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文学 www.80wx.net,白桦迎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埠头堂,此时大雨滂沱,君臣浑身湿透,只好进堂躲雨。高宗在偏房暂作休息,迷蒙睡去,忽见神人着王者衣冠来见,诉之台州平安。高宗欣喜,醒来不见王者,于是向随行说起刚才的梦。台州知府晁公为马上奏道,昨夜他也梦见此王,王姓赵名炳,汉末居章安,民间立祠祀之,屡有灵验,先皇多有敕封,此处正是王的殿堂。于是高宗吩咐府晁公为祷于赵炳像前,说如果王能保皇帝平安,则尊享有加。果然,雨立停,君臣急忙动身,往新安而去。此时官河水位高涨,淹没了道路,后经百姓架起便桥,才得以出去。高宗舒了口气,问道:“此处叫何地名?”当地官员立刻抓住机会说:“请皇上赐名!”高宗想了一会说:“此地路即桥,桥即路,就叫‘路桥’吧。”“路桥”之名因此而来。
“路桥”即“新安桥”俗称“粜糠桥”位于路桥街中心地段,东岳庙附近,过去看风水、算命、择日子、打卦的,卖红糖、鸡鸭蛋、豆腐皮、绿豆面的,都集在此处,挤得人难以走过,此桥因此也称之“本命桥”
离这个度假村不远处,有一个依山背海的小渔村,山上树木繁密,村子与剑门港紧紧相连,小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男人们用心地补着手中的渔网,女人们显得无所事事。村子里有一家卖菜小店,一家茶馆、一家商店和一家餐馆,村民没有地,也没有养殖基地,大多是近海小船捕鱼网虾。去吃过几次饭,觉得很多不知名的海鲜同一盘蔬菜的价格差不多。剑门港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北面有一个人工闸口通往金清港,渔船出海的情景十分壮观,那些铁船长龙逶迤、马达轰鸣、迎风破浪,进入东海的船只,很快就消失得只有模糊的轮廓。接近傍晚,已是太阳落山,却仍然能看得见遥远的海面泛着明亮的霞光,暮色之中,渔村和港口给人一种鱼沉雁静的感觉。
穿越如此海阔般的宁静,人会气清神静,仿佛得以心洗尘埃,浑噩自醒。
(三)
我可能是越来越亲近佛了,是佛在天边?还是我跟着佛到了天边呢?近在咫尺的海岸,一条连绵起伏的山脉,有两个高耸入云的山峰相连,对称圆晕、俯瞰大海,活像一对少妇的乳房,浑圆坚挺,惟妙惟肖,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眺望,仍是看了再看,百看不厌,后来才知道那叫琅玑山,也叫金鸡山。
两个山顶之上有一片白墙黛瓦和一片碧瓦红墙,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呼应成景。一种凌云绝尘的静谧,一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气场,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会强烈地弥满到你的眼前,无形地笼罩你的躯体。不用猜,那就是一座道观和一座佛庙了,道观的东北处还有一座七层高塔。如此绝妙的修行之地真是妙不可言,我似乎被吸引着、诱惑着、召唤着,有了皈依的念头。
我决意上山拜佛看海,没想到刚出门就下起了小雨,远去的寺庙烟雨朦胧,沿着石板古道,顺着山脊蜿蜒而上,山路狭窄,山壁陡峭,山木葱郁,渔家的坟冢时有隐现,越走风力越大,树上的藤蔓开满了小花,石板路断断续续,一个人的行走显得几分诡秘,很长一截路才遇到一位下山的婆婆,我问:“山上有人吗?”心里显然有些慌张。
在半山腰遇上一家阳新的老乡,与他们同行我才放松了许多。山门处有一副对联颇有气势“欲上中天摘星斗,直倾东海洗乾坤”同行的老乡一路敬香烧纸,我才想起我忘了什么,好在山上面都有,先是普陀寺,后是金鸡寺,一路拜上去,默默祈祷,为意中的事,为心中的人。其实我也是觉得“信则有,不信则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不是佛经上的句子吗?是佛心动了?还是我心动了呢?忽然想起西游记里的悟空、悟能和悟净,我读佛经之前根本不懂其中的寓意“色即空,空即色”这个“空”字十分了得,非空虚,非妄虚,非水非镜,水得其污,镜得其尘。自己觉悟的“天性、人性、同性、空性”不知道是否合乎佛门之理,用来观世看人,多少有些了然。有心拜访这里的高僧,没想到庙是海南村所建,没有主持方丈,心里不免有所失望,这里怎么就没出家的高人呢?这里或许是曾经的禅寺?只能心中有佛我便是,不管造化高与底了。
