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清王朝的覆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时候招募的新兵已达到了2oo人左右,每个人也给了简单的装备,那就是一人一床被子,再就是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着粮食,算起来每人的装备也足有3o斤重,不用说跑步了,就是拿在手里,也是沉甸甸的。?
冯国璋一声“开拔!”书办跑在头里,后头跟着老兵和新兵,顺着大道向北跑去。老兵们姿势端正,整齐划一,背着行囊,不慌不忙地向前跑去。新兵们就不好说了,跑了没有2里地,就开始拉下人了。跑完了2o里地,一个个新兵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2oo人的新兵,只剩下了15o人。
公韧看了看三合会的人,还好,1o个人竟没有一个人拉下,全跟了上来。
然后是急行军,老兵新兵们谁也不说话,都在鼓着劲,使劲地往前赶。到了吃饭的时候,伙头军埋锅造饭,粮食呢,当然是从每个人的行囊里往外倒。吃完了饭,伙夫把锅一起,背起锅来就走,新兵们本来还想多休息一会儿,可是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休息那只有被淘汰,只好又急急忙忙地向前赶去。晚上休息的时候,从随军的马车上卸下来一些帐篷,全是帆布的,5个人一顶,累了一天了,那还有心思说话,支上帐篷,每个人倒下头来呼呼大睡。
第二天天一亮,小号一响,赶紧起上帐篷,公韧一看,新兵们似乎又少了一些,那是行军受不了的人,趁夜黑风高,撒丫子溜了。帐篷刚起完,早饭已经准备好了,老兵新兵吃完早饭,队伍继续出。
刚走了一会儿,冯国璋骑马赶过来,还带来了一匹空马,他翻身下马,对公韧说:“公兵啊,会不会骑马啊?”公韧说:“会一点儿。”冯国璋说:“那你就上马吧?”公韧说:“不可,我是个新兵,别的新兵徒步,我为什么要骑马?”冯国璋说:“你先骑一会儿,我有话对你说。”公韧只得翻身上马,冯国璋也翻身上马。
队伍在“刷刷刷”地向前行走,有限的几匹马也在“得得得”地出清脆的响声,两旁的树木在渐渐地向后移动,空旷的田野在慢慢地向外旋转。冯国璋问公韧:“请问公兵,念过几年书啊?”公韧说:“回冯总办,念过几年私塾。”冯国璋又问:“都好读些什么书?”公韧心里一惊,这冯国璋问的怎么和孙文问的差不多啊,只得说:“四书五经不愿意读,好读小说,三国演义倒是看了几遍,孙子兵法的书也读过一些。”冯国璋的脸色一缓,问:“不知两军对阵,敌强我弱,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公韧心里一惊,这不是冯国璋在考我吗?是如实地说呢,还是隐瞒一下呢,略微想了一会儿,心里想道:“怕他做什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总办,我就是实话实话,看他能怎么样?”公韧说:“孙子兵法上说,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以后后人根据孙子兵法又编了败战计为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不过,这都是一些空头理论。”
冯国璋来了兴趣:“噢,那么你说说,什么是比较实际的。”
公韧不慌不忙地说:“两军对阵,敌强我弱,种种战法,层出不穷,最实际的,就是只要能撤退,就赶紧撤退,以免被敌人消灭,然后再寻找战机。”
冯国璋再追问:“如果撤退,那又如何破敌?”
公韧说:“运动战、伏击战,或以奇兵胜之。”
冯国璋再问:“你所说的奇兵指的是什么?”
公韧又答:“奇兵多了,火攻、水淹、地雷战、疑兵、放毒、牛马冲敌、化装袭击皆为奇兵。”
冯国璋点了点头说:“好啊,说得好!”又问:“我请教一下,你说说,朝鲜战争,中国的6军到底败在哪里?”
公韧早已从各种报纸中了解了朝鲜战争的内幕,再根据自己的军事理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教实在是不敢当!中日之战,实际了反映了落后的中**队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的军事差异。
先从军备上来说,光绪18年(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1o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ooo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6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而这时的中**队虽说人是不少,6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o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又全都是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打仗从来不是指望人多,就是兵法上说的,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
光绪2o年(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6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府——平壤。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oo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平壤之战生于9月7日—9月15日,是双方6军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35营,17ooo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16ooo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 -->>
这时候招募的新兵已达到了2oo人左右,每个人也给了简单的装备,那就是一人一床被子,再就是一个小布袋,布袋里装着粮食,算起来每人的装备也足有3o斤重,不用说跑步了,就是拿在手里,也是沉甸甸的。?
