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白鹿崖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人说“聪明难,糊涂更难。”讲这话的人应该是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因为他们的话语中包含着一种难以掩饰的自负,至于“难得糊涂”的无奈,恐怕是故意为之,无非是告诉别人“即使我有糊涂之态也是装出来的,其实我的心里明镜一般。”这样的人与人交往,往往会让人心生疑忌,假如你露出峥嵘之态别人会说你恃才傲物,假设你作糊涂苟且之状别人会说你别有所图。这也许是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所想不到的。他们在自诩“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已经自斟自饮了一杯,在这醉醺醺,乐陶陶的时候,是极容易落入别人为他设置的圈套和陷阱的。
平常人如此,那些胸怀文韬武略,以经天纬地,扭转乾坤,拯救苍生为目标的人必定拥有大智慧,难道他们的心思能够总揽万物,无一疏漏吗?当然也不会。因为每个人都是具有自身局限性的,人的智谋也都是有限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每个人经常会发生的情况。而且,我总认为,有大智慧则必有大愚鲁。这也就像一盏灯,灯光暗的照射不到很远的地方,可是灯下阴影的范围也不会太大;灯光明亮的会照射到很远的距离,可是灯下的阴影范围也许更大。这也许就是智慧愚鲁之间相依互存的法则。所谓凡事都要有一个尺度,过犹不及,如果过分追求某种东西往往反而会走向它的反面。过于执着的人经常偏激,过于沉静的人往往迟钝,喜欢思考的人行动起来会犹犹豫豫,而风风火火的人做起事来又会丢三落四。充满智慧人的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经常做出超乎常人的正确判断,所以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往往会先入为主,自以为是。
伍子胥是一个头脑灵活的聪明人,费无忌陷害伍氏父子,楚平王以伍子胥的父亲相要挟,想把伍氏父子召来一起诛杀。伍子胥知道兄弟俱往父子三人都没有生还的希望,而且家仇恐不得报。于是兄弟二人一就死,一逃亡。伍子胥逃到吴国,借助公子光求见吴王僚,又推荐专诸于公子光,使公子光杀吴王僚而自立,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吴国的地位,也最终实现了自己报仇雪耻的愿望。但是他引吴兵讨伐生养自己的楚国,而且掘平王墓,出其尸,鞭尸三百,实在太过刻薄寡义。在吴王阖庐去世,帮助夫差即位后,打败越国后,他专权独揽,竟然忘记了自己人臣的身份,以致于被太宰噽所构陷,夫差怀疑他,赐他一死。此时的伍子胥竟又那样固执,临死之时竟然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门之上,来看越国如何灭亡吴国”虽是实话,却也出言实在恶毒。当勾践灭吴之后,打算封夫差百户之地,夫差请求自杀而死,并且说:“我实在没有面目见子胥于地下呀!”可以说,伍子胥的一生是兴于权谋,而死于权谋,他可以因家仇而举兵讨伐自己的国家,却也因为耿介而为吴国自杀。直到临死,他都在表现自己的智慧,可是智慧给他带来的却是君王对他的怀疑猜忌和杀戮,这样的死亡有意义吗?
诸葛亮已经成了世人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木牛流马”无不表现他超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智慧,尽管有些事情可能并非他所为,但就因为他是聪明的化身,人们也总喜欢把这些事安到他的身上。可以说他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可是难道他就没有错误吗?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说是为了实现三分天下的设想未免牵强;错用马谡而又忍痛杀之以严明军纪又让人觉得缺乏权变;觉得魏延生有反骨就心怀猜忌,处处压制,逼得魏延在诸葛死后不得不抢班夺权而被杀戮,削弱了本就势薄的蜀国,则未免显得心胸狭隘;事必躬亲,严刑峻法,又显得手段缺乏,措施僵化,不能调动下属。可以说,诸葛亮的人生,最闪光的是两点:忠诚和智慧。可是他的忠诚贡献给“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不过是让蜀国多了几年的苟延残喘,他的智慧的发挥也只是处处让人觉得他处事得当,凡事正确。有人说“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难道这不是内心的固执甚至偏执吗?他因为忠诚和智慧而光彩照人,也因为忠诚和智慧而因病早逝,以致“长使英雄泪满襟”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宋元君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披散头发从侧门偷看说:“我从宰路的深渊来,我替清江的水神出使到河伯的住处。渔夫余且捕获了我。”宋元君醒了,派人占卜这件事。卜者回答说:“这是一只神龟。”元君让渔夫余且把乌龟献上,然后几次想杀掉乌龟,但又几次想让它活下来,心中犹豫,拿不定主意。元君让人占卜,卦象显示:“杀掉白龟用它占卜,吉利。”于是元君让人剖龟占卜,占卜了许多次卦,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孔子说:“神龟能托梦给宋元君,却逃不脱余且的网;它的智慧能占卜灵验,却不能逃脱被剖去肚肠的灾祸。由此看来,机智也有困穷的时候,神灵也有照应不到的地方。即使有最高的智慧也需要许多人来共同谋划。”
由此看来,即使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的智慧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所以,任何人都不要以绝对的正确者自居。那些“凡是谁说的就是正确的”说法,历史已经证明它的绝对错误。只有我们多读书,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多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我们的人生才会少犯错误而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我们的事业才会少走弯路而更加辉煌和富有生机活力。