金鸡寺里的人物是道佛同堂,总觉得有些别扭,其实我还是十分崇拜道家始祖的,当下生态恶化,价值观迷茫,心灵污染,人性退化,让人不得不想起老子的那种天眼般的洞察,那种天人合一、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和谐与美好,那种柔弱不争,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庄子“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说得简单明了,形象深刻,让人望尘莫及。只是觉得道教有些偏离道家的思想轨道,得道成仙,崇拜诸多的神明,新神层出不穷,牵强附会,叫国人应接不暇,更有权谋者借之,把世人骗得晕头转向,倒是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很能振奋人。普通人大多实际上把道当成了佛,把佛也当成了道,甚至是儒、道、佛也混为一谈,供奉便是了。
最高处有七层宝塔,有巨大观音像立于塔内,我点了一支冲天大香,面对观音和大海,虔诚膜拜。此时天已大晴,放眼远望“群山似苍龙,饮海气吞月。惊涛拍岸,巨浪卷飞雪,天落大海,云蒸霞影射。一片汪洋都不见,换了煌煌金色。”高山看海,令人眼花缭乱,却是三生有幸,有一种“海天无穷尽,佛祖开空门。身后无一物,过往成烟云”的境遇,饱此眼福,人不禁想问:“海与佛到底谁是谁呢?”
金鸡寺下端有一山洞,据说可以通向大海,洞口明亮,更深则漆黑一团,不敢冒险而入,等出得洞来,又开始下起了雨点,风雨交加,生怕被卷落山涧,只得贴伞而行。下山走的是另外一条小道,接近山脚,有很多渔民遗弃的旧式房子,巨石垒砌,低矮方正,坚固雅致,有几分像野人石窟,虽为丛林所没,但大多完整无缺,有一口古井尚存,我心怀好奇,转悠好久,只因雨点大落,又恐蛇虫出没,草草作罢,我实在是心生喜爱。下得山来,又是日出晴朗了,心中惑而不解,东方有龙,这也许就是龙的行走方式,我已经被潜移默化了。
回来路过基督教堂,才又想起到此的第三天,梦见自己成了约翰的门徒,醒来惊愕不已,想必天主招生也是近水楼台了,怕我信了佛还是信了道呢?黄琅天主教堂就在我住的小楼对面,每个周有很多来做礼拜的人,讲经的声音在教堂外侧耳可听,问过几个大学生,他们都信基督教,这可能是基督教早期在通商口岸传播的结果,周边竟然有如此浓厚的宗教氛围。
我浅读过圣经和耶稣传记,那种自由、民主、包容、感恩的道义精神非常值得推崇,其中的“仁爱”与儒道是气脉相通的,但其“自由、平等、博爱”比儒家更尊重人性、更完善人格、更合乎人的发展。就我看来,西方之所以有非常多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这是同宗教文化分不开的。而“中庸之道”让我们深受其害,让我们的孩子成不了针尖麦芒,成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的教育就像一台复印机,千人一面的人才,只能让我们成为复制的大国。儒家的“天人感应”与“奉天承命”尽在欺世盗名、愚弄百姓;“仁义道德”与“君轻民贵”流于形式、饱含虚伪;“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让我们偏听盲从、漠视生命;至于后来的“三纲五常”更是让我们觉得“官有几品,人有几等”是天经地义,没了自己。孟子曰:“诚者天道也;诚之者,人道也”西方人实际上比我们理解得更接近、更深刻,从油画的写实到国画的写意中,我们就可以比较其中的文化差别。
科学已经把宗教剥离得像个赤裸的女人,当科学已经成为人类铠甲的时候,人类内心的冲突与迷茫仍然一定程度地依赖于宗教,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而不是痴迷与盲从,科学一样会成为我们的枷锁,祈祷并不能改变地球的轨迹,我喜欢的是那些共有的真、善、美,那种野生仁义的灿烂,那种拨动智慧的音符,那种安身立命的淡定。
