气。一边骂一边翻着眼白。末了,却又突然低下声,一脸惶惑:“我、我这样,对么?”说着歪起头,盯着积尘的屋梁,一脸黄昏独自看花的神情。
那以后,我注意到先生看人的习惯。大概是较一般人矮,先生看人时总是先歪起头,看着上空,再把视线压低,盯着对方的眼睛,令被视者不甚自在。
毕业后只见过先生一次。那次回乡,下车便看见先生站在灰尘中候车,依旧银白晃眼的头发,笑起来孩子般天真,看人时的习惯也一点没有变,只是眼中已烙上几丝憔悴。见了我,温和地笑笑:“有空来坐坐吧!”上车走了。
再有先生的消息,却是他大病住了院。查是肝癌,不久便故去了。时间是前年的秋天,黄叶刚刚离枝。
消息证实,我于烟雾中又看到先生最后一次给我们上课的情景。他踱进教室,逐个扫了我们一眼,一把抓起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着: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写完,负手仰头,一脸黯然。
先生第一次给我们授课是在秋天。
那天,先生一踱进教室,我便注意到他的头发,银色,白亮亮晃眼。再配上那张孩子般红润的脸,更让我奇怪:偌大一把年纪,何以保养得如此好呢?
我就读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条件固然不大好,景致倒不错。环绕校园的是一条清亮亮的小河,临校的岸边长满垂柳,每到春日,柔枝拂水,波轮淡淡。校门外是一条长长的碎石小路,连着大道。小路外是密密的桑树田,冬日里枝叶落尽,透过枝丫的空隙可望见一片绿油油的麦子。校园内除了一幢灰白大楼,再就是红瓦青砖的校舍、随意栽长的花木、天然的黄泥操场了,一切都洋溢着自然的气息。
黄昏的时候,先生常常背着手,套一件宽大的灰衫在校内外闲步,雨天也不例外。偶尔,先生会停下来,或是盯着一两枝不知名的小花,或是观着树上蠕动的小虫,细细看上半天。
我钦慕先生的学识,常陪先生走走。这时,先生是不爱说话的,似乎与课上旁征博引的他换了个人;我也什么都不问,只傍着先生,慢慢在黄昏里走。
冬日的一天,我陪着先生踏雪。踩着“吱吱”的厚雪,先生脸庞红润,眼中却有一层浅浅的忧郁。我跟着先生出门往北,迎面碰到一个小女孩。她见到我们,脸上神色极不自然,似乎偷吃给大人抓住了,低着头,瞟着眼,然后低低地叫了声:“爸。”先生背着手看了看孩子,又看看我,眼中掠过一丝温和,摇摇头道:“叫叔叔吧!”小女孩望定我,怯怯地叫了我一声,使我脸上红涨起来。先生见状,慢声询问道:“想不到,是吗?”他站定了,看着远外平铺的雪,沉吟着,很久才吐出一句:“好大一场雪,可惜,把一切都改变了。”语意说不出的落寞。
事后,我打听到,先生是老三届“文革”后才考上省师大,专攻文学。本来是一定留校的,但先生再三拒绝,理由是母亲的病。但听许多老师说,是为了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女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师母。
过了一年,师生熟悉之后,有调皮的同学问先生,当初毕业回来到底是不是师母的缘故?先生就皱起鼻子,一脸天真的笑,反问我们道:“你们忘了我的名字了吗?人多少该讲点道义吧。”大家一起笑起来,但接着又有点茫然。
先生姓黄,名讳就叫“道义”因此常常自苦,怨名字怎么怎么不好,使他受了多少多少束缚,做人也不得自由。
先生授课,总是把文章中的美找出来,让我们自己去体味,去评判,他却背起手在教室里踱上一圈,看我们或托腮,或疾书,或疑惑,然后笑笑,说一声:“别急,别急。”完了,踏着铃声步出教室。而我们这节课也就少了迷糊的慌乱和被逼的无奈,满心轻松和愉悦。
例外的一次是先生搬家。家什倒没什么,书却有几大箱,清一色的竖排版,泛着暗暗的黄色。偏巧几个帮忙的走读生半途折回了家。第二天一早,先生阴着脸踏进教室,开口大骂一通,说我们有始无终,不够义气。一边骂一边翻着眼白。末了,却又突然低下声,一脸惶惑:“我、我这样,对么?”说着歪起头,盯着积尘的屋梁,一脸黄昏独自看花的神情。
那以后,我注意到先生看人的习惯。大概是较一般人矮,先生看人时总是先歪起头,看着上空,再把视线压低,盯着对方的眼睛,令被视者不甚自在。
毕业后只见过先生一次。那次回乡,下车便看见先生站在灰尘中候车,依旧银白晃眼的头发,笑起来孩子般天真,看人时的习惯也一点没有变,只是眼中已烙上几丝憔悴。见了我,温和地笑笑:“有空来坐坐吧!”上车走了。
再有先生的消息,却是他大病住了院。查是肝癌,不久便故去了。时间是前年的秋天,黄叶刚刚离枝。
消息证实,我于烟雾中又看到先生最后一次给我们上课的情景。他踱进教室,逐个扫了我们一眼,一把抓起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着: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
写完,负手仰头,一脸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