所以,我们无时无刻要牢记这样一句话:“智慧有盲区,凡事须谨慎。”
有人说“聪明难,糊涂更难。”讲这话的人应该是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因为他们的话语中包含着一种难以掩饰的自负,至于“难得糊涂”的无奈,恐怕是故意为之,无非是告诉别人“即使我有糊涂之态也是装出来的,其实我的心里明镜一般。”这样的人与人交往,往往会让人心生疑忌,假如你露出峥嵘之态别人会说你恃才傲物,假设你作糊涂苟且之状别人会说你别有所图。这也许是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所想不到的。他们在自诩“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已经自斟自饮了一杯,在这醉醺醺,乐陶陶的时候,是极容易落入别人为他设置的圈套和陷阱的。
平常人如此,那些胸怀文韬武略,以经天纬地,扭转乾坤,拯救苍生为目标的人必定拥有大智慧,难道他们的心思能够总揽万物,无一疏漏吗?当然也不会。因为每个人都是具有自身局限性的,人的智谋也都是有限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每个人经常会发生的情况。而且,我总认为,有大智慧则必有大愚鲁。这也就像一盏灯,灯光暗的照射不到很远的地方,可是灯下阴影的范围也不会太大;灯光明亮的会照射到很远的距离,可是灯下的阴影范围也许更大。这也许就是智慧愚鲁之间相依互存的法则。所谓凡事都要有一个尺度,过犹不及,如果过分追求某种东西往往反而会走向它的反面。过于执着的人经常偏激,过于沉静的人往往迟钝,喜欢思考的人行动起来会犹犹豫豫,而风风火火的人做起事来又会丢三落四。充满智慧人的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经常做出超乎常人的正确判断,所以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往往会先入为主,自以为是。
伍子胥是一个头脑灵活的聪明人,费无忌陷害伍氏父子,楚平王以伍子胥的父亲相要挟,想把伍氏父子召来一起诛杀。伍子胥知道兄弟俱往父子三人都没有生还的希望,而且家仇恐不得报。于是兄弟二人一就死,一逃亡。伍子胥逃到吴国,借助公子光求见吴王僚,又推荐专诸于公子光,使公子光杀吴王僚而自立,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吴国的地位,也最终实现了自己报仇雪耻的愿望。但是他引吴兵讨伐生养自己的楚国,而且掘平王墓,出其尸,鞭尸三百,实在太过刻薄寡义。在吴王阖庐去世,帮助夫差即位后,打败越国后,他专权独揽,竟然忘记了自己人臣的身份,以致于被太宰噽所构陷,夫差怀疑他,赐他一死。此时的伍子胥竟又那样固执,临死之时竟然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门之上,来看越国如何灭亡吴国”虽是实话,却也出言实在恶毒。当勾践灭吴之后,打算封夫差百户之地,夫差请求自杀而死,并且说:“我实在没有面目见子胥于地下呀!”可以说,伍子胥的一生是兴于权谋,而死于权谋,他可以因家仇而举兵讨伐自己的国家,却也因为耿介而为吴国自杀。直到临死,他都在表现自己的智慧,可是智慧给他带来的却是君王对他的怀疑猜忌和杀戮,这样的死亡有意义吗?
诸葛亮已经成了世人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词,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木牛流马”无不表现他超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智慧,尽管有些事情可能并非他所为,但就因为他是聪明的化身,人们也总喜欢把这些事安到他的身上。可以说他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可是难道他就没有错误吗?华容道关羽私放曹操说是为了实现三分天下的设想未免牵强;错用马谡而又忍痛杀之以严明军纪又让人觉得缺乏权变;觉得魏延生有反骨就心怀猜忌,处处压制,逼得魏延在诸葛死后不得不抢班夺权而被杀戮,削弱了本就势薄的蜀国,则未免显得心胸狭隘;事必躬亲,严刑峻法,又显得手段缺乏,措施僵化,不能调动下属。可以说,诸葛亮的人生,最闪光的是两点:忠诚和智慧。可是他的忠诚贡献给“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不过是让蜀国多了几年的苟延残喘,他的智慧的发挥也只是处处让人觉得他处事得当,凡事正确。有人说“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难道这不是内心的固执甚至偏执吗?他因为忠诚和智慧而光彩照人,也因为忠诚和智慧而因病早逝,以致“长使英雄泪满襟”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宋元君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披散头发从侧门偷看说:“我从宰路的深渊来,我替清江的水神出使到河伯的住处。渔夫余且捕获了我。”宋元君醒了,派人占卜这件事。卜者回答说:“这是一只神龟。”元君让渔夫余且把乌龟献上,然后几次想杀掉乌龟,但又几次想让它活下来,心中犹豫,拿不定主意。元君让人占卜,卦象显示:“杀掉白龟用它占卜,吉利。”于是元君让人剖龟占卜,占卜了许多次卦,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孔子说:“神龟能托梦给宋元君,却逃不脱余且的网;它的智慧能占卜灵验,却不能逃脱被剖去肚肠的灾祸。由此看来,机智也有困穷的时候,神灵也有照应不到的地方。即使有最高的智慧也需要许多人来共同谋划。”
由此看来,即使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的智慧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所以,任何人都不要以绝对的正确者自居。那些“凡是谁说的就是正确的”说法,历史已经证明它的绝对错误。只有我们多读书,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多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我们的人生才会少犯错误而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我们的事业才会少走弯路而更加辉煌和富有生机活力。
所以,我们无时无刻要牢记这样一句话:“智慧有盲区,凡事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