佛如海,海即佛,我转身有了自己的皈依。
到埠头堂,此时大雨滂沱,君臣浑身湿透,只好进堂躲雨。高宗在偏房暂作休息,迷蒙睡去,忽见神人着王者衣冠来见,诉之台州平安。高宗欣喜,醒来不见王者,于是向随行说起刚才的梦。台州知府晁公为马上奏道,昨夜他也梦见此王,王姓赵名炳,汉末居章安,民间立祠祀之,屡有灵验,先皇多有敕封,此处正是王的殿堂。于是高宗吩咐府晁公为祷于赵炳像前,说如果王能保皇帝平安,则尊享有加。果然,雨立停,君臣急忙动身,往新安而去。此时官河水位高涨,淹没了道路,后经百姓架起便桥,才得以出去。高宗舒了口气,问道:“此处叫何地名?”当地官员立刻抓住机会说:“请皇上赐名!”高宗想了一会说:“此地路即桥,桥即路,就叫‘路桥’吧。”“路桥”之名因此而来。
“路桥”即“新安桥”俗称“粜糠桥”位于路桥街中心地段,东岳庙附近,过去看风水、算命、择日子、打卦的,卖红糖、鸡鸭蛋、豆腐皮、绿豆面的,都集在此处,挤得人难以走过,此桥因此也称之“本命桥”
离这个度假村不远处,有一个依山背海的小渔村,山上树木繁密,村子与剑门港紧紧相连,小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男人们用心地补着手中的渔网,女人们显得无所事事。村子里有一家卖菜小店,一家茶馆、一家商店和一家餐馆,村民没有地,也没有养殖基地,大多是近海小船捕鱼网虾。去吃过几次饭,觉得很多不知名的海鲜同一盘蔬菜的价格差不多。剑门港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北面有一个人工闸口通往金清港,渔船出海的情景十分壮观,那些铁船长龙逶迤、马达轰鸣、迎风破浪,进入东海的船只,很快就消失得只有模糊的轮廓。接近傍晚,已是太阳落山,却仍然能看得见遥远的海面泛着明亮的霞光,暮色之中,渔村和港口给人一种鱼沉雁静的感觉。
穿越如此海阔般的宁静,人会气清神静,仿佛得以心洗尘埃,浑噩自醒。
(三)
我可能是越来越亲近佛了,是佛在天边?还是我跟着佛到了天边呢?近在咫尺的海岸,一条连绵起伏的山脉,有两个高耸入云的山峰相连,对称圆晕、俯瞰大海,活像一对少妇的乳房,浑圆坚挺,惟妙惟肖,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眺望,仍是看了再看,百看不厌,后来才知道那叫琅玑山,也叫金鸡山。
两个山顶之上有一片白墙黛瓦和一片碧瓦红墙,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呼应成景。一种凌云绝尘的静谧,一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气场,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会强烈地弥满到你的眼前,无形地笼罩你的躯体。不用猜,那就是一座道观和一座佛庙了,道观的东北处还有一座七层高塔。如此绝妙的修行之地真是妙不可言,我似乎被吸引着、诱惑着、召唤着,有了皈依的念头。
我决意上山拜佛看海,没想到刚出门就下起了小雨,远去的寺庙烟雨朦胧,沿着石板古道,顺着山脊蜿蜒而上,山路狭窄,山壁陡峭,山木葱郁,渔家的坟冢时有隐现,越走风力越大,树上的藤蔓开满了小花,石板路断断续续,一个人的行走显得几分诡秘,很长一截路才遇到一位下山的婆婆,我问:“山上有人吗?”心里显然有些慌张。
在半山腰遇上一家阳新的老乡,与他们同行我才放松了许多。山门处有一副对联颇有气势“欲上中天摘星斗,直倾东海洗乾坤”同行的老乡一路敬香烧纸,我才想起我忘了什么,好在山上面都有,先是普陀寺,后是金鸡寺,一路拜上去,默默祈祷,为意中的事,为心中的人。其实我也是觉得“信则有,不信则无”“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不是佛经上的句子吗?是佛心动了?还是我心动了呢?忽然想起西游记里的悟空、悟能和悟净,我读佛经之前根本不懂其中的寓意“色即空,空即色”这个“空”字十分了得,非空虚,非妄虚,非水非镜,水得其污,镜得其尘。自己觉悟的“天性、人性、同性、空性”不知道是否合乎佛门之理,用来观世看人,多少有些了然。有心拜访这里的高僧,没想到庙是海南村所建,没有主持方丈,心里不免有所失望,这里怎么就没出家的高人呢?这里或许是曾经的禅寺?只能心中有佛我便是,不管造化高与底了。