冯国璋一声“开拔!”书办跑在头里,后头跟着老兵和新兵,顺着大道向北跑去。老兵们姿势端正,整齐划一,背着行囊,不慌不忙地向前跑去。新兵们就不好说了,跑了没有2里地,就开始拉下人了。跑完了2o里地,一个个新兵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2oo人的新兵,只剩下了15o人。
公韧看了看三合会的人,还好,1o个人竟没有一个人拉下,全跟了上来。
然后是急行军,老兵新兵们谁也不说话,都在鼓着劲,使劲地往前赶。到了吃饭的时候,伙头军埋锅造饭,粮食呢,当然是从每个人的行囊里往外倒。吃完了饭,伙夫把锅一起,背起锅来就走,新兵们本来还想多休息一会儿,可是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休息那只有被淘汰,只好又急急忙忙地向前赶去。晚上休息的时候,从随军的马车上卸下来一些帐篷,全是帆布的,5个人一顶,累了一天了,那还有心思说话,支上帐篷,每个人倒下头来呼呼大睡。
第二天天一亮,小号一响,赶紧起上帐篷,公韧一看,新兵们似乎又少了一些,那是行军受不了的人,趁夜黑风高,撒丫子溜了。帐篷刚起完,早饭已经准备好了,老兵新兵吃完早饭,队伍继续出。
刚走了一会儿,冯国璋骑马赶过来,还带来了一匹空马,他翻身下马,对公韧说:“公兵啊,会不会骑马啊?”公韧说:“会一点儿。”冯国璋说:“那你就上马吧?”公韧说:“不可,我是个新兵,别的新兵徒步,我为什么要骑马?”冯国璋说:“你先骑一会儿,我有话对你说。”公韧只得翻身上马,冯国璋也翻身上马。
队伍在“刷刷刷”地向前行走,有限的几匹马也在“得得得”地出清脆的响声,两旁的树木在渐渐地向后移动,空旷的田野在慢慢地向外旋转。冯国璋问公韧:“请问公兵,念过几年书啊?”公韧说:“回冯总办,念过几年私塾。”冯国璋又问:“都好读些什么书?”公韧心里一惊,这冯国璋问的怎么和孙文问的差不多啊,只得说:“四书五经不愿意读,好读小说,三国演义倒是看了几遍,孙子兵法的书也读过一些。”冯国璋的脸色一缓,问:“不知两军对阵,敌强我弱,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公韧心里一惊,这不是冯国璋在考我吗?是如实地说呢,还是隐瞒一下呢,略微想了一会儿,心里想道:“怕他做什么,他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总办,我就是实话实话,看他能怎么样?”公韧说:“孙子兵法上说,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
以后后人根据孙子兵法又编了败战计为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不过,这都是一些空头理论。”
冯国璋来了兴趣:“噢,那么你说说,什么是比较实际的。”
公韧不慌不忙地说:“两军对阵,敌强我弱,种种战法,层出不穷,最实际的,就是只要能撤退,就赶紧撤退,以免被敌人消灭,然后再寻找战机。”
冯国璋再追问:“如果撤退,那又如何破敌?”
公韧说:“运动战、伏击战,或以奇兵胜之。”
冯国璋再问:“你所说的奇兵指的是什么?”
公韧又答:“奇兵多了,火攻、水淹、地雷战、疑兵、放毒、牛马冲敌、化装袭击皆为奇兵。”
冯国璋点了点头说:“好啊,说得好!”又问:“我请教一下,你说说,朝鲜战争,中国的6军到底败在哪里?”
公韧早已从各种报纸中了解了朝鲜战争的内幕,再根据自己的军事理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请教实在是不敢当!中日之战,实际了反映了落后的中**队与现代化的日本军队的军事差异。
先从军备上来说,光绪18年(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1o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ooo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6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日本还出动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组织和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而这时的中**队虽说人是不少,6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o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又全都是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法。打仗从来不是指望人多,就是兵法上说的,将不在勇而在谋,兵不在多而在精。
光绪2o年(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6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府——平壤。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oo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平壤之战生于9月7日—9月15日,是双方6军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35营,17ooo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16ooo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