金鸡寺里的人物是道佛同堂,总觉得有些别扭,其实我还是十分崇拜道家始祖的,当下生态恶化,价值观迷茫,心灵污染,人性退化,让人不得不想起老子的那种天眼般的洞察,那种天人合一、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和谐与美好,那种柔弱不争,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庄子“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说得简单明了,形象深刻,让人望尘莫及。只是觉得道教有些偏离道家的思想轨道,得道成仙,崇拜诸多的神明,新神层出不穷,牵强附会,叫国人应接不暇,更有权谋者借之,把世人骗得晕头转向,倒是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很能振奋人。普通人大多实际上把道当成了佛,把佛也当成了道,甚至是儒、道、佛也混为一谈,供奉便是了。
最高处有七层宝塔,有巨大观音像立于塔内,我点了一支冲天大香,面对观音和大海,虔诚膜拜。此时天已大晴,放眼远望“群山似苍龙,饮海气吞月。惊涛拍岸,巨浪卷飞雪,天落大海,云蒸霞影射。一片汪洋都不见,换了煌煌金色。”高山看海,令人眼花缭乱,却是三生有幸,有一种“海天无穷尽,佛祖开空门。身后无一物,过往成烟云”的境遇,饱此眼福,人不禁想问:“海与佛到底谁是谁呢?”
金鸡寺下端有一山洞,据说可以通向大海,洞口明亮,更深则漆黑一团,不敢冒险而入,等出得洞来,又开始下起了雨点,风雨交加,生怕被卷落山涧,只得贴伞而行。下山走的是另外一条小道,接近山脚,有很多渔民遗弃的旧式房子,巨石垒砌,低矮方正,坚固雅致,有几分像野人石窟,虽为丛林所没,但大多完整无缺,有一口古井尚存,我心怀好奇,转悠好久,只因雨点大落,又恐蛇虫出没,草草作罢,我实在是心生喜爱。下得山来,又是日出晴朗了,心中惑而不解,东方有龙,这也许就是龙的行走方式,我已经被潜移默化了。
回来路过基督教堂,才又想起到此的第三天,梦见自己成了约翰的门徒,醒来惊愕不已,想必天主招生也是近水楼台了,怕我信了佛还是信了道呢?黄琅天主教堂就在我住的小楼对面,每个周有很多来做礼拜的人,讲经的声音在教堂外侧耳可听,问过几个大学生,他们都信基督教,这可能是基督教早期在通商口岸传播的结果,周边竟然有如此浓厚的宗教氛围。
我浅读过圣经和耶稣传记,那种自由、民主、包容、感恩的道义精神非常值得推崇,其中的“仁爱”与儒道是气脉相通的,但其“自由、平等、博爱”比儒家更尊重人性、更完善人格、更合乎人的发展。就我看来,西方之所以有非常多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这是同宗教文化分不开的。而“中庸之道”让我们深受其害,让我们的孩子成不了针尖麦芒,成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的教育就像一台复印机,千人一面的人才,只能让我们成为复制的大国。儒家的“天人感应”与“奉天承命”尽在欺世盗名、愚弄百姓;“仁义道德”与“君轻民贵”流于形式、饱含虚伪;“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让我们偏听盲从、漠视生命;至于后来的“三纲五常”更是让我们觉得“官有几品,人有几等”是天经地义,没了自己。孟子曰:“诚者天道也;诚之者,人道也”西方人实际上比我们理解得更接近、更深刻,从油画的写实到国画的写意中,我们就可以比较其中的文化差别。
科学已经把宗教剥离得像个赤裸的女人,当科学已经成为人类铠甲的时候,人类内心的冲突与迷茫仍然一定程度地依赖于宗教,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而不是痴迷与盲从,科学一样会成为我们的枷锁,祈祷并不能改变地球的轨迹,我喜欢的是那些共有的真、善、美,那种野生仁义的灿烂,那种拨动智慧的音符,那种安身立命的淡定。
佛如海,海即佛,我转身有了自己的皈依。